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图书档案学论文 > 图书馆学论文

泛在知识背景下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搭建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刘老师
发布于:2014-06-12 共4784字


论文摘要
  数字信息资源的主流化、 用户工作空间和交流的数字化[1], 使得高校图书馆的基础结构环境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传统的资源网络向现代化的知识网络的转变, 对高校图书馆而言, 是机遇更是挑战. 随着新的知识环境---泛在知识环境逐步从构想转变为现实, 促使用户能够以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式获取各种信息资源, 同时也要求高校图书馆提供更加专业化、个性化、 特色化的服务.

  1 对泛在知识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的再认识

  1.1 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定位

  泛在知识环境是一种全新的知识环境, 它使人、数据、 信息、 工具、 设备等资源能够更为完全彻底地发挥作用而构建的一种普遍的、 综合性的知识环境.

  它是一种新型的信息基础设施, 也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必然方向[2]. 在这种新的知识环境下, 信息供应商、高校图书馆、 用户三者构成了一个环形的产业链, 如图 1 所示.

  论文摘要

  产业链中各个节点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因此表现出了高度的不固定性. 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个体都是一个潜在的知识源, 它可以在相对独立的空间内发布、传播或接收知识. 而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既可以提供实体空间, 又可以提供虚拟空间的中介部门, 一方面面临着诸如搜索引擎、 电子出版物的强烈冲击, 另一方面又要迎接繁杂的网络信息环境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因此, 泛在知识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应打破传统的资源网络模式, 向知识网络模式转变, 即实现 "三个转变"、 以资源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 以资源建设向知识共享转变, 以星状或树状知识拓扑型向网状拓扑型转变.

  1.2 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特点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用户信息需求的日益变化, 多元化 E 环境的产生, 使得高校图书馆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要求图书馆必须致力于为广大用户提供完备的信息服务, 全方位满足用户需求,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更大的发展. 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具有以下 3 个特点.

  1.2.1 服务的泛在化

  与传统的知识环境不同, 泛在知识环境是一个用户可以互动参与的信息共享环境.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学术机构, 同时也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 这就要求图书馆的服务从对象、 时间、 空间和内容上实现泛在化. 在服务对象上,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不应仅局限在校内师生,应将服务社会化, 走入社区, 服务下乡, 将 "独享"资源转化为社会公共资源, 以此发挥高等学校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积极作用. 在服务时间和空间上, 服务对象无论在任何时间、 任何地点都可以链接泛在的知识网络, 利用泛在的智能终端获取所需信息. 在服务内容上, 实现用户即时获取信息和按需获取信息, 达到用户需要什么服务就提供什么服务的目的.

  1.2.2 面向知识内容本身

  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打破了传统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 更加注重文献的深层次开发, 深入挖掘其蕴含的知识内涵和特性, 从各类知识的自身特点出发, 研究及发现知识间存在的内部联系[3].

  1.2.3 智能化的服务手段

  现代化的网络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为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提供了优质的信息环境和重要的技术条件.通过技术手段, 高校图书馆结合自身条件, 将搭建智能化、 网络化、 数字化、 一体化的图书馆智慧平台,创新图书馆管理模式, 将知识传送与用户获取的过程紧密结合, 为用户提供高层次、 优质便捷的服务.

  2 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及其理念

    数字环境和 IT 技术的发展, 使得图书馆的定义被不断更新和阐释. 北京大学图书馆朱强馆长认为:"变藏为用, 图书馆经历了功能的转变, 而图书馆的文化传承功能仍然延续, 仍然是文献保存、 传播和利用并举[4]". 上海大学图书馆的盛兴军指出, 图书馆应该是一个可供开放获取信息的传播中心, 是一个实体结构与虚拟社区完美结合的舒适空间, 是一个阅读推广与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社区[5]. 笔者认为, 泛在知识环境下, 数字化的高校图书馆应更加注重信息和知识的"语境", 实现信息的有序化和开放式流动. 因此 , 高校图书馆为终端用户构建开放存取环境下的信息共享空间 (Information Commons, IC), 正是适应了时代的发展. 实质上, IC 是一个动态的、 不断成长和变化的服务理念. 一方面, IC 是适应高等教育自主学习、 自主研究的发展需要; 另一方面, IC 又将图书馆的服务进行整合包装, 在新的条件和环境下注入新技术, 从而提升图书馆服务功能, 吸引读者.

