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少数民族文学论文

新疆多民族文学的现代性演进历程与反思(2)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0-21 共10138字

  从 1934 年开始,以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为主的青年学生陆续被选派去苏联留学,留学青年在苏联读到了鲁迅的小说和杂文,并把它们带回了新疆。鲁迅作品的俄文译本迅速在新疆少数民族青年中传阅。同时,在共产党员林基路等人的不断努力下,一批鲁迅作品也从延安运抵迪化( 今乌鲁木齐) 书市和新疆学院,成为当时各少数民族文学青年所喜爱的读物。维吾尔族学者阿不都热依木·乌铁库尔回忆起当年说: “伟大的鲁迅先生同情劳动人民的崇高思想,从学生时代就深深印在我的心灵中,至今还督促自己踏踏实实地做人。”

  ( 二) 反封建作品对新疆多民族文学的影响

  20 世纪 30 年代,共产党人与左翼人士带来的五四反封建的斗争思想在新疆各族人民群众中产生了极大的共鸣,新文学对新疆的少数民族作家不仅是从写作风格、创作题材上产生了影响,更重要的是巴金、鲁迅等作家对人性的关怀、对封建礼教的批判精神对于新疆正在走出原始、走进现代文明具有思想启蒙性和现实意义。

  从 1919 年五四运动起到新疆解放,这一时期是哈萨克族现代文学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哈萨克族文学不但进入了民主文学阶段而且进入了马克思主义文化阶段,从而也影响了整个哈萨克族地区”.②新疆裕民县作家努尔塔扎·夏勒根拜的主要作品《我的见闻》陆续刊登在 1936年-1938 年出版的《新新疆》杂志上,这是我国哈萨克族的第一篇长篇小说。小说用通俗的语言描述了半个世纪以来塔尔巴哈台人民的生活,揭露了封建赋税对人民的剥削。努尔塔扎于 1940 年被盛世才政府逮捕并迫害致死。哈萨克知识分子通过接受新思想,揭开了民族文学发展的新的一页,用笔作为战斗的武器唤醒民族同胞的觉醒意识。

  维吾尔族极负盛名的诗人尼米希依提从 20世纪 30 年代初就开始写诗,其诗作在维吾尔族人民群众中广泛传诵。尼米希依提出生于新疆拜城县沙依提木村一户穷人家庭,原名艾尔米亚大毛拉,1933 年参加了反对反动统治的斗争,遭枪击未死,后改名尼米希依提( 意为半条命) .诗人的心为人民的苦难所燃烧,创作了不少揭露旧社会黑暗、歌颂光明、向往自由的抒情诗,同时他还搜集整理了流传在维吾尔族民间,反对封建专制、歌颂爱情自由的长诗。尼米希依提 1947 年创作于伊犁的诗歌《控诉》就是为反对当时的封建头子、反动分子麦斯伍德的统治而写:

  我控诉: 你迫害乡亲!

  我控诉: 你夺走羊群!

  我控诉: 你吞食人肉!

  我控诉: 你豢养狼群!

  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虽然新疆当时对新文化运动的文学作品所进行的少数民族文字的翻译十分有限,但是新疆众多的少数民族群众或多或少地接触到了五四新文学作品。蒙古族、回族、锡伯族等新疆少数民族知识分子懂得汉语,能直接阅读汉语文学作品,因此也直接受到了新文学的影响。

  ( 三) 妇女意识的觉醒对新疆文学的启蒙

  20 世纪是中国女性文学的发生与发展时期。

  19 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欧美各国妇女运动蓬勃兴起。在中国近代革命运动中,妇女问题也日益为进步的思想家所关注,直至 1919 年五四运动,伴随着思想革命和“人”的意识的觉醒,在个性解放的时代主题轰鸣中,女性意识作为个性解放的一部分而觉醒。

  在五四新文学中,文学作品中的女性角色虽然依然是在封建礼教、家长制的社会下生存与受压迫,但不少女性文学形象有了觉醒与反抗的意识。十年之后,当新疆少数民族青年接触到了内地的新文学后,他们也关注到了在自己生活的土地上的女性的生存状态,在新疆早期现代文学创作中,已经有了关注女性自我意识觉醒、追逐自由恋爱的意识。维吾尔族诗人尼米希依提的《姑娘,你不要哭》就是一首描写生动、诗味隽永的优秀爱情诗篇,控诉了封建制度和宗教法权对姑娘青春的摧残:

