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问题学习具有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培养团队协作意识、激发学生创造力等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优点,但是问题学习在小学教育中存在教师对问题学习认知不足、问题设计困难、缺乏有效反思与评价等问题。为提升问题学习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文章提出通过深化教育改革、唤起社会责任、激发学校活力、引导个体重视等措施,让问题学习成为从小培养学生高级思维、沟通协作能力和创造精神的有效教学方法。
关键词:问题学习,小学教育,教学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呈几何式增长,以往强调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足以支撑学生在未来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所以需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来适应新的教学环境。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课程改革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发展学生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大方面的关键能力。以往的教学大多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接收与理解,所以除了传授必要的社会文化知识之外,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成了当前教学方法改良的重要方向,其中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就是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问题学习。
一、问题学习的涵义
问题学习来源于20世纪60年代北美实施的医学、工学系科的高等教育。面对科学的迅猛发展与革新,在排山倒海般的科学信息之中,众多学生迷失了学习目的,削弱了学习的积极性,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得并不牢固。[1]问题学习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逐渐产生并趋于完善。问题学习就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而提出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师作为指导者,围绕一个与社会情境相联系、具有真实性的问题展开一系列学习活动。完整的问题学习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问题与目标设定。问题要选取情境真实、结构不良、需要依靠多方面知识的灵活运用才能解决的问题,目标指向培养学生对复杂性、不确定性问题的实际解决能力。
第二,组建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的组建至关重要,一个好的学习共同体要有以下特征:保证共同体内各个成员有各自不同的特征与优势,确保每个成员都能为共同体创造自己独特的价值;共同体各个成员的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围绕问题促进集体的发展,而不仅是强调个体的知识习得,强调学习过程的交流与合作,又注意个体知识习得与集体发展的统一;共同体需要所有成员具有自我管理能力。
第三,自主搜集学习资源。保证每个个体都有围绕问题自主搜集相关学习资源的能力和条件,问题学习所涉及的知识面广阔而且复杂,所以学习资源的自主搜集尤为重要。
第四,形成与分享意见。个体对学习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后,要建构出个体独特的学习经验,然后在学习共同体中分享与交流意见,实现团结协作,促进学习共同体知识的习得与能力的发展。
第五,成果展示与反思。当学习共同体围绕问题交流讨论并解决问题后需要进行成果展示,教师对学习成果进行评判,同时引导学生对学习共同体的成果进行反思,是否还有更优的解决方案?问题是否完美解决?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是否有新的问题需要我们注意?以求得进一步的发展。
第六,实现问题解决与价值创造。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习得与内化知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搜集资料、团结协作的能力,进而建构自身对知识的理解,最终实现价值创造。
二、问题学习的优点与不足
(一)主要优点
1.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
问题学习是基于个人参与的自主学习,能有效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问题学习首先需要围绕问题进行广泛的资料搜集,借助信息技术、社区支持、教师帮助,在浩如烟海的知识海洋中,准确、快速地挑选出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学习资源,根据个体不同的学情建构出自己对问题的思考。教师从传统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中脱离出来,变成资源提供者,为学生保驾护航,这就需要学生独立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促发自己独特的收获和体悟,由传统的知识接受者变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能力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能够得到充分发展。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问题学习是基于团队协作的合作学习,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促进集体共同发展。问题学习是学习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过程。问题学习中师生关系不再片面强调传统的师道尊严,能缓解传统教学方法带来的师道尊严与民主平等师生关系之间的冲突,教师和学生能在问题学习的过程中,拉近双方的距离,让学校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所,也是培养学生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场地。在促进师生关系良性发展的同时,学生的思维发散同样能促进教师对教学的反思,以此改进和提升教学质量。随着问题的深入推进,学生之间的分享协作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自我思考,在相互协作中迸发创新思维,将自身体会与团队分享,让学生的思维在自由的国度中徜徉,探究的深入推进,对于促进学生的自我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问题学习是基于真实问题的探究学习,能有效锻炼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学与社会现实脱节一直是学校教育被人诟病之处,学生在相对独立的校园环境中成长,严重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是教育需要直面的问题。问题学习将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让整个学习过程变得生动多彩,围绕问题探索社会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与展开丰富的想象,不仅能实现对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激发,而且还能快速培养学生在未来社会生活所需的个人能力和基本素养,减少个人社会化的培养周期。
(二)不足之处
1.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有待提高
问题学习需要学生提高自我认识,稳定的自觉性才能有效地将这种教学方法运用下去。在问题学习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角色,由知识的中心退出去,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资源的提供者,学习过程更多是交由学生自主参与,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自我掌控力和自我约束力,问题学习只会沦为郊游或者实践活动,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容易导致教学秩序混乱,反而会造成教学质量的下降。
2.教师个人教学能力不足
问题学习需要教师转变自我角色,从传统知识传播者的角色中退出,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不仅要有效地为学生保驾护航,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引导,如营造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自觉作为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参与学习,而且还要做到不强制、不干扰学生的自我学习过程,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发展。问题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对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必要的社会物质条件不够
