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仅是柑橘起源国,也是世界柑橘产业大国,但不同品种间的研发水平差异很大。砂糖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cv.'Shatangju‘),原产广东西江流域,被誉为“中国橘王” ,平均果重45 g/个~65 g/个,色泽橙黄,果实皮薄,极易剥离,果肉爽脆、汁多、化渣、味清甜,吃后沁心润喉,已有几百年的栽培历史。
目前,砂糖橘是广东西江流域(主要是江北的肇庆市和江南的云浮市)的主栽柑橘品种,栽培面积愈6.5 万 hm2、年产量愈 100 万 (t截至2012年);与广东肇庆、云浮毗邻的广西东部的梧州市、贺州市及北部的桂林市于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引种栽培砂糖橘,其后发展很快,目前栽培面积愈3.5 万 hm2、年产量愈50万t[1].因此,栽培砂糖橘,是广东东部、广西西部重要的特色农业、支柱产业和富民工程。但是,砂糖橘毕竟是一个地方特产柑橘良种,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深切感受到它没有进入主流柑橘研究品种的行列,研究和开发水平同栽培种植规模明显不相适应。
本文应用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中国砂糖橘研究论文的发文信息进行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研究,以期科学、准确地评价中国砂糖橘研究成果与现状,探讨其科技研发和可持续发展对策。
1 材料与方法
2015年3月,对Elsevier Journal、PubMed Journal、Taylor &Francis Journal、Wiley Journal、Science Direct以及Springer Link数据库检索收录的题目或摘要中包含“Shatangju”的英文研究论文;以中国知网(cnki.net)全文数据库收录的文献为材料,以砂糖橘及其同种异名的砂糖橘、砂糖桔、沙糖橘为检索词,检索论文题目中含有这 4 种检索词中任一一种的所有研究论文。合并后统计分析发文数量、载文期刊、研究主题、作者及合着类型、他引与下载频次及基金论文的发文信息。统计年份为 1950-2014 年的65年,不包括专着、专利、新闻报道、会议动态。1篇论文若有多名作者以第一作者为统计对象,但在统计论文合着度时以作者的实际数量为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文量及名称
在1950-2014年的 65 年间,我国共计发表 303 篇砂糖橘(含'Shatangju’及沙糖桔、砂糖桔、沙糖橘 3 个同种异名)研究文献,其中:英文论文9篇,中文论文294篇。
英文论文中,发文名称使用最多的是‘Shatangju'manderin,共 6 篇,另外 3 篇使用的是'Shatangju’(含‘Wuzishatangju',无籽砂糖橘);2种英文名称后,均注明柑橘的拉丁名(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中文论文中,发文名称情况是:沙糖桔111 篇、砂糖橘 74 篇、砂糖桔 68 篇、沙糖橘41篇。因此,对于原产广东肇庆的这种特色柑橘的名称,以沙糖桔最多,称为砂糖橘、砂糖桔的文献数量相当且明显少于称为沙糖桔的,以称为沙糖橘的文献最少。
笔者认为,沙糖桔是大众化名称,便于书写和识记,利于视觉设计和造型,在一般刊物和日常交流中是较好的名称,可以“雅俗共赏”,而取砂糖橘的名称,不仅与这种柑橘果实的风味特性相符,且无论是对于砂糖还是橘,均文字规范、比较专业,尤其桔远不止是橘的俗字、手头字,这在权威刊物上的发文情况也得到了证实。因而,在层次相对较高的期刊上发文,对这一柑橘品种的中文名称无疑应取砂糖橘,其他 2 种名称应尽量不用,以免不伦不类。
2.2 发文的年份分布
第一篇砂糖橘研究论文发表于 2002 年 3 月,题目是“沙糖桔裂果问题的探讨”,载文期刊为《福建果树》 ,作者是广东省林业学校教师林子腾,他报道了导致砂糖橘果实裂果的内因、外因及防止和减轻裂果的措施。林子腾的这篇论文,也是 2002 年全国发表的唯一一篇砂糖橘研究文献,在其后的2003年里全国没有砂糖橘文献发表,2004 年全国也只发表了 2 篇。因此,在2002-2004年间关于砂糖橘的发文量仅 3 篇,而在 2002 年之前全国没有发表过 1 篇关于砂糖橘的论文,突显这一柑橘品种科研起始年代的“滞后性”.2005 年,这种状况明显改变,当年全国共计发文 10 篇,且在此后的 5 年间以平均 5 篇/年~7 篇/年的速度增长,至 2010 年时全年发文量达到史上最高峰,为 58 篇,突显这一柑橘品种科研文献发表的“爆发性”.进入 2011 年后,全国关于砂糖橘的发文量较其最高峰时明显下降,但总体上仍呈增长趋势,保持在 30 篇/年以上。全国砂糖橘发文量年度分布见表 1.
