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问题探究
【第一章】农产品流通信息整合分析绪论
【第二章】农产品供应链相关理论研究
【第三章】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现状与问题研究
【第四章】农产品供应链待整合信息及其分类
【5.1】农产品供应链链内信息整合
【5.2】农产品供应链链外信息管理
【第六章】支持农产品供应链信息融合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农产品流通信息整合研究参考文献
5 农产品供应链链内链外信息整合
在对农产品供应链上信息进行梳理完成之后,就需要通过不同方式对不同类别的信息进行整合。从信息整合的角度来看,并不是所有的农产品供应链参与主体都具备了成熟的信息整合能力,能够参与到信息整合中的主体应该具备以下能力:一方面,参与供应链信息整合的主体应该拥有一定的与信息处理相关的硬件设施,比如计算机、电话、打印机等设备,这是信息整合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参与供应链信息整合的主体还应当拥有一定的信息处理技能和经验,包括信息收集与处理的相关技能和经验,这是信息整合的重要保障和支撑。为了对链内外信息整合进行清晰的研究,本文中所指的参与链内外信息整合的主体都是合格的主体,都具备了上述的信息整合能力。
5.1 农产品供应链链内信息整合
以链内信息整合为切入点,建立真正高效的农产品供应链,可以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提高各交易主体的收益。对于广大的农产品消费者,链内信息得到整合之后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信息透明度,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得到了保障,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笔者把农产品供应链的运行过程简化为一种符合实际又不失一般的形式。
5.1.1 链内信息整合的主体
链内信息是围绕农产品流通的全过程而聚集起来的,不仅包含了农产品供应链中的交易数据信息,还包括了供应链参与主体自身的经营战略信息。这些信息的繁琐性是显而易见的,同时这些信息是具有排他性的,链内信息只可能在供应链内部进行共享。因而,可以明确的是对链内信息进行整合的主体必然是农产品供应链的参与主体,链外主体则不具备这种先天的优势。然而,信息整合主体要想整合链内信息是需要克服一些难点和障碍的。障碍之一,供应链上不同主体间缺乏稳定的信任机制。农产品供应链上的各方参与主体间的联系大部分是通过交易行为建立起来的,彼此之间信任度不高,而不同的供应链成员之间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势必会造成彼此之间的冲突,这些不可预料的冲突加重了供应链成员间的不信任程度。障碍之二,供应链上不同主体间信息管理模式存在差异。农产品供应链的参与主体的规模化和组织化是存在差异的,规模化和组织化越高的参与主体其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理能力就越强,其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也越高。正是因为供应链主体的组织化和规模化的差异,才导致了其信息处理能力的差异和信息管理模式的差异。
正是因为农产品供应链不同参与主体之间缺乏信任基础,不同主体间的信息管理模式和管理系统存在差异,才导致了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共享难、信息整合难的局面。链内信息整合的主体必须克服这两大障碍,链内信息整合才有可能实现。要想克服这些障碍,链内信息整合主体需要具备强大的协调能力和强大影响力。信息整合的基础便是协调好各主体间的关系,缓解其冲突和矛盾,这种协调是需要投入成本的,并且这种投入在短期内是无法实现收益的,这些都需要信息整合主体有强大的协调能力和经济资本。而要想统一不同供应链主体间的信息管理模式,还需要信息整合主体拥有一定的影响力,通过自身影响力来统一供应链参与主体间的信息管理模式,为链内信息整合做前期准备。
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具备强大协调能力和影响力的主体必然是农产品供应链的核心主体,每条农产品供应链都是围绕一个核心主体来构建起来的,核心主体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充当着协调者的角色,负责协调供应链各主体间的矛盾。同时,核心主体的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一般都较高,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正是因为农产品供应链上核心主体具备了整合链内信息的各项能力,所以,链内信息的整合必然是由农产品供应链的核心主体来牵头完成的。本文中涉及的农产品链内信息整合的主体主要是规模较大的流通商,例如大型农产品加工商、大型农产品零售商、大型农产品物流商以及企业化的批发市场等主体。
