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图书档案学论文 > 文献检索论文

文献检索课中媒介素养教育的融合分析(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1-16 共6625字

  (三)媒介素养教育须落实处

  伴随着网络新媒体的不断涌现,类似于微信、微博等即时性通信工具的出现和使用,更加突显了网络信息社会背景下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这种覆盖全球的文化现象,我们不能视而不见、置若罔闻。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

  “提高对各种外来文化及意识形态的影响的识别力和批判力,积极吸纳国外文化及意识形态的文明成果,自觉抵制国外文化及意识形态的消极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5](P40)英国自20世纪30年代推行媒介素养教育以来,迄今已有80年的发展历程。媒介素养教育已经成为英国教育体制中的必备科目,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直至终身教育,它都是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我国,高校的媒介素养教育却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体系,就此而言,英国高校的媒介素养教育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我们应该加强整合中西方的哲学理念和教育思想,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以便发展和充实适应我国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思想与理念。我们还应当大力掘取本土化的教育资源,紧密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尽快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活动。我们应该增强主体与客体的互动教学,进一步强化教师个人素养的提升和专业知识的深化、积累,高校教师也必须自觉主动地掌握媒介素养教育教学的知识和技能,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高校有关部门更应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制定出适合我国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的有关政策法规,把它列入高校教育的发展规划中去;对媒介素养教育课程还应组织专家制定出明确的课程设计和实施细则,把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到正规的学科教育体系中,使其在高校教育改革中真正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

  三、媒介素养教育嵌入文献检索课的途径

  如前所言,各种新媒介已经广泛融入社会各行各业,它与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几乎是须臾不可分离,因此,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毫无疑义,它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既是提出了新的目标,也是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让它实现从最初的观念启蒙阶段到传统教育模式的改变,再到创新的教育模式的完善和确立,即能否克难而进、实现新旧教育模式的成功转换,也可说是能否推动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向纵深发展的关键。这条转换之路虽说有国外的经验可供借鉴,但切忌照搬;转换之路要想走向成功,还得依靠我们自己依据实地实情进行不懈的探索。笔者不揣浅陋,将多年教学实践中凝成的思考简述如下。

  (一)重视定位管理

  伴随着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和学习化社会的到来,文献信息的利用和开发需要人们具有较高的信息技能和媒介素养。高校如何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及识别信息的能力,应是当今文献检索课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如果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信息意识、信息利用及信息甑别能力的培养,那么一所院校整体的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高校的有关领导必须放眼未来,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明确对文献检索课予以定位。现在的文献检索课已不再是单纯的教大学生查资料的简单技能课了,也绝不是一门可有可无、可选可不选的课,更不是可以几次讲座充代,抑或不开设、教务部门也不列入管理的所谓课程。高校管理者完全有必要重新审视对文献检索课传统的观念,主动赋予其新的内涵,并为其正名,把它列为由高校教务部门管理的学生的必修课程。

  可以说,多媒体的出现带来了文献检索课划时代的革命。要使大学生能够适应和掌握网络信息社会所应具有的信息思维与知识结构,高校必须对文献检索课进行规范化管理,促其深化教学改革,而文献检索课本身也必须融入新的教学内容、探讨新的教学方法。

  自然,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目标更应与时俱进,要能够适应多媒体时代对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所以,高校文献检索课不仅要传授检索的技能、技术,更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随着新时代科技的进步,媒介素养教育理所当然地成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提升大学生信息意识与信息素质,加强对他们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将有利于为其终身学习夯牢坚实的基础,使学子们不会在信息浪潮的腾涌中迷失方向,使他们能成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转变教学观念

  网络广泛传播所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及负面影响,使得大学生们的校园生活不再宁静。“如何理性地面对网络信息,如何客观理性地解读信息,分清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便成为当代大学生的重中之重,在此情况下,媒介素养教育更应放在首位。”

  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各种新媒介的不断涌现,在客观上已促使高校必须改变原来的教学理念。我们要顺势而行,尽快转变教学观念,开拓出能适应多媒体时代发展的教学新思路。笔者认为在文献检索课的教学过程中嵌入媒介素养教育就是一项有探索价值、探索意义的工作。例如,可以把通常所见的媒介类型、不同类型的特点及其个别的用途等内容,有选择、有针对地嵌入到文献检索课的教学之中去,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分层次而有计划地进行媒介素养的教育。“通过系统地教授如何高效地借助网络或多媒体获取信息,教会并鼓励大学生利用Web2.0环境下的内容发布系统(博客、播客等)制作信息、内容聚合系统(RSS、Tag等)聚合信息、SNS构建自己的社会化网络”[7],这样既可以丰富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内容,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新教学模式