2.3 主要载文期刊与载文量
截至 2014 年底,303 篇砂糖橘研究文献发表在 95 种期刊上,其中英文期刊 9 种,分别是:Scientia Horticulturae,Journal of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Journal of Essential Oil BearingPlants,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Plant Science,MolecularBreeding,Journal of Food Processing and Preservation,Journal ofEssential Oil Bearing Plants,Gene, 以 及 Journal of IntegrativeAgriculture,即没有砂糖橘('Shatangju’)载文量大于1篇的英文期刊。中文期刊中,载文量大于 5 篇的共计 9 种,合计载文量 133篇、占发文总量的43.9%.
其中,前5种期刊为《广东农业科学》《广西园艺》《南方园艺》《中国南方果树》和《果农之友》,各自的载文量均超过15 篇,占比>5.0%,明显有别于其他刊物,应为全国砂糖橘载文的主要期刊。详情见表 2. 载文期刊的性质与类型还表明,砂糖橘研究文献普遍应用性强,具有突出的为“三农”服务的特点,理论紧密联系实践,同时,从办刊方面评估,广西在砂糖橘研究与开发方面的实力和影响超过广东。但是,全国范围内在相关权威期刊上的发文量明显很少,在《园艺学报》《果树学报》《食品科学》上发文量分别仅为 5篇、3 篇、2 篇,在《中国农业科学》《中国食品学报》《植物病理学报》《植物生理学报》《昆虫学报》《生态学报》《植物学报》《林业科学》以及国内更高级别的相关期刊上未检索到有论文发表,说明整体的研发层次有待大幅提高。
2.4 研究领域和主题
迄今在英文期刊上发表的9篇砂糖橘研究论文,1篇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人员发表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Chemistry》上的“通过 HPLC-DAD-ESI-MS/MS 法检测砂糖橘果皮中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PMFs)的特性”;4篇是华南农业大学苗红霞(Hongxia Miao)、胡桂兵(Guibing Hu)团队发表的关于无籽砂糖橘形成机制、自交亲和与不亲和砂糖橘基因鉴定与特异基因的研究;1 篇是邓晓玲(Xiaoling Deng)等关于柑橘重大病害---黄 龙 病 (Citrus Huanglongbin/HLB, 或 者 Yellow ShootDisease)病原菌---韧皮部杆菌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sterasiaticus)[2],最早描述该病害的中国广东省 12 个地级市、16 个柑橘品种、359 个样本的感染情况的报道;另外 3 篇系对砂糖橘采后生理与保鲜的研究,分别是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蒋跃明(Yueming Jiang)、屈红霞(Hongxia Qu)团队发表在《PostharvestBiology and Technology》上的论文“1-MCP 延长带叶砂糖橘果实货架期”和发表在《Journal of Food Processing and Preservation》上的论文“冷藏期间带叶和不带叶导致的柑橘果实质量的变化”,以及湘潭大学陶能国(Nengguo Tao)发表在《Journal of EssentialOil Bearing Plants》上的论文“砂糖橘精油对指状青霉菌和意大利青霉菌孢子萌发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