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民间文学论文

我国民间故事讲述的语言特点研究(3)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1-18 共7397字

  (二)三种田野作业法

  民俗事象过程的研究,只有通过扎扎实实的田野作业才能获得。而且,如果想弄清楚某一民俗事象的逐渐习俗化过程,则需要更长时间的田野观察。故事讲述,既有突发性讲述(时间、场合、听讲群体不固定,常常转瞬即逝,时过境迁),也有习惯性讲述(时间、场合、听讲群体较固定,且日复一日地进行一段时间,有的甚至长达数年)。若考察突发性讲述,常依靠讲述人回忆来完成,因当时的语境无法复制,除非研究者在调研中碰巧邂逅;若考察习惯性讲述,则最好选取正在进行中的习惯性讲述活动,研究者可以直接参与观察讲故事时话语互动的细节和过程,并结合深入访谈来进行。

  从考察时间的角度来看,故事讲述的田野作业可分为三种:

  1.一次或数次的短期考察:如目前我国的硕士、博士论文作者,大多是利用一年的寒暑假期,通过几次短期造访故事村、故事家(每次不到两个月),调查其故事讲述的情况。

  2.定期追踪的长期考察:如江帆研究谭振山①、林继富研究孙家香②,虽然每次考察应属于短期考察,但是前后延续十余载,对故事家的故事讲述作前后对比研究和总体讲述风格的综述研究。

  3.一年以上的逐日考察:这类研究可针对正在进行中的某一故事讲述习俗,需要日复一日地考察故事讲述活动日常状态以及长期演进过程。此类研究选点难度大、调查耗时多、技术要求高,我国民俗学界目前阙如。

  短期考察,截取的是故事讲述情况的片断,而且是研究者调动出的故事讲述的片断,距离日常生活中的讲述实况较远,但具有机动灵活、可做横向对比的特点。定期追踪的长期考察,虽然也常常是研究者调动出的讲述行为,但因长期追踪,获取的讲述情况距离日常生活要比短期考察更近一步,且能在总体上把握同一类故事讲述的基本特点,拥有一定的纵深度。而一年以上的逐日考察,由于面对的是正在进行中的某一故事讲述习俗,且通过一年以上不间断的参与观察,距离故事讲述的日常生活形态最近,无论故事讲述的纵向历时全景,还是话语互动的细部特写,都可被细心、耐心的研究者采获,有利于揭示出故事讲述的诸多规律性。

  故事话语研究,可以选择上述三种田野作业法。通过田野笔记、录音、录像等主要的记录手段,把故事讲述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作为田野资料库,为进一步理论研究和规律发现打下良好基础。这是需要勇气耐力并值得开拓的领域。

  (三)录音的文字转写方法

  录音转写涉及口头语言如何被誊写为文字以及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差别等问题。民间故事讲述使用的是口头语言,是作用于听觉的声音或动作符号系统,当它被誊写成文字时,则转变为作用于视觉的绘画符号系统了。口头语言具有连续性、线性和时间性,文字书写后的书面语言则具有空间性、非连续性。③ 由即时发生的口头语言转写成书面语言之后,各种强烈依赖语境而产生的靠声音表达的语符、语法要变成以既定的文字④、标点、暂定的符号等标示的可反复阅读、可任意分行或不断拆分的书面语言符号系统,而口头语言中的诸多声音或动作表达及其语境因素无法一一呈现,例如语调、口音等。因此,再好的文字转写方法,也只能展示口头故事讲述的部分风貌,而原有录音或录像则始终是研究者重新理解故事讲述田野实况的重要参照。

  尽管如此,录音转写仍然是故事田野研究的必须。录音只有被转写成文字,才能为引证语料、阐述观点、陈述发现做好前期准备。目前民间故事研究文献中出现的录音的文字转写方法有如下几种:

  1.通用的民俗资料转写法:将录音中说话人的语句按说话次序分行转写,括号注明语气、动作等辅助语言,方言作出注释,访谈时间、地点等或注释或写在文本开头。这类简要的转写法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被我国故事学学者广泛采用。

  2.民族志诗学的转写法:以此方法记录的诗歌、故事的文本一开始仅出现在西方学者的译文中,其后,杨利慧采用此方法,对口头神话调查时学者和讲述人、听众之间互动过程的录音做文字转写,用粗体、{}、[]、---、=、{……}等9种符号来记录讲述过程中的诸多话语现象。① 可以看出,民族志诗学方法正帮助学者朝着“增强书面形式对口头艺术的表现能力”的方向努力。

  3.语言人类学的转写法:话语分析和交流民族志是语言人类学的两种研究视角。20世纪90年代以来,语言学的译着中常见会话分析方法,如学者刘虹使用这一方法研究了汉语会话结构特点,其着作中专门辟出一节“会话的转写方式”,介绍录音的文字转写方法,包括转写时语言和非语言细节的取舍、转写系统、常用转写符号等。其用[、]、=、(·)、(0.0)、-、>…<、<……>等15种符号表示常见的话语现象,也在每行末尾标注了序号。如不同人说话重叠时,采用[],[代表两人同时开口],代表结束处;停顿或沉默的时间,用(0.0)标出等。② 在民俗研究领域,西村真志叶使用了此种方法,对京西燕家台村的日常谈话“拉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阐释了被研究者主体(而不是研究者)所理解的“拉家”话语的日常实践。③表演理论的代表人物理查德·鲍曼也受到语言人类学的深刻影响,他将故事讲述视为用于话语交流的口头艺术,在录音转写时,按说话次序进行文字转写,括号描述语气、动作,还将每个语句作分行处理,标出序号。④ 这便于他对讲述人表演时的话语进行多种角度的细致分析。

  怎样转写录音,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从录音转写的方法,可以看出研究者所持有的学术理念,以及适合于澄清研究问题的文字处理策略。故事讲述的话语互动研究,需要从上述的转写方法中吸收精髓,以便充分展现讲故事的艺术生活话语性质和特征。

  总之,民间故事讲述的话语互动研究,需要明晰其构成要素的结构关系、互动序列和话语性质,进而聚焦于日常生活中讲故事时的话语互动过程,这对研究者提出了更高的田野作业要求:置身于正在进行中的讲故事习俗活动,不仅要关注讲故事的整体事件一次次发生的过程,也要切实地把研究目光长期聚焦于这一习惯化的、时常发生的民俗事象,对其话语互动进行整体研究和历时观察。录音的文字转写技术,也是不可或缺和慎重择优的。研究者不必回避局内人身份,只要选择最能发现研究问题的田野作业法、文字转写法,并结合适当的理论观点进行阐释,进而提出理论建构,就会在我国故事学新视野中做出应有的学术贡献。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