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少数民族文学论文

新疆多民族文学的现代性演进历程与反思(3)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0-21 共10138字

  ③鲁迅曾评价苏俄文学“为人生”而文学的价值,“中国文学借鉴与接受俄国文学主要在于描写社会人生之黑暗( 鲁迅语) 这一价值层面”.④由于民族的渊源,生活习俗的较为接近,使得年青一代的少数民族作家诗人主动透过苏俄文学来反观新疆的现实。

  20 世纪维吾尔族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着名诗人黎·穆塔里甫的文学道路就深受苏俄文学的影响。苏联文学中的争取自由、个人解放、揭露农奴悲惨命运与反抗等现实题材对黎·穆塔里甫的影响很深。黎·穆塔里甫的创作一改维吾尔族古典文学的浪漫主义传统,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倾向。对苏俄文学的大量接触,使得黎·穆塔里甫找到了文学上的启迪,他曾称赞普希金、高尔基等俄苏作家的典范作用,称赞鲁迅先生是“我们的高尔基”.此外,维吾尔族诗人尼米希依提、铁依甫江·艾里耶夫、艾里喀木·艾哈台木、赛福鼎·艾则孜等深受普希金、托尔斯泰、高尔基、马雅可夫斯基等俄苏作家的影响并创作了大量充满爱国主义色彩的诗歌。

  哈萨克诗人阿尔根别克·阿帕西拜在革命意识的激发下,作品多表现民族解放运动,讴歌同胞反抗压迫和剥削的诗歌《阿尔根别克拿起了笔》、《土地是人类的母亲》、《男子汉》等长篇抒情诗中表现了自己民主革命的思想和战斗的文学倾向。

  受诗人阿拜影响巨大的哈萨克族诗人唐加勒克·卓勒德于 1923 年游学苏联。在苏联,唐加勒克接触了大量的俄苏文学经典,1925 年唐加勒克回到祖国,诗歌创作也转向了他在20 世纪30 年代发表的《时代变幻的情形如何》、《我们处在危急关头》、《我们的哈萨克人在做什么》,其作品抨击黑暗,同时也透露出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新疆的锡伯族文学在受到苏联文学的影响下,通过作品表达了朴素的爱国主义和决心通过革命推翻军阀统治的革命意识萌芽思想。在光绪年间,伊犁惠远城从满洲营选拔锡伯族青年去俄国维内尔( 今阿拉木图) 留学,到 1940 年新疆锡伯族就有近 70 人前往俄国各地留学深造。20 世纪上半叶锡伯族文学受到苏俄文学的影响,如锡伯族诗人柏雪木翻译了拜伦的《哀希腊》和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锡伯族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作家郭基南是为数不多的能用锡伯文和汉语创作的作家,《野火》、《车夫怨》、《祖母泪》、《春望》等诗歌里对苦难生活、人民坚毅的精神、对未来生活的憧憬等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时代的感知与思考。

  由于地理因素与政治因素,这一时期的新疆多民族文学与苏联文学往来密切,苏联文学中的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深深地触动了正在进行革命的新疆,革命题材的文学作品被介绍、翻译到新疆,使得少数民族作家受到启发与感染,将揭露的对象瞄准了金树仁、盛世才的黑暗统治以及劳苦大众的灾难与不幸; 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抗日战争、三区革命风暴都纳入创作视野。现实成为了大多作家写作的源泉,民族的苦难、战争的前途、祖国的命运构成了诗人作家呐喊的主要内容。

  四、新疆多民族文学现代性启蒙的基本特征

  ( 一) 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主题

  根据现代性的基本理论,建立现代民族国家,是实现现代性的根本任务。在我国建立现代民族国家向现代社会演进的历史过程中,首先就是争取民族独立和维护国家统一。因此,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一直是新疆当代文学的精神内核和核心主题。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虽然中央政府对新疆的管制或紧或松,虽然地方分裂主义势力或起或落,但对国家的认同始终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的主流意识。

  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西方思想为输入,力求挽救民族危亡,反对君主专制,宣扬资本主义思想文化。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然而,对于新疆各族人民来说,有特殊和重要意义的,就是从帝制的臣民转变为国家公民。正如唐立久所指出的: “从辛亥革命始,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逐渐成为世界潮流。在外交上,新疆主要针对沙俄吞并新疆的野心,各民族同心合力,共同抗争; 在内政上,各民族反抗封建回王制度,掀起了一次次农民起义。在失败与成功的交替之中,到了 20 世纪 30 年代,沙俄强加于新疆的不平等条约被废除了,封建回王制度被废除了,各民族都有了参政议政的权利。”①共和体制的设立,不但使新疆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而且在这种现代社会形态中,个体的生成、个性地位的变化,超出了原有所属关系的界限。这一切,正是现代性的核心标志。

  回望历史,从 1912 年民国建立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各地独立或割据浪潮曾此起彼伏,个别省区曾短暂宣布独立或自治,然而新疆却一直不为所动,由此可见新疆各族人民对国家认同的根基是坚固的。

  ( 二) 现代性启蒙中“人的解放”成为各民族共同的文学主题

  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新疆各族人民传播了反帝、反封建专制的思想,前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影响重点是将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即马克思主义传播到新疆,这对新疆各民族的文学启蒙,为新疆前现代时期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产生了最为重要的双重影响。

