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企业管理论文

高校企业资产管理问题与改进策略

来源:高教学刊 作者:胡健
发布于:2018-12-21 共6130字

  摘    要: 随着高校企业快速发展和日趋庞大的资产规模, 如何盘活好、管理好企业资产, 已成为高校亟待解决重要问题。结合英美高校企业管理创新实践与启示, 分析我国高校企业面临的困境, 提出高校企业资产管理创新路径, 为防范资产流失与保值增值提供有益探索。

  关键词: 高校企业; 资产管理; 创新; 困境与路径;

高校企业资产管理问题与改进策略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and the raising assets, how to revitalize and manage business assets has become an urgent issue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light of the practice and enlightenment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novation in British and American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Chines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nd puts forward an innovation process of the management of the asset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nd provides some useful explores on how to protect assets and make the preservation and appreciation of value.

  Keyword: university 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 innovate; predicament and path;

  我国高校创办企业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 起步于80年代,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需求旺盛大背景下, 高校积极响应“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号召, 创办和发展了一批科技企业, 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高校科技产业。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企业资产管理, 对完善资产管理体制、加强资产监管提出了明确要求。随着高校企业快速发展, 企业数量和资产规模增长迅猛, 如何盘活好、管理好和运作好如此庞大高校企业资产, 已成为摆在高校面前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一、高校企业管理创新内涵与意义

  (一) 高校企业管理创新内涵

  创新理论创始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熊彼特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指出, 创新就是创造新的企业组织或重组其组织形态, 创造新的联系方式。创新具有多个侧面和维度, 根据所强调方面不同, 对创新会有各种不同的定义。之所以称为创新, 是因为它改善了我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 或者提高了工作效率或巩固了企业竞争地位等等。

  高校企业不同于一般的国有企业, 它以高校母体及专业特点和自身科技、人才优势为依托。企业管理创新是指创造一种更加有效的企业资源组合方式, 这种方式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企业目标和责任的全过程管理, 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及目标制定等方面的细节控制方式。一般包括五种情况:1.提出一种新的经营思路并加以有效实施;2.创立一个新的组织或重新组合一个组织, 并使之有效运转;3.提出一种新的管理方法或对原方法的改进, 或使生产效率得以提高, 或使人际关系更加协调;4.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模式;5.不断创造出适应性的管理制度[1]。

  (二) 高校企业管理创新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 高校企业改革经历了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过程, 并逐渐走向成熟。实践证明, 管理创新是高校企业发展的基础和保证。管理制度与机制在高校企业创新管理中起着决定作用, 高校企业如果不改制, 企业就不能真正面向市场、走向市场, 成为市场的主体, 就不能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 就不能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 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而高校企业改制后不推进管理创新, 继续延用传统管理模式, 企业效益就不可能提高。管理创新与企业发展密不可分, 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现代企业都是伴随着管理创新不断成长起来的, 实现管理现代化才能实现企业现代化。

  管理创新是高校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高校企业只有不断创新、开拓进取, 才能赢得发展空间, 并为高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作出应有贡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发挥高校自身优势、展现自身行业特色, 充分发挥高校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2]。

  二、英美高校企业管理创新实践

  英美高校通过产学研结合,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设立科技型企业孵化器等模式, 成为推动管理创新和促进成果产业化重要力量, 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

  (一) 美国高校企业管理创新实践

  1. 犹他大学鼓励以新创办公司形式来进行技术转移, 近年来新创办企业业绩居全美排名第一。

  犹他大学从1967年开始, 负责管理和运作学校的知识财产 (知识产权) , 统筹开展学校技术转移工作, 已在新公司组建、专利申请、技术许可收入等方面营建良好声誉。新创办的公司可以现金或股权为对价, 取得技术使用许可, 学校会对成果完成人实施奖励。

  2. 斯坦福大学是美国创新体系中进行知识和技术创新

  及转移的典范, 其技术发明引领美国科技界发展, 技术转移工作成绩斐然。斯坦福接受初创公司因缺乏资金而以股权为对价获得学校技术的使用许可, 这些股权由学校资产管理公司运营管理, 在标的公司上市, 或被并购/收购之后尽快套现[3]。

  (二) 英国高校企业管理创新实践

  1. 牛津大学为把学校的科研成果产业化, 使之成为现

  实生产力, 从组织架构、运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顶层设计, 主要通过其下属ISIS创新公司 (Isis Innovation Ltd.) 把学校的学术研究活动与商业运作有机结合, 创造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牛津模式”。牛津大学所有科研成果首先由学校研究服务部通过许可方式转让给ISIS创新公司, 公司根据不同类型科研成果商业化特点, 选择采用特别许可 (Licence) 、衍生公司 (Spin-out) 或联合投资 (Venture) 等方式将其商业化, 以此完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4]。

