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 准 ( GB/T 13745 - 2009) ,学 科 ( disci-pline) 是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通常具有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其中"相对"、"独立"和"知识体系"三个概念是定义学科的基础---"相对"强调了学科分类具有不同的角度和侧面; "独立"则使某个具体学科不可被其他学科所替代; "知识体系"使"学科"区别于具体的"业务体系"或"产品".学科的分类主要依据学科的研究对象、学科的本质属性或特征、学科的研究方法、学科的派生来源、学科研究的目的与目标等五个方面进行划分。这就意味着,在讨论一门学科基本问题时,应该围绕以上五个方面来展开。本文拟从学科分类的视角出发,在结合前人对词汇语用研究的基础上,来探讨词汇语用学中的基本问题。
2 词汇语用学的研究对象
任何一门学科的界定首先得确定研究对象,词汇语用学也不例外。据文献记载,最早使用词汇语用学( lexical pragmatics) 这一术语进行科学研究的是德国洪堡特大学的 Blutner( 1998) 教授。根据他的定义,词汇语用学的研究对象为"与词汇语义不明确问题密切联系的语用现象"( 陈新仁 2005) ,换言之,就是指词汇语义学( lexical semantics) 难以解决的意义问题。词汇语义学主要涉及词汇的概念意义、结构意义、文体意义、情感意义、联想意义以及语义关系( 同义、反义、上下位义) 等。它们脱离单词具体使用语境而存在,可以通过原型范畴的描述而确定,属于词典意义的范畴。这样,词汇语用学的研究对象就可以确定为词典中无法描述的词汇意义。这些意义只有在单词的具体应用中才能实现,是动态而非静止的意义,是不可预测但是可以理解的意义,是千变万化但是有可以通过推理获得的意义。显然要对飘忽不定的词汇语用意义进行描述是不太现实的,因此词汇语用学主要关注的是"语言使用中不确定性词义语用处理"( 冉永平 2005,2012) .
词汇语用学的另外一种理解就是从语用学的视角来研究词汇现象。根据目前已有的文献来看,主要是从关联理论、顺应论、格莱斯和新格莱斯理论出发来解释词汇阻遏、一词多义以及各种词类和词缀的语用属性等问题( 曾衍桃 2005,2006; 陈新仁 2005) .如我国着名学者陈新仁教授就从顺应论出发阐释了词汇阻遏现象,认为词汇阻遏反映了语言使用者在拓展词库的同时对当前词汇系统构成状况的主动顺应以及语言使用者对自身表达需要的顺应( 陈新仁 2007) .此外他还在顺应论的基础上解释了反义派生现象,认为反义词缀派生方式取决于语言使用者对语言系统和语境的理解( 陈新仁 2008) .显然从语用学出发来解释传统定义的词汇现象是语用学家们为词汇研究寻找的突破口,对词汇学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3 词汇语用学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词汇语用学的研究目的就是发现词汇语用现象的背后规律,为人们理解交际中的词汇意义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换言之,词汇语用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 为什么实际使用中的词汇是这种形式而不是别的形式?是这种意义而不是那种意义? 传统结构主义语法往往用一个"约定俗成"来解释,认为这是语言内部关系和规则所决定的,只需记住就行。例如为什么 sheep( 绵羊) 的复数形式还是sheep,而 goat ( 山羊) 的复数形式却是 goats?