  新疆的现代性启蒙是一个从自然到人两个方面的“祛魅”历程。从自然“祛魅”方面来看,由于现代思想和科学技术的传入,城市的社会形态开始逐渐产生。虽然新疆在国民统治时期仍然是根深蒂固的农业社会,但是在政治经济资源集中的乌鲁木齐,中俄边贸的往来、市民自然化形成的维吾尔巴扎、共产党人兴办的工商业等元素推动了工业商业化社会形态的逐渐形成。从人的“祛魅”方面来看,现代性都市的产生也使新疆各族人民逐步告别以往的生活模式。

  新疆的多民族文学也从思想观念到文学审美等各个方面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个人解放与精神自由逐渐成为了新疆文学多元化的新的突破。

  共产党人最先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果实带到新疆,充实了新疆的本地文学土壤,让文学具有了启迪人性、解放人性的革命武器的作用。当时新疆的地主巴依、官僚阶层正在对普通少数民族群众进行着人身和土地财产的剥削压迫,人民大众的生活处在崩溃的边缘。新疆本土的文学青年受到茅盾等人的影响,将创作的目光关注到社会的黑暗现实,以批判封建专制统治作为文学创作的终极目标。共产党人带来的文学启蒙致力于改造国民性,对封建礼教的批判精神与新疆正在走出原始、走进现代文明具有思想启蒙性和现实意义。

  ( 三) 文学观念和文体风格的转变

  文学现代性开始的萌芽主要表现在文学观念的转变,新疆多民族古典文学有两个基本传统: 一个是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从自然环境的意象中表达主题,或是从古代中亚民间故事汲取创作灵感; 另一个是从宗教传统中演变来的寓言式的文学作品。而自 20 世纪 30 年代起,新疆的现代社会氛围开始形成,并伴随着新疆现代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关注现实社会和描写具体人生境遇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开始涌现于新疆文学,并逐步成为了新疆文学的主流。诗歌的传统地位被动摇,文体开始有了新的发展与革新。“时代的内容催生了时代的形式”,同时现代文学翻译成为多民族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 四) 推动了宗教世俗化的改革

  现代性对社会进程的另一个影响就是开启了宗教的世俗化过程。在欧洲中世纪,基督教不是一般信仰意义上的宗教,而是以基督教为核心而形成了一套社会控制系统,宗教通过神权来控制社会的运行。直到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才逐渐把个人从一个复杂的控制系统中解放出来。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新疆 13 个世居民族信仰多种宗教,在当代中国的现代性演进中,传统宗教同样存在着体制和精神上的变革。现代化带来的民族国家复兴,必然会极大地促进个人主义思想( 主要是人文主义思想) 的兴起,逐步实现人们对某种陈旧的教规束缚的解放。在新疆的现代化进程中,发端于文学的现代性启蒙了人的理性精神,新疆各民族有识之士看到了宗教极端化对人的摧残,决心用理性来塑造民族的新性格,倡导科学主义,反对宗教蒙昧。文学创作中出现了大量批判蒙昧信仰、呼唤理性精神、提倡思想解放、歌颂民族团结的优秀文学作品,成为我国这个历史时期思想进步、文化发展的真实记载,并成为今天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艺术瑰宝。

  五、新疆多民族文学现代性启蒙的反思

  双重影响下的新疆多民族文学开启了现代性的启蒙之门,新的文学经验使得我们需要对现代性的启蒙进行反思。反思启蒙不是否定启蒙,而是为了让新疆的文学现代性之路走得更远。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应正确看待现代性的双重属性,防止工具理性的极端化。“福柯认为,现代性带有批判性的态度和气质,可以超越和校正现代性。”

  ①启蒙是西方现代文明发展的理念,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成分,在突出人的价值时过分地夸张了人的作用,有把人凌驾于一切之上的傲慢,“人定胜天”的思想在后来的多民族文学创作中产生了一些消极作用。另外,启蒙在消解了神学迷信后,自己也成为了一种新的迷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启蒙的迷信,“启蒙成为了一种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永恒真理”,②科学主义、技术至上、历史决定论构成了启蒙迷信主要的思想内容,不但为后来新中国多民族文学的发展带来了“左倾”思想的危害,也在处理现代性与民族传统的现实存在关系中造成了不少负面影响。

  总而言之,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新疆各族人民传播了反帝、反封建专制的思想观念,前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影响重点是将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即马克思主义传播到新疆,这对新疆各民族的文学启蒙,为新疆前现代时期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产生了最为重要的双重影响。前现代时期的这两次启蒙运动,为新疆解放后多民族文学的现代性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揭开了新中国成立之 后 的 新 疆 各 民 族 文 学 迅 速 发 展 和 繁 荣的序幕。
  
  参考文献:

  [1]张文学。 抗战时期新疆蓬勃兴起的新文化运动[J]. 新疆地方志,2005,( 4) : 45 ~48.
  [2]丁子人。 鲁迅文学传统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J]. 鲁迅研究月刊,1997,( 12) : 35 ~42.
  [3]李璇,周泽南。 20 世纪上半叶的苏联文学与中国革命文学[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 17) : 128 ~130.
  [4]孙立青。 20 世纪 30 年代苏联在中国新疆的活动述评[D]. 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2008.
  [5]祁晓冰。 维吾尔族现代诗人黎·穆塔里甫与俄苏文学[J]. 民族文学研究,2010,( 4) : 28 ~33.
  [6]张积玉。 抗战时期茅盾在新疆对西部文学事业的开拓[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 6) : 26 ~28.
  [7]哈佛燕京学社。 启蒙的反思[M].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 天山文艺论丛[M]. 乌鲁木齐: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1.
  [9]胡康华。 现代性与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J].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2,( 3) : 44 ~5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