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图书档案学论文 > 图书馆学论文

核心期刊开放获取下版权协议问题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4-11 共411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人文社科类核心期刊版权协议调查研究 
【第一章】开放获取背景下期刊版权协议的发展研究绪论 
【第二章】版权协议基本概念及其理论基础 
【3.1  3.2】人文社科核心期刊版权协议主题点调查与分析 
【3.3  3.4】开放获取视角下期刊版权协议形式调查与分析 
【第四章】开放获取视角下人文社科核心期刊版权协议发展建议 
【结论/参考文献】核心期刊开放获取下版权协议问题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5 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开放获取环境下的版权协议背景,及当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现对版权协议的研究数量不多,且多从法学角度来研究版权协议条款,尚未从开放获取的视角研究版权协议的内容。其次,介绍了核心期刊版权协议的主要法律基础、经济学理论基础和哲学基础。进而通过网络调查法从开放获取视角对 CSSCI(2014-2015)人文社科核心期刊版权协议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在开放获取环境下,人文社科核心期刊版权协议发展存在局限性,最后,以此调查为基础,对核心期刊版权协议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本文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作者对版权协议的法律基础、经济学基础和哲学基础进行了探讨。作者从着作权法和合同法的角度论述了版权协议的法律基础;主要从契约理论和利益理论的角度论述了版权协议的经济学基础;在版权协议的哲学基础方面,主要论述了人权理论。

  第二,开放获取视角下的期刊主题点调查结论从期刊态度、版权归属、开放模式、开放程度、开放时间等开放获取视角对版权协议进行调查,发现期刊对开放获取态度较为模糊;版权仍多归属于期刊,但期刊允许作者有合理使用的范围;在开放模式上自存储模式还未广泛发展起来,目前期刊采用较多的是存储在指定的机构库或作者所在单位机构库中;期刊的开放程度多体现在实现全文开放和全文阅读,75 种期刊中有半数以上支持全文的获取,另外仍有部分期刊支持对摘要目录及图、表等的开放,且对图、表的版权态度也较为模糊,但此模糊性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开放获取的发展;在开放时间上,期刊能实现即时开放的数量较少,多数采用延迟开放的策略,尤其是对过刊的开放较为普遍,而对具体开放获取时间的规定,较为模糊,但通过调查发现期刊出版后实现开放获取的时滞一般不超过 12 个月。

  第三,期刊版权协议形式分析75 种核心期刊较多采用协议文本型和投稿系统嵌入型表现形式,在签署形式上多采用电子版(包括投稿系统嵌入和电子扫描件)版权协议签署形式。总体来说,期刊在版权协议形式上多倾向于网络化和电子化。

  第四,关于人文社科核心期刊版权协议的发展意见开放获取环境下,我国核心期刊的版权协议最大的问题即态度模糊性,为此,作者提出几点建议:加强政府在开放获取中的积极引导作用,政府应从制定开放获取政策,鼓励实施开放获取和提供经费资助,实施开放出版两个角度发挥作用;建立和完善统一的开放获取集成平台,要注意建立人文社科类核心期刊开放获取平台,同时各期刊要与平台协调发展;加快版权协议形式网络化发展。

  总的来说,我国人文社科类核心期刊已经达到了实现开放获取的条件,且正在向开放获取方向发展,但当下期刊态度的模糊性仍是影响开放获取发展的一大主观因素。

  5.2 展望

  开放获取环境下,鉴于人文社科期刊自然科学领域期刊的开放获取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对人文社科类核心期刊版权协议的研究对当下人文社科期刊的开放获取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当下众多学者已经从开放获取视角下度期刊的开放获取态度做了相关调查,如初景利、李麟等人针对中国科技期刊的开放获取研究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诸多借鉴。

  从本文的调查结果来看,尽管期刊对开放获取持模糊性态度,但此模糊性对开放获取意味着许多版权模糊的资源就形成了可供开放获取的灰色地带,用户可以不用担心侵犯作者或期刊的版权,而合理的使用此类开放资源。即期刊的模糊性一定程度上默许了用户对信息的开放获取。此种现象在开放获取发展进程中所不可避免的,只有当期刊明确看到或得到开放获取带来的回报的同时,才能渐渐消除其模糊性,真正实现支持开放获取。尽管现阶段的调查都一定程度上发现了期刊在开放获取发展中的局限性,但各位学者都对开放获取持积极态度,且鼓励期刊实现开放获取,进而提出一列的发展思路和建设建议,加之未来国家政策和政府的支持引导,相信未来人文社科类期刊会在开放获取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作者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广泛运用了网络调查等研究方法,在对现有核心期刊版权协议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其版权协议的发展提出了改进建议。当然本文的研究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本文只是通过对核心期刊版权协议的内容形式等客观因素来调查其开放获取的发展,难免会忽略期刊本阶段自身发展的意愿或未来的发展计划等主观因素,作者会在后续的研究中尽力克服此类不足。


  参考文献

  [1] Valsiner, Jaan. Opening and closing of knowledge fields: New technologies and reconstructing of the socialcapital within science[J]. 2010(4):497-520.

  [2] Repositary statistics.[2014-10-10].

  [3] OpenDOAR.[2014-10-10].

