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成本情境维度
在信息接受过程中,除了要考虑信息接受的用户情境和数字图书馆情境外,还要考虑信息接受的成本情境。如果信息接受成本过高则会使信息接受者退出接受,转而寻求替代方法接受信息。同样如果信息接受成本过低则会使信息接受者大量涌入,对数字图书馆情境提出了严重的考验。为此,在信息接受中要充分重视信息接受的成本情境,使其成本尽可能合理配置。通过成本情境来调节信息接受者进入或退出,使用户情境和数字图书馆情境相匹配。信息接受成本情境对于不同的信息接受者所能承受的程度不同,对于学生群体、农民工群体等更渴望以最小的成本获取和接受信息,对于企业和公司以及有经费支持的科研机构的群体则是需要具有针对性的信息,对于成本方面稍高一点也是能接受的。所以通过用成本调整信息接受者的进入和退出需要根据不同层次人员、不同任务情境的信息接受需求给予必要的调整。
3数字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建构
3.1用户情境建构的重要性及价值
用户情境建构是提高数字图书馆用户信息知识化管理的重要基础。传统意义上对用户信息接受行为过程的描述主要通过构建用户模型来实现,但这种模型仅能反映用户相对静态的信息需求,无法体现信息接受中用户信息需求在不同情境下的实时变化。这就使用户情境建构的优势凸显出来。用户情境建构的核心思想:信息接受是一种双向建构过程,信息接受是在一定情境下发生的,不同用户在不同情境下会产生不同的信息需求,而用户信息需求的满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当前所处的情境与数字图书馆情境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诚然,应该认识到,信息接受情境不是一种恒定的状态,而是动态变化的,这种变化充分体现在用户自身的相关因素与数字图书馆情境之间存在的交互影响。在信息接受过程中因情境的变化而影响用户的信息需求和期望的实现,导致用户需求的内部认知活动会不断调整以适应情境的变化,同时变化的内在需求会导致各种实现需求的信息接受行为产生变化。
用户情境建构的价值在于,维度包含的要素既能准确客观地描述和表示用户信息接受发生时的期待视野、接受图式及其所处情境状态,同时也能及时捕获或感知用户信息接受过程中需求随所处情境变化而有所变化的信息,即描述用户即时信息需求[9].因此,要提升用户信息需求的满意度,就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用户情境建构,实现数字图书馆用户信息情境化。
3.2资源情境建构的重要性及价值
数字图书馆资源情境建构实质是从无序到有序再到优化的过程,资源情境建构过程中的每一次递进都直接作用并影响用户信息接受的绩效以及资源价值的有效发挥。目前,数字图书馆资源语义化、基于语义的广度关联与深度聚合赋予了资源情境知识价值属性,进一步拓展了资源内容情境呈现的多样性和视野,试图通过资源情境建构形成一个基于知识关联、多维情境的新型资源体系,通过情境的相似性比较和匹配,支持基于情境的知识获取。
资源情境建构的价值在于,通过对知识进行再组织赋予知识意义。知识只有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即体现资源情境中蕴含知识的价值属性;体现资源情境中知识的流动和继承关系;体现学术研究领域科研实体的关系结构及其演化模式。从而使用户能够根据资源附带的情境信息引发其感性与理性交融,更好地满足用户对知识信息的深层次需求,实现资源效用的最大化。
3.3服务情境建构的重要性及价值
服务情境是用户对在接受数字图书馆服务过程中最直接的体验与感知,体现在用户最终信息接受的满意程度方面。已有研究表明,目前主要从当前用户背景和QoS(QualityofService)属性偏好来考虑,对用户情境信息的利用不充分(较少关注历史数据如历史用户评价、历史用户信息等的利用),而且忽视了服务动态性和网络特性对于QoS的影响。诚然,由于服务的动态性和网络的不确定性,QoS的许多指标是动态变化的,直接影响了服务发现的有效性[10].
