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有机质是土壤固相中最活跃的部分,对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土壤肥力、环境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1- 2].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3]、补充耕地质量评定技术规范[4]、耕地质量评定与分等定级技术规范(DB33/T 895-2013)[5]、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6]等相关的标准和规程中,均将土壤有机质含量作为评价耕地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分析准确与否将极大地影响耕地的质量评定。
为坚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中国实行了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建设占用耕地需补充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7].开发利用低丘缓坡资源是占补平衡补充耕地的主要途径之一[8].但低丘缓坡开发的新垦耕地与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土壤(或耕作土壤)相去甚远[9],其耕层土壤经人为扰动后含有相当大比例的砾石。
现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分析测定依据为 NY/T1121.6-2006[10].笔者经分析认为,该标准测定的是以<2 mm土壤为基数的有机质含量。鉴于新垦耕地中存在大量的砾石,采用现行标准和方法来测定新垦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存有不合理之处。为能真实反映新垦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笔者以宁波市宁海县2013 年低丘缓坡垦造耕地项目为例,从土样采集制备和测定结果计算两方面对有机质含量分析方法进行了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宁海县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宁波市的南部(北纬29°06′-29°32′,东经 121°09′-121°49′),属沿海低山丘陵地区。总面积1843 km²,其中耕地3.5万 hm²,林地 10.8 万 hm²,滩涂 2.6 万 hm²,素有“七山二地一分田”之称。
宁海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常年以东南风为主,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5.3~17℃,年日照1900 h左右,平均相对湿度 78% ,年平均降水量 1000~1600 mm,无霜期230 d.
1.2 项目地块情况
宁海县2013年占补平衡补充耕地建设项目共13个,涉及低丘缓坡垦造耕地项目10个,均由多年种植后的废弃园地、竹林和桔园开发而来。受工程建设影响,竣工后地表碎屑物残留较多,且占比均大于10%(如表1)。从中任选5个地块分别采用常规和改进方法进行取土测定和评价耕层土壤。
1.3 分析方法
1.3.1 常规方法 目前土壤有机质含量常规分析时,执行标准NY/T 1121.1-2006[11]的土样制备方法和NY/T1121.6-2006[10]的土壤有机质测定。
该方法下,用于有机质含量测定的风干土样处理时,需将植物残体、石块等浸入体和新生体剔除干净,压碎的土样要全部通过2 mm孔径筛;再取其部分进一步碾压粉碎并通过0.25 mm孔径筛后,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进行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
1.3.2 存在问题 常规分析方法参照执行的标准于2006 年制定,其时的研究多针对多年种植的农业土壤。按照国际制土粒分级标准[1],粒径大于2 mm的视为砾石。在农业土壤的耕作层中,通常砾石所占比例极小。为减少测定干扰,规定在土壤制备环节中将砾石剔除。可知,通过常规分析方法测定的,是以<2 mm粒径的土粒为基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
部分新垦耕地属低丘缓坡地开发,其耕作层与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土壤不同,因受山体坡度大、有效土层薄等立地条件的局限或工程建设的影响,大多数地块自然土壤在人为扰动后遭受破坏,耕层土体中>2 mm砾石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不容忽视。因此,当采用常规方法测定新垦耕地的耕层土壤有机质时,测定结果反映的仅是耕层中<2 mm土粒的有机质含量,而无法真实全面反映新垦耕地耕层的有机质水平。
1.3.3 方法改进 研究资料指出,对分析土样中石子过多,应当将拣出的石子称重,记下所占的百分数[12].但未查见下一步说明[13-14].针对垦造耕地耕层土壤砾石所占比例较大的现状,笔者在有机质含量分析测定过程中,尝试将土体中大于2 mm的土粒纳入考虑范围,从土样采集制备和测定结果计算两方面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