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企业管理论文

企业合并毕业论文(优秀范文6篇)

来源:未知 作者:万老师
发布于:2021-05-21 共10024字

  企业合并是指两个以上的企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签订合并协议,将其资产合并为一个新的企业的过程。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些企业合并毕业论文来了解一下企业合并中会遇到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企业合并毕业论文推荐范文第一篇: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相关问题分析

  作者:胡海燕

  作者单位:中交基础设施养护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如今企业在经济融合的浪潮下为了保证自身的竞争力,通常会通过多样化的合并活动来增强企业的规模,最终形成集团化的企业。这不仅可以将市场规模进行扩张,突破进入壁垒和规模的限制,还可以增加市场控制能力,降低经营风险,有利于为企业带来更多价值。在集团企业当中财务管理十分重要,其中集团旗下不同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合并更是财务管理的一项基本工作,也是将集团企业财务管理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路径。通过财务报表的合并可以节省部分财务成本,同时将企业的整体情况进行准确反馈。但是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面临诸多的问题。本文对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且制定出具体的对策帮助企业落实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工作。

  关键词:企业财务; 财务报表; 编制问题;

  引言

  企业集团下的不同子公司进行合并,以此达到资源整合的目的,其中财务管理中的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工作也是关键的一环。只有将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工作落到实处,保证子公司财务上的整合,才能够准确反映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也更加有利于企业集团对子公司的财务进行管控。

  一、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主要内容

  (一)企业合并

  企业合并通常是合并两个或者两个之上的单独企业,企业合并可以结合市场关系、法律形式等划分成不同的类型。目前依据并购后双方法人地位的变化情况可以划分为吸收合并、新设合并以及控股合并等形式。不同的企业合并形式在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工作当中会有不同的体现。

  (二)合并财务报表

  合并财务报表具体就是将不同子公司合并后整体的财务信息、运营情况以及现金流量进行整合。从本质上看就是将若干家子公司的财务报表融为一家企业的财务报表,不管是合并方或是被合并方,在合并财务报表后只存在一套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能够将合并后的企业规模、资本结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进行综合体现,有利于企业通过分析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同时能够对企业总部提供财务信息支撑,便于企业集团总部对该合并企业进行财务管控。

  (三)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

  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就是运用同一家集团企业下的不同子公司财务报表进行整体的财务报表编制,根据子公司所提供的财务数据信息运用合并财务报表的方式将财务数据进行汇总编制,最终形成所有公司合并后的财务报表。也是企业合并过程中财务管理体系当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二、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一)母子公司会计政策不统一问题

  会计政策就是指企业进行会计核算与编制财务报表时所遵循的会计原则、编制流程以及方法,也是财务报表编制工作落实的重要指导资料。同一家集团企业旗下的不同子公司并不是完全遵循集团总部财务管理规则。不同的企业在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时需要将会计政策进行统一才能够为该项工作奠定基础,只有当财务报表各科目反馈的内容一致的条件下才允许对其进行合并。然而在具体实践操作中,部分集团企业并没有针对不同子公司的会计政策进行统一,也没有对财务报表进行适当调整,直接就将其纳入合并报表当中。比如某集团企业下两家不同子公司所处的行业相同,固定资产类别、性质以及运用方式都没有太大差异,但是却分别运用不同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进行折旧;一家运用年限平均法,另外一家运用加速折旧法,而企业合并时并没有对企业的报表进行调整,直接影响到财务报表编制的精确性。

  (二)合并范围的合理确定存在的问题

  企业合并范围的合理确定也是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重要问题,尤其是控股合并的情况下,如何能够做到将合并范围进行准确界定,对于合并后的子公司报表如何做到应纳尽纳不遗漏。在控制权归属方面,如何考虑持股比例以及商业实质的内容,如何参照投资协议、企业章程、一致行动协议等约定,来确保企业合并财务报表工作的顺利落实。

