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信息保障中心,也是大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新生刚入校时开展入馆教育活动,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图书馆、有效利用图书馆资源、尽快融入大学学习与生活。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图书馆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经费购买纸质和数字资源,然而与不断增长的投入相对应的却是图书借阅量和读者到馆率呈现下滑趋势、数据库资源利用率低下,在这种形势下做好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高职院校新生入馆教育的重要性
新生入馆教育是高校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工作,它直接影响到新生对图书馆的认识和情感。大学相比高中阶段,课时量减少,而课堂的信息量却明显增加,学生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和教材,更需要课后进行自主学习。而相比本科院校的学生,高职院的学生大多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高职院校的新生入馆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教会新生如何使用图书馆,更重要的是激发同学们的读书热情,让同学们亲近图书馆、喜爱图书馆。完善的入馆教育对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图书馆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提升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1 有助于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指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选择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并创造信息的能力。海量信息时代,信息素养的高低对学生能否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各高校的图书馆是学生们集中获取学科和丰富课外知识的重要场所。新生入馆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养成利用图书馆的良好习惯,使学生面对图书馆丰富的馆藏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能够及时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有利于增强他们的信息意识和素养,提升他们自主学习和钻研能力。
1.2 有助于提高图书馆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各高校的图书馆大多是开架借阅,这种模式给学生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却增加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负担。部分读者在进入图书馆阅读时,将阅后图书随意乱放,导致乱架、丢书等现象时有发生;有的读者带零食入馆,破坏自习环境,妨碍其他读者学习;有的读者随意移动硬件设备,修改软件设置,影响读者体验。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约束力不强,不文明现象尤为突出。通过新生入馆教育工作,能够让学生对图书馆的管理规章制度有一个全面了解和认识,督促学生在进入图书馆后能够自主的配合和遵守馆内管理规范,从而使图书馆工作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读者服务上。
1.3 有助于提升图书馆馆藏资源利用率
学生学会使用图书馆资源后,会更愿意去图书馆获取所需的相关知识和信息,从而有效提高了图书馆的利用率。同时,通过入馆教育过程中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使图书馆工作人员更好的了解到当前大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的需求,针对性的采购相应的资源和开展相关的服务,从而有效增加了馆藏资源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也能够在大学生心中树立图书馆良好的形象。
2.高职院校入馆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高职院校都非常注重入馆教育,笔者所在的无锡地区各高职院图书馆每年都进行了各种各样形式的入馆教育活动,入馆教育已成为新生入学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但入馆教育通常时间短、任务重;无强制性,对学生没有任务要求;参与入馆教育的老师积极性不高,其教育效果往往难尽人意。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重视程度不够
入馆教育是全校性的活动,需要得到学校领导、学生管理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部分人员觉得认为入馆教育不是那么重要,甚至觉得可有可无,缺少相关的制度保障,教育效果必然大打折扣。不少学校入馆教育都是利用学生专业教育和军训间隙等业余时间进行,没有学校层面的统一安排,时间上难有保证。其次,学生对图书馆的认识片面,认为利用图书馆就是借还图书,比较简单,无须专门学习,没能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而是当成一种应付性任务,缺乏积极性。
2.2 教育方式不能与时俱进
笔者对无锡地区的高职院校的入馆教育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入馆教育仍然停留在以讲座培训为主,辅以实地参观讲解、开设网上“新生专栏”、发放《读者手册》等形式进行,虽然形式比较多样,但这种传统的入馆教育方式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包括:
2.2.1 缺乏与新生互动
由于每年的入馆教育,图书馆员都要面对数量众多的新生,以教师单项讲解为主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短时间内被动的接收大量信息,难以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
2.2.2 形式单调,缺乏吸引力
现在的新生都是出生在互联网时代,他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和需求,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更习惯足不出户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利用搜索引擎、社交网络和电子商务获取信息和各类服务,传统的教育模式缺乏吸引力。
2.3 入馆教育流于形式,缺乏系统性
大多数图书馆的入馆教育集中在短时间内进行,结束后就不再开展专门针对新生的培训活动。一次培训讲座能教给新生的知识和技能非常有限,新生通过入馆教育,看到听到的只是一些馆藏数据和表面现象,只能对图书馆有一个大致的总体认识,没有后续的专题讲座和跟踪辅导,学生很难系统地学会利用图书馆资源。
3.改进入馆教育的措施
3.1 提高入馆教育重视程度
图书馆领导要高度重视,全馆齐心协力、通力合作。同时要争取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入馆教育作为常规化一项活动,应纳入新生入学教育体系,也应作为是学校学风建设的一个抓手,无论在课时、人员、场地以及经费等方面都要得到充分保障。由于参加培训的新生众多,只有取得各院系的支持和配合,教育活动才可能顺利开展。教师和辅导员是最接近大学新生的群体,也最能影响大学新生,新生入馆教育如果能得到他们的充分配合,帮助宣传图书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有助于图书馆日后开展工作。
3.2 改变入馆教育方式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入馆教育不能停滞在以现场讲解为主的传统方式上,要创新活动载体,用多样化的入馆教育模式拉近图书馆与读者距离。信息化时代,更要充分利用网络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专题网站、微信、开发 APP 应用等搭建新生入馆教育平台,使学生能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自主的进行在线入馆教育学习。目前,许多本科院校的图书馆在这方面都做了尝试。清华大学图书馆的网上迎新专栏包括了馆长寄语、宣传短片、虚拟导航、读者手册、微视频教程、互动交流以及开通借书权限等内容。北京大学图书馆则开发了“馆内通”新生培训 App,学生注册、签到还可以领取纪念品。江南大学等一些高校图书馆使用了新生入馆教育考试系统,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入馆教育考试后借阅权限自动开通。一些学校为了调动新生的积极性,参加入馆教育培训后会获得一定的学分。这些入馆教育方式和激励手段,不但减轻了图书馆老师的负担,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收到了学生的欢迎,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此外,图书馆还应配合入馆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迎新活动,在馆员与读者的互动中促进双方的了解,充分展示现代图书馆高品位的文化和不断拓展的服务功能,改变图书馆只能借借还还的形象,吸引更多的读者经常利用图书馆,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
3.3 建立完善的入馆教育体系
入馆教育既要向新生介绍馆藏分布、OPAC 检索、借阅规则等基本常识,使读者初步了解图书馆,更重要的是帮助读者提高信息意识和信息获取能力,掌握各种数据库及网络电子资源的检索方法和技巧。要使新生更好更全面地掌握利用信息资源的各种技巧,图书馆就必须的组织安排一系列的后续培训。培训的内容可根据学生专业特点介绍相关的工具书及专业发展动态,也可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开展相应的培训。如学生有考级考证的需求,就要引导学生学会查找相关辅导资料、使用网上视频库;学生要进行论文写作,就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数据库资源进行选题、收集资料和撰写论文。除了开展专题讲座外,还可借鉴一些本科院校的经验,在第一学期开设资源检索与利用课程,为学生熟悉和利用图书馆资源创造条件。完善的入馆教育体系还应注重教育效果的跟踪调查与反馈,以便及时发现不足,弥漏补缺,为不断改进入馆教育提供依据。
结语
图书馆入馆教育是一个系统的教育过程。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提高入馆教育的效果。通过入馆教育让新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图书馆,熟悉图书馆,喜欢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来充实自己、提升自己,进而让图书馆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吴惠茹.基于体验式学习的高校图书馆入馆教育新模式[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2).
[2]张艳华.高校新生图书馆入馆教育分析[J].价值工程,2010(2).
[3]王小强.新生入馆教育形式的转变及自助开通借阅权限的实践[J].图书馆学研究,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