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 言
关于韵律特征的定义,国内外众多语言学家都曾提出各自观点。从广义上来说它指的是音高、音响、语速和节奏的变化,狭义上则指超音段特征。[1]张家騄认为: 传统上,韵律特征(美国常称之为超音段特征) 主要包含音高、音强和时长等三个方面。[2]14 -18而杨玉芳则指出韵律特征是一种音系结构,包括语调、重音和韵律成分的边界结构等,且往往通过音高、音响、时长等超音段韵律成分来实现。[3]546 -550然而,关于韵律特征的定义虽众说纷纭,但均与音高、音强和时长等超音段特征有关。近年来,功能语言学和语料库语言学在相关领域加以引申,分别提出了态度韵律研究(prosody of atti-tude) 和语义韵研究(semantic prosody) 等概念。本文主要侧重国内对传统韵律的研究,以区别于态度韵律研究和语义韵研究,即侧重于未经隐喻化衍伸的韵律特征研究。为简便起见,本文将传统韵律特征均简称为韵律特征。
随着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和研究工具的进步,韵律特征的研究日益成为国内外语言学家关注的热点领域。笔者以“韵律特征/英语韵律/韵律”作为关键词在 CNKI 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对 1995 ~2013 年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同时以“pros-ody / prosodic feature”为关键词在 Google Scholar 和 EBSCO 文科数据库中检索相应时段的文章,所得结果分别为 36 篇和70 篇。笔者首先将其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大类,采用非量化方法对国内相关研究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还通过量化手段从数量、对象和方法上将其与国外相关研究加以对比,从而发现两者的总体动态及国内相关研究之不足,以期促进我国英语韵律特征研究的平衡发展。
二、国内传统韵律特征研究的主要内容
国内传统韵律特征研究主要可分为两大块: 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
(一) 理论研究
1. 韵律特征与句法的关系。国内不少学者对韵律特征与句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达成共识,认为韵律对句法歧义具有消解作用。[4]18 -26[5]82 -87句法歧义通常表现为两个句子在表层结构上相同,但在深层结构上不同。
在语言加工过程中,听者可借助于句法和韵律边界(prosodic bounda-ry) 间的映射关系来对歧义结构进行辨别[7]18 -26: 正确的韵律划分能恰到好处地引导读者理解句子的句法和语义内涵; 而不适当的韵律划分则会由于无意义的词项搭配给听者的理解带来困扰。亦即: 写下来有歧义的句子可通过停顿、重读、音高等韵律边界有效划分短语结构从而消解歧义。
2. 特定句式中的英语韵律特征。以南京大学陈桦教授为首的诸学者对否定表达、列举句式、宾语从句、朗读中的话语标记语等特定句式中的英语韵律特征进行了研究[8]35 -39[9]43 -47[10]92 -94,发现自主言语与朗读话语在句子的流利性如停顿(pause) 、重复(repetition) 、自我修复(self - re-pair) 等方面存在显着区别,因前者需要自我构建句子而后者则无需构建。鉴于此,对特定句式的韵律特征研究主要围绕两方面展开: (1) 自主言语中的韵律特征; (2) 朗读口语中的韵律特征。前者最典型的特征是非流利现象,即打断语流但不增加话语内容的现象,如填充停顿(filled pause) 、无声停顿(unfilled pause) 、重复(repetition) 、自我修复(self - repair)等。此类研究虽然存在,但数量极少。而针对后者,即朗读口语中的韵律特征的研究则相对较多。产生研究发展不平衡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实验语音学在国内本身起步晚且收集自主言语语料本身的难度比收集朗读口语语料的难度要大得多,这也正是今后研究需加以改善的地方。
(二) 实证研究
针对传统韵律特征的实证性研究主要聚焦于: 1) 哪些因素会影响二语学习者韵律特征的习得? 2) 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口语中具体表现出哪些韵律特征? 结果发现,输入/输出频次、性别、韵律短语结构的整体性及母语负迁移等因素会影响学习者的韵律习得。而输入、输出频次不同,对韵律习得效果的影响亦不同。陈桦(2010) 将十六名受试分为四组,通过控制每组输入/输出频次对各组韵律习得效果加以分析,结果发现输入频次对韵律习得影响显着,而输出频次作用不显着。[11]1 -8性别变量在韵律研究中也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界取得的共识是: 在外语学习方面,女性比男性更具优势,且体现在听说读写译各方面。[12]709 -778基于此,林秋茗(2011) 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韵律习得与性别的相关性展开了研究,结果发现: 不同性别的学习者在韵律上并未表现出显着差异; 与本族语者相比,二者均存在重音太多、连读不够、语调单一等问题。[13]195 -201除输入/输出频次和性别之外,穆凤英(2009) 认为韵律短语结构的整体性对韵律习得也有一定影响。[14]139 -142她针对 15 名在读英语专业研究生的毕业答辩录音,采用 PRATT语音分析软件对其进行三级分层标注并分析,以探究学习者韵律短语结构的整体性对其韵律习得的影响。研究发现,多数研究对象生成的韵律短语非整体性、非协调性现象严重,具体表现为: 单元外围边界缺损或错置、单元内部韵律结构不完善或特异(无由高而低的音高衰减层次; 无整体短语语调; 无节奏感,或节奏特异。[15]43 -59此外,语言负迁移也是影响韵律习得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由于套用母语模式或规则,学习者往往生成错误或不合适的目的语。许俊等(2013) 通过分析英语二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的韵律特征,发现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学习者在节奏、语调、重音三个方面存在规律性的韵律失误(如节奏方面的语速偏慢、停顿不规则、重音间隔不均衡、元音弱化缺失,重音方面的重读错位、强调方式单一和一些语调方面的失误) 。[16]31 -38综合对相关研究的分析可以发现: 性别对韵律习得并无显着性影响,而输入频次、韵律短语的整体性和母语均对韵律习得影响显着。然而,对二语习得产生影响的变量除性别之外还有诸如年龄、态度、学习年限等诸多变量。它们是否会、在多大程度上对韵律习得产生影响? 这些都是我们亟待研究的问题。
就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中表现出的韵律特征展开实证研究的学者主要有陈桦[17]46 -51和夏志华[18]398 -410。
