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美学论文

审美超越的内涵、本质和特征(2)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9-01 共7190字

  ( 一) 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中关于人的本质

  人本主义心理学将人的本质定义为超越性并不是什么新的发现,只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人的存在的根本给予了侧面的说明,也给审美超越的本质提供了更多的证据和发展方向。杨春时在其超越美学中也指出:“生存的本质,一言以蔽之,就是超越性。”

  ②而审美仅仅是超越的形式之一。事实上,审美超越确实源于人的本质。毋庸置疑的是,人不仅依赖于物质性的存在,同时也是精神性的存在,人“不仅生活在物质世界,而且生活在意义世界。

  进而,人还要为这意义的世界镀上一层理想的光环,使之成为理想的世界,从而又生活在理想的世界里。并且,只有生活在理想的世界里,人才真正生成为人”,而理想就是人对自我的超越。③ 然而,一些事实可能令我们更加惊讶,那就是人可能在任何时候都存在超越性需求,即使是在温饱可能还没有得到解决的时候也存在这一需求与现象(如远古人很早就在山洞里留下一些壁画等等)。所以,人自始至终都存在着超越性,只是显现的程度不同罢了,超越是人真正地活出了生命的意义。“人的超越性问题实际上很早就为人们所意识到了,苏格拉底早就提出:生命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唯有理性才能显示人的存在本性而使人优于动物。

  这思想至今还是以不同的方式在被人们所理解。

  卡西尔把人称之为符号的动物也含有此意。因为符号不同于信号,信号反映的是物理世界,而符号反映的是意义世界,信号是操作者,符号是指称者。这样,符号就使人摆脱了对感性世界的直接依赖,而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功能,这就是对感性存在的一种超越。”④
  
  (二) 审美超越的本质

  艺术存在的根本意义在于表达人的理想和精神追求,而审美只是人获取精神生活的一种普遍方式,是对人的本质反映。正因为审美是人类获取精神快乐的一种方式,那么审美经历由传统审美到审美日常化的发展也是历史发展之必然。审美之所以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审美越来越普遍化、日常化、世俗化,其根本原因在于审美是人追求与体验精神生活的一种方式,并且是人类世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审美超越则是审美的进一步升华,是精神世界深入的表达,它超越了一般的审美,超越了功利,而揭示出人的深层本质,即人存在的深层次的本质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

  生存本质上就具有超越性,而人的生存活动并非仅仅是获取物质资料的物性活动,这样的活着无法体现出人“活着的意义与价值”.因此,人还在另外一个更本质的层面将生命的绚烂与精彩表达出来,人负有这样的使命,即活出意义来。人追求意义与价值的存在使得审美等精神享受方式得以存在,并使审美等精神方式几乎成为人的必须。所以,“生存的本质是超越的,审美是超越的形式”①。然而,“审美超越不是对生命活动的全面超越而是对生命活动的最高超越”②.

  (三) 审美超越的特征

  由于审美超越不仅仅是审美的问题,还涉及人的心理等问题。审美超越所带来的纯属人的精神与心灵的激荡与体验,因此,这就决定了审美超越在把握上存在难度,审美超越从根本上说,是个人的一种精神感悟,因此这就决定了审美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如顷现性、体验性等特征。

  审美超越带给人的是意识的变化和精神的快乐,是人对某种崇高价值的领悟,但审美超越不可能是持续很久的一种感觉或体验,它的出现仅仅是顷刻间的,它的到来也是审美超越的体验在经历后,审美主体会渐渐淡入日常生活的状态,但审美主体会留下记忆,当审美超越再度发生时,却可以被认出来。

  审美超越是对现实生存中的主客对立和时空限制的超越而进入自由和无限的生存方式。审美作为自由和无限的生存方式,又是对生存意义的领悟和确证。生存意义是生存着的人对处于一定境况的生存性自我所做出的解释,审美既是对此解释的内在感知和意识,又是对此解释做出的内在确认和证明。所以,审美超越是一种体验性,是审美主体的精神体验,是主体与客体得到交融性的体验,这种体验它是瞬间的,在这一瞬间里,审美主体暂时超越了功利与当下,并在这一瞬间,产生的是心灵与精神的共鸣,主客体由日常分裂向着本真交融超越的人生在世性。审美超越的这种体验性在于使审美主体在心理和精神上产生了愉悦、幸福、快乐等情感,这些感情类似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的“高峰体验”.③这一时刻,“表达和交流通常倾向于成为诗(雪莱:诗是最快乐和最佳精神的最快乐和最佳时刻的记录)一般的、神秘的和狂喜的,似乎这是表现存在状态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语言。”④这种状态和体验可能超出了语言的表达,审美超越性比较接近感觉状态,甚于理智状态。“没有人能让一个从来没有特定感觉的人,了解那种感觉所包含的性质和价值。人必须有鉴赏的耳朵,才能懂得交响乐的价值;人也必须通过恋爱的滋味,才能知道恋人的感受。”⑤
  