  (三)实质业务穿透没有充分执行

  随着企业的经济业务类型逐渐复杂,部分特殊交易存在于不同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当中,因为会计主体假设存在差异导致对同一事项会计核算结果造成影响。该情况下仅通过常规的抵消分录无法将合并企业的财务状况全面反映。如A集团企业内子公司B将房屋出租给另外的子公司C使用,B公司则会将该房屋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科目进行核算,但是合并企业却会根据常规的抵消分录,对C公司支付给B公司的租金进行抵消,并不会在合并财务报表当中将投资性房地产调整为固定资产进行体现。通过该案例能够发现,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并没有将一体性准则进行充分执行,也不利于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工作科学性的提升。

  (四)合并范畴内关联交易及往来抵消不彻底

  企业合并范畴内的关联交易主要是所属的子公司之间的交易,此外就是企业内部会存在经济来往对账没有及时完成的问题,各子公司对资金往来、资产划转、物资购销以及对上对下计价等业务事项没有进行深度的调研,最终会导致两家子公司的账务记录存在差异,极大地阻碍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工作。

  (五)合并财务报表编制信息化建设不足

  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所涉及的财务信息比较繁杂,对于财务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要求,尤其是在具体操作中要具有解决编制问题的能力。信息化的时代,企业能够运用信息化技术来进行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工作,不仅可以提升效率,同时可以降低人为合并编制失误率。可是当下企业对于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程度并不高,财务信息技术在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当中并没有完全进行应用。甚至某些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时仍然是运用简单的办公软件手工汇总报表的形式,直接增加财务人员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工作量,同时也增加人为财务数据合并的失误。

  三、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质量提升的优化策略

  (一)统一子公司的会计政策

  两家合并子公司的会计政策不统一会直接阻碍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工作,所以企业在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前要统一会计政策,为后续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工作提供指导。尤其针对集团的境外子公司部分,所处的国家或地区法律、会计政策的影响,要调整可以允许改变会计政策的子公司,将子公司会计政策与母公司会计政策进行统一,才能够为企业合并财务报表后续工作落实奠定基础。

  统一会计政策后,企业需要将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方法进行优化,遵循成本效益原则,要尽可能地降低合并编报的成本。另外企业还需要在子公司间搭建沟通机制,针对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工作问题进行沟通交流,集体为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工作出谋划策,同时也能够分享有效的经验来减少财务编制工作量。

  (二)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

  根据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必须要以控制作为基础进行确定。母公司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企业半数以上的表决权,则表明母公司能够控制被投资企业,需要将被投资企业认定为子公司,将其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中。另外就是针对交叉控股的问题,在确定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畴时需要结合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优先考虑加法原则,即实际拥有一个企业经营、财务决策及获益的权力,无须计算有效的持股比例,就能够将子公司纳入母公司的合并范围当中。

  (三)强化对标准化准则的应用

  企业财务人员需要在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工作前对一体化准则进行学习与理解,为一体化准则的应用奠定重要基础。企业在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工作时不能够只是单纯的站在某一家子公司的角度进行财务报表合并,而是从合并后的企业角度进行财务报表编制,这才是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工作的重要原则。因此企业在进行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工作时不是简单地将两家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加减与合并抵消,必须要在此基础上从不同会计主体出发,针对同一交易事项进行差异化处理,通过不同的调整使得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工作更加符合合并企业的财务管理要求。

  (四)强化合并范畴内关联交易及资金往来核查

  同一集团企业下的不同子公司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的关联交易以及资金往来,要想确保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结果的准确性,就必须要对两家子公司的关联交易以及资金往来进行严格的核查,科学合理的展开内部交易项目抵消工作。最终有利于降低合并财务报表编制中重复性工作,也能够减轻财务人员压力。

