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劳可指一切由劳伤所致的的慢性虚弱性疾病,以五脏气血阴阳虚损为特征,其范围十分广泛,包括阴阳气血两虚,以及因虚而招邪夹风,因虚而致血瘀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中首先提出了“虚劳”的病名,并分析病机,辨证论治,对后世影响颇深。《难经》中虽未明确“虚劳”之名,但首创“五损”之说,并提出了治疗大法。现就《金匮要略》和《难经》中治疗虚劳的特点试述如下。
1 《金匮要略》治疗虚劳的特点
虚劳的病名首先是由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中提出的,在辨证论治方面,该篇章略于治疗单纯的阴虚或阳虚,将重点放在治疗病情较为复杂的阴阳两虚上,阐述了关于治疗虚劳的几大特点:第一,针对阴阳两虚、阴阳不和之证,应治以调和阴阳;第二,由阴阳两虚引发的寒热错杂之证,治疗重点在于补脾胃、建中气;第三,在五脏之中,治虚劳更重视对肾脏的补益;第四,虚实夹杂者,宜补中寓散,扶正祛邪;第五,虚劳伴瘀者,宜缓中补虚。
1.1 调和阴阳该篇章第八条原文中提及“失精家”,论述了虚劳失精的证治。失精日久之人多阴精损耗过多,难以恢复,阴损日久则累及于阳,故虚劳失精多表现为阴阳两虚,此后既可以因阳虚不固,阴精走而不守,也可因阴虚火旺,阳气浮而不敛,最终导致阴阳不和,心肾不交。针对虚劳失精之阴阳两虚,阴阳不和的病机特点,张仲景在治疗上以调和阴阳为要义,组方为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该方由桂枝汤加龙骨、牡蛎组成,桂枝汤既能调和营卫以固表,又可交通阴阳而守中,兼治内外之证,加龙骨、牡蛎,更具潜镇固涩之用。整个组方起到调和阴阳,潜阳固涩之功效,以期阳能固涩,阴可内守,则病症可愈。
1.2 健脾补中随着虚劳病情的进展,阴损及阳,阳损及阴,在阴阳两虚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引发寒热错杂之证。张仲景分析其成因,认为关键在于脾胃。
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损伤,则机体营养不充,气血均会出现亏虚,表现出心营不足、四肢失养等。脾胃又是人体阴阳升降之枢纽,若中焦亏虚,则气血转运失利,阴阳升降失序,或偏于热,或偏于寒,引发寒热错杂之证。此种情况下,张仲景没有简单地以热治寒,以寒治热,而是根据“治病求本”的原则,采用甘温之品来健护脾胃,以求气血生、升降调,解除寒热错杂之候。张仲景治以小建中汤,该方由桂枝汤倍用芍药加饴糖组成,以甘温补脾为主,既能甘温以助阳,又有酸甘之品可化阴,起调和阴阳之效。由此可见,健脾胃、补中气是《金匮要略》治疗虚劳的又一特色。
1.3 重视补肾肾为先天之本,腰为肾之府,在治疗虚劳时,张仲景采用了八味肾气丸,力求补肾益气,体现了其治疗虚劳的另一个特点,即重视补肾。
八位肾气丸是临床常用的补肾方剂,其组成巧妙,在干地黄、山茱萸、薯蓣、泽泻、茯苓、牡丹皮等大量滋阴之品的基础上,加用了少量桂枝、附子以求生肾气,而非温肾,正如《伤寒来苏集》中提到:“意不在补火,而在微生火,即生肾气也,故不曰温肾,而名肾气”。此方义体现了张仲景阴阳互生、阴中求阳的治疗思想。
1.4 扶正祛邪虚劳病患者气血阴阳俱虚,抵抗力差,易遭受外邪侵袭,故该篇章在十六条原文中论述了虚劳风气百疾。张仲景认为治疗因虚劳而感受外邪不可单纯补其虚,也不能单纯攻其邪,应该兼顾正邪两方,以扶正为主,寓祛邪于扶正之中。张仲景选用薯蓣丸治之,其中的薯蓣旨在补脾胃,辅以四君四物等补益之品来温中益气、滋阴养血以疗虚损,体现了扶正为主的思想。而方中的桂枝、防风、柴胡可以疏风散邪,桔梗、杏仁可以开郁下气、清热解毒,豆卷、神曲可以化湿调中,旨在寓散于补。整方力求扶正祛邪并举,以扶正为主,补中寓散,但无专补专攻之嫌。
1.5 缓中补虚该篇章第十八条原文论述了虚劳干血的证治,五劳、七伤等都可导致虚劳干血生成。