  2. 剑桥大学技术转移和商业化参考美国斯坦福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等高校经验, 在校级层面组建了负责全校技术转移和商业化的专门机构———剑桥企业有限公司, 专门负责将学校科研成果推向市场。该企业下设全资子公司专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剑桥企业有限公司还负责管理学校设立的种子基金-大学常绿基金, 每年收取基金管理费。

  三、高校企业资产现状与创新管理困境分析

  (一) 高校企业资产现状

  1. 高校企业资产状况。

  据统计, 截至2014年底, 全国29个省、自治区 (不含西藏、宁夏) 、直辖市688所高校校办企业总数为4445家 (不含参股) , 总资产达5040.22亿元, 净资产1817.77亿元, 净利润113.53亿元。而据2015年底统计数据, 教育部直属高校所办企业2518家 (不含参股) , 资产总额达6138亿元, 净资产1997亿元, 年营业收入2304亿元, 净利润138亿元。教育部直属高校所属企业约占全国高校企业资产总规模90%[5]。

  2. 高校企业管理概况。

  高校按照国家对企业资产管理要求, 基本理顺了企业管理体制, 健全了管理制度, 规范了管理程序, 高校也相应成立了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或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和资产经营公司, 代表高校行使国有资产所有者职权, 履行高校出资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 依照《公司法》成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 明确了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决策程序和议事规则, 强化了企业内部控制。同时, 资产经营公司通过向所投资企业派出股东代表, 委派董事会与监事会成员, 行使出资人权利, 履行出资人义务, 切实在高校与其出资企业之间建立了一道“防火墙”。

  (二) 高校企业资产管理创新困境分析

  近年来, 高校尽管结合所办企业实际制定了具体规章制度, 企业资产管理工作得到加强, 但是, 企业资产管理仍然是当前高校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 高校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 管理重视不够, 监管意识淡薄, 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高校企业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高校企业资产是高校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有自身的管理规律和要求。部分高校领导干部并不熟悉企业运营管理, 没有把这项工作提升到应有的位置, 没有把高校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纳入学校整体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中去, 这与目前国家对企业国有资产管理要求和高校事业发展不相适应。甚至个别高校企业存在国有资产管理游离于财政部、教育部和学校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之外, 造成实际的管理真空。管理上的不重视、不作为直接导致了高校企业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得不到解决, 好多小问题累积成了大问题, 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2) 事企不分, 职责不清, 企业法人责任与学校监管责任主体错位。一些高校资产管理机构和公司“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对涉及国有资本出资人权益的重大事项, 没有按《企业国有资产法》等规定要求履行相应职责, 对全资及控股企业负责人的任免缺少应有的考察监督, 对其经营业绩缺少必要的考核办法。一些高校对企业的考核侧重于利润指标, 对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科技成果转化情况、企业发展后劲则很少顾及。同时, 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与所属企业的关系尚未理顺, 出资人和经营实体的职责不明, 所属企业在经营实践中距离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运营存在很大差距。个别高校在企业实际管理中, 资产经营公司所属的二级或二级以下企业一旦发生经营或管理等问题时, 纠纷方仍然将学校作为诉求主体和要求解决问题的主要对象, 资产经营公司根本起不到“防火墙”作用。

  (3) 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不完善, 企业管理人才匮乏和队伍结构失衡, 影响企业改革和转型升级。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大学重要功能之一, 一直以来受到高校重视。根据国家科技成果转化要求, 高校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过程中, 面临着激励政策适用面窄, 难以有效提高科研人员积极性, 影响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而高校企业作为市场参与者, 面对诸多市场风险因素的影响, 又受制于企业性质, 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营不善, 甚至长期亏损, 扭亏无望。

  (4) 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多, 性质复杂, 解决难度大, 严重制约了高校企业发展。因高校办企业历史较长, 业务不规范, 加之中间历经多次改革, 造成历史遗留问题多而复杂, 难以解决。部分高校企业因历史上某次股权变动、增减资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国资管理的规定办理评估备案手续, 或因审计报告存在保留意见等原因, 企业的工商登记虽已变更, 但因不符合现在产权登记的条件而无法申办国资证, 导致企业在实施产权转让、重组等经济行为时都会受到制约。如何有效解决高校企业历史遗留问题, 为企业发展或股权出让压减管理层级提供路径, 是高校企业实际管理中期盼解决的问题。

