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少数民族文学?杨春风在其发表的 《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民族性辨析》 一文中提出:“少数民族文学即中国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的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这样的文学作品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文学。”[1]
在我国漫长的文学发展史上,少数民族文学和汉族文学之间一直都在相互影响着,这种影响是双向的、互动的、有益的,对推动我国文学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对整个华夏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国文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与创作相对发达、研究相对丰富的汉族文学相比,少数民族文学对人们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并没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新中国建立之后,国家相关部门对少数民族文学进行了很多保护性的挖掘和整理,少数民族文学作品才日渐受到重视,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的人也日益增多,尤其最近这些年,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的成果、新的方法也层出不穷,因此有必要对少数民族文学的现代发展予以足够的关注和分析。
一、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现状
(一) 民族文化有被边缘化的趋向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最大的问题在于一种存在于民族文化和非民族文化之间的挣扎,其突出的表现就是很多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中日渐淡化的民族文化色彩和特征。进入现代以来,我国诞生了很多少数民族作家,如老舍、沈从文等。也出现了很多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但是从这些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现代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民族文化色彩已逐步淡化。以老舍的文学作品为例,他所着的 《方珍珠》 和 《龙须沟》等两部文学作品基本是以翻天覆地的时代变化为主题进行写作的。在这些文学作品当中,虽然有一定的民族文化色彩的渗透,但是总体来说很难与传统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紧密联系起来,其文学创作形式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学形式一直很难被大众接受,所以一些少数民族作家才会刻意去模仿汉族作家的写作风格,让其文学作品更加的汉化。[2]
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目前很多少数民族已经与汉族形成了一种大杂居局面,生活方式以及观念已经严重受到影响,他们的潜意识当中并没有过多的本民族意识。由此,所创作的文学作品民族文化色彩淡化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 重构少数民族文化得到重视
虽然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中的民族文化色彩逐渐淡化,但是重构少数民族文化仍是少数民族作家的呼声,在相关的文学作品中也蕴含有大量的少数民族文化因子。这种情况的存在是必然的,也是未来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例如,我国着名少数民族作家阿来就会经常性地在其小说中融入一些对藏族地区的民俗文化生活的本色描述。这种描述既体现出阿来迫切希望回归民族传统文化生活的愿望,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出其对现代工业社会的厌恶。又如, 《黑骏马》 这部小说,所描述的内容主要是主人公希望到大城市寻找自己的理想之路,但是却四处碰壁,换来了对城市生活的无尽厌倦和失望。最终主人公选择逃离城市生活,回到自己的家乡,并且疯狂热爱上了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这些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中虽然大量充溢着现代文化元素,但是其中也不乏很多有关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描写。这样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在现代还有很多。由此可以充分地看出,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渗透仍然是现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也是现代少数民族文化的最大特色。
(三) 读者对于少数民族文学的追捧与日俱增
随着现代社会少数民族文学的蓬勃发展,由此也赢得了大量的读者。正是由于这些大量的读者的存在,才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在现代的快速发展。现代少数民族文学对于我国人民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尤其是对于那些生活在城市的居民来说更是如此。整天生活在大城市中,受到工作压力、生活环境的困扰,让更多的城市人更加向往民族文化生活。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着有一部小说叫 《在茫茫的草原上》,在该部作品当中有很多关于蒙古族传统文化以及生活的描述,淳朴的蒙古人和他们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令人心驰神往。阅读完这部小说之后,不免会让人产生一种奔向茫茫蒙古大草原的冲动。诸如此类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还有很多。可以说,现代的很多少数民族文学其内容是独具民族色彩的,对于人们的精神世界也会产生一种净化作用,很多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魅力也正在于此,它可以带领人们走向一个风土人情淳朴的环境,给人以精神上的洗礼。这也是为什么现代的很多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会倍受青睐的主要原因。
二、关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对策