5.1.2 链内信息整合的阶段
信息的整合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需要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推进的过程。为了顺利实现信息整合,笔者认为需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沟通确认阶段、基础设施完善阶段、信息整合阶段。
1.沟通确认阶段
农产品供应链的各参与主体经过日常交易行为,会逐渐意识到精准及时的信息在交易过程中的重要性,对精准而完备的信息需求逐渐增强。为了实现这种对信息的需求,供应链各参与主体进行信息整合的意愿和动机会越来越强烈。为了满足农产品供应链各参与主体对信息获取的需求,供应链上的核心主体即链内信息整合的主体会组织和协调供应链上的各个主体对信息整合的内容及整合的细节进行确认。
在这一阶段,供应链上各参与主体主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在经过反复沟通之后,最终确定自身所能提供的信息既包括提供信息的内容又包括提供信息的形式,这些信息资源便是信息整合的基础,同时各类主体也希望能从整合后的信息中得到自身所需要的信息。可以称之为"信息换信息"的过程,即通过提供自身能提供的信息换取自身急需的其他类信息。除了确认信息整合的内容之外,该阶段的另一个工作内容便是沟通信息整合的细节问题。主要包括:采取何种信息整合模式、信息整合的步骤、整合过程中农产品供应链参与主体需要投资和完善哪些信息处理设备、每类主体对整合后的信息集的访问权限、每类主体在信息整合过程中需要付出的成本、信息整合机制形成之后的具体业务操作问题及具体人员的培训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农产品供应链上各类主体共同协商来解决,在探讨和协商的过程中会使农产品供应链各参与主体之间更加熟悉,使信息整合的思路更加清晰,各供应链参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更加明确,使供应链信息整合的阻力进一步减少。只有做好顶层设计,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并把这些问题的处理原则以书面契约的形式确定下来,才能为农产品供应链信息整合打下坚实的基础,保障农产品供应链链内信息整合的顺利实施。
2.基础设施完善阶段
在经过农产品供应链上各参与主体的沟通和确认之后,链内信息整合的理论基础更加坚实,链内信息整合正式进入了实践环节,首要的便是各供应链参与主体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善。如前文所述,本文所指的农产品供应链的参与主体都是合格的主体,都具备了基本的信息处理能力,同时也都具有一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供应链的各参与主体根据信息整合的要求,对自身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改进。
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主要包含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两类,硬件设备主要包括:电脑、电话、打印机等日常办公设备,软件设备则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等。农产品供应链的各参与主体都已具备了一定的硬件信息处理设备,该阶段主要是对现有的硬件设备进行淘汰和更新,以适应信息整合的要求。该阶段最主要的工作是研发链内信息整合的软件设备,应用软件设备将链内信息进行整合。一般而言,农产品供应链上各参与主体都会视自身情况采用不同的信息管理模式,进行信息整合需要统一其信息管理系统,最直接的做法便是使供应链上所有主体采用统一的信息处理软件,通过统一的信息处理流程,程序化的处理步骤,使信息的标准化大大提升。所以说信息整合软件的研发对链内信息整合至关重要,农产品供应链上的核心参与主体理应牵头对链内信息整合软件进行研发。研发信息整合软件一般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核心主体将自身所应用的信息处理软件在全链条上进行推广,另一种是核心主体通过第三方研发机构来研发新的应用软件系统。前者的做法成本较低,不需要额外投入过多资金,只需核心主体通过自身影响力来促使其他参与主体采用新的信息处理软件设备即可,但是需要核心主体在整个供应链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后者的做法需要研发新的软件系统,投入的资金和精力较多,不过新的软件系统研发之前,需要所有的供应链参与主体进行协商和交流,研发成功之后,新系统应用的阻力较小,更容易被所有参与主体接受。软件系统研发具体采取哪种做法,需要供应链核心主体结合自身所在供应链的实际情况进行决定。一般来讲,信息处理软件系统应集成了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存储和信息发布的所有功能。新的信息处理软件系统研发成功之后,应尽快在全链条内进行应用,通过实际的应用及时找出不足,进一步对新的软件系统进行完善。
