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6 毒物类型 从毒物类型看,网络监测中的突发中毒事件主要以化学品中毒为主,共 110 例,占事件总数的 35. 95%,排在第 2、3 位的分别 为 真 菌( 15 例) 和植物( 14 例) ,占监测事件总数的 4. 90%和 4. 58%.此外,有 131 例突发中毒事件毒物类型不详,占事件总数的 43. 38%.而直报系统中的突发中毒事件以细菌中毒为主,共 72 例,占直报系统中毒事件总数的 26. 28%,排在第 2、3 位的分别为化学品( 56 例) 和真菌( 41 例) ,占总数的20. 44%和14. 96% .此外,有 50 例突发中毒事件毒物类型不详,占总数的 18. 25%,见图 3.
2. 7 接触途径 从接触途径看,网络监测和直报系统中的突发中毒事件接触途径均以经消化道为主,分别占 58. 61% 和 85. 77%,其次是经呼吸道,分别占 40. 07%和 13. 87%,而经皮肤黏膜所占比例均很少,分别占 1. 32%和 0. 36%.
2. 8 中毒原因 从中毒原因看,排在网络监测和直报系统中毒事件原因首位的均为意外,分别占75. 50% 和 92. 70% ,其 次 是 职 业 接 触,分 别 占15. 23% 和 5. 84% .在网络监测中还有 13 例环境接触中毒事件,3 例蓄意/犯罪事件,1 例交通事故事件和 1 例药物副作用事件,此外还有 10 例中毒事件原因不详; 在直报系统中还有 2 例蓄意/犯罪事件,自杀和滥用事件各 1 例。
2. 9 中毒场所 从中毒场所看,排在网络监测中毒事件发生场所前 3 位的是家中、职业环境和学校,依次为 81 例、59 例和 50 例,分别占监测事件总数的26. 82% 、19. 54% 和 16. 56% ; 排在直报系统中毒事件发生场所前 3 位的是家中、学校和其他集体食堂,依次为 108 例、59 例和 40 例,分别占直报系统事件总数的 36. 86%、21. 53%和 14. 60%,见图 4.
2. 10 报道的及时性 从事件报道距事件发生的时间看,突发中毒事件发生后 2 天内可被网络媒体报道的事件占网络监测事件总数的 72. 85%,而在发生后 2 天内即通过直报系统报告的事件占直报系统中毒事件总数的 75. 55%.同样事件发生 3 ~ 7 天内( 包括 7 天) 被报道或报告的事件分别占网络监测和直报系统总数的 12. 91% 和 16. 42%.此外,事件发生 7 天后被报道或报告的事件分别占网络监测和直报系统总数的 7. 95%和 8. 03%.
3 讨论
2003 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动了直报系统,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通过这个系统报告符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所规定的中毒事件的信息。尽管《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中包括了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和其他中毒,并规定了各类中毒事件的定义和报告标准,但是目前国内尚无对未达到报告标准的中毒事件的即时报告系统,不利于对广泛分布的中毒事件的早期发现和预警[2].同时,突发中毒事件报告不及时,漏报、缺报现象普遍存在[3].
3. 1 网络监测的优势 首先,从本次研究结果看,2013 年网络监测突发中毒事件报告总数( 302 例)多于直报系统报告总数( 274 例) ,全年网络监测和直报系统共同报告的突发中毒事件有 33 例,仅占网络监测突发中毒事件总数的 10. 93%,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网络监测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直报系统的有益补充。
其次,从事件监测角度上看,直报系统属于被动监测,是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进行逐级报告。而网络监测更具主动性,对网络媒体报道的中毒事件可进行实时关注,尽管本次研究结果对于事件报道时效性方面未显示出网络监测与直报系统的差异,但有研究报道[4],网络媒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要比直报系统早约 2 ~3 h,这对于事件的早期发现和干预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从事件分类看,网络监测和直报系统均覆盖了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和其他中毒,但从结果中可以看出,直报系统更侧重于食物中毒的报告收集,而网络监测在非食物中毒事件方面对直报系统进行了补充。同样尽管网络监测和直报系统突发中毒事件覆盖范围相似,但直报系统突发中毒事件报告最多的省份是云南,占直报系统报告事件总数的 20. 44%,全年报告事件例数 6 例以内( 不包括6 例) 的省份有 15 个,相比而言网络监测报告事件地区分布更为“均衡”.
此外,相比于直报系统维持运转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而言,网络监测工作开展和维持成本低,效率高。
3. 2 网络监测局限性 网络监测突发中毒事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从本次研究结果看,大部分直报系统中的突发中毒事件没有通过网络监测搜集到,可能与事件敏感而未被网络报道有关。
其次,网络监测中的突发中毒事件在事件信息方面缺乏完整性,可能网络媒体大多只是对突发中毒事件进行单次报道,少有事件的跟进。因此,监测到的事件信息缺乏完整性,价值密度相对较低,对于中毒人群、毒物类型和事件级别的判定存在一定的困难。从本次研究分析中可以看出,在监测到的突发中毒事件中有 107 例的中毒事件的中毒人群职业不详,占总数的 35. 43%; 有 131 例中毒事件毒物类型不详,占总数的 43. 38%.
通过比较分析 2013 年网络监测和直报系统报告的突发中毒事件,笔者认为尽管直报系统已日趋完善,但借助于网络媒体对突发中毒事件进行监测应成为中毒控制和事件监测的组成部分。通过网络媒体,对突发中毒事件进行早期发现、重点事件的跟踪和评估,同时动态掌握事件发生后媒体和群众的反应,建立针对突发中毒事件的监测、预警和评估系统,为决策者和事件应对者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将是今后突发中毒事件网络监测的发展方向。
参 考 文 献
[1] Zhou J,Jiang SF,Yuan Y,et al.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of information platform for health emergency response topoisoning emergency[J].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Informaticsand Management,2013,10( 3) : 225 - 229. ( in Chinese)周静,蒋绍锋,袁媛,等。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信息平台构建及应用[J].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3,10( 3) :225 -229.
[2] Zhang X,Wang ZJ, Ran L. Analysis on nationwide foodpoisoning events reported through public health emergencynetwork direct reporting system in China,2008 [J]. DiseaseSurveillance,2010,25( 5) : 406 - 409. ( in Chinese)张昕,王子军,冉陆。2008 年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食物中毒事件分析[J]. 疾病监测,2010,25( 05) :406 -409.
[3] Wang GS,Duan HY,He B,et al.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emergent poisoning events in Hunan province from 2004 to 2006[J]. Practical Preventive Medicine,2007,14( 6) : 1807 - 1809.( in Chinese)王革生,段红英,贺宾,等。 湖南省2004 2006 年度突发中毒事件调查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2007,14( 6) :1807 -1809.
[4] Song T,Ye YL,Liu GH,et al.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监测平台的建立与应用[J]. South China Journal of PreventiveMedicine,2013,39( 3) : 53 - 55. ( in Chinese)宋铁,叶永隆,刘国恒,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监测平台的建立与应用[J]. 华南预防医学,2013,39( 3) : 53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