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提出
从事跨学科研究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 17、18 世纪。在中国,跨学科研究不断得到重视,其成果不断涌现,但是仍然存在许多不足。2013 年 9 月 16 日-17 日,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承办了“2013 年度全国高校教育学院院长联席会议”.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石中英提出,跨学科研究组织较少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之一。他同时强调,推动不同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是未来高等教育变革的趋势,对于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跨学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那么,迄今为止,高校跨学科研究发展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研究这些问题,对于更好开展跨学科研究有重要帮助。跨学科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力图从中发现我国高等教育中跨学科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脉络。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选择学科领域为“高等教育”,以“跨学科”为篇名、主题、关键词,选取时间段为 1992-2012 年,原因在于 1992 年以前高等教育跨学科研究文献量偏少以及我国从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重视跨学科研究,成果从那时候开始增多。对公开发表的论文在“精确”的匹配模式下并限定在核心期刊范围内进行检索,删除各类会议介绍等非学术性文章,最终筛选出 490 篇与跨学科关系最为密切的研究文献。借助 SATI 软件对 490 篇论文进行去重处理和格式转换,并对关键词、作者、期刊和年份等进行分析。
三、数据分析
(一)数量和年份分布
将 490 篇文献导入 SATI 软件中,对年份进行字段抽取,并根据 1992-2012 年历年的文献量绘制成散点图(见图 1)。【1】
从图 1 可以看出,从 1992-2012 年,21 年的时间共发表 490 篇论文,平均每年发表论文 23.33 篇。
从历年的发文量来看,呈现波动式增长趋势,到了2012 年,发文量达到 81 篇,占总发文量的 16.53%.我国于 1985 年召开“交叉科学大会”,20 世纪90 年代以后,有学者开始用“跨学科”一词代替“交叉学科”,我国也就是从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重视跨学科研究。从那时起,学者开始在跨学科研究领域着书立说,阐明自己的观点。从图 1 可知,虽然1992 年关于跨学科研究的文献仅有 4 篇,但是已经开始在逐步探索跨学科问题,此后发文量波动式增长,到了 2012 年达到顶峰,一年的发文量为 81 篇,原因可能与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2006-2010 年)规划》的出台有关。《规划》提出要注重前瞻研究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对于促进跨学科研究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相信随着国家进一步的重视和形势的迫切需要,跨学科研究会越来越热,而且这方面的成果会越来越多。
(二)关键词共现分析
对关键词进行相似矩阵分析,限于篇幅,所以设定 SATI 软件 Rows/Cols 选项知识单元数为 10.在矩阵下拉列表选择相似矩阵,然后对关键词进行字段抽取、频次统计和矩阵生成(见表 1)【2】
相似矩阵中的数字代表矩阵元素间的相似性,数值越大关联程度越强。[1]
从表 1 可以看出,跨学科与研究生教育的观察值为 0.1079,关联程度较强,说明在跨学科研究方面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有利于研究生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跨学科与跨学科研究、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研究型大学的关联度较弱,表明研究人员对这些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未来还需要加强这些方面的研究。从美国和研究型大学的关联度来看,观察值为 0.1169,说明关联程度较强,研究者注重对成功经验的研究,有助于借鉴美国跨学科研究的成果并结合中国的国情,进一步研究跨学科问题,推动学科在更高程度的交叉和融合。美国与课程体系、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的观察值为0,说明在这些方面没有关联度。从课程体系、交叉学科、高校、学科建设、高等教育、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教育、跨学科研究与其他关键词共现的观察值来看,观察值较小,甚至许多观察值为 0,说明关联度很弱,研究空间很大。
跨学科研究中注重研究生教育,注重对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研究,说明中国的研究者重视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重视国外研究生教育最新进展研究。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中国的研究者重视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索,对课程体系、交叉学科和学科建设等问题重视不够。实际上,在跨学科研究方面,不能仅限于已有学科之间,必须突破学科划分的人为限制,将优秀的、不同学科的人才组合起来,才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但是从前面的分析得出,研究者在课程体系和学科建设方面探索和研究不够,未来需要集中优秀的研究者深入研究学科建设,使中国的研究生教育更加卓越。多维尺度分析是通过测定主题词之间的距离来发现主题结构[2],与聚类树状图相比,多维尺度分析可以在较低维空间中直观地判断出某研究领域在学科中的位置。[3]
从图 2 可以直观地看出,高等教育研究与跨学科研究、创新能力、课程体系、复合型人才、美国、本科教育和研究中心等关键词的距离较远,说明高等教育研究与这些关键词的差异性较大。创新和高等教育的距离较近,通识教育和课程的距离较近,学科和发展趋势的距离也比较近,说明这些关键词的相异性较小。通识教育在国外已经比较成熟,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有助于国内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在本科教育方面研究较少,将更多注意力集中于研究生教育,容易顾此失彼。不同阶段的教育具有连续性,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关系密切,将二者割裂开来难以推动跨学科研究。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要注意将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相结合,从整体的视野出发来审视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有助于克服研究障碍,进行一系列制度变革。多维尺度图谱反映出,虽然跨学科研究在通识教育和创新能力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顺应了时代变革的潮流,但是对于如何进一步培养复合型人才,如何解决当今中国面临的创新能力较弱等问题仍然缺乏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