  (五)提升合并财务报表编制信息化水平

  企业在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工作中需要将信息化技术进行充分应用,提升编制效率与质量。企业可以充分运用财务报表软件,对子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合并编制。财务信息软件均能够为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提供重要的助力,尤其是将财务编制的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升。而且企业通过信息化系统可以构建标准化的财务信息档案,将结账时间、账务处理等进行规范化、标准化,使得后续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流程愈加规范。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工作比较复杂、系统,需要企业在合并前制定财务合并工作章程,以此引导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工作的落实,为企业合并报表奠定重要的财务管理基础。财务合并后,企业可以根据最新的财务报表对合并后的企业经营模式、战略方案进行探讨而后进行科学的制定,来为企业创造新的价值。希望本文对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工作提供一定的思路。

  参考文献

  [1]赵欣。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常见问题分析[J].财经界,2020(28):127–128.

  [2]伊吉龙。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实务研究[J].财会学习,2020(27):86–87.

  [3]高志谦。《会计》:企业合并及合并财务报表的相关处理[N].中国会计报,2020–09–11(010)。

  [4]王雁南。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15):139–140.

  文献来源:胡海燕。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相关问题分析[J].财会学习,2021(13):39-40.

企业合并毕业论文推荐范文第二篇: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商誉的探讨

  作者:郑忠伟

  作者单位:海南海盛航运有限公司

  摘要: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为优化资源配置,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整体经济效率,企业间的并购重组越来越多,产生并购溢价是普遍现象,如何让并购企业能够更清楚地知晓企业价值的公允,就要求并购投资者从企业资产、现金流、期权等方面来进行客观的评估。本文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公允价值的确定和细化分解,确认属于产生合并协同效应的并购溢价为商誉,并对商誉后续的消化方式提出想法。

  关键词:非一同控制; 合并溢价; 商誉; 后续计量;

  作者简介: 郑忠伟,供职于海南海盛航运有限公司。;

  并购是企业一项重大决策,并购结果的确认和计量对企业合并报表的影响很大。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并购就是采用购买的方式对被并购企业进行控制,被并购企业的公允价值是并购对价的基础,被并购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确认将对未来的合并报表产生直接影响。

企业合并

  一、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公允价值存在的问题

  企业并购的资产重组构成业务,并对被并购企业实施控制,认定为企业并购,不构成业务的并购,判定为购买资产。

  公允价值计量的优点是增强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极大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提供给财务报表使用者更有用的信息,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时代。但是公允价值的获取存在不确定性,也面临诸多困难,因此,财务人员对公允价值的使用心存困惑。

  1.公允价值计量的市场环境不成熟

  公允价值计量的公允性要求有活跃、流动、健全的市场提供公平交易价格。目前来看,我国的产权交易市场还不够规范公允价值获取的第一层次交易市场尚不完善,企业大多数资产和负债项目无法直接取自活跃市场上的公开公允的标价。例如同一公司的股票在A股、H股或者B股及境外上市后的股票价格并不那么一致,企业间的非货币交易存在诸多不规范,产权的交易及生产资料的交易市场也不成熟,这样往往不能真正反映出企业的真实价值,绝大部分的资产的公允价格难于获取。这种环境下,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了企业会计数据的客观真实性,可靠性并不是那么高,并且不同企业主体拥有的信息也千差万别,难于实现统一标准,最终得出的信息的有效性,就可想而知了。

  2.公允价值缺乏可操作性及可靠性

  每个企业的资产种类不仅多而且复杂,特别是没有活跃市场环境下资产组合的公允价值,须合理运用资产估值技术对资产进行评估,应用何种估值方法及需具备的技术水平,都给评估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专业判断能力。而且,不同投资者以及管理者对于所处投资阶段不同要求回报率不同,还包括时间点、现金流、折价率等的不确定性因素存在,直接增加了评估人员估值的难度及可能的操作性。企业的资产、负债以及构成业务资产负债组合的可靠估值是公允价值面临的难题。如何应用估值技术,采取何种估值方法进行评估由评估人员确定,作为估值基础的折现利率的选择存在较强的主观因素,公允价值的运用存在随意性。

