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图书档案学论文 > 图书馆学论文

质性研究方法与扎根理论方法的选择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5-24 共344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影响国内民间读书会建设的因素探讨 
【第一章】读书会组织发展研究绪论 
【第二章】读书会研究现状与评述 
【第三章】质性研究方法与扎根理论方法的选择 
【第四章】民间读书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过程 
【第五章】我国民间读书推广影响因素分析 
【结语/参考文献】中国民间读书会开展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3 章 研究方法

  3.1 质性研究方法与扎根理论方法的选择

  3.1.1 质性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研究,主要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该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①它的作用是探索社会现象、对意义进行解释、发掘总体和深层社会文化结构。质性研究搜集到的数据资料一般比较生动和丰富,经常是一个故事、一段对话、一篇报道,具有情境性,能够使研究者进行背景、细节的描述和解释,执行的数据往往是具有连续性的,具有特定事件属性,能够更好的进行动态性和过程性的研究。

  ②质性研究是一种描述和分析的方法,重点在于探索对社会现象的本质,展示社会现实,并以个人与自身以外的种种所产生的互动来进行符号化的解释。与一般意义上的定性研究方法相比,传统的定性研究虽然对数据的要求不高,但总体思路仍是对研究现象和事物形成量的总体印象,而质性研究是凭借当事人、环境与时间三元角度来展示各个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3.1.2 本文方法论的架构

  Crotty(1998)认为一个完整的研究设计应该包括四个要素:认识论、理论视角、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即任何一个研究所选择的方法论都应有自己的哲学基础、价值取向、方法论上的分析策略以及相对应的分析结果。此处借用 Crotty 的理论结构,本论文的方法论架构如图 3-2 所示研究方法的选择是由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法所确定的,评价一个研究方法的好坏通常是根据是否符合所研究问题的特点以及性质,而研究策略同时由方法论基础所决定。扎根理论,作为一个科学的方法论,有着逻辑清楚的哲学与理论基础。本文的解释主义(后实证主义)就是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哲学基础,后实证主义强调以经验为依据,以逻辑为工具,进行理论推理,用概率论来修正结果,虽然以感性的经验为依据,却以理性的量化的研究方法推导出研究结论。

  3.1.3 扎根理论方法的介绍与评价

  扎根理论是什么?笔者欲用简单的几句话概括他却发现太肤浅。目前社会学领域在对扎根理论的发展中演变出多种版本,但有一点是大家共同认可的,即扎根理论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论。作为社会学领域使用最广泛误解也最深的研究方法论(Suddaby, 2006;Shah & Corley, 2006; Denzin& Lincoln, 1994),扎根理论的研究逻辑是:从经验数据中建立理论。(Strauss, A.,1987)。即在研究开始之前,研究者对所研究的课题一般没有理论假设,通过田野调查、问卷访谈等手段收集原始数据,对数据进行不断的筛选、分类、比较,将庞大的原始数据进行理论化、抽象化,以提炼出核心概念并建构实质理论为最终目的。所以,扎根理论的重点不在于先验性,而在于从原始数据中精粹出新的概念。

  (1)扎根理论的简介与探讨

  最原始的扎根理论方法出现在社会学家巴尼?格拉泽和安塞尔姆?施特劳斯的一次针对医院中死亡过程的研究中。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早期,美国的医院工作者或是学者很少对某些重病患者的死亡过程或者垂死状态进行研究。格拉泽和施特劳斯的研究组成员对医院不同环境里的死亡过程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处于死亡状态的患者和医务人员是如何以及何时知道他们已经濒临死亡的消息的及这些人会如何处理这些信息。格拉泽和施特劳斯对观察搜集来的数据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得到了对死亡过程的时间序列以及社会团体的理论范畴分析。他们在与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很长时期的访谈中检查了分析性观念,交换了在该领域所做的分析性观察的初步笔记。当他们建构了关于死亡过程的分析时,便形成了扎根理论这种系统的研究方法论,其他社会科学家可以将这个方法论应用到很多其他问题的研究中去。格拉泽和施特劳斯在他们的着作《扎根理论的发现》(The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 1967)首次清晰地提出了这个方法论。扎根理论方法鼓励应用于基于数据的研究中,儿不是从已有的理论中演绎可验证性的假设。

  在《扎根理论的发现》一书中,格拉泽和施特劳斯认为,扎根理论实践的必要成分包括:

