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口头创作而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表现了他们的艺术审美、道德追求和价值取向。中国的《诗经》、《子夜歌》、《竹枝词》、《柳枝词》等等作品以及外国的《荷马史诗》、《贝奥武甫》、《罗兰之歌》、《尼伯龙根之歌》等等,都是民间创作,它们或许不及文人笔触细腻,结构情节也存在重复、累缀等缺点,但却以独特的魅力赢得了广大民众的肯定和热爱,并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后世作家,催生了一批又一批脍炙人口的文学名着。民间文学是各国、各民族近现代文学的基础和源泉。
作为民间文学中的一种--民间诗歌,其范围比较广,包括如民歌、民谣、谚语、绕口令、谜语、民间长诗等韵文作品。民间诗歌是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尤其是我国的少数民族,非常擅长用“歌唱”的形式来记录他们的生活和情感,表达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勤劳智慧的土家族,在这方面创造的成绩尤其引人注目。“山歌”和土家人的生活紧密相连,对生活的记载非常细致,有“创世歌、劳动歌、时政歌、婚嫁歌、丧鼓歌、风情歌、情歌、苦歌、儿歌、杂歌等”[1].情歌是土家山歌中的一种,数量多,通俗易懂,受人欢迎,流传较广,影响较大,从中亦可以窥见土家儿女的婚恋观和价值判断。这些观念和判断对当下的年轻人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一、反抗中的情感追求
湘黔滇鄂地区的少数民族历来被视为蛮族,未经文明“教化”的民族,在思想、行为上向来无拘无束,大胆自由,在爱情婚姻上亦如此。但“改土归流”后,封建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汉文化,从而使得封建道德、封建伦理和封建婚姻等思想内容渗透进各少数民族内部,导致少数民族意识形态发生改变,并左右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模式开始在土家人生活中出现。但崇尚自由、追求真爱的土家人顶着“大逆不道”的罪名依旧坚持“以歌连情”,青年男女用歌声大胆表白彼此的爱慕之情,并以真挚情感作为坚强后盾坚决反抗包办婚姻。如:“打铁不怕火巴脚,打雀不怕钻刺窠,背水不怕路途远,结情不怕砍脑壳。不怕爹娘动家法,不怕老爷动王法,刀子搁在颈项上,心不跳来眼不眨。”
“不怕爹妈家法大,不怕县官讲王法,天要塌下一齐顶,压死也要做一家。生要恋来死要恋,莫怕爷娘莫怕官,杀头如同风吹帽,坐牢好比坐花园。”
为爱坚守,为爱抗争,为爱舍身,土家人追求自由幸福的勇气是可嘉的。
土家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其目的是想建立一个幸福、稳定的家庭,他们在竭力反对包办婚姻、买卖婚姻的同时,渴望通过自己互诉衷情的方式定下自己的终身大事。所以,情意绵绵且大胆直白的山歌成了最佳的载体,年青人希望自己给自己的情感生活和未来家庭做主。“肥水种荞不用灰,今日结伴不用媒,多个媒人多张嘴,免得从中说是非。大山木叶细又翠,问郎会吹不会吹,郎若吹得木叶响,只用木叶不用媒。”
即便是受困于不幸婚姻的牢笼,渴望幸福的土家人只要有机会,只要碰到了自己喜欢的对象,依旧会努力抗争,追求真正意义上的幸福。“人家丈夫像条龙,我家丈夫像条虫,有朝一日时期到,斑鸿跳出画眉笼。”
由此可见,土家人对待个人情感是一种积极抗争、积极争取的态度。
二、德行与情感坚守
随着一夫一妻制的建立,人类的婚姻关系与文明结上了不可切分的纽带。原始社会的杂婚、群婚等现象彻底结束,家庭婚姻逐渐趋于稳定并在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随着家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人类在择偶、组建家庭的过程中显得越来越慎重、严肃,人们对家庭成员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严格,长相、体魄、智慧、财富、品德都是择偶的标准。在这众多标准中,土家人尤其看中对方的道德品质。又以是否真心、是否真爱作为评判的首要依据。
“金花银花滚下来,金花银花我不爱呀,只爱情妹好人才,太阳出来照半坡,金花银花滚下河,金花银花我不爱呀,只爱情哥唱山歌。”
“妹只要郎有情义,哪个要郎有钱米。只要两人情义好,酸菜胜过海参茶。恋哥要恋有情哥,别嫌贫穷房屋破。
只要两人恩爱深,缺少吃穿也快活。”
“满园竹子挑一根,百人里头挑一人;爱穿爱戴我不选,爱姐勤快又聪明。”
“六月天气热又热,把哥晒得墨墨黑,人说我郎是黑鬼,我爱情郎赛张飞。”
在土家人眼里,财富、衣着甚至长相都不能和情感划等号。因为土家人看中的是情投意合,是女子的聪慧、善良、贤淑,男子的勤劳、朴实、善良。
“燕子起窝看屋舍,为妹恋郎挑角色,只要哥哥人肯做,半边茅屋不嫌窄。”
“蓑衣虽烂不烂棕,弓弦虽断不断弓,铜盆破了斤两在,我爱郎穷志不穷。”
“高坡起屋不怕风,大河行船不怕龙,恋哥不在人乖丑,只要肯做人心忠。”
“有情不怕贫穷汉,无情哪怕他做官,你穷我穷真相爱,管他银子砌阶檐。”
有共同爱好,共同语言,两情相悦,困难可以战胜,财富可以创造,这是和谐美满的保证。
“姐像后园一山竹,锯个竹筒做二胡,郎会拉来姐会唱,吹拉弹唱好进屋。”