  2. 高校企业资产管理问题困境分析

  (1) 高校对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意识不强, 政策理解有偏差, 政策执行不到位。个别高校领导和企业负责人在利益驱动下, 思想意志开始动摇, 未依法依规按章办事;以及高校及所属企业个别管理人员对国有资产管理有关政策要求未能充分理解, 致使政策执行不到位等现象, 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部分高校尚未制定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制度, 越位和缺位情况同时存在。

  (2) 企业监管和内部控制弱化, 治理结构不完善。部分高校所属企业管理级次和产业链过长, 加大了监管难度, 而且也未能充分利用以管资本为纽带, 以产权为抓手, 维护学校股东权益。高校与所属企业产权关系不明确, 部分企业无偿占用学校资源, 且部分盈利企业又长期不向学校上缴收益。所属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够完善, 公司董事、监事委派制度不健全, 董事、监事的授权、问责制不明晰。

  四、高校企业资产管理创新路径选择

  1.高度重视企业国有资产管理, 加强党对企业的领导。高校要从完善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机制入手, 提升对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和管理意识。建立和完善企业国有资产统一归口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明确各级监管部门的职责, 优化考核和奖惩措施, 始终保持对法律的敬畏之心, 真正做到有责必履, 失责必究, 问责必严, 促使企业在规范中发展, 在发展中规范。同时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企业的领导,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理顺资产关系, 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队伍建设。理顺高校与企业的资产关系, 消除“事企不分”、“职责不清”现象。高校和所属企业要认真梳理事业资产和企业资产, 坚持“谁所有, 谁受益”原则, 高校与所属企业间的经济行为必须做到“收支两条线”。高校和企业应根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要求, 积极推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对高校企业的监管, 明确财政部、教育部、高校、企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营层对企业重大经济事项和管理者选择的职责权限, 按规定履行报批报备, 真正做到监管“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 并从组织架构、发展战略、资金管理、采购、销售、资产管理等多维度着手, 完善企业各部门的权责分配和业务流程, 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又兼顾企业运营效率的内控机制, 提高企业经营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同时要重视企业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向企业派出的股东代表、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加强对企业国有资产法律法规学习, 提高任职能力, 依法履行职责, 切实维护国有股东权益。

  3.建立健全考核和激励机制,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对高校企业负责人的考核要区分行业, 分层分类, 既要体现对国有资本收益的考核, 同时还要体现高校校办企业的特色, 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 提高企业开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积极性。建议国家尽快出台适用面更广的激励政策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规范性文件, 为推动高校所属企业长期健康发展和解决企业深层次的发展难题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落实并细化《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高等院校对其持有的科技成果, 可以自主决定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的规定,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促使高校和教师互利双盈。同时, 建立健全高校和企业人才柔性流动机制, 不断为企业提供更多人才储备, 人才双向流动, 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人才支撑。高校也应出台相关政策, 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机制, 使学校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相协调, 规范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工作流程, 寻求学校和教师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之间的最佳切入点和平衡点, 保证双方利益。

  4.改善企业运营环境, 加大企业政策扶持力度。积极给予企业财政支持, 对高科技企业产权转让收益免交所得税, 激励高校创新创业建设和职务发明转化与产业化, 制定出台高校以技术入股形成的国有股在企业上市时豁免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转持的政策规定。同时, 国家税务部门应制定对学校与资产公司间、资产公司与下属全资企业间的股权无偿划转的所得税免税政策, 财政部门应制定允许高校按审计值将所持股权对资产公司增资的相关政策等。

  5.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复杂, 有针对性地出台解决办法。对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进行分类汇总, 在财政部、教育部的监督和一定条件下, 出台相关政策, 给予解决方法和路径。同时, 高校应事先制定详细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 保障学校权益和维护学校和谐稳定。

  五、结束语

  高校具有得天独厚科技、人才和学科优势, 在科学研究领域积累了丰硕成果。当前我国正处于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新时代背景下, 高校企业发展面临困境同时也面临着发展机遇, 经过多年厚积薄发, 高校企业资产储备已经到了量变引发质变的临界点, 当务之急是把管理创新作为发展之路, 理顺技术转移机制, 完善成果转化体系, 促进高校创新成果迅速转化, 为加快企业产业转型升级, 实现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科技强国战略贡献高校力量。

  参考文献:

  [1]周景勤.关于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3) .
  [2]司书忠.对新时期高校企业管理创新的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 2004 (2) .
  [3]Katharine Ku, Stanford University Office of Technology Licensing, Presitation, June 26, 2006.
  [4]杨巍, 等.牛津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做法与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 2015 (9) .
  [5]高等学校校办企业统计概要公告[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2014 (12) .

原文出处:胡健.高校企业资产管理创新:困境与路径[J].高教学刊,2018(24):188-19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