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民间文学论文

董永遇仙传说文学层面及董永戏的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9-28 共4594字
论文摘要

  汉代千乘(今博兴县)人董永遇仙的传说由来已久,董永形象最早出现在山东嘉祥县东汉武梁祠画像中,此后历代文学作品对董永孝感遇仙故事屡有传述。三国魏曹植《灵芝篇》诗、晋干宝《搜神记》、南朝宋郑缉之《孝子传》均曾记述董永遇仙故事(《法苑珠林》卷六二曰:“郑缉之《孝子感通传》曰永是千乘人”);敦煌文献中又有唐末写本《董永变文》、题句道兴撰《搜神记》、《故圆鉴大师二十四孝押座文》记载董永故事;唐五代之际,杜光庭《录异记》曾提及董永之子董仲事迹;北宋《太平御览》征引过托名西汉刘向的《孝子图》所记董永故事,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对董永传说也有记载。明代洪楩《清平山堂话本》所收入的宋话本《董永遇仙传》以董永遇仙传说为题材,在整理改编之后,创作成为内容稍丰富,情节较曲折的短篇小说。到宋话本《董永遇仙传》为止,董永传说题材在中国古典小说的创作中基本定型,一直到清末都没有再出现篇幅更大的作品。董永传说在元代又被演绎进入到戏曲当中,并依赖戏曲形式在民间广泛传唱,明清两代的杂剧、传奇和近世戏曲创作中出现了相当多的作品。中国传统戏曲中,董永遇仙的故事情节进一步丰富发展,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活泼,最终在当代形成了经典戏剧文本黄梅戏电影《天仙配》。现在广大人民群众所熟悉的董永和七仙女形象,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元代以来的戏曲作品,基本上都是戏曲人物形象。

  虽然在建国以前就有学者关注过董永遇仙传说,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后,新时期之前,董永传说研究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以后,董永传说与孝文化成为各地发展本地文化产业的平台,伴随发展地方经济文化的需要,近年来,董永孝感遇仙传说越来越被研究者所重视,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同时也涌现出了相当数量的论文和专著。经过初步地检索和统计,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大陆地区陆续发表有关董永传说的代表性研究论文六十余篇,出版研究著作十余种。通过对已有成果的整理和分析,可以发现,二十世纪以来的董永传说研究大致主要集中在考证董永生平和故里等方面,而对董永戏的研究还有所不足。

  一、对作为历史人物董永的生平和故里进行考证

  董永故里之争,早在明清以来各地所编的地方志中就开始了。后来,关注这一问题的研究论文和论著特别多,相关论文有彭友《孝感县志与董永的传说》,吴崇恕、李守义《孝感“孝文化”中的“董永与七仙女”——“孝感是董永故里”的印证》;马光俭《董永的传说与博兴》,马光俭、李兆兴、邢长忠《董永故里在博兴》;何昌林《两千年来的董永故事》,闻毅先《“董永遇仙”传说与金坛》,孟繁仁《“董永故里”新探源》,施泽银、崔益云《西溪与董永、七仙女有关的地名传说》;扆晓红《万荣董永传说的实地考察》,董俊业《董永故里在万荣》(2012 年 10 月 16 日《黄河晨报》);车锡伦《东台地区董永传说考》,赵志毅《董永传说起源东台说质疑》;朱瑶《董永故事文物文献考述》,宋焕文《董永故事发生在西汉晚期》,高中尧《〈董永故事发生在西汉晚期〉质疑》,王玉德《董永事迹献疑》,周濯街《试论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在黄梅县的流传特征》等。相关论著主要有山东省博兴县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董永论证会资料汇集》,董大中《董永新论》,薛德华《董永故里 东台市卷》,李建业、董金艳《董永与孝文化》,纪永贵《董永遇仙传说研究》等。

  二、董永孝文化及其产业研究

  常红生《董永资源旅游开发刍议》,奚向红、张旭伟《发掘董永七仙女传说,创立中日“七夕”节庆活动》等论文对董永孝文化产业建设问题进行了探索和讨论。论述董永孝文化的专著主要有李建业、董金艳编《董永与孝文化》。董大中《董永新论》,纪永贵《董永遇仙传说研究》二书对此问题也列有专章。

