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农业经济学论文

农业节水灌溉的经济研究

来源:中国市场 作者:刘纪虹
发布于:2018-10-29 共3446字

  摘要:我国作为农业大国, 农业产业发展对经济影响明显。而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灌溉难, 由此也引发灌溉技术的革新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 灌溉技术改良升级, 在农业生产与发展中产生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因此文章主要就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明确农业节水灌溉经济效益的具体体现, 强化举措, 做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

  关键词:节水灌溉; 农业发展; 经济效益; 研究分析;

  时代的不断发展, 综合国力明显提升, 以农业、农村及农民为代表的“三农”问题备受关注, 国家也出台一系列的惠民政策, 帮扶政策, 加强农业引导。而农业发展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灌溉问题, 特别是节水灌溉程度低。节水灌溉推广不到位, 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 农业经济效益低。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发展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解决农业灌溉问题, 实现农业的稳步增产。
 

农业经济

 

  1 节水灌溉系统的概念介绍

  节水灌溉技术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技术革新的结果, 采用先进的农业节水技术, 实现农业灌溉水的生产率和利用率的提升, 节约水资源, 保证农作物的稳定生长, 带来实实在在的农业增产节水经济收益。节水灌溉技术是相对复杂且综合的灌溉方式, 它既包括灌溉方法, 也包括输水方式, 还涉及辅助措施。正是因为灌溉技术的复杂性及系统性特征, 意味着其系统研究及经济分析具有现实必要性。

  2 我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具体说明

  2.1 节水灌溉技术之灌水方式

  灌水方式的变化也会影响到灌溉技术的实效。因此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必须就灌水方式进行分析。当前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在灌水方式上也较为多元, 有喷灌、滴灌及地下灌溉等几种。地下灌溉需要具备相应的自然条件, 主要是通过控制地下水位进行灌溉, 因此其无法大范围地推广, 受地质条件限制明显。而喷灌和滴灌应用优势较为明显。借助现代化的机械设备进行灌溉, 对比传统的直接灌溉的方式, 其用水量少, 覆盖作物面积大。创新灌水方式, 可以大大提升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实效性, 经济收益明显, 较少的水资源投入对应较高的作物产值。

  2.2 节水灌溉技术之输水方式

  除灌水方式的差异之外, 还有输水方式的差异, 对应的节水灌溉效果不同。传统的农业灌溉输水方式较为直接, 一种是整体土制渠道, 一种是部分塑料袋输水。但是前者需要修建输水渠道, 耗时耗力, 投资大, 而且后期重复利用率不高。而改良输水方式, 通过防渗渠道和输水管进行输水, 可以避免水分的地面蒸发, 避免水分的地下渗透, 确保水源直接输送到位。不需要修建工程量大的输水渠道, 地下埋设输水设备, 也减少了对耕地的占用, 也确保水田交通不受影响。从整体看, 经济效益也更为理想。

  2.3 节水灌溉技术之辅助措施

  辅助措施下的节水灌溉。以往的农业灌溉, 其灌溉后没有任何的处理措施。这导致部分水分无形蒸发, 水资源无形浪费。调研发现, 蒸发水分随着温度的升高, 蒸发占比提升, 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 蒸发最为严重, 这是传统灌溉水资源浪费的主因。而农业节水灌溉如果借助相关的辅助措施可以起到减少水分蒸发的目的。最常用的是秸秆覆盖蓄水和塑料薄膜覆盖, 通过覆盖处理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量。特别是秸秆覆盖蓄水, 其取材广泛, 成本较低, 也实现了农作物秸秆的再利用。采用覆膜的方式减少水分散发也减少了日晒雨水等对土壤的破坏, 确保土壤肥力。塑料薄膜覆盖保墒较为明显地防止了水分的蒸发同时也提高了土壤的温度, 为农作物生产提供稳定适宜的环境, 抑制杂草生长, 也增强农业生产的实效性。

  3 农业节水灌溉的经济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 技术的改良升级,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越来越成熟, 其经济价值对应的关注与分析也加大, 我们必须树立综合性思维, 着眼于灌溉的初期成本投入和长久收益所得两个方面, 更加全面地做好农村节水灌溉的经济分析。其对应的经济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 降低灌溉成本, 农业多元发展

  农业节水灌溉作为系统综合的灌溉工程, 从灌水方式到输水方式再造辅助措施, 都体现了现代技术的创新应用, 也致力于水分的最大限度利用。可以有效缩短农作物的灌水周期, 可以降低成本。我国是农业大国, 每年的灌溉投入十分巨大, 这导致对其他方面的农业帮扶较少, 严重制约农业收入的增长。而创新农业节水灌溉方式, 减少灌溉方面的经费投入, 农民获得更多的农业发展支持, 明显增收, 也带动农业资金投入回报率的提升。

