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 结论与展望
互联网络和智能终端设备的迅速普及给社交媒体平台带来了蓬勃的发展,为人们的日常活动与交流开拓出新的空间领域。将社交媒体引入档案信息服务领域,将会取得令人惊叹的服务效果,提升档案用户服务体验,增加档案信息服务对网络用户日常生活的影响力。
根据本文对档案机构在微博、微信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平台构建与服务发展情况调查的数据结果反馈来看,可以看出档案机构运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的档案信息服务还有足够的发展与进步空间。
本文首先对社交媒体、档案信息服务等概念进行定义和规范,并阐述了社交媒体的特点与优势。接着对社交媒体在档案信息服务中带来的益处与潜力进行理论研究,通过对现有国内外关于社交媒体在档案信息服务中发挥作用与价值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评价。然后为基于社交媒体的档案信息服务的优化研究,选取微博、微信两种平台作为研究的数据来源。接着对档案机构在这两种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平台构建现状与服务发展情况,进行一系列数据的统计与分析。通过对社交媒体平台上档案信息服务的服务平台分析、服务影响分析与发布内容分析,在参考大众传播学领域 5W 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档案信息服务优化研究。
最后根据上述数据与理论的分析结果,针对档案信息服务提供端、档案信息服务媒介、档案信息服务评估与反馈这三方面的优化策略。
6.1 研究结论
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我国档案机构在应用社交媒体进行档案信服务的实践上,还有很大的发展优化空间。各档案机构平台的日常推送及内容展示主要集中在主管法律法规、机构事业发展成就、部门职责、学科专业知识、服务工作者、档案机构功能以及档案馆馆藏等方面,希望在社交媒体平台的服务帮助下,来扩散档案信息服务的影响范围。但是当下部分档案机构的服务平台建设还不够完善,在档案服务意识、服务手法、服务平台构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无形中降低了档案信息被服务群体的满意度,还不能完全满足信息化建设的任务要求。档案机构应明确社交媒体在档案信息服务中的服务定位,与已建设好的网络服务平台如档案网站等,进行档案信息服务的融合与互联。
(2)本文根据大众传播学的 5W 模式,结合档案机构运用社交媒体进行档案信息服务的各服务要素,提出了档案信息服务在服务过程中涉及到信息发布者、信息内容、信息服务平台、信息接受者和信息服务效果这五个方面宏观上的优化研究,然后从档案信息服务的提供端、档案信息服务媒介、档案信息服务的评估与反馈的角度提出优化策略。档案机构要根据用户的需求、社会的发展不断进行服务优化,借助社交媒体的应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新方式,来扩大档案信息服务的辐射范围,提升档案信息服务在信息发展时代所占的地位,更好地发挥档案信息服务在网络虚拟生活、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服务应用价值。
但在研究过程上,本文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调查数据全部由笔者进行人工搜集,虽然限定了服务平台数据的产生时间,但数据的准确性会因网络信息的随时变动而发生偏差,会随时间变化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虽然网络用户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接受档案信息服务会存在着一定的信息泄露、推送信息泛滥等风险。但在总体上,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档案信息服务还是利大于弊。
6.2 研究展望
档案机构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档案信息服务的研究还具有很深的挖掘空间,现阶段的各项服务与社交媒体媒介的运用还处于初始探索阶段。基于社交媒体的档案信息服务要在政府的引导下,完善相关领域的法规规范,构建社交媒体档案信息服务互动的健康网络环境与机制。如果在未来能够加大对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档案信息服务的纵向深入与横向拓展的研究力度,那么相关的理论与应用研究都会获得很大的发展与进步,最终对档案信息服务的实践领域产生积极影响,扩大档案信息服务的辐射范围,提升档案信息服务品质,深入档案信息用户生活,提升社会档案意识,加快档案领域的社会化进程,为全民档案意识的增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CNNIC 第 37 次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EB/OL]. (2016-01-22)[2016-01-22].
[2] 凯度 2016 中国社交媒体影响报告[EB/OL]. (2016-01-28)[2016-01-28].
[3] 朱兰兰,裴佳勇。 社交媒体环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探讨[J]. 档案学研究,2015,05:82-86.
[4] Alain Lefebvre. Les réseaux sociaux: de Facebook aux nouveaux Intranets, la genera-lisation des réseaux sociaux[M]. Paris, 2008.10.Page:13.
[5] Kapan Andreas M, Haenlein Michael. Users of the World, Unite!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Social Media[J]. Business Horizons 53(1):59-68.
