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论文第七篇:临床内科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探析
摘要:目的 分析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内科治疗模式,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50例高血压患者为实验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模式,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督促其改变生活习惯,调整作息规律,控制日常饮食。对比两组病患的生理指标与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显效标准与总有效率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由于生活习惯、作息规律与日常饮食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干预高血压治疗效果,因此,单纯采用药物治疗方式并不能达到理想水平。
关键词:高血压; 临床治疗效果; 生活习惯; 作息规律;
据流行病学专项调查研究报告可知,我国高血压发病率逐步递增,且呈现年轻化趋势。高血压是诸多血脑血管疾病的元凶,发病较快,极易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基于此,本次实验以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内科治疗作为主要研究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50例高血压患者为实验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如下:最小年龄为25岁,最大年龄为75岁,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其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为90例和60例。经过临床统计可知,初诊患者共50例,而重复就诊患者为100例,常伴有头晕目眩、心慌烦躁等症状的患者为85例,无明显生理症状的为65例。从统计学角度来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与病程等基本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实验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采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执行延续性内科治疗模式,具体包括用药治疗、饮食治疗与院外辅助治疗三个环节。
1.2.1 用药治疗:
用药治疗是高血压临床内科治疗的核心环节。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分类,将重症患者作为独立群体。针对年龄超过65岁,收缩压大于180 mmHg,舒张压大于110 mmHg的患者按月随访,拟定合理的用药方案,结合患者的生理指标变化情况适当调整用药量,在合理控制病情的基础上,避免用药依赖性。针对普通患者,使用噻嗪类利尿剂控制血压,在潜移默化间形成良好的用药习惯,坚持长期治疗,稳定病情。
1.2.2 饮食治疗:
高血压属于较为典型的临床慢行疾病,可以使用药物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并配合饮食治疗,以期增强抵抗力,改善生理机能。根据患者的生理特征与个体差异,拟定合理的食疗方案。通常情况下,饮食治疗的原则是控制脂肪、钠与糖分摄入量,增加粗纤维含量,如谷物、豆制品等。由于部分患者的体重较大,应严格控制高血脂病症,尤其是免疫力较弱的老年患者或多发病并发症患者。
1.2.3 院外治疗:
患者出院后,定期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督促其持续治疗,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如晚睡、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吸烟或饮酒等。如果患者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善不良习惯,可以采用替代疗法,使用适量刺激味觉的食物循序渐进的消除对烟酒的依赖。但需要格外强调的是,刺激性食物不可长期摄入,以免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同时,鼓励患者加强锻炼,如健美操、太极等。
1.3 观察指标
本次实验研究设定三种疗效标准:(1)显效:高血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血压保持平稳状态,且服药频率较低;(2)有效:高血压患者偶尔出现生理病症反应,但不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更不会危及生命;(3)无效:高血压患者接受治疗后,血压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常伴有明显的生理病症反应,甚至诱导并发症,严重情况下,还会危及生命。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研究选择SPSS19.0统计学软件统合分析实验数据。采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若P<0.05代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观察组患者中,达到显效标准的患者共35例,占比46.67%,总有效率为96.00%;而对照组患者中,达到显效标准的患者仅有25例,占比33.33%,总有效率为73.33%。实践证明,针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内科治疗,采取常规药物治疗与改善生活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强化治疗效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结果如下所述:观察组共75例,达到显效标准的患者共35例,占比46.67%;达到有效标准的患者共37例,占比49.33%;无效的患者共3例,占比4.00%,有效患者共72例,总有效率96.00%;实验组共75例,达到显效标准的患者共25例,占比33.33%;达到有效标准的患者共30例,占比40.00%;无效的患者共20例,占比26.67%,有效患者共55例,总有效率73.33%。
3 讨论
与其他类疾病相比,高血压的治愈难度较大,绝大多数患者只是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经现代临床医学研究证实,高血压发病率与患者年龄增长呈正比例关系。高血压患者年龄多集中在50~60岁之间,且近年来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通常来说,中老年人血压变化较大,心理承受能力有限,且服药量较大[1]。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表现如下所述:其一,患者生理机能较差,饮食不注重营养均衡;其二,老年患者活动频率有限,倾向于室内修养,血压水平高居不下;其三,年轻患者生活不规律,用药缺乏持续性,高血压病症恶化。一方面,降压治疗的目的是降低高血压患者发病率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另一方面,高血压往往与其他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合并存在,如脂肪肝、高胆固醇血症与糖尿病等。
综上所述,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内科治疗应重视针对性和延续性,维持生理指标稳定,从而改善其生理机能,确保患者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杨梅,王晓燕.浅谈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内科治疗[J].心理月刊,2019,14(11):119.
点击查看>>心内科论文(专业推荐范文8篇)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