  [4] Armbruster, open access policy implementation:first result compared[J]. Learned Publishing2011(4):311-324.

  [5] Jingfeng Xia. A Review of Open Access Self-Archiving Mandate Policies[J]. Portal; Libraries and IheAcademy,2012(1):85-102.

  [6] Alma Swan.PoIicy Guideline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OF OPENACCESS[M].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2012(3):96-128.

  [7] Brigit SchmidUiyna Kuchma.Implementing Open Access Mandates in Europe[M]. Goettingen state anduniversity.2012(2):112-156.

  [8] Herkko A. Hietanen. Creative Commons' Approach to Open Content [EB/OL].

  [9] HerkkoA. Hietanen.ALicense or a Contract, Analyzing the Nature of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s,NIR,Nord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Review, Forthcoming, July 20, 2008.

  [10] 何燕。我国科研人员潜在自存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以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为例[J]. 图书馆,2008,(3)54-60.

  [11] 余佳亮,马建霞,吴新年。期刊出版商版权协议对我国机构知识库发展的影响[J]. 图书情报工作,2009,(3)22-29.

  [12] 王光文,仲富兰。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的开放获取研究[J]. 图书情报知识,2011,(5)19-25.

  [13] 王继良。开放存取的权益平衡机制研究[J]. 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10,(5)34-39.

  [14] 王宇红,倪玉莎。自存储机构知识库运行中的版权利益平衡机制研究[J]. 情报科学,2012,(5)52-57.

  [15] 周小燕。基于利益平衡原则的数字图书馆版权保护探讨[J]. 图书情报论坛,2013,(10)44-49.

  [16] 傅蓉。CC 中的非商业性使用条款的实用性剖析[J]. 图书馆学理论与研究,2012,(9)13-19.

  [17] 傅蓉。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的兼容性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2013,(11)26-32.

  [18] 江江。知识共享许可协议在开放教育资源下的中国本土化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2011.

  [19] 陈晋,阮延生。知识共享许可协议在中国本土化的实践及思考[J]. 四川图书馆学报,2013,(8)17-24.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着作权法(2010)[EB/OL].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EB/OL].

  [22] 契约[EB/OL].

  [23] 世界人权宣言[EB/OL].

  [24]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4-2015)来源期刊目录[EB/OL].

  [25] 张小强,钟紫红,张秀峰。科技期刊论文插图的版权与再利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3)429-432.

  [26] 《图书情报工作》开放获取出版政策声明[EB/OL].

  [27] 我国推动公共资助项目论文开放获取[EB/OL].

  [28] 张晓林,李麟,刘细文等。开放获取学术信息资源:逼近“主流化”转折点[J].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5)46-47.

  [29] 初景利,李麟等。我国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出版发展态势---基于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的调查[J]. 图书情报工作,2013,(1)25-31.

  [30] OA 模式[EB/OL].

  [31] 乔晓东。中国学术期刊论文机构存储政策调查问卷分析报告[R]. 北京,2013,(3)36-41.

  [32] 张小强,钟紫红,赵大良,郭毅。我国科技期刊版权协议文本存在的问题与修改建议[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4)44-49.

  [33] 国际贸易问题[EB/OL].

  [34]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EB/OL].

  [35] 同[32].

  [36] 刘晓霞,张新鹤。我国学术期刊参与开放获取的调查研究[J]. 图书情报知识,2015,(1)19-24.

  [37] SHERPA/JULIET[EB/OL].

  [38] 秦珂。开放存取出版的若干问题和发展对策分析[J]. 出版科学,2008,(3)11-16.

  [39] 张晓林。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国开放获取政策与机制的若干思考---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馆长张晓林教授采访录[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1)12-15.

  [40] [41] 同[36].

  [42] 武学良, 肖宏等。 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开放获取问题分析与发展探讨[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12-15.


  致 谢

  坐在电脑前,手指敲下“致谢”二字,我突然意识到三年的研究生生活真的就要结束了,我终将离开这个生活了三年的校园,离开陪伴了我三年的各位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在此,希望通过“致谢”向所有在研究生期间给予我帮助的老师、同学、朋友及家人致以最真挚的谢意。

  首先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宛玲教授,从论文的选题、构思、撰写到修改无不倾注了宛老师的心血。她严谨治学的态度,一丝不苟的作风,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深深感染着我,影响着我,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在我撰写硕士论文期间,思路凌乱无法进行时,是她以饱满的热情,如一缕春风将我带到正确的方向。

  其次要感谢三年来曾为我授课的每一位老师,感谢金胜勇老师、赵俊玲老师、张长安老师、任瑞娟老师、顾潇华老师、张社列老师、孟世恩老师、陈兰杰老师和白献阳老师。他们通过课堂教学或课外启迪,使我学到了许多用于科研的经验和方法。尤其是他们在学术上的建树将永远是我跋涉求学之路的航标。

  另外,还要感谢我所有的同学、朋友及舍友们,她们在我三年的学习和生活中给予我热心的帮助、关怀与鼓励,我将一一铭记在心。

  最后要感谢我的家人,是他们的支持使我能专心于三年的学习和论文写作,他们永远是我在遇到挫折时的避风港,给予我精神鼓励和支持,我将永怀感恩之心。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