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E)是指胃食管腔因过度接触(或暴露于)胃液而引起的临床胃食管反流征和食管黏膜损伤的疾病称为胃食管反流。该病对患者的胃肠道黏膜影响巨大,造成患者出现局部炎症、反胃、胸骨疼痛、慢性咳嗽等病理现象[1],进而对患者的食管和身体素质造成极大影响,临床上通常选用西医制酸药物作为治疗手段,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本院对该病患者采取了中医内科治疗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实验报告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本院 2012 年 1 月-2013 年 2 月收治的 12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 58 例,女性 62例,年龄 28~49 岁,平均 33.1 岁,病程 1.6~6.1 年,平均 3.0年。按照病情分类:78 例为糜烂性食管炎,32 例为非糜烂性反流病,巴雷特食管病 10 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60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体重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胃镜检查,采取对症治疗的手段。
对照组采用西医制酸剂进行治疗,选用雷尼替丁药剂作为轻度患者使用药剂,使用方法按照说明书使用;对重度患者加用蠕动促进剂多潘立酮(吗丁啉)和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周期为 8 周。观察组采用常规中医内科手段进行治疗,中医诊断后对肝胃郁热患者用左金丸(煅瓦楞、海螵蛸、栀子、黄芩、黄连、吴茱萸等)治疗;对脾虚气滞者用药香砂六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广木香、砂仁、炙甘草);对肺胃失和用陈皮、柴胡、白芍、枳壳、香附、川芎、炙甘草进行治疗;对肺阴不足用药益胃汤(北沙参、麦冬、玉竹、白芍、乌梅、生山楂);治疗周期为 8 周。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复查手段均采用胃镜检查法确定治疗疗效。
1.3 评价标准
患者复查后将结果进行如下分类:治愈:病症消失,胃镜检查后确定黏膜恢复正常状态;显效:病症基本消失,黏膜破损程度降低;有效:病症开始好转;无效:病症无好转或产生加重。(注:除无效患者外均视为治疗手段有效。)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 SPSS13.0 软件,计数资料采用 t 检验,数据以( )表示,计量资料采用 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8 周治疗后对患者康复情况和治疗效果进行复查,结果汇总如表1所示。(两组数据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伴有轻微的胃部不适和轻度腹部胀痛,伴随治疗深入不适现象消失,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为发生并发症和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3 讨 论
近年来,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笔者认为是由于现代化生活节奏较快,大多数人的饮食规律和起居规律都有较大幅度的波动,并且在食物选择上也较以往出现了很大的不同,现代社会大量高蛋白、高热量、难消化等食物的摄入也会加大消化系统的负担[2].但是在医学界中西医对该病的成因描述也不同,笔者将中西医对该病的病因描述整理如下。
西医学认为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消化道动力丧失的表现,是由于抗反流防御机制的破坏导致的,胃酸和胆盐由于食管抗反流能力下降而产生错误的攻击,对患者的食管造成损伤,进而形成该病[3].
中医学说认为胃食管反流病属于"胃脘痛""痞症""反酸""嘈杂"等范畴,主要涉及脾、胃、肝等脏器,主要是由于脾、胃、肝三个主要消化性脏器的功能性失调(气机失调)引起的,临床表现为烧灼感、口苦、反酸等症状,所以中医治疗中常用理气顺中、调节胃逆的手段进行治疗,而且中医治疗过程中注重对胃脏功能性的保护,尤其是胃黏膜的保护,所选药物往往也是以固本为主[4,5].
本次试验中,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通过中医内科手段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取得了极高的有效率(95%),笔者认为中医中药在治疗人体器官慢性损伤性疾病和人体调理时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本次试验中笔者发现,服用中药的观察组并未出现不良反应,证明重要对人体功能调节的优势,有利于人体器官的功能性再生和修复[6].对照组患者在服药后也未出现不良反应,病情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本次研究笔者也对部分患者进行了随机的走访,发现胃食管反流病极易复发,并且采用西药治疗的患者容易形成药物依赖,停药后病症会有复发趋势,也有部分患者出现西药服用后的脏器功能性障碍,但是在观察组患者调查中笔者发现药物依赖现象基本不存在,但是也存在个别复发现象。
通过本次研究笔者认为利用中医内科手段来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有效手段,但是笔者发现在入院治疗的前期(0~2 周)观察组患者用药后并没有明显的病症改善(病情尚未出现加重现象,病情能够得到基本控制),这也是中医治疗的一个弊病-起效慢,主要是由于中药成分往往分子较大,以固本调节作为主要治疗手段。然而对照组患者服药后病情即有所减轻,证明西医西药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起效较快,可以迅速缓解患者的身体不适。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体思路就是用西药在患者入院治疗时迅速减轻(控制)患者病症,用中医手段和中药理论进行护理调养,达到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均满意的目的,笔者将在下次试验中对该疗法进行实验。
总之,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中医内科手段治疗总有效率要高于常规西医治疗手段,在愈后复发率和药物依赖性上中医内科治疗手段也具有相当明显的优势,所以笔者建议应当增加中医内科参与率,以中医内科手段作为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以西医现代科技作为诊断依据和检查方法,能够结合中西医之优点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借鉴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艳波,吴发胜。胃食管反流病型胃痛的中医辨证分型及诊治分析[J].陕西中医,2013, (6):692-694.
[2]田传鑫。中医内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23):64-65.
[3]孙晓红,张晓红,刘涛,等。辛开苦降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60 例临床观察[C].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12:3.
[4]胡结林,赵瑞珍,尤敏。等。食管反流病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1,03(7):118,120.
[5]涂蕾,侯晓华。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1,16(1):37-41.
[6]王铁霖。浅谈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外表现[J].山西医药杂志,2014,(06):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