土家人的情爱观已经抛开物质的诱惑,挣脱等级的束缚,不受世俗尊卑意识的纷扰,其核心是精神之爱,即纯净的、不带任何条件的真爱。
“幸福的家庭都彼此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2]3什么是相似?相似就是夫妻恩爱,琴瑟和鸣。相似的基础来源于男女双方真诚相爱,而相爱的前提便是双方人品优秀,德行高尚。有德之人才友善、友爱,有情有意。
土家人在择偶上重精神轻物质,一旦有了意中人便执着追求、坚定守护。
“结情就要结到头,莫把人情半路丢,要学大河长流水,莫学小溪干断流。乌鸦要叫尽它叫,风吹大树尽它摇,哥妹二人情长久,踩不断的铁板桥。”
“生不丢来死不丢,生是冤家死对头,哪个要想离开去,除非长江水倒流。隔河看见对门坡,看见青藤缠梭罗,青藤缠到梭罗树,风吹雨打不得脱。”
对人品的重视、对情感的忠贞,是土家人幸福生活的保障,体现了土家人严肃的道德观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婚姻美满与家庭责任
土家人以歌传情、以歌作媒,追求自由恋爱,本着你情我愿、心灵相通的原则定下终身后便追求爱情与婚姻的完美统一,与相爱之人白头偕老。“红花红叶一条根,香瓜和蔓一根藤,甜果和枝一棵树,哥哥和妹一样情。”
男性对女性的表白与忠诚同样会换来女性的忠贞与痴情:“有情哥哥你听真,锣鼓一锤定了音:我如园中芭蕉树,年年换叶不换心。”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稳定是推动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助力之一。维系家庭稳定的因子有两个,一个是男性,一个是女性,而连接这两个因子并组成一个固定关系的关键链条就是爱情与责任。从土家情歌中我们不难发现,情歌包含的不仅仅是男女互相爱慕、互吐衷肠,更有对责任的约束。男女青年在社会劳动中广泛接触,加深了解产生了爱慕之情,这是一种在劳动生活基础上产生的爱情,这种爱情实际上体现出了男女权利统一的原则和爱情与婚姻统一、婚姻与幸福统一的婚恋观。[3]
“昨日与姐同过沟,二人低头看水流。郎说一锄挖个井,姐说细水放长流。柑子树,柑子叶,柑子好吃树上结,日里跟着干哥走,夜里跟着干妹歇,干哥干妹离不得。”
夫唱妇随、同甘共苦、恩爱永远,土家人对情感的认同,对责任的担当是保证家庭和睦兴旺的核心基础,一旦有背信弃义、不负责任的行为发生,则会加以强烈的谴责和控诉。
“当初二人共树花,如今跟人成了家,如今跟人成家去,害郎河中守水鸭。”
土家人强调“忠诚”、“真爱”、“责任”,他们认为爱情不是一朝一夕,婚姻更不是儿戏,有道德的人是不会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的,既然组建了家庭就应该承担和履行各自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如:“姐莫丢来郎莫丢,拿个泥巴捏个牛,泥牛放在田坎上,等牛吃草再说丢。姐莫丢来郎莫丢,二人江边望水流,江水倒流船倒转,树木倒生再说丢。”
你不丢我,我不丢你,恩爱终身,这既是对双方的负责,也是对家庭的负责,更是对社会的负责。
四、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文化呈多元发展态势。
新思想、新文化在充斥各种媒体平台的同时深深刺激着年轻人的大脑,影响了年轻人的思考、意识,左右了他们的举止、行为。在这些新文化、新观念中,有部分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步伐,对旧文化、落后思想是鞭笞、弥补和更新。
如,科技文化的突飞猛进、大数据时代的开启等等,不仅进一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更是推动了社会文明前进的车轮。但新文化、新思想中也同样存在着令人尬尴甚至痛心疾首的部分,如“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之类的言论,还有各种比拼的“炫富”,甚至为了满足物质的虚荣出卖青春和肉体的“炫干爹”等等。本是朝气蓬勃、意气风发、追求理想、勇敢打拼的年青人,却荒废在物质的诱惑中而不能自拔。
理想、爱情、忠诚、责任、义务、创造这些闪光的精神品质,在虚荣、享受、奢靡、懒惰、放纵中被抹杀,失去了灵魂的栖息之地。“山歌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彰显了土家先民的智慧心理”[4],当我们再听这些没有文字记录、略显粗糙却依旧清新、质朴的土家情歌时,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对民间文化的保护,更需要传承其中的精神内涵,在正确引导下做出有意义的判断和选择。所以,对民间山歌的研究其意义是多重的,也是值得长时间坚持的。
参考文献:
[1] 陈洪。土家族民间歌谣分类概述[J].鄂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01)。
[2] [俄]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M].智量,译。上海:译林出版社,1996.
[3] 石雯丽。土家情歌中女性的婚恋观及其美学内涵[J].民族论坛,2005,(02)。
[4] 向笔群。土家山歌的生活情趣--以沿河部分土家山歌为例[J].先锋文论,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