一般来说,表达新信息的词会被重读,表达已知信息的词则不会被重读,而否定词一般表达的都是新信息。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中的否定表达是否具有凸显性?[19]125 -145针对这一问题,陈桦(2005) 选取受试 15 人,对其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发现受试者口语中否定表达的韵律凸显主要体现在音高变化上。相对本族语者而言,表达凸显的方式较为单一。[17]夏志华(2013) 的研究也有类似发现。[18]他选取 19 份英语即兴演讲为语料,研究了受试口语中的韵律特征及其与话题结构的匹配关系。通过考察音高、音长和语速等韵律参数,发现学习者能较好使用音高重设和话题前停顿来调整话题,而语速并未匹配任何话题转接。这与本族语者在话题转换处会大幅度提高起始音高值、加长停顿、扩大音域及放慢语速部分相似。[20]247 -270由此可见,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口语表达中虽然能适当地借用韵律特征来传递信息,实现与话题结构的匹配,但手段较为单一,主要依靠增加音高来实现韵律凸显; 而本族语者常使用的加长停顿、扩大音域及放慢语速等其他韵律特征在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中少有体现。
三、国内韵律特征研究动态及其与国外韵律特征研究的比较
(一) 研究数量
从图 1 可见,国内相关研究二十年间呈波动上升趋势。
2007 年之前成果甚少,2007 年之后则迅速增长,近五年尤为活跃,数量占近二十年研究总量的一半以上。可见围绕英语韵律的研究已逐渐受到了国内研究者的重视。
与此同时,除 2011 年以外,国外每年相关研究的数量远远多于国内,2000 年之后呈波动上升趋势。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韵律研究本身难度较大且国内相关研究基础过于薄弱所导致。
(二) 研究方法
笔者按研究方法的不同将相关研究分为思辨和实证两大类。前者主要包含对国外相关理论的介绍和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个人观点,但无实验数据加以支持; 后者则指采用定量或将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通过实验数据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证的研究。
从图 2 可见,国内关于韵律特征的研究多为思辨类,并在近年呈持续增长趋势,而实证研究从 2005 年才开始出现,发展极为缓慢,且成果甚少。总体而言,国内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发展不平衡,实证研究起步晚且发展不足。而同比国外,实证性研究数量比国内要多,且开始的时间要比国内早,在 2005 年和 2009 年分别两次达到高峰。总的看来,国外两类研究呈齐头并进之势(见图 3) 。这也给我们启示: 国内研究也应充分利用实验语音学等研究手段增加科学性,从而迎头赶上。
(三) 研究对象
笔者将研究对象分为儿童、高中生、成人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综合类,其中综合类指的是未指明特定研究对象的研究。
图 4 显示国内综合类研究占的比例最大,占研究总量一半以上。针对本科生研究次之,达 41%,而针对儿童、高中生或更高层次的研究生的研究则极少,仅分别占总数的 2% 到3% 。而从图 5 我们可以发现,国外研究虽然综合类也占据了较大比例,但针对儿童和高中生的研究比例比国内要大得多。主要原因可能是国外对韵律研究起步较早且对母语为英语的本族语者来说,韵律的习得在年少阶段影响较大,因此针对儿童和高中生的研究也会比针对二语学习者的研究更多。
(四) 韵律特征研究的建议
综观以往研究不难发现: 国内外韵律特征相关研究相比之前都实现了长足的进步,但仍需改进,国内相关研究的欠缺尤其较大。据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鉴于韵律特征不仅是语言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也是认知心理学、神经学、计算机等关注的焦点,国内外对韵律特征的研究应努力打破学科界限,充分利用各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手段,以使研究更加彻底、融会贯通。
2. 国内应改变单纯思辨的研究趋势,注重采用实验方法,对得出结论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只有用实验数据去验证假设是否合理,才能加强相关研究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做到有实可依、有据而论。
3. 目前国外已有众多将韵律与语用学、韵律与程式语等相结合的研究,而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即使有也仅限于思辨范畴,实证研究极度缺乏,这应当成为今后国内研究者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Crystal,D. 1980. A First Dictionary of Linguistics and Pho-netics[M]. London: Deutsch.
[2]张家騄. 韵律特征研究新进展[J]. 国外语言学,1995(1) .
[3]杨玉芳,黄贤军,高路. 韵律特征研究[J]. 心理科学进展,2006,14(4) .
[4]王军. 国外传统韵律研究的最新进展及思考[J]. 外国语,2013,36(6) .
[5]于秒.“V + N1 + 的 + N2”式歧义词组韵律消解作用的实验研究[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24(5) .
[6]陈俊林. 韵律特针对英语句法歧义的消解作用[J]. 凯里学院学报,2007,25(4) .
[7]王军. 国外传统韵律研究的最新进展及思考[J]. 外国语,2013,36(6) .
[8]凌莉,陈桦. 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话中自我修复的韵律特征[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4) .
[9]袁咏. 英语专业学生朗读中话语标记语的韵律模式[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31(1) .
[10]袁咏. 英语学习者朗读任务中列举句式的韵律特征研究[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17(3) .
[11]陈桦. 输入、输出频次对英语韵律特征习得的作用[J].外语研究,20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