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论文

新农村文化创建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5-30 共834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我国新农村文化构建研究
  【第一章】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发展探析绪论
  【第二章】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第三章】新农村文化创建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第四章】新农村文化发展的路径探索
  【结束语/参考文献】新农村文化体系优化研究结束语与参考文献

  3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3.1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成就

  我国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加大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力度,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1.1 思想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建设领域迅猛发展取得骄人的成绩,GDP 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航天、计算机等高科技领域也是世界先进水平。经济稳健发展促使其他方面的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又进一步刺激了人民群众的消费欲望。尤其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国家政策要求积极扩大内需发挥了良好的引导与促进的作用,农村地区的物质需求与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广大农民群众的消费欲望空前高涨。我国新时期的农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能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文化的消费需求迅猛增长,这种迫切的需要推动着党和国家在思想上开始重视新农村文化建设,并要求各级政府把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上日程。

  基于农村发展的现实情况,党中央及各级领导干部也逐步提高了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程度。首先,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要高度重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例如:2007 年党的十七大指出:加强社区与乡村文化设施建设;[7]2008 年温家宝在政府的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强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建设,尤其是强调社区与乡村文化设施建设。[8]

  2012 年党的十八大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社区与乡村文化设施建设。[9]

  其次,各级政府也积极跟随党中央的步伐重视新农村的文化建设,相关部门的领导亲自组织新农村文化建设,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工作纳入日程,各地因地制宜出台了一些文化建设的政策和制度。

  3.1.2 文化建设经费投入明显增加

  党和国家高度支持新农村文化建设,不断的加大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各级政府也加大了对新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新农村文化的"硬件"设施有了明显的改善,完善农村公共文化工程建设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例如:根据调查了解到,陕西省旬邑县把农村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作为全县财政预算的重点,保障了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法定的增长。2011 年一 2012 年省、市财政总共投入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资金为 8924.47 万元,投入的器材设备折合资金为 1124 万元,其中的省级投入为 1016 万元,县级投入为 7818.47 万元。其中的老区建设资金为 554 万元,省级文物保护资金为 225 万元,非物质文化遗产补助资金为 45 万元,纪念馆、博物馆免费开放资金为 147 万元,文化基础设施维修改造资金为 15 万元,广播电视村村通的工程资金 504.85 万元,农村电影惠民放映投入为 90 万元,广电发射机用房和维修资金为30 万元,安排马栏红色旅游资金为 7313.62 万元,农家书屋投入为 374 万元,信息资源的共享工程投入为 550 多万元,乡镇综合文化站投入为 200 多万元。文化基础设施的改善使得新农村文化媒介逐渐增多,农民信息接收渠道日益拓宽,这些对农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社会视野及文化心态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而促进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

  根据国家、省、市及县的部署,旬邑县全面推进了文化资源信息共享的工程建设,全县所有的行政村建立了基层服务点。将党员远程教育基层点与农村相结合,利用党员的远程教育终端设备接受并播放共享文化信息,农民不出村就能随时收看精彩的文化电视节目。例如:仁安村投资了 30 万元建成了文化广场和戏台,并添置了多媒体投影机,在每周星期六的晚上 7 点至 9 点播放"共享工程"的内容;张洪镇秦家村投资了 50 余万元,建设了面积约 500 ㎡的文化广场,并且在广场设置了大屏幕的背投电视,接通了信息共享工程的节目信号,并在每天晚上向村民播放;土桥镇胡同同村充分的发挥了服务点的功能,向农村居民播放文化类节目和科普科学知识;苏村服务点配置了 3 台微机,每天都对村民开放,有专门的管理员;共享原底镇西头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和文化科技信息服务、党员教育及瓜菜销售"四位一体",做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服务平台。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对新农村文化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使农民拓宽了接受文化知识信息的渠道,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村文化事业呈现出全面繁荣的景象3.1.3 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在政府的引导下组织农民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并利用本地区的文化基础设施、文化人才队伍及各级组织,农民群众自办的文化活动也渐渐开展起来,活动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农民,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活动。