  3 信息共享空间构建方案

  自 1992 年, 美国爱荷华大学图书馆宣布成立 "信息拱廊 (IA)", 被看作是全世界首个 "信息共享空间"机构后, 经历了 20 多年的研究与发展, IC 的概念现已日趋成熟. 它作为一个开放式的教育实体空间, 打破了传统的封闭结构, 强调开放式存取, 更加重视民主性. 不言而喻, IC 模式的出现将对整个图书馆界服务的创新带来深远的影响.

  3.1 哈尔滨 工 程 大 学图书馆 构 建信息共享空间 的 可行性分析

  哈尔滨工程大学图书馆面对学校师生、 科研团队、生产单位及社会公众等众多的服务对象和多层次的服务需求, 充分借鉴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建设信息共享空间的成功经验, 摆脱陈旧的服务理念, 敞开大门, 引进资金, 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构建泛在知识环境下符合用户需求的信息共享空间, 旨在把图书馆建设成为大学里 "一站式" 的知识交流室, 这对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来讲, 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和挑战.

  3.1.1 必要性

  哈尔滨工程大学图书馆承担着服务读者和辅助科研的责任和使命, 泛在知识环境下, 这一表现尤为突出. 信息共享空间是将传统图书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信息资源组织与信息服务模式, 目的是营造舒适、方便、 快捷和人性化的信息服务空间[6]. 实际上, IC 本身并没有严格的界定, 往往是将物理空间、 硬件、 软件、 专业技能人员等多个元素进行优化组合, 对图书馆的各项服务进行包装整合, 在新的条件和环境下注入新技术, 为读者提供整合了各种功能的空间, 使读者可以各取所需, 从而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借助这一特点, 哈尔滨工程大学图书馆在泛在知识环境下构建信息共享空间便显得尤为必要.

  3.1.2 惟一性

  以用户为中心, 满足用户个性化的信息需求, 历来都是图书馆人追求的目标. 哈尔滨工程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为用户营造了一个自始至终支持学习和研究过程的空间, 从结构上, IC 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个体空间与群体空间并存的交错混合环境; 从服务模式上, IC 通过 "关注用户需求" "倾听用户意见""创造个性化服务环境" 等多种服务方式和手段, 将人力资源、 信息资源和技术资源有机融合在一起, 这是传统数字图书馆所无法比拟的.

  3.2 哈尔滨工程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构建方案

  3.2.1 建设原则

  泛在知识环境下, 哈尔滨工程大学图书馆将继续本着 "读者为本, 服务至上" 的服务理念, 凭借着优质的、 系统的、 专业的馆藏资源环境, 构建具有特色的高校图书馆 "一站式" 的信息共享空间模式, 将数字图书馆不同类型的服务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和融合, 打破传统的 "分布式存储, 分布式访问" 的状态,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实现无缝式的存取, 以便于个人及团体读者的学习、 交流和协作研究, 这样不仅节省了读者的宝贵时间和资金, 同时也拉近了读者和资源的距离.

  3.2.2 构建模型

  论文摘要

  IC 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动态服务体系 , 结合哈尔滨工程大学的特色和实际情况, 将图书馆 IC 分成核心区、 学习研究区、 教育休闲区、 展示区和技术支持区五个部分.

  核心区主要位于图书馆的主体楼层, 这里空间较大, 且配备大量联网电脑, 便于多人交流. 该区域主要提供信息资源参考与咨询、 开放式资源存取、 馆际互借、 文献传递等服务 (图 2). 如开放式资源存取的服务模式整合了图书馆传统的借阅服务和信息检索服务, 在功能上, 它保留了传统图书馆为用户提供海量信息的作用; 在服务模式上, 它既提供书库印刷版图书流通查询又兼顾电子型图书的查阅; 在服务范围上,它既提供互联网信息查询又支持校园网络服务[7].