问题学习要有社会物质条件支持。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与灵活运用,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找到所需资源,降低学习资源获取难度。社区和家校之间的通力合作,对学生完成问题学习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将问题学习的“问题”设计与学生生活现实相联系,才能真正促进个体思维的发散和锻炼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形成独特的感悟等。问题学习不仅能使学生行为发生变化,而且还能深化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以及提高与他人交际的能力。但是目前社区和家校之间的合作不到位,问题学习难以深度开展。
三、问题学习在小学教育中的现状分析
在小学阶段,问题学习推行后的效果不够理想,在具体的实施上还是困难重重,难以完整有效地实施。在现今的教学环境下,小学阶段对问题学习的应用水平还相当有限。从已有的研究来看,问题学习在小学的应用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问题设计方面
问题学习在问题设计上存在困难,无法设置适当的问题促进学生学习。问题学习的问题没有基于真实情境设置,一线教师会以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等原因较少花精力去思考如何开展问题教学,直接把新知识灌输给学生,再让学生做大量的习题加以巩固,以此获取好成绩,在问题设置上存在巨大漏洞。问题设置的难易程度不易把握,教师在选择问题时没有设置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问题,问题设置过难,学生则无法自主解决,问题设置过易,学生就会失去思考的过程,小组合作形同虚设,无法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问题设置大多以良性结构问题为主,导向为学生答题的正确率,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大多数问题往往存在一个标准答案,开放性的问题设计很少,更关注结果而不是过程。
(二)学习过程方面
在问题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没有体现。教师在问题学习中本应该是指导者、引导者、督促者,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往往控制和干扰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常常出现讲授代替指导的现象,无论教师让学生怎么思考、怎么交流,他总是想听到学生说出他心中的答案。教师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将问题解决当作解题。根据调查统计结果可知,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最看重的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这排在了第一位,其他思维能力如判断能力、推理能力、质疑能力等则排在了后面。[2]教师在组织团体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往往随意分组,没有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让不同的学生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没有根据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方式分组,造成学习资源、学习时间和学生精力的重复与浪费,降低了学习效率。
(三)学习评价方面
缺乏对问题学习的有效反思与评价。在对问题设计的反思上,很少有教师能在教学完成后有意识的反思这次问题学习的过程,对学生问题学习过程的评价单一。在共同体合作学习中,教师对小组能否掌握知识的评价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其他方面,例如小组氛围、小组成员各自发挥的作用等,评价方式单一。教师对问题学习的评价还是以知识为导向,没有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对问题学习过程的反思意识也极度缺乏,学生对学习过程是否满意、对学习结果是否存在疑问,这些常常都随着教学的完成而终止,没有有效反思就无法对下一次的问题学习展开进一步的改进与提升。
四、提升问题学习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一)深化教育改革
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步入深水区,国家需要给予各地区、各学校政策上的支持和鼓励,持续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不管是在课程设置方面的尝试,还是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的创新,学校都要敢于大胆尝试,大胆试错。改革是促进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各地方各学校要继续大步向前迈进,广泛吸收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促进学校的发展。
(二)唤起社会责任
唤醒社会和家庭的权责意识,教育从来不是单靠学校就能完成的事情。问题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式,也可以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它的实施仅仅依靠学校是完全不够的,需要家校协作,与社区街道保持密切的联系,当学生围绕着一个真实问题展开学习的时候,社区应提供帮助来一同促进学生的成长,愿意同学校和教师承担教育的责任,同时督促学校,保证学生能在学校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三)激发学校活力
学校要创新教学组织形式与开发以综合课程为基础的校本课程。班级授课制流行已久,它的弊端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各国都在积极探索新型教学组织形式以弥补它的缺陷。问题学习对于教学组织形式的要求不是班级授课制能满足的,学校可以尝试新型教学组织形式,以满足问题学习的要求。同时,当传统的教材不能适应问题学习时,可以开发以综合课程为主的校本课程或者将以综合课程为主的小学课程进行改造。
小学阶段的知识简单、微型、易于传授,问题学习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受学生知识储备较少和运用信息技术能力不够成熟的影响,将问题学习小型化、微型化以适应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征,将问题学习作为一种学习习惯,按由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教授给学生,让学生从小接受问题学习,从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我更新、团结协作能力。
(四)引导个体重视
唤醒家长的教育意识。尽管家庭和学校之间存在着差异,但是也存在着共同关心的问题:保证儿童的最佳发展。[3]家长除了要尽到基本的抚养和监护职责外,还应该意识到自己同时作为一个社会公民,拥有监督学校教育的权利。当现有的教学条件无法保证孩子的最佳发展时,家长应该提出建议并支持学校改革教学方法,保证家庭和学校共同目标的顺利实现。
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是为了不教,教师不仅要改变自身传统角色定位,还要有广阔的知识面,要有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的理念和能力。未来的社会竞争是激烈的,教师如果再不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或许下一个被淘汰的不仅是不会交流协作、自主学习,拥有问题解决能力的学生,而且也可能是没有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的教师。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从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中锻炼动手动脑能力,不做“静止的收纳箱”。
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知识的几何式爆发增长,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问题学习是一个很好的创新教学形式。但是问题学习在实践操作中的一些相关困难亟须我们克服,如问题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教学时间的要求,班级人数问题,如何有效实施分组协作交流,如何弥补造成学习碎片化和学习知识混乱交叉的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找到合适的途径和方法去解决。但是问题学习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它自身的优势表明了它是未来教学方法的发展方向。它指引了终身学习的实现方向,也从实践上帮助人们快速掌握知识与提高实际行动力,这也是从小培养学生高级思维,提高学生沟通、协同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钟启泉.问题学习:新世纪的学习方式[J].中国教育学刊,2016(9).
[2]李薇.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导向学习的调查研究———以聊城市S小学为例[D].聊城大学,2017.[3][澳] L.J.萨哈.教育百科大全书:教育社会学[M].刘慧珍,译.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