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计算机论文 > 网页设计论文

网页趣味性设计和认知心理学概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09-18 共6708字
  第 2 章 网页趣味性设计和认知心理学概述
  
  2.1 网页设计趣味性
  
  网页设计的趣味性并非一个固有的概念。关于网页设计趣味性的表达,可以通过“趣味性”一词可见一斑。所谓的趣味性,狭义上是指能够使人感到愉快,引起兴趣的一种特性。更为广义的来说,趣味性就是充分调动参与者的情感,使得他们在一次交互的经历或者体验之中,从生理和心理中产生一种愉悦感和发自内心的情感共鸣,从而对当下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深厚的印象。更为确切地说所谓的“趣味性”的表达实际上就是优秀的用户体验和情感化表达的方式。
  
  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下,用户不仅需要通过网页迅速的切入每一种模式去攫取相应的信息资源,同时作为“人”这个主体,也渴望体验到互联网时代中所提倡的个性和自由。而趣味性的存在,一方面缓解信息过载造成的生活压力,同时体现了互联网的自由、个性、娱乐的精神。趣味性所引发的情感共鸣使得产品更深入人心,以人为本的设计核心不仅体现了诺曼在情感化设计水平中提到的反思水平设计层次,同时也印证了马斯洛第四层情感和归宿的需求。因此,如何掌握网页设计中的趣味性表达,并结合网页主题传递给大众,是网页设计师们不得忽视的问题关键。
  
  2.1.1 网页设计的概述
  
  网页设计是一种建立在多种新型媒体集合所构成的页面设计。同时也是人机界面交互设计的拓展。它具有着丰富的视觉,听觉,感知觉的表现形式加上在操作过程中所涉及的极强的交互性质,因此网页是一种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新的媒体形式。不同于传统报纸刊物和影视传媒的一些基本特性,网页设计在综合包涵这些基本特性的同时,更为简洁和高效。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网页的更迭速度几乎可以与信息的涌现出的数量一致。对比如今一份手机端提供的电子日报的报道数量同一份纸质报纸的报道数量的内容就可以明显发现网页对于信息的兼容性和承载量正成怎样的倍化增长。而对于如何设计这些信息在网页中的呈现方式以及推送层级都是网页设计中不得不考虑到的问题。另外,随着人们对于人性设计的不断关注,如今的网页设计朝着更加着重人体体验和感受的方向发展。因而人机交互水平也有着大幅度的提升。网页的丰富性和多样化,不断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也促成了自我的快速发展。
  
  网页设计在秉持着视觉传达设计所遵循的的基本原则和规律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自身的特点。网页的承载量区别与纸媒和其他形式的实质载体,是一个无限制的空间领域。它的更迭速度和呈现方式的多样性也是其他载体设计所难以望其项背的。因此作为各类信息的整合“基地”,网页最原始的设计方式,就是关于信息的归纳和整合。此外,网页不仅可以通过同视觉传达设计相近的方式将视觉符号作为信息化的传导,也可以通过借助多媒体的呈现手段,丰富和形象化这些网页上的视觉语言。如一些网页的字体和图案配合网页的交互效果可以使得页面更为生动,也使得信息传递更为具体、形象。网页通过页面上的视觉符号传递,准确的传递信息和功能,使得用户的需求和表达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用户心理的原始需求是我们掌握视觉信息传递的方向和途径。只有满足人们心理需要的视觉呈现,才能更进一步的掌握表述关键。从这个角度来说,研究认知心理学就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途径之一。
  
  2.1.2 趣味性同网页设计的结合趋势
  
  据报道,现在每人每天要接收的信息量相当于 174 份报纸总共所呈现出的信息总量之和。而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信息的迅速积累,这一现象将体现的更为明显。用户已经不满足仅仅接收眼前网页所传达出的基本信息和功能简述。与此同时,不断扩充的信息空间为用户提供了大量的自主学习的资源和掌握各项能力的空间。因此,作为搭载和传递信息的桥梁,网页的存在作用要比以往更为形象和具体。而如何在人机交互间把握人类的需求和特点,设计出更为拟人,更具亲和的网页页面,从当下的形式来说,已经是一种迫在眉睫的挑战。实际上,在面对繁重的工作压力和课业压力下,许多用户如今已经开始排斥一些缺乏情感的网页表达方式。联想到这些接触的页面不过是某些机器和企业的另类生硬表达,就难以再让用户对其产生好感和关注度。而与之相反,那些在网页设计过程中准确把握用户情感表达,并结合着巧妙且充满趣味性的表达方式更容易获得用户的青睐。这样的页面表达不仅为用户带来一定程度的愉悦感和亲和度,同时也可为用户排解压力的同时,提升品牌自身的吸引力。
  