[6] 维基百科。 社交媒体。 李青青。 社交媒体中青年网民的信息互动与平衡机制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2014.
[8] 李芳。 社交网络环境下的档案服务研究[J]. 兰台世界,2014,02:12-13.
[9] 胡洪彬。 我国档案馆微博的应用现状与发展策略--以 10 个档案馆认证微博为例[J].
档案学研究,2014,01:49-53.
[10] 微信。 2016 年微信用户数据报告[EB/OL]. (2016-03-24)[2016-03-24].
[13] 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59-60.
[14] 吴薇。 面向智慧时代的档案信息公共服务方式研究[J]. 兰台世界,2014,S5:19-22.
[15] 王玉珏。 社交媒体工具在档案馆服务中的应用可行性与案例分析[J]. 档案管理,2014,02:83-85.
[16] 李凌燕。 社交媒体在公共档案馆信息服务中应用的探讨[J]. 兰台世界,2014,S3:130-131.
[17] 吴薇。 面向智慧时代的档案信息公共服务方式研究[J]. 兰台世界,2014,S5:19-22.
[18] 张一帆。 社交媒体实现档案馆公共服务新跨越--以美国国家档案馆公民档案工作者板块为例[J]. 山西档案,2014,04:48-50.
[19] 周耀林,路江曼。 论社交媒体下档案服务的创新[J]. 档案学通讯,2014,06:45-49.
[20] 何振,易臣何,杨文。 档案公共服务的理念创新与功能拓展[J]. 档案学研究,2015,03:44-50.
[21] 赵屹,宋晓颖。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利用服务创新研究[J]. 档案与建设,2013,07:10-12+22.
[22] 潘毅文。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也谈国内档案工作与社交媒体的结合[J]. 北京档案,2014,07:23-25.
[23] 金凡,邹婧雅。 移动互联背景下的档案信息服务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4,13:176-177.
[24] 王兰成,刘晓亮,黄永勤。 论互联网新媒体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与服务[J]. 档案与建设,2014,01:18-22+68.
[25] 朱兰兰,裴佳勇。 社交媒体环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探讨[J]. 档案学研究,2015,05:82-86.
[26] U.S. 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 Social Media Strategy [EB/OL].(2010-08-12)[2010-08-12].
[27]Social Media and Digital Engagement at the National Archives [EB/OL]. (2016-04-01)[2016-04-01].
[28]Proceedings of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ceptions of Library andInformation Science[C]. Copenhagen, Denmark, 19-22 August, 2013.
[29] Kate Theimer. What is the Meaning of Archives 2.0? [J]. American Archivist, 2011,74(1):58-68.
[30] Joy Palmer, Jane Stevenson. A Different Kind of Web: New Connections between A-rchives and Our Users [J].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 2012, 73(2):200-201.
[31] Christine Duford. Web 2.0, Organisations et archivistique [J]. Archives, 2008-2009,40(2): 3-26.
[32] Elizabeth Yakel. Balancing Archival Authority with Encouraging Archival voices toEngage with Records, in A Different Kind of Web, 75-101[C]. Chicago,2011.
[33] Chern Li Liew. Digital cultural heritage 2.0: a meta-design consider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ceptions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C]. Copenhagen, Denmark, 19-22 August,2013.
[34] Edward Mischaud. Twitter: Expression of the Whole Self-An investigation into userappropriation of a web-based communications platform.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lolitical Science[J]. the University of London,2007.
[35] Gaonkar S, Choudhury, RR. Micro-Blog: map-casting from mobile phone to virtualsensor maps[C]. 5th ACM Conference on Embedded Networked Sensor Systems Sy-dney, AUSTRALIA 2007.
[36] Lina Bountouri, Georgios Giannakopoulos. The Use of Social Media in Archives[J]. Social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4, 147 : 510-517.
[37] Antony Mayfiel. What is Social Media?[EB/OL]. (2014-12-17)[2014-12-17].
[38] Conejero Javier, Burnap Peter, Rana Omer. Scaling Archived Social Media Data An-alysis Using a Hadoop Cloud [C]. Santa Clara, CA, USA 2013.
[39] Alexander Passant. Microblogging: A Semantic and Distributed Approach on Scripti-ng for the Semantic [C]. Breslin, 2008.
[40] Anthony Cocciolo, Pratt Institute, Challenges to born-digital institutional archiving: the caseof a New York art museum[J]. Records Management Journal, 2014 ,24 (3)。
[41] Dag Erlend Lohne Mohn. E-books in the library: Borrower's rights at risk[J]. ScandinaviaPublic Library Quarterly,2011(4)。
[42] Julia Proctor. Avoiding ebook “big deals”: alternatives to ebook backlists[J].New LibraryWorld,2013(7/8):301-307.
