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计量的方法原则与制约因素(3)
时间:2016-12-23 来源:未知 作者:chunt 本文字数:6433字
三、结语
方言语音的计量研究属于交叉学科,需要结合方言学、语音学、统计学、计算机学等多学科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目前看来,方言语音的计量没有方言词汇计量发展得那么全面,面临的难题也比较多。例如,郑锦全[25]在1979年巴黎召开的国际汉藏语言学会议上宣读的论文探讨了汉语方言亲疏关系程度的问题,针对词汇进行了全面分析。而语音形式相关系数的问题,直至1985年陆致极才在郑锦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统计方法运用在语音研究中,需要考虑材料、方法和现实意义方面等因素,受到多种限制,应用起来要面对很多困难。但是语音计量法从统计的角度研究语音,其研究地位不容忽视。麦耘总结统计学在历史音韵学的地位时认为: “发展统计、尤其是数理统计在历史音韵研究中的运用,大有可为,方法上则须更进一步”.[26]同样,发展数理统计,尤其是结合实验语音学和类型学的数理统计,在方言语音研究中虽然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但同时它也是很有前景的一种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海伦: 《计量语言学说略》, 《玉林师专学报》 1996 年第 1 期。
[2] Cheng, C. C. and William S-Y. Wang: Implementation of Phonological Change: The Shuangfeng Chinese Case, 《王士元语音学论文集》,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 2010 年,第 154-162 页。 .
[3] 邵荣芬主编: 《切韵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2 年,第 33 页。
[4] 管燮初: 《从〈说文〉中的谐声字看上古汉语声类》, 《中国语文》 1982 年第 1 期。
[5] 朱晓农: 《北宋中原韵辙考》,北京:语文出版社, 1989 年,第 36-45 页。
[6] 陆致极: 《汉语方言间亲疏关系的计量描写》, 《中国社会科学》 1987 年第 1 期。
[7][26] 麦耘: 《汉语历史音韵研究中的一些方法问题》, 《汉语史学报》 2005 年第 00 期。
[8] 金健、张梦翰: 《广州方言长短元音统计分析》, 《语言研究集刊》 2013 年第 1 期。
[9] 陆致极: 《汉语方言数量研究探索》,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2 年,第 116-141 页。
[10]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编: 《汉语方音字汇》,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 1989 年,第 1-271 页。
[11][21] 沈榕秋、陶芸: 《上海现代方音的变化速度》,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 年第 4 期。
[12] 沈榕秋: 《谈汉语方言的定量研究》, 《语文研究》 1994 年第 2 期。
[13][19] 陈海伦: 《方音系统的相似关系计算》, 《语言科学》 2006 年第 1 期。
[14] 张梦翰: 《语言分类及竞争的计量模型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4 年,第 18-20 页。
[15] 黄行: 《苗瑶语方言亲疏关系的计量分析》, 《民族语文》 1999 年第 3 期。
[16] 张梦翰: 《民族语中清鼻音的判断方法》, 《民族语文》 2011 年第 2 期。
[17] 朱晓农: 《声调类型学大要- --对调型的研究》, 《方言》 2014 年第 3 期。
[18] 凌锋: 《跨方言元音系统比较的数据规整方法选择》, 《语言研究集刊》 2013 年第 1 期。
[20] 麦耘: 《用卡方计算分析隋代押韵材料》, 《语言文字学论坛(第一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年,第 10 页。
[22] 朱晓农: 《基频归一化:如何处理声调的随机差异?》, 《语言科学》 2004 年第 2 期。
[23] 刘俐李: 《江淮方言声调实验研究和折度分析》,成都:巴蜀书社, 2007 年,第 9 页。
[24] 石锋、廖荣容: 《语音学丛稿》,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1994 年,第 17 页。
[25] Chin-Chuan Cheng, “A Quantification of Chinese Dialect Affinity”, Studies in the Lingnistic Sciences, no.12, 1979.
相近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