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疲劳问题探析
【第一章】基于视觉疲劳的视觉传达优化设计探究绪论
【第二章】视觉的解说
【3.1】视觉的色彩疲劳
【3.2】视觉的形象疲劳
【3.3 3.4】视觉的心理疲劳
【4.1】web端网页视觉疲劳分析
【4.2】移动端手机界面视觉疲劳分析
【4.3 4.4】传统视觉传达设计领域视觉疲劳分析
【第五章】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缓解视觉疲劳的方法
【第六章】眼与心的互动-寻找视觉舒适感与设计的平衡
【结论/参考文献】视觉传达中缓解视觉疲劳的设计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3.2 视觉的形象疲劳
3.2.1 图形变形现象
所谓图形变形现象,也有人叫它方向错觉,是指由于其他线形各种方向的外来干扰或者互相干扰,对原来线形造成歪曲的感觉。如本来平行的线变得不平行了,本来方的形状也变得不方等等。这类的视觉感官变化经常出现在字体、标志图形、或者海报上。(图 21)中的圆在一组放射线的干扰下,在视觉上感到靠尖端处圆弧显平一些,靠外面显尖一些。(图 22)中的长方形,由于一组同心圆的圆弧形的影响,也变得弯曲起来。况且,这个长方形似乎上面比下面大。(图 23)中的正六边形被一组同心圆(圆心在它对角线的交点上)分割之后,结果显示,图中的正六边形的边线变得内凹了。同样的道理,(图 24)中圆内接正多边形,在感觉上呈现这样的结果,直正多边形边线变得内弯,同时圆与正多边形连接处也变得有些内凹了。为此,这些圆形必须加以矫正。如纪念章等边框外侧线形为弧线,内侧为直线,应将内直线稍向外凸一定弧度,否则会有内凹感。还有一些标志的设计上也是同样的道理。(图 25)中,a/b 是在直线的两端连接圆弧或直线的图形,在感觉上直线部分有下凹变化,要将直线做上凸的矫正处理,才使人感觉它是平的。这种错觉在造型平面处理时很重要。如器物的盖面、平面及汽车等交通工具的顶和四周车体平面都是外凸的,假如设计成直线,加工后一定显得内凹。(图 26)中 a 是用等半圆连接的波形线,但感觉上有连接处不畅的内凹感。
矫正的方法有:一是如 b 所示,用一个比较大的半圆连接两个略小的半圆;二是用不到半圆的圆弧连接(如 c)这两个方法后者效果更好。b 在连接处仍然存在不流畅的感觉。最好将各半圆两端稍向外撒出些再连接,不畅感觉就会消失。这在几何图案设计中应当引起注意。
接下来的两张图都是画在格子背景上的图,(图 27)中的曲线看来仿佛是螺旋形的,但实际上却是同心圆。只要用竹针等顺着曲线一面画就知道。(图 28)是画在放射状背景上的图,图中央黑色矩形外的八层矩形看上去也是歪斜不直的。因此,在包装或者多媒体设备上,必须要注意底纹的影响,不然很容易给人带来眩晕感,致使人们视觉疲劳。当然,如果想暂时作为吸引人眼球的手法,是很讨巧的。
3.2.2 双重图形现象
某些图形的本身具有双重或者多重性,并且人的视觉注意力具有变动性,二者结合,便幻生出两种或多种图形时而交替的出现,某些图形本身具有双重的立体感觉,有的时候将它们进行明暗分配,但也可能因排列的关系,让人的视觉有两种立体感交替出现。
向外凸起又向内凹陷,不停变换的感觉,这就是(图 29)给人的视觉感受。(图 30)是一种暧昧的图形上下菱形交替突出,时而交错。(图 31)等大的几个圆,阵列起来之后,看起来左右圆交替为打头的圈。这类让人视觉产生混乱的交错感的图形也可以叫可逆性图形。由此可见,单线条也可以形成立体感。但是并不能准确的表达出对象的形状和质感。所以,以面的形式施加阴影可以表示物体真实的形象。但是也要有正确的透视,才能可以有实体的效果。看小小的立方体,单独呈现的时候不具有双重性,但是当几个相结合的时候,就会看见黑块时而向上,时而向下的立方体。我们再来看一个经典的楼梯图形,向左看,向右看,看中间,都会出现不一样的效果。可是长时间的,几种情况交替出现,视力不受支配就会产生视觉疲劳(图 32)。
多重图形现象有时也出现在图底关系中,是一种平面的现象。例如(图 33)这种双重或多重图形的情况很多时候会应用在花纹、四方连续、地板、墙纸等等(图 34)。在这些建筑中使用这种方法,有利于让情景富于变化,但是有时候这种图形的明暗变化和形状的变化在设计的应用上要十分注意,有时在平面的视觉传达上容易使人产生视觉疲劳,尤其在电脑屏幕上,更易使人疲劳。
3.2.3 形象诱导-光渗现象
在一些图形因素的干扰下,原有的视觉效果就会发生变化,我们视觉看到的就也随即发生了色调变化或形状变化。视觉心理学家一直想探究其中的原因,着名的视觉心理学家也一直想探究其中的原因,阿恩海姆提出的视觉张力这个观点就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图形大小的变化,可以在图形对比中改变,不同的大小对比或者大小分割关系可以改变图形原有的大小感觉。如(图 35)在椭圆内部画上向内集中的三角和另外一个画上向外扩张的三角,在理论上椭圆大小相等的情况下,我们视觉看起来右边的椭圆比左边的大。其实这种现象是一种有趋向性的扩张,是图形的指示和视觉经验相结合的结果。
在生活经验中,人们会对有趋向的物体进行预测,从而判断它的运动方向或者延伸方向。当图形被明确的给出了指引的导向,大脑或者说心理就会产生朝这个方向延伸的意像。[2]这种现象并不是物理现象而是我们视觉心理的反应,也是我们视觉经验给我们视觉造成的一种心理预期。这种现象其实具有普遍性,比如衣服的条纹会影响人的胖瘦感觉,还有最近的新闻,(图 36)着名新闻主持人鲁豫换了发型之后我们客观的来对比一下,短发或高发使鲁豫的整个脑形拉长,而早期的偏横向发型,则显得脑形整个很圆很大。(图 37 图 38)是相同大小的方块和圆形,但是白色圆却显得比黑色圆大,这其实就是色彩的膨胀和收缩感。生活中的明暗是由光线照射量的不同形成的,接受光线越多自然就越亮。光亮的物体投像在视网膜上好像被一层光圈围绕,使物体的形象轮廓变大,生理物理学称之为“光渗”.这其实就告诉我们在图形运用上也要注意图形的扩张或收缩的动向性。同大的体积,白显大,黑显小。这是我们的视觉和我们开的小小玩笑。不仅如此,明度高的颜色显大,反之显小。这是因为人眼对各种色彩的黑度反应是不同的。所以在进行一些色彩设计时,要达到视觉上大小的一致,就一定要按照色彩的黑度由明至暗做由小到大的调整。同时在视觉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到人眼与心理的变化,有的时候,设计中并不是所有的留白都是好的,在强对比下,也很容易给人造成视觉疲劳,当在电脑屏幕下时,更甚。(图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