  毫无疑义,信息技术的进步及环境的不断变化、知识更新步伐的加速等,对现行的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以课堂板书的形式或PPT形式单纯讲解文献检索的授课方式已让不少学生感到乏味。我们必须创新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模式,把媒介素养教育嵌入到文献检索课的教学中去,赋予文献检索课以新的动力,以新鲜的血液去增强这门课的活力。

  1.把占当前主导地位的复合型媒介素养教育模式嵌入到文献检索课教学当中,使媒介素养教育、ICT教育、文献检索教育三者得到一个高效的融合(整合)和运用。这种混合型文献检索课的新模式必将给文献检索课带来质的飞跃,必定会大大提高学生对文献检索课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提高文献检索课的教学质量。教师可通过一些新媒介运用于专业搜寻资料的案例演示、讲解,提高大学生对媒介素养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大学生信息情报意识及信息情报检索意识的教育,让这种“嵌入式”的教育真正发挥好培养、提高大学生对现代信息综合运用能力的作用。

  2.引进当今先进的Web3D网络三维技术,创作动感的3D课件,使媒介素养教育内容与文献检索课内容有机融合。拓展大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对这种“嵌入式”文献检索课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对新媒介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并切实运用到文献检索课的学习和信息资源查询实践当中去。文献检索课件3D技术的运用与传统文献检索课的实时性、互动型和真实感的缺乏进行有机的互补,有益于提高文献检索课教学的教学质量。

  3.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和文献检索课老师,还可通过虚拟空间的设立,建立互动平台,如特定的QQ群、博客、微博等平台,结合文献检索课的内容及专业学习,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提高大学生的媒介信息辨识能力、信息运用能力。加强媒介道德素养提升的同时,信息检索能力也得到大大提高,可弥补课堂教学时间限制带来的缺憾。

  (四)加强师资培养

  1.教学主管部门应加强师资培训。鼓励担任文献检索课的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媒介素养教育的培训,学会使用各种新媒体技术;激励他们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尝试运用新的理念、积极探索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他们全面提高个人的媒介素养,努力使自己成为符合时代前进潮流中的复合性创新教育人才。

  2.文献检索课教师应积极主动学习。媒介素养教育要很好地嵌入文献检索课,对担任教学的老师自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言道,要做好先生先得做好学生。原来担任文献检索课的教师不仅要在理论上明了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而且要了解各种新媒介的属性,要尽可能具备正确使用各种媒介的能力,包括对新媒介信息的获取、甄别、加工和处理的能力。“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高校文检课教师,对媒介的使用要注重师德修养,自觉抵御网络不良信息的侵蚀,不参与任何不符合道德规范的信息的传播。

  综上所述,在文献检索课中嵌入媒介素养教育,是高校教学深化改革的需要。这种“嵌入式”的教学既能丰富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内容,又可使该课程在充满网络信息的世界中获得新的生命力;这种“嵌入式”的教学既有利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实质性的提升,使他们的信息检索、甄别、选择和批判能力得到更快的提高,也有助于促进他们塑造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不言而喻,教学改革的主体是教师,这种“嵌入式”的教学也对教师提出了近乎苛严的要求。如何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文献检索课教学,更需要我们任课教师不畏崎岖、不断思考、不懈地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李健康,夏旭。当前文献检索课教材普遍存在的若干问题剖析[J].图书馆杂志,2010,(12):62-68,51.

  [2]张志安,沈国麟。媒介素养:一个亟待重视的全民教育课题---对中国大陆媒介素养研究的回顾和简评[J].新闻记者,2004,(5):11-13.

  [3]刘杨。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创新模式探讨[J].中州大学学报,2011,(6):57-59.

  [4]蔡骐。媒介化社会的来临与媒介素养教育的三个维度[J].现代传播,2008,(6):106-108.

  [5]邵瑞。中国媒介教育[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6]段金菊。网络传播通道泛化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9):106-109.

  [7]陆俊,卜冰华。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的新坐标[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6):34-3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