为什么 go 的过去式是 went,过去分词是 gone,而 walk 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是 walked? 传统语法告诉我们前者是不规则变化,后者是规则变化,这都是约定俗成的。而词汇语用学则认为这是一种词汇阻遏现象,可以从语言的经济性、关联性以及顺应性中获得解释。又譬如,为什么 happy 的反义词可以用 unhappy 来表示,而 sad 却没有一个 unsad 来表示相反的意义? 传统词汇学往往从词缀本身的属性来解释,只是纯粹描述词汇的构成规则,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词汇语用学则使用语言的省力原则以及语言使用的顺应性来解释,使得人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词汇形式与词汇使用之间的关系。事实上,从词汇的书面结构到词汇的语音特征,从词汇的形式到意义,从语用标记词到语料库,从词汇本身到词汇的使用者,从词汇运用能力到交际能力,从词汇语用研究到词典编撰、语言教学、词汇习得等各个方面,都可以从词汇语用研究中获得启示。这也就是词汇语用研究的任务和意义所在。
4 词汇语用学的主要特征
跨学科性是词汇语用学最显着的特征。
首先,词汇语用学是隶属于语用学和语义学的跨学 科 研 究 范 畴 ( 曾 衍 桃 2005; 陈 新 仁2005) ,无论如何,词汇语用的研究都离不开词汇意义的探索。词汇语用本质上研究的就是词汇在实际交际过程中的意义,这种意义必定和词汇本身的概念意义有关,因而无法离开语义研究; 也必定和词汇使用的语境有关,因而无法离开语用学。其次,词汇必定是在一定社会历史背景之下被人们使用,因此词汇的实际应用必定和社会文化背景有关,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之下,必定产生特殊的词汇语用意义,要想理解一些具有明显时代性的词汇语用意义,就必须结合社会背景来研究,因此,词汇语用必须和社会学、社会语言学、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结合起来。毋庸置疑,具体语境中的词汇理解,还和交际双方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形而上层面的哲学范畴有关---或者说词汇语用本身就是语用哲学的一个分支,因此词汇语用的最终解释还是要回到哲学层面上来。
最后,词汇的具体理解、词汇的形态和声音表征形式也很难分开,因此也会涉及形态学、语音学和音位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当然更加离不开词汇学本身。这样词汇语用研究实际上是一个大杂烩,可以从语言和交际相关的所有学科出发来开展研究。
5 词汇语用学的研究视角与方法
5. 1 词汇语用研究的语义视角
词汇语用学从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词汇语义研究的一个方面,和传统的词汇语义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想研究词汇语义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的变化,必先对词汇的原型意义( prototype meaning) ,或者说词典意义( dic-tionary meaning) ,或者说约定意义( convention-al meaning) 进行确切的描述。完成这个工作需要借鉴认知语义学的原型理论、词典学的"属 + 种差"理论、词汇学的"语义域"理论等等。其次,需要对单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进行确定,这显然是传统词汇语义学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借助传统词汇语义的描述手段对语境意义进行形式上的界定,然后再比对语境意义和原型意义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可以发现从词典意义到语境意义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目前,对特定语境下词汇语义收缩、扩张、喻化、泛化等现象的研究就属于这一类型。而只是用传统词汇语义学的理论和方法显然很难做到这些,词汇语用学恰恰可以在词汇语义变化研究方面弥补传统词汇语义学的不足。这是目前进行词汇语用现象描述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5. 2 词汇语用研究的语用视角
从语义的视角研究词汇语用现象是一种现象研究,只能够描述词汇语义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却不能解释词汇语义在何种情况下该如何变化。这样我们务必站在语言具体使用的视角来审视这一问题。
目前的一个途径就是利用 Grice 的会话合作原则( 周志远,2006; 陈新仁,2005) ,分析词汇的规约意义和会话含义,假设词汇语义在违背某种合作原则时会在规约意义的基础上产生会话含义,亦即词汇的具体语境意义。这种方式的前提是: 词汇本身具有意义上的模糊性。
理解语义模糊的单词,需要结合具体语境和必要的百科知识来进行语用充实。这一途径较为合理地解释了单词的形式意义和自然语境意义脱节的问题( 曾衍桃 2005) ,也可以避免把单词不同的解读归结为词汇歧义现象( 陈新仁 2005) .还有一种途径就是从社交语用出发,参照 Leech 的礼貌原则、Atlas & Levinson的 R 原则和 Q 原则、Bousfield 的不礼貌性等,结合社会语境因素,分析日常交际中词汇选择与理解的社交语用制约因素( 冉永平 2012) .