  新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开始追求精神文化生活,在党中央政策的指导下各级政府积极引导农村地区开展文化活动,不断的加强对新农村文化活动的组织力度,建立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和文化设施,构建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的丰富文化活动的内容,开展贴近农民生活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农村居民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根据国家的部署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并建立基层服务点,实施了广播电视的"村村通"工程和电影放映工程,组织了科技下乡、文化下乡、送书下乡等文化活动,满足了农民群众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据调查,旬邑县在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各种形式,由多家企业出资组织电影放映,农民群众免费观看电影。这种方式既解决了资金的问题,又提供了电影服务,2010 年-2013 年全县共放映电影 8500 场次;旬邑县各村在原有的图书室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的完善图书室的各项设施,共建成了农家书屋雏形的各类阅览室和图书室等共计 187 个,其中有 30 个具有电子阅览室。到 2013 年全县的所有行政村建成了"农家书屋"和农民群众的自助读书组织。

  农民群众自办文化活动悄然兴起,农民自办文化活动是近几年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新形式,源于农村基层,使农民群众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民自办的文化活动包括文化大院、农村文化户、农家书屋、农民电影放映队、农村业余剧团、农村文艺经纪人等各种形式。[10]

  这种农民自办的文化活动形式越来越受农民的欢迎,给农民群众带来更多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为新农村文化建设贡献了力量。例如:陕西眉县的农村居民自发开展了全民健身运动,号召广大村民每天要坚持锻炼一小时,农民群众的健身意识不断增强。村民们利用晚饭后时间和节假日,通过打乒乓球、轮滑、打太极拳、跳广场舞等各种方式进行健身,形成了 "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全民参与的健身场景。

  3.1.4 乡村特色旅游文化悄然兴起

  随着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乡村文化资源的不断挖掘,乡村旅游业逐渐兴起,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新的发展方向,这不仅能提高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水平,而且还能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的收入。广大农村地区利用当地特有的文化资源展示农村地区的民俗风情、特色产品、风味餐饮、民间工艺等,这些农村特有的文化资源与城市截然不同,吸引了广大人民群众前去游玩。例如:陕西省是我国旅游大省,利用丰富的乡村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等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了乡村旅游业。如今已有户县农民画庄、枣园村的文化旅游演艺厅、礼泉县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金台西府天地、柞水东甘沟、汉滨毛坝田园、城固橘园等一大批乡村旅游项目。陕西户县东韩村曾被国家文化部誉为"中国农民画绘画之乡",该村出现了曹金堂、王乃良、潘晓玲等农民画家,并成立了个人画室,兴建了农民画展厅,吸引了多国游客前来参观画展,随之前来参观画展的旅游团和自驾游的游客人数不断增长,游客要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购买农民画,促使东韩村农家乐旅游产业的兴起,如今,东韩村农家乐已经形成了特色产业,农民画家在现场作画供游客观赏、民间艺术现场表演、鼓舞表演、篝火晚会、池畔垂钓、学画剪纸、土布制作等特色文化娱乐活动,韩东村被授予"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称号。

  3.2 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不仅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还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范围有限、发展速度缓慢,不能充分的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可见,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存在弊端的。

  3.2.1 新农村文化建设状况参差不齐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各地区文化资源、风俗习惯、地理环境、文化工作者素质、农民群众参与意识等因素,广大农村地区文化建设的情况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各个县和同一个县的各乡镇及同一个乡镇的各村之间,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农村文化建设的差异;各乡镇的内部存在文化资源和文化基础设施大部分集中于乡镇的中心地,而农民群众最多的行政村十分缺乏文化资源和文化基础设施,这两种情况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是普遍存在的。

  据调查,我国许多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良好,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基层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文化建设,各级政府财政大力支持,完善了新农村文化基础设施,配置了高素质的文化工作队伍,带领农民群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并积极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在建设农村物质文明的同时还积极推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使农民群众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学习先进的文化,摒弃农村的陋习,把新农村建设成为文明乡村。而有些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情况却截然不同,近几年我国虽然不断加大对新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文化基础设施利用率并不高,还有一些农村地区的文化基础设施主要集中在乡镇的中心地区,各行政村并没有文化室、图书馆等文化基础设施。在这些文化建设发展较弱的农村地区,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农民没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良好条件,没有参加丰富多彩文化活动的机会,精神文化生活非常贫乏。广大农民群众在劳作之余的娱乐活动就是看电视、打牌、喝酒,甚至赌博,这些活动会阻碍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进行,不利于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与我国建设"乡风文明"的目标相去甚远,文化建设水平依然落后。
  
