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图书档案学论文 > 图书馆学论文

图书馆知识的证实与证伪特征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6-13 共4639字
论文摘要

  1972 年,波普尔在 《客观知识》 一书中提出了 “三个世界” ( 世界 3) 理论.1980 年布鲁克斯首次将这个理论引入图书情报学; 1982年,刘迅将这一理论引入我国图情界,并主张将它作为我国图书情报学的共同基础.波普尔“三个世界”理论传入中国引起了图书馆学术界的强烈反响,遗憾的是政治热情大于学术关注。

  结果,未能从 “世界 3”的客观知识论中获得应有的启示。不过,理论研究依然在继续。1983 年马费成回避了敏感的 “客观知识”问题,直接从知识如何组织出发对布鲁克斯的知识组织思想作了系统介绍,几年后又撰文对知识组织系统的演进进行了分析.波普尔 “三个世界”理论在经历了一阵风雨之后,90 年代末又再次受到图书馆学术界的重视。马恒通、杨岭雪在波普尔客观知识论基础上深入讨论了客观知识的作用,并试图从主观知识客观化,客观知识主观化的角度拓展图书馆学的基础研究; 王子舟、蒋永福等人对客观知识的定义进行了唯物主义改造,并分别提出了知识集合论和知识组织论.从此,人们对知识组织的原理、方法、目标、范围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知识交流、知识集合、知识管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重要的是,除了波普尔“世界 3”理论外,各种 “学”、 “说”、 “论”、“观”风起云涌,多元化格局日趋形成.熊伟认为,迄今为止图书馆研究的最大弊端是没有很好地实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人文价值和科学价值的统一.刘亚玲指出科学 “活动”是科学的本质,并试图从“科学活动论”出发对图书馆学的终极价值和研究范式进行本土化改造.周秀泉、罗振津从实践出发对图书馆哲学的切入点和落脚点进行了分析.尹鸿博指出库恩的“范式”不适合于社会科学,强调我国的图书馆学是常规科学不是前科学.段小虎从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出发对我国图情学知识研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明确指出我国图情学知识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秉承了逻辑实证主义传统,太专注于知识的静态分析、技术控制和理论构建,忽视了知识的 “不确定性”、知识发展的 “自然选择”和理论成果的 “证伪检验”等.

  上世纪 30 年代,波普尔以 《科学发现的逻辑》一书跻身于国际学术界,系统地提出了科学知识的增长问题,并逐渐形成着名的证伪主义。波普尔的证伪主义让学术界为之一惊,自从提出的那天起就没有停止过对它的质疑和异议。作者对逻辑实证主义和波普尔的证伪主义进行了反思,指出了将二者结合是寻求我国图情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出路之一。为此,在充分肯定知识的证实与证伪特征基础上,从黑格尔否定之否定规律出发对知识的真理性及知识增长方式进行了讨论,指出了人类认识分为常规认识和非常规认识,提出了知识发展模式的“证实和证伪”主张; 强调了知识增长过程就是知识的不断证实和证伪过程,就是常规认识和非常规认识不断交替和无限往复的过程。

  一、知识发展模式的历史演进
  
  逻辑经验 ( 实证) 主义从实证出发,对科学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以维也纳学派为代表的逻辑经验主义提出了第一个科学发展模式。这个模式从现象出发通过归纳上升到理论,再通过演绎( 或应用) 直到新现象的发现:

  现象 归纳 理论 应用 新现象
  
  注意到归纳法本身是纯经验的,它的一个致命缺陷是它的结论不能被证实。比如,当我们用归纳法作出 “乌鸦是黑的”,“天鹅是白的”这种判断时,必须对天下所有的乌鸦和天鹅考查后才能被证明是真,而这样做又是不可能的。注意到任何一个科学命题都是全称判断,而一个全称判断是不能用单称判断 ( 无论有多少) 来证实的,这一点引起了波普尔的注意。早年就读于维也纳大学,深受维也纳学派影响的他提出了证伪主义。