张仲景认为此证为因虚致瘀,一方面要解决“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这一主要矛盾,治以祛瘀生新,另一方面又要顾及患者久病虚损的体质,不可妄攻,要缓攻瘀血,并扶助正气,即体现其缓中补虚的治疗特点。
张仲景选用了大黄虫丸为主方,该方中不乏活血化瘀搜络之品,但亦有地黄、芍药、甘草、白蜜等养血益气之流,且为丸剂,力缓而绵长,更适合久病之人。
纵观整方,虽以祛瘀生新为治疗目的,但攻中寓补,以润滋干,且峻剂丸服,体现了张仲景缓攻瘀血、缓中补虚的治疗特点。
2 《难经》治疗虚劳的特点
《难经·十四难》首创“五损”之说,并根据五脏所主及其生理特性提出了治疗大法,即“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此治损之法也。”由此可见,针对五脏之损,《难经》并未提及“补”,而是采用了“益”、“调”、“适”、“缓”等方法,表明其对虚劳的治疗不是单纯的补法,而是以调节功能为主,根据五脏的生理特点,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法。
2.1 肺损对于“损其肺者”,《难经·十四难》治以“益其气”,是以恢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顺应其生理特点为宗旨。故一方面补肺气、滋肺阴可谓之“益”,另一方面理顺肺气,恢复其宣发肃降功能亦可谓之“益”。临床上治疗肺气虚的虚劳常用补肺汤,其中除了人参、黄芪、熟地黄等益气固元之品,亦有桑白皮、紫菀等肃清肺气之品,此种搭配使诸药滋而不腻,并能促进肺气功能的恢复。可见,治疗肺损时不仅仅需要补其气阴之缺损,还应当顺应其宣降特性,因势利导地激发恢复其正常生理功能。
2.2 心损同治疗肺损之理,对于“损其心者”,《难经》主张调其营卫,亦是通过“调”的动态模式,利用桂枝等“入营而出卫”的功效,通达血脉,推动心血畅达全身内外上下,以期激发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运行的生理功能,从而使心损得以恢复。
2.3 脾损对于“损其脾者”,《难经》主张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此处的“调其饮食、适其寒温”主要体现的是注重食补,讲究饮食的类别及方式,让食补与药补相互补充,顺应脾胃的生理特性,使得脾阳升,胃阴滋,谨防脾湿胃燥,共同促进脾胃吸收、消化和转输营养物质等生理功能的恢复。
2.4 肝损对于“损其肝者”,《难经》主张缓其中
肝主疏泄,体阴而用阳,且苦急而喜舒缓。《素问·藏气法时论》中提及“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此中的“缓”,可以理解为舒缓。故“缓其中”可以理解为舒肝柔肝之法。临床可使用生地黄、白芍、沙参、麦冬等甘寒滋阴之品,顺应肝脏体阴之特性,治以柔肝缓急,再少佐川楝子之类条畅肝气,则有助于恢复肝脏主疏泄的生理功能。
2.5 肾损对于“损其肾者”,《难经》主张益其精
然而,除了补益肾中精气,还要恢复其蒸腾、渗利等生理功能。如临床治疗肾气虚损最常见方剂金匮肾气丸,其功效不仅仅在于补益肾气,更重在调整、恢复肾的升清降浊及封藏等基本生理功能。该方在临床上不但用以治疗小便不利,也可以治疗小便过多,对于因肾气虚损而导致的小便异常起到双向调节作用。
3 小结
《难经》及《金匮要略》均为中医经典之作,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两部经典在治疗虚劳上特点各异,《难经》成书较早,未提及详细的治疗方法及方剂,但以五脏为中心,提出了“五损”之说,灵活地运用“益”、“调”、“适”、“缓”等大法,从调整五脏功能的角度治疗虚损,体现了中医“活”的智慧;《金匮要略》对虚劳的证治更加成熟,提及了病名、辨证及治疗。从张仲景对虚劳各证的病机分析及选方用药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其调阴阳、重脾肾、兼虚实的治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