  3.获取公允价值信息渠道成本高

  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在对期末各项资产及负债进行公允价值计量时,多种因素使得公允价值获取的信息成本居高不下。与历史成本相比,取得公允价值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当取得成本大于效益时,就违背了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效益原则,况且准确、可靠和有效的公允价值计量还存在不确定性。

  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

  就我国现存准则体系当中,公允价值一般可为分三个层级的应用。第一层级是资产和负债存在活跃的市场,报价可作为公允价值来进行确定;第二层级是资产和负债不存在活跃市场,应当参照各方熟悉情况的市场交易价格确定,或者在自愿交易前提下借鉴相近标的交易价格来确定其公允价值;第三层级是既不能满足第一层条件也不能满足第二层级条件时,应运用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进行评估,我们通常熟知的评估方法就是专业的估值技术方法。由此所评估出来的结论是可以视为企业的公允价值,这并不是直接来源于市场报价或市场交易价格的公允价值。

  企业间的并购价值分析可以说是企业整体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些分析工作需要由企业的投资预算部门及财务部门来承担,而最终能否获得管理层认可是由投资预算反映的财务结果所决定的。为此,企业并购评估时,在不存在活跃的市场报价,也没有熟悉的市场交易价格时,可优先考虑价值评估的收益法、市场法及成本法来对所需并购企业进行价值评估。

  1.企业并购价值评估之收益法

  收益法指的是管理层通过经营企业的全部资产负债组合产生的回报最终计算出来的企业价值,企业价值包括无形资产价值和有形资产价值,承担相应的负债,通过生产经营获取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净额折现后的现值。也可以说收益法是通过将被评估企业预期收益折现来确定被评估企业价值。收益法主要是运用现值技术,即一项资产的价值是利用其所能获取的未来现金净流入的现值,其折现率反映了投资该项资产,为了获得收益而承担风险的回报率。收益法目前较成熟,使用较多的估值技术。但是因为不同投资者所具备的风险承受能力各不相同,所以对于投资回报的期望值结果也会产生较大的区别。对于市场中价值较高的企业对于投资者来说意味着其投资的风险较低,回报率也相对较低;对于市场中价值较低的企业对于投资者来说意味着其投资的风险较高,回报率也相对较高。为此,在使用企业并购价值评估收益法的时候,一项投资的预期回报率及风险越高,意味着所投资企业价值越低,反之则价值越高。

  2.企业并购价值评估之市场法

  运用市场上相同或者类似资产成交的价格进行价值评估,并通过资产类比的测算来进行评估的办法通常称之为市场法。在运用市场法时要特别注意有两个必须前提条件,一是该交易存在于一个公开并且活跃的市场,二是该需评估资产市场上能找到可比类似资产及交易历史。市场法将已在市场上交易过的类似企业资产、证券、股东权益等权益性资产来进行比较分析,最终通过市场的被参考企业来确定被评估企业的价值。

  3.企业并购价值评估之成本法

  成本法是指首先估测被评估资产的现行再取得成本(重置成本),然后估测被评估资产业已存在的各种贬值因素,并将其从重置成本中扣除而得到被评估资产价值的评估方法。成本法的运用要注意两个必须前提条件,一是被评估企业资产要处于可持续使用的状态或者处于可设定好持续状态,二是可以通过现行途径调查并取得所要评估资产的社会平均成本详细资料。成本法也称之为资产基础法,根据企业各类资产价值及负债价值为基础来合理评估企业价值。应用成本法除了两个必须前提条件外,还需要考虑其他存在的损耗因素,一般常见的有经济性损耗、有形损耗及功能性损耗等。而成本法是否有效的关键在于所选企业资产价格是否标准和公允。成本法主要有账面价值法、重置成本法和清算价格法。对收益稳定的持续经营型企业,资产基础法无法体现企业未来收益与现有资产的关系,往往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股权的价值。