  波普尔认为,科学认识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证伪的过程,明确指出了科学认识的发展是跳跃的、不连续的; 知识的增长只能通过大胆猜测和不断证伪来实现。他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问题开始,并以如下的增长方式---问题-猜测-证伪-新问题向问题 “回归”.在波普尔看来,只有当知识本身能够被证伪时才是真正的知识,而科学认识本身才是发展的。段小虎对此做了充分肯定.他说波普尔 “把知识性质---猜测和假设与科学知识进步模式---批判和反驳,近乎完美地统一到‘证伪原则’之中,彻底打破了逻辑实证主义者精心编织的科学知识的静态罗网,使知识论研究走向了动态的科学知识增长的轨道”.人类认识可分为常规认识和非常规认识.所谓常规认识是指能够把新问题/新现象归结为“经验”的认识。逻辑实证主义提出的科学发展模式就是一个常规认识模式。相反,所谓非常规认识就是不能把新问题/新现象归结为 “经验”的认识。波普尔的证伪原则就是非常规的认识模式。常规认识通常借助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方法去实现,具有明显的理性和实证特征,其特点是追问现象是 “为什么?”而非常规认识则通常借助直觉、灵感、批判和反驳来完成,具有明显的非理性和非实证特征,其特点是描述问题“是什么?”.同一切事物 ( 或概念) 的发展规律一样,科学发展过程是一个量变过程,又是一个质变过程。

  当科学认识处于量变阶段时,科学发展总是通过自身的不断积累和不断扩张来进行演化,这一过程就是科学发展的证实和再证实过程。当科学认识处于质变阶段时,科学发展就需要通过自身的否定来实现。黑格尔在思维领域内建构了一座规模恢宏的思想大厦---辩证法。他第一次全面阐述了辩证法的基本思想,把辩证法推进到了历史的顶峰。他在 《逻辑学》的存在论中阐述了量变- 质变思想,本体论中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最后部分阐述了否定之否定概念。科学知识的发展同概念演化一样必然遵循肯定、否定与否定之否定方式。换句话说,知识的增长方式不应当是单一的证实过程,也不应当是单一的证伪过程,而应当是证实和证伪交替运行和无限往复的过程。

  根据这个原则,我们将知识增长模式表述为:

  问题-证实-证伪-新问题这个模式认为,知识增长从问题开始,经过证实和证伪检验向新问题推进。证实和证伪原则实际上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在知识增长模式上的再现。物理学就是经过经典物理和现代物理的交替完成了它自身突破和变革的。

  19 世纪末,以牛顿力学、热力学和电动力学为支柱的经典物理学发展到了顶峰。从经典物理学之父伽利略开始,经过牛顿、拉格朗日、哈密顿等人的努力和 200 多年的历史变迁,这座经典物理学大厦已基本建成。就在科学家都感到无事可做的时候,物理学 “突然”有了三大发现 ( X- 射线、放射性和电子) .正是这三大发现使经典物理学受到严重挑战,生长在这个时代的物理学家们都深感焦虑和不安。经典物理学大师洛伦兹毕生致力于这座大厦的装饰和重建。在它的努力下经典物理多次转危为安。但是迈克尔逊实验一直让他耿耿于怀。他从经典物理出发,试图通过一套变换 ( 后来称为洛伦兹变换) 解读这一实验,为这座大厦做最后一次修补和贡献。出乎意料的是,正是这一变换把经典物理推到了危机的“深渊”,也正是这一变换催生了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实现了物理学知识的跳跃式发展。