  同时不应该忽略整个市场对于网页设计所提出的高要求。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家首先对网页的设计模式做出了新形式的探索。作为企业的门面,网页所呈现出的第一印象往往决定了许多用户对于产品的关注程度将会持续多久。而许多商家从这样的用户角度出发,通过将网页的表述形式转变的更为观赏性和趣味感,使用户长时间的驻足在网页之中。
  
  如图 2.1 所示的聚美优品,是一家化妆品限时特卖商城。以推出每日多件产品限时抢购形式的垂直 B2C 网站。根据用户对于品牌的直观性理解,网站的形式表达可能更偏于冰冷和理性。护肤品的高冷和洁净的感觉应该是网站的主体基调。
  
  但是在分析聚美优品的 APP 网页端的下载页面时却发现,聚美优品选择了一种极具亲和力的表达方式:主题色彩字体的穿插,使得页面主次有序,大面积的页面留白,保证了用户对于信息的有效接收,也体现了化妆品的所体现的洁净基调。
  
  网页的正文对信息做了简化性的删减。尤其是一些功能性的文字介绍,力求言简意赅。并通过字体的大小强调信息的主次关系。另外可容视的是,页面在表述相应产品功能的同时,采用了一些矢量化的图标,以及一些手绘插画风格的表现手法。这样在避免页面大量文字信息陈述所造成的过于单调的气氛的同时,也有效的为页面增添了许多趣味性以及吸引注意力焦点的元素。在丰富页面的同时,也使得页面更具亲和力,不能准确的说对于品牌有多少正面形象的提升,至少在直观的情绪反应上,不会让用户点开网页后产生负面和消极的情绪。
  
  2.2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是从研究人类行为基础的心理机制出发,研究人体的高级心理反应过程。以加工信息为核心的认知心理学也被称作信息加工的心理学。它一方面反对行为主义将行为与意识对立起来,单方面的强调行为作用,另一方面又被行为主义的理论所影响。认知心理学希望通过可观察的现象,推测出不可观察到的心理认知过程。认知心理学探究的高级心理过程以认知过程为主,在这其中以诸如知觉、表象、注意、记忆和语言等认知特性为研究单元,并通过这些单元在认知过程的具体显现,以及对输入和输出的信息的分析,来研究心理过程。其主要特点是强调知识的作用,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是决定人类行为的主要因素。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觉、注意、记忆以及思考等认知现象在实际的交互过程中是相互联接的。对于一组现象的了解有助于理解另一组现象的认识。鉴由这种相互依存的特点和关系,可以结合其他心理学领域,归纳出认知过程的统一范式。从具体的认知特性,到认知过程的具体表现,从而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设计要点。如图 2.2 所示。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模型-信息加工原理说明原理由艾伦·纽厄尔(AllenNewell)和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共同提出。这则说明也是迄今为止最为完整的一套信息加工原理理论。在论述中他们提到,人脑的加工系统(包括人和计算机的形式)以及信息加工系统是由四部分共同构成。它们分别是感受器(Receptor),效应器(Effector),记忆(Memory)和加工器(Processor)。其具体的作用方法如图 2.3 所示,通过外界环境的信息采入,所进行的一系列储存,加工,复制,转出的整个整个认知过程。首先,感受器收集和归纳环境中所输出的基本信息,从而对信息进行进一步的转换;经控制系统进行符号重构后,转换信息可进入长时记忆之中。这些转化过后的信息被简化为可识别的记忆符号和结构并被长期的置放在记忆系统中以便随时提取;最终,整个过程的信息转化过程的结果通过反应器对外界作出相对的回应。
  
