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内科学论文

脾肠病症的中医内科治疗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14-06-19 共1215字
论文摘要

  脾肠病症属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呕吐、腹胀、嗳气及食欲减退等,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临床治疗该病多采用西医治疗,但其易发生不良反应,近几年,我院采用中医内科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脾肠病症患者6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1例,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31至72岁,平均(51.93±3.25)岁;对照组31例,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30至73岁,平均(51.78±3.23)岁。两组在性别及年龄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临床诊断
  
  62例患者均经实验学、影像学等检查确诊,临床表现为持续反复性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腹胀、反酸、嗳气及食欲减退等,排除器质性病变患者;本研究已获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实施西医常规治疗,即给予患者维生素B(剂量120mg/次,1日3次)+雷尼替丁(剂量150mg/次,1日2次)+吗丁啉(剂量10mg/次,1日3次),口服,30d为1个疗程。
  
  1.3.2 观察组
  
  实施中医内科治疗,基本处方为槟榔13g,云木香7g,茯苓18g,党参18g,白术18g,厚朴13g,炙甘草10g,枳实18g,麦芽18g,干姜7g。水煎服,1日1剂,早晚分服,30d为1个疗程。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消失,2个月内未见复发;好转:临床症状及体征均缓解;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甚至加重。治疗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其中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7.42%。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脾肠病症属中医“胃脘痛”范畴,症结多处于胃部,表现为阳明燥土,外邪入侵,造成积气淤滞、气息失调。我院采用中医内科治疗,处方以党参为君药,可起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以白术为臣药,可起燥湿利水、健脾益气之功效;以炙甘草为使药,可起补脾和胃、润肺解毒之功效。诸药合用,共奏行气活血、补益脾气之功效。
  
  本研究就我院收治的62例脾肠病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实施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与实施中医内科治疗的观察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77%vs.77.42%),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熊茂升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研究表明对脾肠病症患者实施中医内科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其痛苦,提高其生存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论文摘要  
  参考文献
  [1]李光.中医内科脾肠病症的临床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9(22):272-273.
  [2]江枫然.中医内科脾肠病症临床探析[J].中外医疗,2012,13(11):139-140.
  [3]熊茂升.中医内科脾肠病症72例临床探析[J].当代医学,2013,17(36):148-14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