3.信息全面整合阶段
经历了前两个阶段之后,链内信息整合的理论基础和物质基础得到了巩固,之后链内信息整合便进入了实质的信息整合阶段。
链内信息整合阶段可以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分两步进行整合,可以先对共享基础较好、整合阻力较小的信息入手,在形成了一定的经验之后,再扩展到整合阻力较大的信息。整合阻力较小的信息一般是指农产品交易过程中的基本业务信息,包括农产品的生产信息、物流信息和需求信息等。这类信息是农产品经营主体的非核心信息,是所有农产品供应链参与主体共享基础较好的一类信息。以这类信息为突破口,打通整个农产品供应链信息整合的脉络,并根据实际的整合效果来及时调整信息整合的思路,以此来完善供应链信息整合的流程。在信息整合流程日臻完善的基础之上需要扩大信息整合的范围,将供应链主体上的一些核心信息纳入到信息整合系统中来,在此阶段要通过一定的信息处理技术对各主体的核心信息进行必要的保护,设置信息访问的权限,以此来减少信息整合的阻力。通过以上两个步骤实现了对链内信息的深入整合,使供应链上下游主体间连接成动态、系统的链条或网络,可以实现农产品的增值并有效的向市场提供商品,满足最终消费者的需求。
5.1.3 链内信息整合的步骤
目前大部分链内信息处于一种彼此分离的状态,各类信息都分散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当中,加之供应链上参与主体之间信息交流也仅限于彼此之间的业务往来,缺少更深层次的信息交流,这些都导致供应链的链内信息极其分散,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
就目前情况来看,农产品供应链上的信息控制模式类似于分散控制,缺乏整体控制使信息流动混乱无序,造成农产品供应链难以协调运行。为了解决当前的问题,需要把信息的分散控制模式转变为集中控制模式,进而实现对链内信息的集中控制。农产品供应链链内信息整合的总体思路和流程。
如前文所述,在经历了沟通确认、基础信息处理设备完善阶段之后,农产品供应链信息整合即进入了实质操作阶段,具体过程如上图所示。链内信息的具体整合步骤为 3个,信息收集、信息加工和信息传递。
步骤 ①:信息收集。
信息收集环节是指农产品供应链的所有参与主体包括农产品的生产者、农产品流通商和农产品消费者将自身所能提供的有关农产品的信息通过特定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软件上传到链内信息数据库。农产品供应链的各参与主体应该客观的进行信息采集和记录,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具体到每类链内信息的收集方式。
信息收集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记录卡记录的方式,主要应用于生产信息的收集,一种是通过特定信息处理技术直接上传到链内信息中心。由于农产品一般都具有较长的生产周期,所以在一个相对较长的周期当中要想把农产品的生产信息全面准确的记录下来就需要采取记录卡记录和上传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式。农产品生产信息包括农产品基本信息和农产品管理信息,农产品的基本信息可以通过上传信息系统的方式进行收集,而为了保持农产品的管理信息的完整性和一致性,需要通过记录卡的形式完成记录,等到农产品从生产领域进入流通领域之后,再将农产品管理信息上传到链内信息数据库进行收集。对于物流信息、经营信息、质量信息和需求信息来说,这些信息的及时性较强,需要及时进行整合,这些信息的提供者需要将信息及时上传到链内信息数据库。在信息收集的过程中,条形码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产品的生产者会给每个地块进行编码,该地块所生产的农产品便有了统一的条形码编号,该条形码编号会作为农产品信息的载体,承载着农产品从生产到流通最终到达消费者的全过程信息。
步骤 ②:信息加工。
信息的加工环节包括信息处理和信息存储两方面内容,信息处理是指链内信息数据库对收集来的无序的、凌乱的、孤立的信息进行处理,使链内信息更加规范化。信息存储是指建立链内信息的存储和淘汰机制,保持链内信息数据库的动态均衡。
由于采用了统一的信息处理软件技术,使得不同供应链主体所提供的链内信息在形式上得到了统一,此环节主要是对链内信息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内容上的处理主要是对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分析概括,使信息更加系统化和条理化。信息存储是指将一些查询需求大的信息进行聚类处理,以提高信息获取速度,将其他一些流动性不高的信息进行妥善存储。同时还应设计信息的存储期限、信息淘汰及更新的规则,使信息数据库保持动态平衡。