  三、董永遇仙传说文学层面的研究

  在古代文学研究领域中,现代学者对董永遇仙传说进行的研究基本上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一)对民间口头传播的董永传说进行采录和改编

  解放以前就有学者进行过这方面的工作,并有文章发表,如白荻的《天女酬孝记》和《仙山寻母记》(1946 年《茶话》第 4 期)。新时期以来有不少专书也收录或者改编董永传说,如李建业、董金艳《董永与孝文化》,宋焕文《董永故事探源》,胡绍云《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许可顺、舒立臣《董永的故事》,孝感市董永传说研究会编写的《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晓黎、巫玉《董永与七仙女》,周濯街《七仙女正传》,立波《天仙配》等。杜颖陶编《董永沉香合集》对民国以前以董永传说为题材的大量宝卷、弹词、鼓书等民间说唱作品进行了汇集。

  (二)对董永传说文献的搜集整理和辑佚辨伪

  主要论文有王重民《敦煌本董永变文跋》、何国栋《也谈敦煌写本〈董永〉(拟名)》、班友书《董永戏文佚曲,真耶?伪耶?》、《谈谈董永戏文佚曲的真伪》,纪永贵《董永遇仙传说戏曲作品考述》(此文后收入《董永遇仙传说研究》)。相关著作有杜颖陶编《董永沉香合集》,李建业、董金艳《董永与孝文化》。

  (三)对董永传说的源流演变进行考证

  涉及此问题的研究论文有赵景深《董永故事的演变》,孝慈《“董永卖身”故事的演变》,王建伟《汉画“董永故事”源流考》,班友书《董永传说演变史考》,王兆乾《董永遇仙故事的演变——黄梅戏〈天仙配〉探析之一》,董森《试论董永故事的形成和演变》,王金霞《董永故事:从孝亲典范到爱情传奇》,王雪珂《〈天仙配〉的起源及流传》,唐芳明《〈天仙配〉原型与改编本比较》等。相关论著主要有宋焕文《董永故事探源》,郎净《董永传说》、《董永故事的展演及其文化结构》,纪永贵《董永遇仙传说研究》。董大中《董永新论》,借鉴和吸取了传播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有《传播小史》专章论述董永故事的流传和影响,该书还尤其注意到以往研究中所忽视的董永传说在宝卷、弹词、鼓书等讲唱作品中的传播。

  也有学者把董永传说与其他民间传说加以比较,进而分析不同的民间传说在通过各种媒介或文学形式传播过程中的汇合交融情况。冯和一、胡杰《牛郎织女神话与孝子董永的整合文化意义》,程蔷《从董永故事看民间叙事的“复合”性》,刘瑞明《论〈董永变文〉和田昆仑故事的传承关系:中印文学交融说议误》,《韦民〈七仙女和董永的故事〉与〈九羽衫〉的关系初探》,李立《从牛女神话、董女传说到天女故事──试论汉代牛神话的变异式发展》,余欢《董郎何故变牛郎:从董永故事和牛女传说在戏曲中的流变看二者的关系》,刘献忠《牛郎织女与董永七仙女故事的流变分合探析》,黄震云《汉乐府和汉画像石中牛郎织女及董永神话传说通考》,施爱东《“织女”的故事》等论文,将董永传说与牛女传说等其他民间传说进行了比较研究。

  (四)对董永传说相关文学作品艺术价值方面的研究

  二十世纪以来的董永传说文学研究大多是对文学文献的整理分析,作品中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演变研究也主要是从历史文化和社会民俗角度来展开的。建国后,除了曾经围绕新改编创作的黄梅戏电影《天仙配》进行过评论和探讨以外,真正在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方面进行的董永传说研究,相对还比较少。新时期以后,较早明确地将对董永传说的研究视点转移到其文学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来的,是杨友彭、赵际玲、杨炬、杨薇合著的《董永传说初探》一书,此书第三编题为《董永传说的文学价值》,分析了董永与七仙女的艺术形象,有关董永传说作品的文学成就和黄梅戏《天仙配》的悲剧美。郎净《董永传说》和《董永故事的展演及其文化结构》两种专著对董永传说相关文学作品中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演变做了历时性的贯通研究。纪永贵《董永遇仙传说研究》虽然是一部综合性的研究专著,但是其第三章《董永遇仙传说的完成》不仅对董永遇仙传说戏剧作品进行了考述,而且对黄梅戏电影《天仙配》的艺术价值和影响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种专著外,对董永传说文学作品艺术价值进行过专门探讨的论文偏少,曹明霞《〈天仙配〉谁的家园,谁的解放》从性别研究的角度对陆洪非改编黄梅戏《天仙配》中的董永形象进行了分析;邵敏《经典神话的影视改编:以董永遇仙故事为例》一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以董永遇仙传说为题材的当代影视作品进行了点评和解读。