  学习研究区, 主要包括学习共享空间和研究共享空间两部分. 其中学习共享空间是指可以满足读者学习、 沟通与交流、 一般性资源获取的浅层次需求. 该区域设有可供学生进行信息检索、 数据库使用和软件学习的网络信息中心; 配备多媒体设备及软件的多媒体制作室; 促进团队协作学习与研究的协作学习室;仅供个人学习与研究的安静的、 独立学习室. 而研究共享区是指满足读者学习、 研究、 交流与协作等深层次需要的, 以研究性获取为主的区域. 该区域旨在提供读者一个有助于活跃学习氛围和协作研究的环境(如图 3). 如科研工作室, 主要用于满足院 (系)、 机关等人员的科研需求, 该工作室设施完善, 需由科研人员通过申请方能进入. 良好的环境为教科研人员进行课题研究与评估、 方案制定等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论文摘要

  教育休闲区, 顾名思义包括教育和休闲两部分.所谓教育主要指信息素质教育与培训、 IT 教育与培训、写作培训、 心理咨询服务、 大学生就业指导等培训项目. 如信息素质教育与培训主要指图书馆派出专人进行新生的入馆教育, 本、 专科生的文献检索课教学,针对不同读者类型开设的信息资源利用讲座, 嵌入专业课的信息检索方法讲座等, 深受读者欢迎. 休闲区主要指配备了沙发、 茶几、 时政报刊和娱乐杂志等设备的区域, 以供读者在学习之余做短暂休息之用, 同时满足师生对时政要闻等信息的获取.

  展示区是专门为读者提供学业成果展示、 学习心得展评和文化信息交流的专属平台. 学样图书馆馆会在每年的毕业季举办不同主题的毕业生成果展, 手绘POP 展、 摄影展、 版画展等; 每年的世界读书日举办书评、 书展; 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展; 校重点专业联办的微缩景观展等. 形式多样的主题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更扩大的图书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技术支持区, 主要包括账户管理、 修改密码、 数据备份与恢复、 网络配置、 软件安装以及查杀病毒等服务. 由于图书馆网络技术维护人员比较稀缺, 经与校技术中心沟通, 聘请该中心 IT 专家指导并辅助图书馆工作, 提供相配套的技术服务, 主要以培训和讲座的方式使学生获取并提高相关的技术能力, 通过帮助性服务使无技术能力的学生的问题得到解决.

  4 构建信息共享空间应注意的问题.

  4.1 注重实体建设的本土化

  IC 的建设模式必须要与高校的实现目标和发展规划相适应, 在前期的规划阶段要具有前瞻性和地域性,注重实体建设的本土化和特色化, 在认真分析读者需求的基础上, 尽可能多地将服务融合在一起. 另外,考虑到中小馆的实际情况, 可以采取分期进行开发建设的原则, 边建设边服务.

  4.2 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设

  和谐稳固的实体空间建设固然重要, 高素质的人员队伍建设也是重中之重. 知识丰富的参考咨询员、技术精湛的 IT 技术咨询员、 专业技能娴熟的学科馆员,能够帮助用户完成信息的甄别与检索、 分析与处理、集成与综合等一系列工作, 仅靠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难以满足全校众多师生的需求, 因此, 实时聘用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和研究生协助馆员进行服务, 或吸纳若干不同专业致力于为图书馆贡献力量的本科生在课余时间负责图书馆的信息咨询服务.

  总之, 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是图书馆未来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也是一个艰巨而又复杂的过程, 不仅要深入考虑学校的具体情况, 部门领导间也要相互配合, 通力合作, 另外,还要考虑部门间重复建设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毕 强,韩 毅.泛在知识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知识空间构建研究[J].情 报科学,2008,(7):971-977.

  [2] 尹中艳,黄丽霞.泛在知识环境下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J].现代情报,2012,(2):156-158,166.

  [3] 张欣之.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硏究[D].CNKI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2:3.

  [4] 信息共享空间(IC):书立方.[EB/OL].[2010-01-28].

  [5] 盛兴军,任树怀.信息共享空间:实体空间的构建模式与实施策略[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3):377-381,410.

  [6] 王知津,徐芳.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构建与实施研究[J].图书馆,2009,(2):13-16.

  [7] 盛兴军. 专 业性 、 研究型大学图书馆信息空间共享服务的创新模式---以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分校信息共享空间服务模式为例[J].情报科学,2007,(12):1838-1842,186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