虽然,中国现代的少数民族文学已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在其发展背后也不免会有很多让人忧心的地方。因此,笔者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 少数民族文学的内容应该更多地体现民族特色
从总体上来说,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受众仍然是非常少的,之所以会受到部分读者的青睐,其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热爱文中所描述的颇具民族文化色彩的内容。所以说,在未来的发展之路上,坚持民族文化的重塑和渗透仍然是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应该坚持的原则,如果失去了民族文化特色这一本质,那么就失去了少数民族文学的精髓。
其在未来的生存也就岌岌可危了。
民族的即是世界的,只有具有民族文化的特性我们的少数民族文学才能真正拥有其发展的未来。[3]
对于现代的很多少数民族作家来说,他们在写作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挣扎,他们在困惑到底是不是应该多在文学作品中渗透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从民族文学发展的角度和重建民族文化方面来说,这一点是无需过多的思考和犹豫的。判定一名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是否成功和优秀,根本的判断标准自然是看他的作品是否体现了鲜明的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否则再鲜亮的文字也不能称之为优秀的民族文学作品。
只有这样的作家才能称得上是一个优秀的少数民族作家。例如,藏族作家阿来,他以小说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独特的生命世界,审美别具一格,充分表现了恶劣自然环境下藏族人民的生命意识和生存意志,这样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可以说是非常值得一读的,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让人们更多地了解藏族民族文化。
(二) 要更多地吸取他人的文学创作经验和技巧
少数民族作家在其文学作品的创作当中,应该积极吸取他人的文学创作经验和技巧,从而不断提升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可读性。事实上,现在的世界已经不再那么大,人们在文学创作方面也在不断地进行交流和渗透,相互学习俨然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互取所长,互补所短,对于提高少数民族作家的写作水平和促进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未来发展来说均是非常重要的。藏族作家阿来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有些道理,不管你喜不喜欢,我们都应该知道和学习的。
学习、进步、提升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由此可以看出,学习对于阿来的文学创作是多么重要。
总而言之,对于少数民族作家来说,不能固步自封,要善于学习别人的写作技巧和写作经验,只有做到广泛阅读才能吸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才能让自身的文学作品体现出更高的艺术性和创作性。
(三) 民族语言的放弃和汉字写作的统一
在传统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均是用本民族的文字进行记录的。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则口头传诵。
进入现代社会,我国的少数民族作家已经充分认识到利用本民族语言和文字创作文学作品的局限性,于是大都转向运用汉语言创作文学作品的道路。试想一下,如果在现代我们仍然坚持用自己本民族的文字进行文学创作,那么其受众群又会有多少呢?对于生活在我国境内的绝大部分的汉族人民来说,阅读这样的少数民族文学无疑等于看天书一般,根本无法看懂。这样的作品又如何能赢得更多读者的青睐呢?所以说,选择运用汉语言进行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创作的选择是明智的,也是少数民族文学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四) 互联网发布是少数民族文学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进入21世纪之后,互联网无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网络文学也由此蓬勃发展起来。所以,很多文学作品的首发之路就是网络。
而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在未来也必将走上这条道路。
通过互联网发布,进而让更多的读者进行阅读,评价和转载。社会在快速发展,我们的少数民族文学也应该紧追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唯有如此,才能在未来取得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结语
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学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少数民族文学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有理由相信,少数民族文学应该也必须加入到中国文学发展和繁荣的新潮流中。这种情况下,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如何在民族性和世界性之间做好选择与舍弃,事关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从当前看,少数民族文学与过去相比,确实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很好地发展,但是在未来究竟如何发展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希望本文的写作可以丰富相关的理论研究,引导少数民族文学走向更加辉煌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杨春风。 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民族性辨析[J].社会科学战线,2008,(11)。
[2] 徐其超。 文学史观与少数民族文学主体地位的缺失和构建[J]. 民族文学研究,2009,(02)。
[3] 张永刚,唐 桃。 少数民族文学:民族认同与创作价值问题[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