  二、图书馆知识的证实与证伪特征
  
  当前图情学知识论研究大都通过对知识的客观属性及其各核心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进行展开,并试图完成一种具有规范性、指导性的理论模型或理论构建。具有这种特点的图书馆知识正是逻辑经验主义框架下的知识。注意到逻辑实证主义知识是归纳得到经验知识,由归纳法得到的知识不能证明为真,但知识的真理性是不需要通过证伪来检验的。波普尔指出,人类知识是在批判和反驳中不断发展和演化的。但批判和反驳并不等于证伪,在争鸣中构建的图书馆基础理论不管是否经过证伪检验,其真理性都应当充分肯定。黄纯元、马 恒 通、李 智 敏 等 人,分 别 从 知 识 交流、客观知识、知识服务等方面对图书馆知识论提出质疑与批判使图书馆知识进一步向真理逼近。逻辑经验主义认为科学认识过程是一个无限逼近真理的过程,任何科学认识一旦被经验证实,便可作为真理的一部分进入科学体系;通过这种量的不断积累,科学认识就不断深化,科学理论也不断发展。波普尔认为 “科学方法是批评的方法,是寻求和消灭错误并服务于真理的方法”,这一点波普尔是对的。段小虎指出建立在知识客观性、普遍性、确定性预设基础上的图情学知识深受逻辑经验主义影响,随着逻辑经验主义不断受到质疑与消解,图情学知识的理论根基必将被动摇; 而忽视对理论成果的 “证伪检验”一定会制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笔者认为“知识只有经过证伪检验才是真正的知识”显得太严。其实,即使经过证伪检验的知识也只能作为真理的一部分进入知识体系,只是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更向前进了一步。再说证伪是需要时间、需要付出、需要代价的。地心说经过了一千多年时间才被日心说取代,而牛顿力学也经过了二百多年时间才受到挑战。值得注意的是,日心说取代地心说,或相对论力学取代牛顿力学不是证明了地心说和牛顿力学是正确的,而是证明了人类知识一定要经历证实和证伪检验才能发展和演化;证实和证伪的知识增长原则证明了人类关于宇宙的知识 ( 包括地心说和日心说) ,关于机械运动( 包括牛顿力学和相对论力学) 的知识才更具真理性。逻辑经验主义的知识论能被人们广泛认同和接受正是因为它更符合人类认识的自然本性。

  三、结论
  
  逻辑经验主义认为科学认识过程是一个无限逼近真理的过程,任何认识一旦被经验证实,都可作为真理的一部分进入科学体系; 如果一种知识 ( 或一个概念) 不能被经验验证,就应该从科学中剔除出去。相反,波普尔认为科学认识的发展是跳跃的、不连续的,强调了只有当知识被证伪时才是真正的知识,而科学认识本身才是发展的/进步的。根据建构主义主张,一切知识都是人自己建构的,个性化特点是知识的本质属性。逻辑经验主义的实证知识与波普尔的证伪知识都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不同观点之间争论是必然的。图书馆基础理论研究也不例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笔者从黑格尔否定之否定规律出发提出了知识发展模式的 “证实和证伪”原则,指出了人类知识只有经历证实和证伪检验才能发展和演化,而知识不管是证实还是证伪都将作为真理的一部分进入人类的知识体系。强调了知识增长过程就是知识的不断证实和证伪过程,就是常规认识和非常规认识不断交替和无限往复的过程。
  
  参 考 文 献
  
  [1] Popper K R. Objective Knowledge[M]. Oxford: Clarendn Press,1927.
  [2] 谢先江,张国骥。 波普尔科学哲学核心思想及情报学应用再探[J]. 图书馆,2006( 1) : 35 -38.
  [3] 刘迅。 论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的共同基础: 关于波普尔世界 3 理论的思考[J]. 情报科学,1982( 1) : 13 -20.
  [4] 马费成。 布鲁克斯情报学理论研究( 摘要) [J]. 图书情报知识,1983( 4) : 73 -74.
  [5] 马费成。 知识组织系统的演进与评价[J]. 知识工程,1989( 2) : 39 -43.
  [6] 马恒通。 客观知识主观化论纲[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 3) : 28 -31.
  [7] 杨岭雪。 图书馆本质的客观知识论解释[J]. 图书馆杂志,2003( 11) : 5 -8.
  [8] 王子舟。 图书馆学基础教程[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9] 蒋永福。 客观知识与图书馆: 从客观知识角度理解的图书馆学[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 5) : 47.
  [10] 黄纯元。 追问图书馆的本质: 对知识交流论的再思考[G]/ /黄纯元。 图书馆学情报学论文集。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171 - 187.
  [11] 马恒通,刘青端。 关于“客观知识说”几个问题的探讨[J]. 图书情报知识,2002( 2) : 31 -33.
  [12] 李智敏。 不可轻言“知识服务”: 关于知识服务能否作为图书馆核心能力的讨论[J]. 图书馆杂志,2005( 10) : 6 -9.
  [13] 熊伟。 论图书馆学范式的形成与转换[J]. 图书情报工作,2004( 5) : 42 -44.
  [14] 刘亚玲。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解构与重建[J]. 图书馆论坛,2012,32( 5) : 6 -9.
  [15] 马恒通。 论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确定[J]. 图书情报工作,2002( 6) : 42 -4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