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建立在重大前沿科技突破基础上,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的产业[1]. 2009 年,温家宝连续三次召开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座谈会,探讨新兴产业的战略方向、技术路线、发展布局、科研攻关和政策支撑等问题[2].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发展和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 目前,国内学者已经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布局、构建、评价、政策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成果。 本文从文献计量的角度,利用美国费城德雷克塞尔大学(Drexel)陈超美博士开发的 Citespace 软件[3],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挖掘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趋势,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1数据来源及处理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近年来我国发展的一个热点,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研究。 为保证文献计量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本文检索时间为 2015 年1 月 15 日,检索方法:来源篇名(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或者关键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文献发表时间限定在 2004-2014 年,共检索到526 篇文献,包括论文 507 篇,综述 9 篇,评论 5 篇,报告 5 篇。
2统计分析
2.1 研究时间分布
从检索到的 526 篇文献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发现文献的发表年份集中于 2010 年-2014 年。2009 年初,为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政策,国内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学术研究也不断增加。经过一年时间的酝酿,从 2010 年开始,出现战略性新兴产业 CSSCI 相关文献的发表(见图 1)。 截止到目前统计的数据,2010 年, 战略性新兴产业 CSSCI 相关文献共 42 篇,2010-2013 年,相关发文量处于不断增长时期,但 2014 年发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论文较少。 由于 CSSCI 数据库具有一定的滞后性,2014 年发表的论文还未全部显示在数据库中。 因此,2014 年数据有待向上调整。 从 2010-2014 年的整体形式来看,国内学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呈现出稳步上升的态势。
2.2 研究机构分布
为统计分析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研究机构,本文对发文的机构进行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运行结果见图 2. 图中年轮和机构字体的大小与该机构发表文章的数量成正比,年轮颜色则代表发表的时间。
通过图 2 可以直观地看出,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研究中,中南大学商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南京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等机构的发文量最多,从这些机构的名称可以推测,其研究重点大多与经济、产业相关。 此外,通过文献统计,发现 526 篇战略性新兴产业 CSSCI 相关论文中,共有 124 家机构(同一大学的两个院系算两家机构)参与发表,包括大学、研究所和政府机构,表明在全国和各地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各研究机构积极参与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研究中。
2.3 发文期刊和共被引期刊分析
对发文期刊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研究者发文和研究的偏好。 经统计,526 篇战略性新兴产业 CSSCI 相关论文分布在 50 种期刊上,平均一种期刊刊载 10 篇以上的相关文献。 就排名靠前的载文期刊类型来看,其刊载的论文多与科技、经济、政策有关。
表 1 给出了中心度大于 0.1 的期刊及其对应被引频次情况。 可以看出,中心度大于 0.1 的期刊共有 10 种,包括 5 种国外期刊和 5 种国内期刊(含 1 种国内著作),但中心度前 5 的期刊中,仅有 1 种中国期刊。 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国内期刊的影响力度不及国外期刊。
从中心度的角度,《Management Science》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中影 响 力 最 大 , 其 中 心 度 达 到 0.39. 其 次 则 是 《Research Policy》、《Cambridge》、《中国软科学》、《经济研究》等期刊。 在期刊的被引频次上,虽然《中国工业经济》和《Research Policy》的被引频次最高,分别为45 次 和 44 次 ,但 《中 国工业经济 》的中心度仅为 0.06,其 影响力度远不及《Research Policy》。
2.4 研究作者分析
图 3 是发文作者的时间分区图(Timezone),其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位作者,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了近几年作者之间发文的关系网络。 年轮和字体大小代表该作者被引频次的多少。 从图 4 中可以看出,熊勇清、贺正楚、吕铁、吴艳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 熊勇清是中南大学商学院的教授,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中颇有影响力, 仅 2010-2011 年间两年时间发表战略性新兴产业 CSSCI 论文 6篇。其作为第一作者在 2010 年发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的过程及作用机制探讨》针对我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的双重任务,提出了两类产业耦合发展的解决思路[4]. 此外,贺正楚也在这一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 ,其 2011 年发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评价与选择》在 Google 学术搜索中的被引频次高达 76 次,该文建立了一套评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指标体系,为我国客观评价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方法[5].
2.5 共被引文献分析
通过 Citespace 可视化软件,得到共被引文献网络。 表 3 按照文献共被引网络中被引频次的大小, 统计出被引频次超过 5 次的文献信息。 被引频次超过 5 次的文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研究者关注最多的研究热点问题,也揭示了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的理论基础知识。
由表 2 显示,被引频次达 5 次以上的文献共有 3 个。 其中,波特·迈克尔的《国家竞争优势》的被引频次最高,达 17 次,其主要内容是试图解释如何才能造就并保持可持续的相对优势[6],该书在 Google 学术搜索中的被引频次高达 2967 次, 可见此书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 另外,中国学者肖兴志编著的《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受了相关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及相关政策支持的必要性,给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政策的基本框架[7]1从高被引频次的文献来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的理论基础建立于产业发展、国家战略的基础上。 这也证明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立足国家根本、着眼长远水平、站在国际视野上发展起来的,是国家竞争实力的体现。
2.6 关键词分析
文献的关键词分析,可以从核心内容方面反映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热点问题。 通过 Citespace 可视化软件, 得到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见图 6)。同样, 年轮和关键词字体的大小与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成正比。
紫色的年轮代表了起关键作用的节点。 从图 4 可以看出,出现频次最高的几个关键词是: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传统产业、产业政策、自主创新、产业集群、产业链、金融支持等。从关键节点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的关键词节点包括产业升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和自主创新。其中,产业升级占据了图谱的中心位置,与其相近的是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通过以上关键词共现网络表现,可以得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热点问题包括: 如何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如何大力发新兴产业来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新兴产业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自主创新等手段发展壮大,政府通过怎样的产业政策和金融手段加以扶持。
3结论
基于上述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 CSSCI 论文的发表出现在 2010 年以后, 并且随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一系列相关政策相继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文量处于稳定的增长态势。战略性新性产业的研究机构相当广泛,包括大学、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表明在全国和各地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各研究机构积极参与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研究中。 从发文期刊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论文多发表在与科技、经济、政策有关的期刊上,表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多与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政策扶持有关。 从共被引期刊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内期刊的影响力度没有国外期刊的大。 从研究作者分析来看,发文作者的研究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理论和实践的推动作用。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共被引文献中分析可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立足国家根本、着眼长远水平、站在国际视野上发展起来的,是国家竞争实力的体现。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包括:如何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 如何大力发新兴产业来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新兴产业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自主创新等手段发展壮大,政府通过怎样的产业政策和金融手段加以扶持。
【参考文献】
[1]战略性新兴产业[EB/OL].
[2]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即将驶入“快车道”[EB/OL].
[3]Chen, C. CiteSpace II: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 57(3):359-377.
[4]熊勇清,李世才。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的过程及作用机制探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11):84-87.
[5]贺正楚,吴 艳 .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评价与选择 [J].科 学学研究 ,2011(5):678-683.
[6]波特·迈克尔。 国家竞争优势[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
[7]肖兴志。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