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青州市乡村基础设施发展问题及完善研究
【第一章】
乡村基设施发展状况及策略研究绪论
【第二章】
农村基建的相关理论分析
【3.1】
青州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3.2】青州市农村基础设施的总体状况
【3.3 】
青州市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情况分析
【3.4 3.5】
青州市农村基础设施管理模式与案例
【第四章】
青州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第五章】
促进青州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对策建议
【结束语/参考文献】
乡村基础设施发展状况与策略研究结束语与参考文献
3.2 青州市农村基础设施的总体状况 .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保证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生活水平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更是现代农村发展的前提条件。我国从八十年代后期也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主要集中在农田水利灌溉、农村教育产业和道路建设方面,对于农业卫生医疗体系建设、文化产业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涉及较少,近年来在工业反哺农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下,才加大了这些方面的投入和指导力度。
农村作为中国最为广阔的行政体系组成,其稳定程度对全社会的稳定影响重大。农业的发展不仅包括产业的发展,还应该包括农村的发展。长久以来,限于国家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客观条件,农村建设工作一直未能得到良好的实施,尤其是农村的公共基础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教育、医疗卫生等体系的建设落后于社会的整体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现状亟需改变。在国家政策扶持下,通过不断的财政支持,这一现状正在得以改变,道路修建、水利设施的维修建设等工作得到开展,农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也正在建立起来,政府资金的支持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意义重大。
从2006年开始,青州市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以及基于自身对农村发展的定位需要,持续加大财政投入,着力抓好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逐步的改善。
(1)小城镇建设不断提升 .
主要表现在,到2013一年中,青州市用在农村基础设施中的投资5250万元,共计铺装乡镇村庄道路达118万平方米,大力发展供水、污水处理工程,一年间敷设给水排水管线、灌区约80千米,各镇区道路的硬化率基本达到90%以上,自来水普及率更是达到100%.同时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积极整合集约土地,棚户区改造进展顺利,多个乡镇都进行了社区划分,分片管理。
(2)重点水利工程项目进展顺利 .
2013年小农水重点县项目,顺利完成3万亩农田低压管道灌溉和5千亩花卉园区高效节水项目,在省项目验收中评为优秀等次;饮水安全工程被确定为市政府2013年为民办好的十二件实事之一,已解决4个镇、街道70个村,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组织实施黑虎山水库城区供水管道改线工程,铺设砼管道3公里;搞好小流域综合治理,弥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平方公里,发展经济林30公顷,营造水保林60公顷,封育治理50公顷;对弥河拦河坝除险加固进行地质勘探和初步设计编制,工程初设顺利通过省水利厅和淮委组织的专家评审。
(3)农村道路建设步伐加快 .
2013年投入1.7亿元,对五孙路、尧王山西路延伸段、五孙路至井塘、五文路(五里至赵河段)等重点项目工程进行了大修改造;投资2.4亿元,完成镇村道路改造106.8公里,全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972.7公里,村村通油路率达到100%,乡村客运是城乡客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心城区(或镇)与镇(或村)间的公共客运交通线路方式。近几年,青州乡村客运通达深度逐步加深,乡村客运网络化推广,行政村通班车率提高,乡村客运班次加密,改变了居民出行方式,促进了客运市场的繁荣。至2010年全市开通乡村客运班线22条,基本通达所有行政村。
(4)医疗卫生文化和社会保障进步明显 .
青州市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率达到9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所,社区卫生服务站15所,基本形成了以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多方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5)农村能源供给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成效显着 .
青州市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有着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过去,很多农作物秸秆在田间被直接焚烧,既造成了资源浪费,又造成了空气污染。近年来青州市加强了在新能源建设方面的研究和开展工作,大力发展农村沼气生产,实现了农作物秸秆的合理利用。同时,也在农村地区大力推广太阳能的使用,积极推进节能减排,使青州农村出现了对资源保护利用的新共识,有力的促进了农业生态化和农村可持续发展。
通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部级项目,积极引入新能源生产技术,再通过典型带动等方式,到2013年底,青州全市沼气入户已经超过2.6万户,直接受益人口达到8万人之多,建设了1处大型沼气池,建设了3处沼气集中供气站,生态农业产业基地示范点则达到20户。为了保证沼气的正常使用和推广,青州市还建设了多村级沼气使用服务网点,以及两处镇级沼气服务站,为沼气的科学合理使用及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太阳能使用上,仅2013年度就推广使用各类太阳能热水器2600平方米,既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又为其节约了开支。
(6)农村教育条件大幅改善 .
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主要途径,而农村地区教育条件的改善则是实现农村教育发展的保证。青州市政府对于农村教育事业发展非常重视,根据青州市实际情况专门制定出台了《加强农村教育五年规划》,为青州市农村教育发展提供了三项保证措施。
一是为保障乡镇农村的教育经费建章立制。青州市政府先是根据上级政策出台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改革实施方案》,以“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优先保障,逐年递增”的教育经费管理和保障体制为制度,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光是2009年运作投入5000多万的教育经费(其中市财政1100万元),专项用于新建、改建农村校舍。
二是实施教师绿色工程,加强农村教师配备。继续实行农村学校教师绿色工程,将每年新考入的教师,优先充实到农村学校;探索实行城区教师与农村教师双向交流制度,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学习培训力度,开展市级学科教师、班主任培训班,提高自身素质与业务水平;充分利用“三支一扶”平台,今年青州市20名“三支一扶”新教师,全部充实到山区农村任教。
三是探索实施“多元化”教师管理机制,构建优秀教师资源共享平台。市教育局建立优秀教师资源库,对青州市级以上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优秀教师实行“多校联聘”、到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学校支教的政策,构建优秀教师资源共享平台,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1.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2年至今,青州市已经累计投入超过8000万元用于农村教育条件的改善,其中新建了超过30所农村学校,为各个学校扩建、改建和新建校舍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有效的改变了部分农村地区学校落后的办学状况;通过教师优秀资源库的建设为农村地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培训提升机会,提高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通过绿色工程的实施,将每年新招入的年轻优秀教师80%左右充实到各个农村学校,减小了地区差异,平衡了全市教育格局。
然而,由于青州市自身经济发展的水平有限,也导致青州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前进速度很快,但是在总体上与经济发达地区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与江浙等县域经济较强的县市相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更是显得较为落后,而且基础设施种类发展不平衡。举例来说,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刺激下,与经济发展有关的基础设施进展就要快速一些,如道路硬化、自来水管网建设、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等,但在绿化率、垃圾处理等关注较少的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展就比较缓慢一些。
总之,相比过去来说,青州市农村基础设施的整体前进速度还是令人满意的,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相信青州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可以大为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