步骤 ③:信息传递。
信息传递是信息整合的关键环节,链内信息经过核心参与主体的收集和处理之后,应尽快传递到所有供应链参与主体,否则信息依然不能发挥其作用,信息整合便失去了意义。信息传递是指供应链参与主体主动访问门户网站,在信息门户网站通过输入代表农产品的条形码编号来获取条形码上所记载的农产品所有的链内信息。
如图 5.2 所示,链内信息数据库及数据库服务器、Web 服务器和门户网站共同构成了门户网站/Web 服务器/数据库 3 层 B/S 信息系统工作模式。链内信息传递的过程为:
信息需求者通过农产品的条形码在信息门户网站进行信息的查询,门户网站下的 web 服务器接收信息需求者的请求,并根据查询条件到数据库服务器获取相关信息,并将结果反馈到信息门户网站,供信息需求者使用。链内信息经过整合之后,形成了封闭的循环回路,即农产品供应链的所有参与者将自身可以提供的链内信息上传到链内信息中心,链内信息中心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加工处理之后的信息在通过数据库服务器和 web 服务器传递到供应链上的信息需求者,链内信息的需求者再根据获取的链内信息来指导自身生产经营活动,新的生产经营活动会产生新的链内信息,供应链参与者再将这些信息上传到链内信息中心,从而完成了链内信息的循环传递。
链外信息的整合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需要分步骤、有计划的去完成。链外信息的整合需要以链外信息管理系统为载体,以信息整合的层级平台为基础,通过一定的信息整合标准对其进行整合,并形成指导信息的持续发布机制,具体的链外信息整合的流程和思路。
如图所示,链外信息整合也可以分为 3 个步骤,即信息收集、信息处理和信息发布。
步骤 ①:信息收集。
如前文所述,链外信息的收集是由地方级的信息整合平台来完成的。如图所示,链外信息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指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成熟的信息收集机制的链外信息,另一部分是指目前缺失的或者没有形成成熟的信息收集机制的链外信息。这两部分信息的收集方法略有不同,对于涉农政策法规信息、气象信息等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收集机制的信息,地方级信息整合平台只需通过特定的信息技术将其自身的信息管理系统与链外信息整合的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在形式上完成对该类信息的统一收集即可。而对于像农产品国内市场信息、价格信息等缺失的或者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成熟的信息收集机制的链外信息,则需要地方级信息整合平台采取统一制定的信息收集方法对其进行实地的调查。最终将这两类链外信息上传到链外信息数据库,数据库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应由区域级的信息整合平台来完成,区域级的信息整合平台将本区域内的链外信息进行汇总和编辑,使其有序的存储于链外信息数据库中,从而完成了链外信息的收集工作。
步骤 ②:信息处理。
链外信息的处理一般是由国家级的信息整合平台来完成,对于已经形成成熟的信息整合机制的链外信息,国家级信息整合平台仅需将其信息系统与链外信息管理系统对接即可,并通过特定信息处理技术如包装器、模式转换器和查询转换器等(包装器的主要功能是以统一的格式提取分布在不同系统中的不同格式的信息,并将提取的结果传递到模式转换器,模式转换器根据预先设定的转换规则将不同结构的信息转换为统一的格式)将其转换成格式统一链外信息,国家级信息整合平台仅需对其进行简单的汇总和归类处理后便可形成指导性信息。而对于没有形成整合机制或者处于缺失状态的链外信息,各区域级的信息整合平台将其简单汇总后便上传至国家级信息整合平台,国家级信息整合平台按照统一的原则对其进行分析,既包括定性分析也包括定量法分析,并最终形成各类的指导性和预测性信息。
步骤 ③:信息发布。
链外信息处理完成之后,需要由国家级信息整合平台将形成的指导性信息通过链外信息管理系统发布到专门的综合信息门户网站上,所有经过注册的用户均可通过互联网访问的形式来获取链外信息。为了保证信息的权威性和一致性,链外信息的发布工作一般是由国家级信息整合平台来完成的,国家级信息整合平台会将链外信息分为全国范围的链外信息、区域范围的链外信息和省级范围的链外信息,这样可以满足不同信息需求者的需求。与此同时,在综合信息门户网站会有专门的信息反馈板块,信息使用者可以将网站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其他关于链外信息的问题进行反馈,国家级信息整合平台会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并及时调整链外信息整合的标准和流程,从而完成了链外信息的循环双向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