  3.2.2 农村文化制度不合理

  文化制度合理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存在文化制度不健全的问题,这必然导致组织功能不能充分的发挥,组织目标无法实现。

  岗位目标的责任制度不合理,据调查,目前我国许多的农村文化服务机构,如:乡镇文化站如等,并没有从实际出发根据岗位的需求去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目标责任制度和相应的奖惩制度,这样使部门和工作人员一定程度上存在工作效率低下和工作主动性不强等问题。近几年,各级政府在各单位机构改革中经常把文化部门和其他的部门合并,认为文化部门没必要单独设立,这就导致文化工作多头管理,不利于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例如:根据机构改革的"减人、减事、减支"的原则,把文化部门与广电、教育、旅游等社会事业部门合并,从而导致工作人员严重短缺,没有精力去协调农村文化事业的相关工作。因此,文化部门要建立一套合理的适应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目标责任制度;日常的管理制度不合理,我国有些农村地区的文化服务机构对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工作人员的管理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许多农村文化站的工作人员甚至身兼数职、工作拖拉,以至于文化服务机构的工作目标不明确,而有些农村的文化服务机构虽然制定了一些管理制度,但是并不依照规章制度处理工作事项。农村文化服务机构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必然导致组织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各基层文化站也就不能利用所拥有的基础设施和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对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评估不合理,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是以广大农村居民的满意程度为标准,以农村居民为评估的主体、以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部门执行文化职能为内容。广大农民群众更愿意接受一些小型的文化服务,并非那些大型的文化活动。所以,广大农民群众是农村文化活动成效的评判者,而非各级政府的主观判断来决定,为了确保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文化服务性质,必须要进行有效评估,实现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更进一步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
  
  3.2.3 开展文化活动不到位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各级政府组织了很多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例如:文艺晚会、农民运动会、老年运动会、扭秧歌比赛等文体活动。目前,农村文化活动如此丰富却还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原因在于农村文化活动的经费不足并且文化工作者自身素质限制,基层政府组织的文化活动大多数都是在乡镇的中心地区举办,没有深入到各行政村,普通的农民很难真正的参与这些文化活动,导致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十分匮乏。

  我国文化体制的改革没有使农村地区的电视和电影事业得到良好的发展。例如:农民群众在观看电视节目方面,许多农民都不舍得花钱收看"有线"电视,所以农民群众经常收看的都是县级电视台的电视节目,信息资源有限,具有观看价值和教育意义的节目非常少。而中央台专门为广大农民群众创办的关于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科学知识等贴近农民生活的电视节目,以及中央台和各地方台创办的较好的电视节目却无法收看,广大农民群众无法了解国内外的实时动态和学习最先进的科学文化。

  我国农村地区的电影市场呈衰退之势,在上世纪的 90 年代,农村地区的各乡镇大多数都有独立的电影放映队,这使广大农民群众不仅观看了优秀的电影作品,还传播了先进文化和丰富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对农村文化建设具有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电影业的逐渐萎缩,目前各乡镇的电影放映队已所剩无几。近年来,国家虽然加大了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建设了乡镇影院,但是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低,基层政府投入不足,农民的消费水平较低等因素导致农村影院的放映模式不健全,管理工作混乱,农民群众观看电影仍是一个难题。

  3.2.4 传统文化挖掘利用不够

  我国历史悠久,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例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德化人、爱国精神等。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经过历史的长河并没有被淹没,仍对当前的现实社会与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借鉴意义。而目前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对农民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足,没有充分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易被人民群众所认同的特点,忽略了传统文化对于提高广大农民群众思想道德修养的积极作用。例如:诚实守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公正无私、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等优良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展。

  过去,人们的空闲时间会听广播、看书籍报刊、讲故事、唱山歌、下围棋等;每逢过年过节,很多地区的农民群众会自发组织如:扭秧歌、舞龙舞狮、赛龙舟、猜灯谜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为节日增添喜庆的氛围,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还丰富了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网络成为大多数人的娱乐活动,导致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十分匮乏,即使是过春节也很难看到传统的文化活动。另外,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发展了民间艺术,出现了民间艺术家。而如今,由于农村文化建设不到位、农民消费水平低,造成农村的民间艺术难以生存,乡村艺术家越来越少。很多年轻人认为民间艺术很落后、很无聊,民间艺术面临一个无人继承发扬的局面,严重影响了我国优秀传统的挖掘利用。