  二十世纪以来,特别是建国以后,董永孝感遇仙传说研究虽然已取得较大成就,但是某些方面的研究相对还很薄弱,比如以董永传说为题材的中国传统戏曲研究就很不成熟,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

  四、董永戏是董永遇仙传说研究中的薄弱环节

  牛郎织女传说流传虽广,但由于其故事未被改编并通行于元杂剧和明清传奇,所以“天仙配”就成了古典戏曲中表现凡间男人与天界仙女婚恋的最为经典的题材,董永和七仙女形象至今仍活跃在当代流行影视剧中。然而,现阶段以董永传说为题材的中国传统戏曲作品的整理工作和基础研究还很不到位,存在着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

  (一)董永遇仙传说,其故事演变主要有小说杂记、讲唱文学和传统戏曲这三个系统。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王重民《敦煌变文集》、黃征《敦煌变文校注》、谭正璧《清平山堂话本校注》等著作的出版,董永传说的变文、话本作品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整理,而董永传说戏曲作品的整理工作则相对滞后。虽然杜颖陶《董永沉香合集》,李建业、董金艳《董永与孝文化·艺文篇》已经收录了相当多的董永遇仙传说剧本,但是这两种书对相关戏曲作品只是简单收录和注明版本,并没有做进一步的整理工作。到现在为止,国内还没有出现一种有关董永传说戏曲作品的比较好的校注本。纪永贵《董永遇仙传说戏曲作品考述》虽然对董永遇仙传说戏曲作品进行了著录和考证,对版本情况也有研究,但对清代以来很多地方戏中董永剧目的著录仍略有疏漏,如清代四费轩主人著有《董孝》(一名《董永葬父》)杂剧;台湾歌仔的传统曲目有四大套八小折,其中就有《董永卖身》;白族剧种鹤庆吹吹腔 83种传统剧目录中亦有《天仙配》(董永卖身);广东木鱼书《董孝子卖身》、广西桂剧《董永重配七仙姑》等剧目或剧本,纪永贵《董永遇仙传说戏曲作品考述》都未提到。董永传说相关戏曲文献的整理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董永传说相关戏曲作家及其创作研究不很深入。元代董永杂剧和传奇的作者,几乎没有学者做过细致考证。明代以来,很多董永戏是由文人改编创作的,如心一子《遇仙记》、顾觉宇《织锦记》、四费轩主人《董孝》等,对于这些剧作家的生平和创作问题,大部分论文和论著仅仅是在论述其他问题涉及这些剧作家时,才对其做简单考证或猜测,很少单独作为一个问题来深入研究考证。

  (三)在董永故事源流演变中,东汉孝子董黯事迹对董永传说的渗透,尚未引起学界充分重视。实际上,浙江董黯遗闻和董永传说的相互影响在戏剧作品故事情节中是有所体现的,对此研究者应该有所关注。元代以来,董永戏与其他孝亲题材剧作也相互发生过影响,其他孝亲题材的戏曲创作往往对董永戏有所借鉴,清代李式玉《女董永》传奇就是典型。《目连救母》等宗教性劝善题材的戏曲,称述古人孝行,颇喜标举董永;各种版本的目连戏中通常都有孝子卖身的情节,很有可能就是受了董永传说的影响,同时董永戏也有可能吸收了目连戏等孝亲戏中的一些故事情节。在元杂剧和散曲中,明清戏曲中,还有很多提到过董永传说的唱词,也是研究董永传说很好的资料。

  参考文献:
  [1] 李建业,董金艳. 董永与孝文化[M]. 济南:齐鲁书社,2003.
  [2] 郎净. 董永故事的展演及其文化结构[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3] 郎净. 董永传说[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4] 纪永贵. 董永遇仙传说研究[M].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
  [5] 黄霜. 董永传说研究述评[J]. 文学教育,2013,(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