服务情境建构的核心思想是使信息服务转向情境感知的知识服务,其建构价值在于,维度包含的要素应能掌握和判断用户的各种不同形式的交互轨迹与接受途径;精确感知用户个性化需求与服务可近性的匹配程度;用户交互的满意度等。通过服务情境的建构和优化,降低用户主观操作的复杂性,尽可能减少用户学习和适应过程,增强交互过程的可行性和易用性,使用户能够自然、方便快捷地交互获得各种信息目标与工具,提升用户交互的满意度。
3.4技术情境建构的重要性及价值
技术情境为用户信息接受配备了环境、素材、工具,也提供了思想指引,用户对数字图书馆情境的认知能力是在技术情境的实践中被塑造出来的。技术情境规定着信息接受技术行动路线,指引着用户思维取向,促成了技术知识的意义建构。技术情境建构的价值在于,维度包含的要素应能构成一种有目的、有规划、有设计的背景和空间,有方向、有重心地给养和促成有意义的技术认知和技术行动;教化技术接受主体,使其能利用情境资源对信息接受行动进行构想。
3.5时间情境建构的重要性及价值
作为一个强效信息接受情境必须注意时间要素。时间情境是为了进一步优化数字图书馆情境而提出的。时间情境是针对信息接受过程中情境效果强弱程度而言的。按照用户信息接受心理或视觉心理,必须注意用户与数字图书馆情境交互的时间,才会形成一个有效感知的对象。时间情境建构价值在于不仅要考虑到用户对情境的认知时间,更要兼顾到用户信息接受的时间态度。
3.6空间情境建构的重要性及价值空间情境的提出
在信息接受过程中可以起到信息传递的广延性,就像增加了一个"中继器"把信息场的空间不断拓展和延伸。空间情境建构的价值在于,可以拓展信息场的界限,使信息场不断增大,提高信息场的覆盖范围。
3.7成本情境建构的重要性及价值
成本情境是适应外部信息环境发生剧烈的变化后需要考虑的情境要素。由于不同的信息接受者或信息接受群体对信息接受的支付能力不同,也会影响着信息接受的粘度和忠诚度。如果信息接受成本过高,超过信息接受者或信息接受群体期望承受的能力范围,信息接受者可能会考虑退出、转移或寻找替代的信息接受情境。成本情境建构价值在于使用户以最少的投入或努力获得满意的接受效果。
4信息接受情境建构的多维模式
4.1信息接受情境维度的组合模式
上述的多种情境维度并非是单独对数字图书馆信息接受起作用。在数字图书馆信息接受中,多种情境维度之间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正是由于情境的基本要素以及与不同用户认知特点的耦合,形成了数字图书馆情境的多种模态,并在功能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数字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具有多重层面与分类组合,本文根据数字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效果将其分为三种类型:无效情境、弱效情境和强效情境。无效情境是一种近似于没有信息接受功效的情境,一般指不能满足用户信息接受需求与期望的情境。弱效情境是一种介于强效与无效之间的情境,一般指信息接受效果不明显的情境。强效情境是具有明显信息接受效果的情境。正是有了情境的不同组合模式,才赋予情境研究丰富内涵,但是无论哪种情境组合只要存在情境缺陷就会影响信息接受的效果。
4.2信息接受情境建构模式
数字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建构目的就是实现上述多种情境维度的有机集成,从而形成一个具有完整性、统一性和协同性的强效信息接受情境,如图3所示。图3中标"A"的部分表明,这是一种强效的信息接受情境建构模式,它实现了7种情境维度有机集成。按照结构功能主义的观点,结合数字图书馆情境建构的实践经验,强效的数字图书馆情境建构模式应具备以下条件:①数字图书馆情境建构模式首先要引起用户注意,与用户的经验、认知特征等方面相关联,即优先考虑接受主体的情境特征;②数字图书馆情境建构要考虑用户信息接受的需求与期望,情境如果不承载或不传递信息接受者期望的实质知识内容,那就脱离了使用价值。同时,还要考虑创设信息接受情境的呈现方式、交互情境、视觉效果、整个信息接受过程的可能时间度,以及信息接受行为展开空间条件、时间条件、技术条件等。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境建构,使图3中标"A"的区域会不断扩大(虚线圆圈部分---信息接受情境作用的有效范围),信息接受的效果会越来越有保障,反之亦然。图3中3个箭头分别代表了数字图书馆情境在时间上的延续和顺序、在空间上的广延和信息接受者在信息接受支付能力上的增强,这3个方面对于数字图书馆情境的完善和用户情境、资源情境、服务情境、技术情境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数字图书馆整体信息情境的优化和完善。
5结束语
信息接受作为一种事件,一种行动,发生于个体用户情境与数字图书馆情境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之中。数字图书馆情境是用户信息接受活动发生的背景和平台。数字图书馆情境包含的内容异常丰富,既有客观的时空因素,也有资源、服务与技术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还有个体的气质、个性、心理等主观因素。
数字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空间是客观存在的,是作为用户认知的对象而存在,是信息接受行动得以发生的功能空间。在数字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空间中,作为接受主体的用户情境和作为交互对象存在的数字图书馆情境之间是相伴相生,相契相合,彼此之间是具有相容性,这种相容性是在信息接受主体的用户情境与数字图书馆情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在方法论上,可以从诸多的情境因素及其相互关联中分析用户信息接受过程,这既能够丰富数字图书馆情境的多种功能,又不再囿于仅从设计功能来分析数字图书馆。同时,只有在情境中,数字图书馆的功能是否能够实现以及实现程度如何才能真实地展现出来,才能得到合适的评价。
综上,数字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是由作为接受主体的用户和系统人员共同生成并与数字图书馆知识内容呈现、知识组织与知识服务相关联的情境。数字图书馆情境维度包括了资源、服务、技术、时空、成本等多重属性,这些属性既体现了用户信息接受需求与期望的本质特征,同时也是构成情境运动的内在动力。数字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建构目的就是实现上述多种情境要素的有机集成,形成一个具有完整性、统一性和协同性的信息接受情境。
参考文献:
[1]贺德方,曾建勋。基于语义的馆藏资源深度聚合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38(7):79-87.
[2]邱均平,王菲菲。基于共现与耦合的馆藏文献资源深度聚合研究探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5):25-33.
[3]周毅。公共信息服务质量问题研究---基于建立政府与公民信任关系的目标[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37(1):17-21.
[4]胡昌平,辛春华,张立。信息服务的社会监督[J].情报学报,2001(1):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