  三、合并成本溢价确认的思路

  企业并购估值与并购交易定价,是并购交易价格确定过程中的两个环节。估值是定价的基础,交易价格是定价的结果。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定,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中取得的有关资产、负债应按其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计量,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部分确认为商誉,企业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部分计入合并当期损益。在交易比较公允的市场下,购并价格一般会大于目标公司的市场价格,即收购方合并成本一般大于取得目标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收购方公司为取得目标公司的股权而向目标公司股东支付的高于其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价值,为收购溢价,即不可辨认资产的价值,可理解为并购产生的协同效应价值带来净现金流的资产价值,实际就是的商誉。会计准则对商誉的会计确认有明确规定:被并购企业法人资格注销时,该商誉在购并企业账上列示;被并购企业法人资格保留时,该商誉含在购并企业长期股权投资成本里,在合并报表中单独列示。

  收益法评估结果与资产基础法评估结果相比,更真实更接近企业的价值,包含目标公司账上未能体现的可辨认资产,如技术类资产、商标价值等。通常,会计实务中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方委托评估机构以财务报表为目的,将购并价格对资产、负债进行合理分摊评估(PPA),将收购企业的收购价格根据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资产(包括各类可辨认无形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进行分配,其分配差额为并购溢折价。购买日对差异进行处理,首先用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购买时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与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进行比较,大于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的部分确认为商誉,小于部分计入留存收益。例如A企业并购B企业,B企业净资产账面价值16亿元,采用成本法评估净资产价值12亿元,采用收益法评估企业整体资产评估价值14亿元,A企业支付的并购对价15亿元。这里出现了三个差异。一是采用成本法对被并购企业净资产评估价值与账面价值之差(16亿元-12亿元=4亿元),该差额反映被并购企业账面净资产在购并日发生的重估增值或减值;二是采用收益法评估企业整体资产评估价值与采用成本法评估净资产价值之差,该差额反映企业净资产评估值12亿元与企业价值的评估值14亿元的差异,往往以企业价值的评估值14亿元作为竞标底价,为了被并购企业财务报表能真实反映其公允的企业价值,以购买对价分摊(PPA)为目的的评估,将14亿元-12亿元=2亿元的差额分摊至被并购企业的资产和负债;三是购并价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购并价格与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会计实务中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即合并商誉。收购日,A企业的单体报表确认对B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15亿元,A企业按B企业(PPA)分摊后的可辨认净资产评估值14亿元编制合并报表,15亿元-14亿元=1亿元确认为合并商誉。

  四、过渡期损益对企业合并商誉的调整

  在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基准日评估值是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于购买日的公允价值的基础,通常情况下评估基准日与购买日不在同一天,则被购买方在这两个日期之间的过渡期内产生相关损益、资产、负债的变动引起的净资产的变动,将视并购协议对过渡期损益和其他净资产变动的约定进行处理。

  1.并购协议约定过渡期损益和其他净资产变动由购买方承担的,或购买方和原股东平均承担的,则该期间的净资产变动表明购买方以相同的对价取得了较多或者较少的被购买方净资产,并进而作为商誉的调整因素,如果并购未产生商誉,则作为并购成本的调整因素。

  2.并购协议约定过渡期损益和其他净资产变动仍归属原股东承担的,按并购协议与原股东结算过渡期损益和其他净资产变动,不影响商誉和并购成本。

  购买方可以依据《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关于"计量期"的规定,先依据当时可获得的信息对企业合并事项作出暂时性的会计处理,购买日起一年内获取了关于购买日存在状态的新的或者进一步信息的,再进行调整,视同在购买日的确认和计量。