[43] Iris Xie, Jennifer Stevenson. Social media application in digital libraries[J]. Online I-nformation Review,2014,38(4):502-523.
[44] 新浪微博数据中心:《2015 年度微博用户发展报告》[EB/OL]. (2015-12-28)[2015-12-28].
[45] 海丰微视[EB/OL]. (2016-02-17)[2016-02-17].
[46] 周永军,洪梅。 浅谈“微博”对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影响[J]. 云南档案,2011,11:44-45.
[47] 王潇,黄新荣。 微信公众平台开启档案利用新时代[J]. 陕西档案,2013,02:26-28.
[48] 伍晓丽。 公共档案馆应用微博开展档案信息服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49] 刘福利。 开发利用的新平台:微信档案信息资源[J]. 北京档案,2014,09:18-20.
[50] 粉丝通。
[51] 朱兰兰,裴佳勇。 社交媒体环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探讨[J].档案学研究,2015,05:82-86.
[52] 朱兰兰。 档案信息服务质量的优化策略分析[J]. 兰台世界,2013,02:1+4.
[53] 王玉珏。 社交媒体工具在档案馆服务中的应用可行性与案例分析[J].档案管理,2014,02:83-85.
[54] 郝伟斌。 社交媒体背景下的档案网站信息服务研究[J].北京档案,2015,12:36-37.
[55] 刘稚,张亚,岳才勇。 微博:助力网络问政[J]. 信息化建设,2011,04:10-13.
[56] 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EB/OL]. (2016-04-13)[2016-04-13].
[57] 周文泓。 美国政府社交媒体保管政策分析及其启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09:134-139.
[58] 张一帆。 社交媒体实现档案馆公共服务新跨越--以美国国家档案馆公民档案工作者板块为例[J]. 山西档案,2014,04:48-50.
[59] 王潇,黄新荣。 微信公众平台开启档案利用新时代[J]. 陕西档案,2013,02:26-28.
[60] 詹晓琳。 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服务研究述评[J]. 云南档案,2011,09:37-39.
[61] 李雪芬。 美术图像数据库个性化信息服务优化策略[J]. 图书馆杂志,2012,04:60-61+81.
致 谢
砂砾从手中飘洒,时光从指间滑过,美好的大学求学时光即将画上一个句号。在敲下论文的最后一个字,点下保存后,忽然清晰地意识到,我马上就要离开校园,步入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个恍惚,眼前彷佛出现了作为大一新生报到时的人山人海,又一个转瞬,好像刚刚经历过 2014 年的研究生复试面试。专业的选择,让我与档案学打了六年的交道,共同携手走过一段宝贵的旅程。
在我的硕士研究生生涯中,王萍老师不只是我学业上的导师,还是我思想道路上的指引者。老师不仅带领我畅游知识的海洋,还以身作则,教会了我脚踏实地做人,认真仔细做事的道理,感谢老师对我一直以来不断地教诲。这篇论文的最终成稿,是在老师细致的修改与指导下,让我把自己最初不成熟的想法变成了今天的毕业论文。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我将时刻铭记老师对我的指导与关怀,严格要求自己,不负老师的教诲。
感谢在我六年档案学学习生涯中,教导过我的所有老师。感谢邓君老师、宋雪雁老师、张卫东老师对我的求学生涯的指导与帮助。在你们的帮助下,我在这珍贵的求学生涯中,获得了更多的启发与感悟。是你们的指导与鼓舞,带来了我的茁壮成长。在此,我要向各位老师表达我最衷心的感谢!
感谢郭秋言师姐、黄新平师兄、马晓君师姐、支凤稳师姐在我进行论文撰写的过程中,提供的指导与帮助。是你们的帮助与鼓舞,让我安心前行,为我带来了前行的巨大动力。
感谢巨峰、梦诗两年的陪伴,我们从陌生到同学,又从同学到好友,很高兴奋斗的路上有你们的相伴!谢谢所有的图书、情报专业的研究生朋友,我们一起度过的时光总是让人流连难忘。谢谢师弟师妹们的关心与支持,祝愿大家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我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在这里度过,我在这里慢慢走向成熟!感谢吉林大学档案系,因为有你们,我走向未来的脚步倍加坚定!最后感谢一直支持我、鼓励我、爱护我的亲人与朋友,是你们让我学会了感恩。我将不负你们的期望,奋勇前行,为社会贡献我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