  认知心理学从根本上提供了解决网页设计中人机交互矛盾问题的思路。并为页面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角。通过了解认知心理学所涉及的方面,设计师可以较为准确的把握网页设计中所要把控的一些基本方向。如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引起用户反映的知觉,记忆,注意等认知因素。设计师通过合理的设计语言与这写要素匹配。如网页可以通过简洁的版式,醒目的色彩和更为符合主题逻辑的呈现呈现页面的主体思路。并在这个过程中,转化信息传递的形式。作为人机交互一个主要的体现方面,网页只有更亲近人类本身,符合人类的认知过程才更有可能被用户们接受。通过对认知过程的了解,类比出网页认知过程里,如用户如何接受信息,储存信息,以及相应程度的表达和转化信息,不仅可以帮助设计师把握网页设计的方向和基本格调,也可以确立网页设计的整体模式和走向。
  
  2.2.1 设计心理学与情感化设计
  
  由认知心理学领域延伸到设计领域,所发展形成的设计心理学,于 20 世纪纪末被确立,并作为相关学科发展。设计心理学所涉及的理论基础包含:心理学,人机工程学,艺术设计学,美学等相关学科。所涉及的现有领域包涵了,网页设计,新媒体设计,人机交互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研究人们的心理状态,特别是用户对需求心理的分析。设计心理学通过意识作为媒介,去引导设计方向,同时还可用来模拟设计师在进行设计创造时的具体心态,另外记录包括设计对社会、社会个体造成的不一样的心理需求变化,并将这些需求反作用在设计中,使设计在反映以及满足用户心理方面做的更完善。
  
  作为将艺术学与心理学交叉研究的设计心理学,虽然发展历程不久,却在二十一世纪伊始便得到了国内学术研究的认可。但对于理论所存在的个别模棱两可的争论,也一直争议不断。纵观我国已经列为设计学科以及领域的设计心理学,其实际着述匮乏。不仅如此,设计心理学的概念自身都尚未有着非常准确的定义和概述。关于设计心理学的许多的例证和结论,往往来自与相关学科的启发和探究。这些学科集合了心理学,生理学,人机工程学,艺术设计学等领域,因此不难发现设计心理学具有极强的学科交叉性。鉴于这种特性,有关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就变得更为宽泛和复杂。因为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也相应的存在,所以对于设计心理学的本身就相对的难以界定。
  
  纵观国内外的整个设计心理学研究领域,教育资源匮乏。虽然我国在此方面加以重视,并将相应学科纳入教学内容以及通过专家撰写领域的教学书目,但是实际上对于领域内的研究却并不充分,并且存在普遍范围内的理论和实践的脱节现象。因此,当前的设计心理学研究并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主体脉络和逻辑结构。大多数的理论都成碎片化的形式分散在各个领域之中。许多学科内的归纳,研究、收集还急需规范和总结;在研究方式方法上还存在有许多的改良空间。
  
  设计心理学作为当前最为热点度极高的设计词汇,其所体现的正是体验设计的本源。作为设计作用于人的最为直观的感觉和感受,如今越来越受到更多设计师和体验师重视。如何利用设计心理反作用于设计中的所得,不光对于设计心理学所涉及的相关领域有所影响,同时也对本文所探讨的网页设计趣味性和趣味感的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
  
  2、情感化设计
  
  情感化设计所反映在产品设计中是两个维度的体现,即在产品的功能使用上要简单易用,同时要注重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所传递的情感和使用情绪。关于情感化,中国的古代文学作品中也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所表达的也是一种与之相近的情感的传递方式。一款优秀的产品的优秀之处在于,产品不仅能够通过非常完备的功能和体验来打动使用者,也能通过产品本身所传递的一些附加情感,使用户在体验过程里回味悠长,并且对使用过程印象深刻。
  
  情感化设计实际建立在调查分析广大用户群体对于某个产品具体的使用情感以及在使用过程中所表达出的相应情绪的基础之上,并结合设计师对于用户原始心理需求和情感反应的把握所做出的相关探究。设计师本人对于产品本身所表达出的一些实际情感反应,可以用作探究情感化设计的表达形式、方向以及不同程度的体验。除了满足用户的原始需求外, 也要根据特殊的文化背景和特定语境,合理地传递情感。情感化的设计反对对于功能性的过度吹嘘。“重功能,轻体验”的设计方式,在其角度来说是一种对设计的误导。功能和情感两者并非对立,而是作用于设计过程中的两个不同的层面,情感使得功能变得更加亲和,想象一下用户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切身的感受到了使用的乐趣,并获取丰富的体验和满足感的时候,产品的基本功能表述也得到了一定的升华。现代主义所对产品功能的着重强调,随着人们对于人性化的不断关注而得到一定的弱化。这也从侧方面反应出人类的原始需求。忽视人类精神层面的设计并不能真正的打动用户。相反,只有得“人心”的设计,才能赢得青睐。本文通过对着名设计心理学专家诺曼的着作《情感化设计》所提及的情感化设计中的三个层次来作为本文的研究方向,它们分别是: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反思层次。
  