  数据搜集和数据分析同时进行。

  扎根于原始数据进行编码和类属,而非研究者预想的逻辑演义的假设。

  在分析的每个阶段都使用不断比较的方法。

  每一轮的数据搜集和数据分析都要推进理论发展。

  通过撰写备忘录来完善类属,详细说明每一个类属的属性,定义之间的关系并且发现他们之间的区别。

  在完成独立的分析之后再进行评述。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如果我们追求的仅仅只有一个研究方向,那么研究很有可能进入一个瓶颈,而使用扎根理论方法则能很好的避免这个问题,因为我们不断的返回原始数据,重新补充备忘录,可以进行其他领域的分析。

  (2)扎根理论不同版本与争议

  据笔者阅读参考文献,扎根理论已经形成三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流派:Glaser第一次提出了扎根理论最原始版本;Strauss 的程序化扎根理论;Charmaz 的建构型扎根理论。

  这三大流派的共同点是都承认扎根理论是归纳性的质性研究方法,总的方法都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

  三大流派最大的争议在于编码的过程。比如 Glaser 最初的经典扎根理论版本将编码过程分为实质性编码和理论性编码两个步骤;Strauss 的程序化扎根理论则认为编码应分为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三个步骤,因为过于程序化而不利于丰富的理论形态的提出;建构扎根理论则在研究的过程中强调研究者对被研究者的提问的水平以及之间的互动关系,对被研究者行为意义的解释能力,需要在资料和文稿之间来回反复多次,逐步深化已经构建的理论。这三个流派的异同点笔者总结一个表格:

  在三大扎根理论流派中,笔者选择了 Strauss&Corbin 的程序化版本,三种理论之间并不存在对与错之分,而仅仅是适用与否以及研究者能从中学到什么,并如何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相对于其他两个版本,笔者认为 Strauss&Corbin 的程序化扎根理论更符合自己的认识论观点也同时符合选题的实际情况。具体方法及编码过程以下再详细介绍。

  3.2 扎根理论方法的使用

  3.2.1 资料搜集与整理

  程序化扎根理论方法比较重视研究样本选取的丰富程度,即全面、中立,而非具体数量的多少。这个特点也十分适合本研究主题,虽然有关于民间读书会的新闻报道、评论并不多,但是也因为其数量的有限性可以注重对样本数据的深度挖掘。

  具体的数据来源包括:(1)某些民间读书会活跃的网站(如豆瓣小组、微信公共号)发布的内容;(2)网络上关于民间读书会的报道、评论以及民间读书会官方网站上的发布的新闻资料等;(3)中国各级政府的政策文件及调研报告;(4)对民间读书会联合创始人或者联合发起人的访谈等。

  笔者初步以“民间读书会”为关键词在百度上检索,获取网络文章 78 篇,对文章进行初步数据清洗。剔除内容重复的文章 15 篇以及内容严重不相关的文章,最后选择27 篇文章纳入本研究的原始数据库,这些文章全面的反映了民间读书会从建立到发展的全过程。并将 cnki 中 22 篇关于我国民间读书会理论研究的论文纳入原始数据库,这些论文比较深入及系统的对某一区域或是读书会的某一阶段进行研究,以上这些文献比较全面、中立兼具深度,具有代表性。

  3.2.2 数据分析

  内容分析法从诞生起很快实现了软件化,如面向文本的CATPAC、Diction、Concorda,以及 Atlas-ti、Nvivo 等内容分析软件,以及随后适应中文的 ROST CM6.

  其中 Rost CM6 是一款由武汉大学沈阳教授“ROST 虚拟学习团队”开发的中文词频分析软件,具有中文分词、词频统计等功能,可以根据使用者自定义的词典统计一个文档中的所有词及词频数,并通过可视化图表形象现实高频词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主要利用 Nvivo 进行文本分析。NVivo 是一功能强大的的质性分析软件,能够有效的分析多种不同的数据如大量的逐字稿文字,影像图形,声音和录像带数据,是实现质性研究的最佳工具。NVivo 通过一个强大的智能应用程序将质的分析和观察带到了一个全新的层面。

  本文在考虑样本文本特点和软件的可得性的基础上,选择 ROST 和 Nvivo,具有一定意义上的科学层次性和创新性。运用 ROST 首先从宏观维度提取样本文本的高频词,形成一个 Nvivo 编码分析的先验类目表,通过逐词逐句的样本微观分析,丰富编码体系,并作覆盖率、相似度等指标分析,最终形成影响因素。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