  在黑暗的社会里,那些人面兽心的人,将纯洁的姑娘随心侮辱,像纸牌一样玩弄。

  在黑暗的社会里,妇女们谁敢讲自由平等,只能在不见阳光的黑屋里断送青春。

  在黑暗的社会里,像你这样聪明勤劳的姑娘,满腹的痛苦只能给慈母去倾诉。

  ①锡伯族诗人柏雪木创作的民族长诗《素花之歌》,以锡伯族西迁百年后发生的历史典故为素材,反映了锡伯族人民扞卫边陲、同甘共苦的民族自尊与荣誉,塑造了巾帼不让须眉的为民族捐躯的锡伯族女性素花的民族英雄形象:

  息姬不语香妃怨,吴宫儿女怀志坚,我家有女名素花,燃眉之急敢拯民。

  可以说,中国沿海内陆省份率先进行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直到近十年之后终于传播到了新疆,开启了前现代时期新疆多民族文学的民智,使得反封建反帝制的思想在新疆文化界得到了传播并逐渐深入人心,同时也为新疆文学的现代性开拓进行了思想启蒙。

  三、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对新疆多民族文学的启蒙

  20 世纪上半叶,共产主义领袖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世界的注意力转向了社会主义的苏俄。此时的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的局面,而五四运动使得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面对动荡的时局,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马克思主义在未来的生命力,无产阶级革命者注意到了苏联文学突出的政治和阶级斗争作用,认为文学的价值在于使民众觉醒,文学很快要转变为一种革命的文学。正是由于这一转变的形成,使得被认为具有浓烈革命气息的苏联文学作品被大量译介到中国文坛。

  ( 一) 苏俄文学在中国的传播

  俄罗斯文学在新疆的传播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末,哈萨克族诗人阿拜·库南拜耶夫就将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的片段翻译成哈萨克文,之后阿拜又将莱蒙托夫、克雷洛夫等人的多首诗作介绍给哈萨克族青年。“阿拜的翻译诗,不仅宣传了进步的民主主义思想,而且使他的民族接触了进步的世界文学,这对哈萨克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②在新疆,哈萨克族学者开传播俄罗斯文学的风气之先。在民族学范畴里,哈萨克族属于跨境民族,新疆的哈萨克族作家比内地汉族作家更早接触到俄罗斯文学。早在俄苏文学作品尚未大量翻译成中文之时,新疆的哈萨克族群众就开始接触中亚地区出版的俄罗斯文学的哈萨克文译本以及阿拉伯文译本。“如中国近代哈萨克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阿合提·乌鲁木志,早在 19 世纪下半叶,就开始阅读喀山出版社和伊斯坦布尔出版社出版的书籍,并在东方古典文学和 19 世纪俄罗斯进步文学的影响下走上文学创作道路。”

  ①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20 世纪 30 年代,共产国际、苏联派遣一批专家顾问来到新疆帮助盛世才平息战乱、稳定政局、制定新政策,新疆各民族在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开始改革。在文学领域,中国先进的思想家注重苏俄文学在革命中的作用,开始尝试对中国旧文学的改良。俄国作家在其许多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浓烈的人道主义精1学的倡导者体会到了在中国文学作品中所应当具有的因素。

  随着苏俄文学的流行,中国作家们开始尝试在苏俄文学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文学创作。20 世纪 30 年代的苏联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关系更紧密,军阀混战的现状让中国的左翼作家们把目光投向了描写社会主义建设的苏联文学,如《毁灭》、《铁流》、《被开垦的处女地》、《母亲》等。“这些被翻译文学作品贴合苏联早期的国情,塑造的主人公形象也是以巩固十月革命成果和进行经济建设为背景,反映的是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

  ②在亲苏政策下,苏俄文学在新疆的传播刮起了一阵“苏联文学热”的风气,茅盾在《新疆日报》发表《二十年来的苏联文学》、《诚恳的希望》等介绍苏联文艺的文章。同时,在苏俄文学的现实主义感召下,新疆的多民族文学作家也从中获得了启发,哈萨克文学、维吾尔族诗歌以及锡伯族等民族的文学都开始探索新的创作方向。

  ( 二) 苏联文学影响下的新疆多民族文学创作

  20 世纪新疆多民族文学中维吾尔族文学的发展创作受到了俄苏文学的文学潮流的影响,将苏俄文学模式融入到了自己的创作中。“新疆独特的地域、政治文化背景以及跨境民族的身份,使得维吾尔族文学对俄苏文学的吸收和借鉴较之汉民族更为积极主动,所受影响的程度更深、历史也更为久远。不少维吾尔族作家在接触俄苏文学时,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所以他们对俄苏文学的接受较之内地的汉民族文学显得更为积极主动。”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