5. 3 词汇语用研究的认知视角
词汇语用的认知视角就是从人类的认知规律出发,把词汇的形式表征看成是一个标记,或者说意义激发器,把词汇语用意义看成是感知、激活、链接、联想、推理等一系列认知过程的结果。结合关联理论、认知模块论、新格莱斯理论等分析词汇语用意义所产生的认知机制,解释为什么人们在使用语言的交际过程中可以通过符号来实现信息的传递,也就是词汇意义在具体语境中实现的认知理据。有人认为"词汇信息的认知语用分析是未来词汇语用学的研究重点和主要视角"( 冉永平,2012) .事实上,最近出现的好些研究都是和认知语用相关的,如,关联视角下词汇语用收缩与扩充探索( 余姿 2007) 、语用信息的临时性和语境构建( 冉永平 2008) 、词语语用意义的认知理据( 李丹弟,2009) 、言语交际中词义确定的认知语用观( 江晓红 2010) 、基于关联理论英汉词汇语用充实的对比研究( 袁程程 &段维彤 2011) 、词汇语用意义的认知理据( 周福娟 2012) 、词汇语用含义推理的转喻 - 关联模式( 李怀奎 & 李跃平 2013)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每年都有认知语用相关研究成果出现,可见认知视角的词汇语用研究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有望形成一门"认知词汇语用学"来对其进行系统地阐释。
5. 4 词汇语用研究社会功能视角
从语言的社会功能出发来分析词汇语用现象也是一条可行之道。由于学派之争,从社会学入手的功能语言学和以哲学和逻辑为基础的语用学交集甚少( 朱永生 1996) .然而不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还是语用学都以语言交际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且在功能、语境和意义方面都存在本质上的一致性,因而还是有不少学者主张两者之间的互补性( 王电建 2008; 张建科 2011) .这就意味着从社会功能的视角来研究词汇语义在使用中的变化是完全有可能的,毕竟任何一门语言都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中产生的,而且每一次具体语言使用的过程都有社会文化因素的参与,因此理论上来说从功能语言学的基本立场出发也可以对具体应用中的词汇语义变化做出系统的分析。事实上,有人认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把把情态语义学研究推上了语篇语义学和语用学层次( 封宗信 2011) .
5. 5 词汇语用研究的隐喻视角
现代意义上的隐喻不再是一种修辞手段,而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方式,是人类理解抽象事物的主要手段。从认知隐喻的基本理论出发研究单词意义的变化和一词多义现象已经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如果再把语境因素考虑进去,就可以从隐喻的视角来分析词汇语义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变化规律。无论是单词的语义扩散、语义收缩、还是所谓近似用法、喻式用法,都可以从认知隐喻理论出发来获得解释。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从词汇的词典意义向语境意义的变化过程就是一个从源域向目标域的投射过程,而各种不同的投射方式决定了词汇语用意义的变化类型。这样就可以把单词的词典意义看成是隐喻中的本义,而语境意义则是单词喻义,本义和喻义之间的关系则反映了词汇语用意义的变化规律。
6 词汇语用学的派生来源
词汇语用学的系统研究始于上世纪 90 年代,起初隶属于语用学和语义学的跨面研究范畴( 陈新仁 2005) .作为语用学的分支,词汇语用学试图解决词汇语义学难以解决的一些问题( 曾衍桃 2005) .词汇语用学在语用学和语义学的界面上,结合词汇的意义和运用进行研究,形成自己的理论模式。此外,词汇的语用意义错综复杂,除了拥有概念意义的组合特点外,还有非常明显的非组合性特点。按照形式语义学的组合原则对其进行描述虽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没有系统性,需要用新的词汇语用学来解释语境中的词汇意义。总而言之,词汇语用学是词汇语义学和语用学的跨面研究,是为了解决新的词汇意义问题而诞生。
7 结语
本文从研究对象、目的和意义、基本特征、方法与视角、派生来源等五个方面探讨词汇语用学的学科问题。认为词汇语用学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从各个相关学科出发研究词语用现象,二是从语用学出发研究各种词汇现象。前者主要在于研究语境中的词汇语义变化规律,如语用收缩和语用延展,可以借鉴的学科包括语用学、语义学、认知科学、社会科学等等; 后者主要对传统语义学无法解释的词汇语义现象从现代语用学理论出发做出更加合理的阐释,如一词多义、同义词、词汇、形容词、词汇遏阻等。由于有比较完整的语用学和语言学理论做参照,词汇语用学的学科发展非常迅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研究和探讨这一学科,可以指导我国的语言教学实践、促进词汇习得研究、对人工智能研究也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