  五、合并成本溢价中的核心商誉的确认及后续计量的意见

  购买日被购买方净资产公允价值高于或低于其账面价值的部分和被购买方之前账面未确认的其他净资产的公允价值,这属于被购买方净资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异,不属于商誉;由于购买对价估值的失误,导致购买方并购支付过高或过低对价,也不属于商誉;被购买方现存业务持续经营的品牌或网络渠道的公允价值以及将购买方和被购买方的净资产联合起来产生的期望协同效应的公允价值,属于核心商誉。

  因企业合并产生的协同效应而反映的合并成本溢价确认合并报表商誉。按现行会计准则,商誉只能通过减值测试显示有减值迹象,方能计提减值准备来消耗商誉。一般情况下是在被合并企业的生产经营亏损或不景气时,企业合并协同效应已不明显,商誉减值测试出现减值迹象,被合并企业经营亏损,再计提商誉的减值准备,造成合并报表的亏损金额加大,这样给企业带来雪上加霜的效应,不便于投资者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和所处的行业地位。

  因并购重组形成商誉,近二年计提大额商誉减值准备对年报业绩造成冲击的上市公司有不少。例如:联建光电继2018年对相关子公司大幅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约27亿元之后,2019年再次对子公司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约10亿元,造成2018年净亏损28.87亿元,2019年又净亏损13.80亿元;全通教育也遭受了持续的商誉减值,短短两年间净资产蒸发超过12亿元,2018年,全通教育对子公司计提商誉减值准备6.86亿元,2019年再次对子公司计提商誉减值准备5.88亿元,主要受商誉减值影响,2018年亏损6.44亿元,2019年又亏损7.17亿元。这两家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已被交易所予以特别处理,在股票简称前冠以"ST",正在为过去的高溢价并购付出代价。

  根据现行的会计准则,商誉减值风险关键在于公司的可持续盈利能力。并购对象业绩好,商誉不能动(不能摊销),就一直放在那里,但只要有并购对象未来业绩不佳的预期,就会出现减值迹象。因此即使并购对象超预期完成业绩承诺,即使实现的利润金额已经远超商誉,未来商誉依然需要减值测试。商誉就像企业里存在的一枚不定时炸弹,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对企业业绩带来冲击。

  建议合并报表的商誉消耗可以采取类似可辨认资产按年限摊销的方式,不论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好坏,均可以通过商誉摊销进行消耗。

  六、结语

  在具体企业并购实践过程中,对于目标并购企业的价值评估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的原股东两者间争议最多的环节。在对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时,要认清企业的真正价值在哪里,看重的是被并购企业的资产还是未来的现金流入,或者是其他企业未来可带来的期权价值,等等。只有认清这些问题才能够从根本上把并购企业价值评估做到客观公允,最终为实施并购的企业提供实质性的指导数据支持。企业并购重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充分体现了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鉴于公允价值计量的市场环境还不够成熟,采取合适的方法才能取得较为客观的公允价值,以并购对价对公允价值进行合理分摊,为不扩大确认商誉,仅将并购双方产生的协同效应的公允价值,确认为合并商誉。为化解大额商誉减值对企业业绩的冲击,建议通过摊销来消耗并购形成的商誉。

  参考文献

  [1]郭同燕。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思考与智能平台建设[J].信息记录材料,2020,(9):95~96.

  [2]陆玲,王妍斐,谢敏。税收制度与会计制度关于公允价值的应用差异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8):17~18.

  [3]王东生。企业合并商誉的减值风险探析[J].财会学习,2020,(18):233~235.

  [4]张新民,卿琛,杨道广。内部控制与商誉泡沫的抑制--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55~65.

  [5]傅超,王靖懿,傅代国。从无到有,并购商誉是否夸大其实?--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经济问题,2016,(6):109~123.

  [6]胡燕,张新妍,纪若雷。合并商誉的价值相关性研究--基于A股上市公司2007-2010年的数据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72~78.

  文献来源:郑忠伟。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商誉的探讨[J].全国流通经济,2021(03):84-8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