  1、本能层次
  
  本能层次,简而言之,当用户第一次看到某种事物时发自本能的选择和判断。“以貌取人”“先入为主”都是本能层次中最为直观的表现。从本能原则出发进行的页面设计,因为始终符合用户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原始需求,所以这一类的页面的呈现方式和效果更容易被用户接受和消化。此外,视觉、触觉和听觉等物理特征的感知觉在本能水平层次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网页页面设计的时候,不应该忽略外观这些要素的应用。并要借助这些要素先于物理特征把握感知觉,力求为用户留下先入为主的印象和体验感。
  
  2、行为层次
  
  行为层次的设计作用于产品设计中实际上所反映出的是,用户对于产品使用效率和效用性的程度。在行为层次的设计上,性能是行为层次设计的核心,并远超过外观和设计原理所产生的影响。功能、易理解性、可用性以及物理感觉是行为层次设计四个主要的体现方面。行为层次的设计摒弃为了趣味性而趣味化的附加设计和一些过分夸张的视觉呈现方式,而是采用符合页面自身调性的方式、方法使得功能和表达方式上形成一种有效的契合。从这个方面来说,行为水平设计就是引导网页设计师如何在杂乱无序的网页布局和复杂的操作过程中,通过巧妙的构思,并且结合页面本身的功能,合理地又不失趣味性的引导用户获取需求。通过良好的版面布局和操作引导,提升用户的使用网页效率,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体验感。
  
  3、反思层次
  
  反思层次的设计是集合了意识、情感以及认知的顶端水平的高层次认知水平的体现。主要产生于使用者心理的基本作用。这些作用一般包括:情感、意识、理解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个人体验等。反思层次的设计常用来搭建产品与用户的桥梁,并以此为纽带,建立产品与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关系。另外,以此形成的良好认知反应还可以使用户对接触的事物形成特有的认知反应(品牌认知)。
  
  反思水平的设计通常与产品自身的意义联系到一起,并因环境、文化、身份、认同等方面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反思层次,所反映出的是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所感知的趣味性和难忘的使用体验。例如,在浏览网页时,用户常常被那种炫目的以及功能展示效果极强的网页吸引,附加上一些丰富操作体验,令用户在每每看到与之相关的符号,或是相类似的呈现手法的网站就会回忆起之前的超凡体验。反思层次的设计,从根本上把握住了用户和物品间的关系。以此搭建起的情感桥梁,比较一般层次的设计体验,更为难忘和牢靠。用户在这样的过程中对于品牌认知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趋同感,同时与之俱来的会对个人形象或是品牌形成一定的忠诚度。
  
  2.2.2 认知心理学与网页趣味性的表达
  
  认知心理学及相关理论为网页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方向。人类自身作为一个最大的信息加工系统,能够对外部整体环境中获取的信息和自我在收集整理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反应进行再次加工。认知心理学对于信息收集加工的认知过程就是网页浏览过程的主体形式。稍有区别的是,认知心理学将知觉,记忆,情绪,注意等感知觉反应过程还原成范式作为研究,而真正触发认知反应的过程却在浏览和设计网页设计的过程之中。从这个根本前提和结构出发,通过人类的诸多感知觉要素,深度剖析页面的表现形式,有助于页面被用户接受。而更为符合认知形式的人机交互体验,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用户的使用好感。
  
  从另一个维度来说,所谓的网页趣味化设计实际上就是一种情感化的表现形式。网页的趣味性所产生的原因,不仅依赖于用户在整个浏览网页过程中的良好体验,还依赖于基于网页所传递出的附加情绪和感官评价。无疑符合认知流程的网页构成更容易被用户接受,而在这其中,通过设计层面所组合出的丰富的页面形式,可以为用户创造出一个情感挥发的空间和氛围。通过合理利用理论和设计相结合的方式,以达到使用户更好的使用网页以及享受信息时代为乐趣的目的。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