  3.2 提升作物产量, 经济回报理想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将水直接送到农作物, 借助辅助措施实现了水分蒸发的防范处理, 也确保土壤温度的适宜, 更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助力于农作物产量的提升。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需要技术支持, 必然涉及成本投入, 但就经济收益来说, 利大于弊。而随着时代的发展, 技术发展迅速, 节水灌溉方式也不断创新升级, 特别是现代化的灌溉技术其带来的经济收益要明显高于前期的成本投入, 综合分析, 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具有现实必要性。这也被认为是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

  3.3 拓宽增收途径, 提升农业水平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辅助措施的运用, 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也减少了农民的工作量。农民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农业其他方面, 可以发展农副业等, 切实增加其收入。当前, 我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属于推广阶段, 其真正推广实施还有很长的时间, 节水灌溉技术的创新应用也增加了新的岗位需求, 带动农民的就业, 也成为农民增收的渠道。这些都是基于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关联影响而言, 一定时期内拓宽农民的收入渠道, 也大大推动农业发展。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借助现代技术的力量助力农业发展, 我国从农业大国变为农业经济大国, 改变传统落后的农业经济状况, 也实现农业发展现代化水平的提升。而农业产业的稳步发展, 也实现农民群体思维的创新转变, 其有更多的增收途径, 也加强技术关注。

  4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及推广举措

  4.1 进一步健全农业市场制度

  为了确保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 必须健全农业市场制度。主要是依据当地的财政情况, 完善对于水资源使用有偿转让的相关制度, 拟定科学合理的水权, 净化市场环境, 加强农业水权交易市场的规范管理, 以制度为保障, 保障消费者的权益。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之路, 水资源使用权的适度商品化, 实现国家政府对农业节水灌溉的宏观把控, 优化资源配置, 综合统筹管理, 加强农业节水灌溉的投资补偿, 实现节水成果的经济化转化。在经济利益的引导下, 也调动广大农民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积极性, 为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推广奠定群众基础。

  4.2 进一步完善灌溉管理制度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与经济实效发挥, 也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支持。完善有效的管理制度为农业节水灌溉实施和经济效益取得提供保障。重视节水灌溉宣传, 针对农民群体进行基层宣传, 教育指导, 提升农民群体对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认可度、满意度, 从而提升其节水灌溉技术的支持度。农民自觉学习, 参与培训, 可以更好地懂得怎样对农业节水灌溉设施进行运用和维护, 增强节水意识。制度完善才能贯彻落实到位。明确的权责划分, 群众自觉自发的维护农业节水灌溉设备, 在政策制度的约束下, 参与到节水灌溉应用推广中。因为有完善的制度做保障, 农业灌溉节水经济效益更明显。

  4.3 加大对灌溉技术投入支持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需要群众的支持, 也需要投资支持。特别是偏远的农村, 其经济发展缓慢, 资金有限, 在购买先进的节水灌溉设备时资金不足。因此我们必须加大投资支持。我国农民人均收入低是不争的事实, 节水灌溉的效益更侧重生态环保, 因此国家必须在设备采购及经济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减轻农民负担, 让节水灌溉推广使用更深得民心。加大技术支持, 投资支持, 提升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调整, 加大农业生产效益及农业节水灌溉的关联研究, 综合我国各地农业灌溉的实际, 针对性地创新性地引入不同的节水灌溉方式和模式, 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 实现农业节水灌溉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5 结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农业技术的创新升级, 农业节水灌溉必须引起足够的关注。加强其经济效益的分析, 增强农民对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认可度, 奠定群众支持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同地区尝试不同的节水灌溉模式, 创新节水灌溉思路, 实现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 帮助农民和国家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黄琳琳, 王会肖.节水灌溉效益研究进展[J].节水灌溉, 2007 (5) :45-48.
  [2]王建勋, 庞新安, 刘彬.农业节水灌溉经济效益的分析和计算[J].中国农学通报, 2006 (1) :372-375.
  [3]郑捷.节水灌溉条件下作物的经济效益分析[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 2005.
  [4]沈菊琴, 陈明, 陈晓坤.农业节水投资与效益分析方法初探[J].灌溉排水, 2001 (4) :51-55.

原文出处:刘纪虹.农业节水灌溉的经济分析[J].中国市场,2018(32):61-62.
相关标签:节水灌溉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