  3.3 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其进行深刻的分析,主要是基层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基础设施经济投入不到位、农民自身综合条件薄弱、文学创作深入生活不到位等因素阻碍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

  3.3.1 基层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

  党和国家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但是基层领导和基层干部却忽视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为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才是最重要的,没有意识到文化建设的发展将会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甚至还没有进入许多基层政府的工作日程。基层领导和干部认为只有把农村的经济建设搞好,再去加强文化建设,文化工作在各项工作中居于次要地位,导致农村文化建设远远落后于经济建设。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领导干部缺乏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基层政府的长期工作计划、考核指标都体现出文化建设所占比重之少,领导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投入的关注度和精力也很少。由于农村领导干部思想上对文化建设认识不到位,文化工作得不到重视,广大农村居民的综合素质也不能提高,阻碍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最终导致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农村地区整体发展失去后劲。所以,基层领导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是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的关键。

  3.3.2 基础设施经济投入不到位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是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广大农民群众学习文化知识和进行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是新农村进行先进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农村的文化站是进行先进文化传播的场所,而目前,很多农村地区的文化站已失去存在的意义。有些农村地区的文化站已被撤除,有些文化站虽然保留了下来,但已改头换面,一些文化站的场地被任意占用,场地日渐缩小;有的文化站已多年没有添置新设备,例如:图书、运动器材等,只剩下陈旧的桌椅;有的文化站性质改为经营性的文化服务中心。国家加大经费投入为广大农村地区建立了农村图书馆,但是由于后续经费的不足,很多农村地区的图书馆内部基础设备陈旧,已多年没买过新设备,例如:农村图书馆非常缺少计算机,如果以前有计算机也早已陈旧,不能上网了解最新的资讯和查阅资料,另外,农村图书馆的藏书本来就不多,再加上经费限制,藏书大多数已陈旧。这样的图书馆是不能为广大农民群众传播先进的文化,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3.3.3 农民自身综合条件薄弱

  农民自身综合条件较弱是阻碍新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农民的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民的收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相比还是偏低的。2013 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 29547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 元,而且农村居民收入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非农业收入,另外我国绝大多数的农民是依靠农业为主要收入的。由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限制,致使农民群众无力关注文化事业的发展;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农村的基础设施非常落后,教育水平和师资力量远远落后于城市,导致农民群众的文化水平较低。另外,由于农民的收入较低,有些家庭因为贫穷而放弃了让孩子读书的机会,很多农村地区都存在学龄青少年辍学的现象。目前,农村地区这样的现实情况导致农民的整体文化程度较低,很多的孩子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农民群众中文盲占 1%,小学学历占 42.15%,初中及初中以上学历占 65.67%,高中/中专以上学历占 16.39%,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不足 3%,农村地区大力发展经济,忽略了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发展,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水平远落后于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群众,所以农民的素质对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我国农民综合素质较弱,道德观念弱化、公德水准不高、法制观念淡薄、创新意识不强等。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思想道德建设与新农村所需要的良好社会风气有较大差距。

  3.3.4 文学创作深入生活不到位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文化部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学作品供大家阅读,但依然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主要是因为这些文学作品脱离了新农村的真实生活去进行文学创作,有些作家没有亲自深入农村地区去考察已有巨大变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没有了解最真实的农民生活状况,没有倾听广大农民群众的真实需要。基于这种不真实的创作方式,反映农村新生活和农民精神面貌的文学作品不多,能让广大农民群众所接受认同的作品就更少。

  农民在购买图书方面也存在问题,销售关于脱贫致富和农业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的网点很少,所以农民买书难成为一个突出问题。由于关于农村图书的发行量较小、发行费用高,有些基层的图书发行单位选择不发行农村图书,导致农民群众买书难。广大农民群众长期处于这种买书难的困境,致使农民群众没有阅读优秀图书的资源,农民的科学知识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得不到提高,不利于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也不能促进新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无法进一步的提高,严重阻碍了新农村社会整体的发展。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