  三 审美超越与宗教超越的关系

  审美超越是人审美活动过程中的最高境界,是人纯粹的、对象化的精神意识活动,它超越了一切的物质、欲求和世俗,是人把握生命自由与境界的一种手段,也是人达到崇高自由精神境界的一种方式。除审美超越外,人类还存在着另一种精神超越,那就是宗教超越⑥。审美超越和宗教超越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话题,但作为人类体验最高精神自由和境界的两种方式,他们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关联性或有着某种本质上的区别呢?

  一直以来,学者们太多关注于审美超越与宗教超越之间的差异性,而忽略了两者之间的共性。事实上,无论是审美超越还是宗教超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这种本质的一致就在于无论是审美超越还是宗教超越,他们都是人纯粹精神或意识的活动,即人的心灵的直觉的洞悉。这两种超越到来的方式也是颇有意味,超越性并不能主动追求或刻意臆造就能得到的,更不能以理性的方式得到,人不可能主动地达到审美或宗教的超越性。然而,超越性对人却有着无限的魅力,无论是宗教超越还是审美超越,他们都为“生活添加了一种迷醉的力量,它无法以理性或是逻辑的方式从任何事物中演绎出来。这种迷醉的力量如果亲临,就以赐赠的方式前来;生理学家会说那是我们生理组织的赠予,而神学家会说那是来自神之恩宠的赠予。这样的赐赠我们或者拥有,或者没有。有的人无法拥有这样的赐赠,就像他无法遵照命令爱上某个女人。”①然而,无论是审美超越还是宗教超越,他们都有着共同的作用与意义,那就是都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提升人的精神世界、感悟生命的真谛与意义。超越性体验所带来的完全是精神上的感悟和改变,从更加宽广的角度审视人存在的意义与价值。超越性,这种情感和体验对于个体的生命范围都有绝对的扩大作用,给予人一种新的力量,一种新的感悟,尤其当人对外的战役失败,而世界也否认他时,审美超越或宗教超越都可以为他赎回且活化一个内在的精神或神秘的意识世界。这也就是很多学者为什么喜欢从“移情”的角度来解释审美超越。

  既然超越性的体验对人的生命境界有提升意义,那么,这两种体验在条件上也存在一致性吗?

  事实上,无论是审美超越还是宗教超越,人们要体验到这种精神境界或意识活动,取决于一些基础性的因素,如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道德情感等等。一般而言,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是产生超越性的前提和基础,往往具有健全心理状况的人容易将世上的每一件事情视为美好,他们更容易对周围的事物和人表现出赞美、感恩,并容易产生美好的精神体验和感悟;而相反,心理健康欠佳且病态灵魂的人对不和谐的事情格外敏感,容易受到存在的不确定性、普遍存在的痛苦以及不可避免的死亡所左右和影响,因此无论是审美超越还是宗教神秘经验所带来的精神或意识深处的体验很难产生。另一个因素就是与人的道德情感有关,在中国哲学的传统中,道德规范人的行为、培养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境界。冯友兰先生曾将人的境界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②
  
  这四种境界是一种逐步上升的境界,前两种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则是精神的创造,其中修德以养心、修德以正己就是健全人格和提升人境界的重要途径。因此,一般而言,良好的道德修养是可能培育出健全的人格,拥有健全人格的人可能更容易感悟到事物的真善美。相对而言,道德败坏的人可能品行不高,很难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自然无法深入地赞叹事物的真善美,也更难达到崇高的审美超越与精神体悟。

  总之,审美超越是审美活动过程中的一种现象,是审美活动中主体所产生的高级现象和精神活动,因此,没有超越就没有艺术。审美超越虽然在表述上存在抽象性,在把握上也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审美超越并不是“言语道断,思维路绝”,审美超越既立足于现实的世俗社会,又是审美被诗化了的崇高境界。它是人们超越当下、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精神感悟,也是对人的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的高层次认同与感悟,审美超越凝聚着个体独一无二的感受和体验,这种体验和感受并非是人的内在主观心理意识与世界的外在客观事物在认识上的简单统一,而是人与世界相互依存、双向建构所达到的存在论意义上的统一,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