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提倡与重视,各个院校已经开始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当今,高校已经不再一味地进行专业知识的教授,而是以丰富的艺术课程设置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美术鉴赏课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者的关注。但从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现状来看,其教学方式过于陈旧,教学内容过于单一。且由于目前大众对于美术鉴赏课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因而导致了许多学校的美术鉴赏教学只流于形式,而不注重实际效果。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在这种多元文化的发展背景下,美术鉴赏作为大学的选修课程之一,理应顺应艺术文化的发展需求,在艺术理念与教育方式上进行创新,建立一种开放的教育模式。
一、美术鉴赏课开设的价值
美术鉴赏课的开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与文化素养。美术鉴赏课上,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现与讲解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开阔他们的视野与思路。具体来讲,美术鉴赏课的重要意义表现在如下三方面。
第一,美术鉴赏课是一种审美教育。美术鉴赏课通常是以一种选修课的形式存在于高校的教育体系中,其主要针对一些美术作品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让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色彩、构图、肌理、线条等表现元素,让学生了解该作品的时代背景,揣摩作品中所蕴含的意境,使学生真切地感受与领略到作品的真谛。例如,学生可以在课上对罗丹的雕塑作品《吻》进行鉴赏,通过了解《吻》的创作背景,鉴赏作品中人物线条的动态和谐与石材肌理的光滑细腻,来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爱情的甜蜜与温馨。所以说,美术鉴赏课是一种审美教育课,它赋予了学生以敏锐的眼睛、灵巧的双手、丰富的想象力与一颗包容万物、理解万物的心,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二,美术鉴赏课是一种文化传授手段。美术是文化的一部分,通过美术鉴赏,学生可以感受到本土或者异域的文化思想。可以说,美术鉴赏课是学生体会多元文化的一种有效手段。例如,学生可以在课上对列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进行鉴赏,体会其以绢本设色、采用三点透视构图的方法,从中感受中国12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同时,除各色人物外,画中的房屋、桥梁、城楼等古色古香的艺术建筑也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色,学生趁机还可以对中国古代建筑进行一番深切的了解。
第三,美术鉴赏课是一种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过程。美术作品不同于文学作品,文学是靠文字来讲述情感的,而美术作品则是以一种无声无形的语言来传达世间百态、情感曲折的。由于没有具体的答案,人们常常会对同一件艺术作品产生不同的解读,这就使得学生在进行美术鉴赏的时候,会对同一件作品解读出不同的答案。例如,达·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莎》,背景山水幽深茫茫,画中人物优雅正坐,唇边浅浅的微笑含蓄而温婉,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能够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学生在课上对其进行鉴赏的时候,会根据自身的经历、以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种种揣度。
而美术鉴赏课的最终目的就是不断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进行思考与欣赏。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美术鉴赏课的特点
当前,多元文化已经成为了世界文化发展的主流,各种艺术的内容与形式也开始逐渐被贴上“多元文化”的标签,因此,加强艺术鉴赏课的本土化认同就显得十分必要。多元文化背景下美术鉴赏课应该具备如下特点:
首先,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美术鉴赏课应该具备更为广阔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比如,在美术鉴赏课中,教师在让学生欣赏本土优秀的美术作品的同时,也应让学生接触其他国家的优秀美术作品。此外,还要注重世界前沿文化的介绍和传播、注重民族民间文化与高雅文化的的相互融合与吸收。例如,在美术鉴赏课中,让学生对秦始皇兵马俑和古罗马的雕塑进行对比鉴赏,体会秦始皇兵马俑的独到之处,以及其与古罗马雕塑的相似之处与不同特点。
其次,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美术鉴赏课应该具备“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美术鉴赏课中,仅仅进行美术知识的讲解和美术技能的传授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多元文化的发展需要了。在课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将艺术生活化,注重学生自我审美能力和自我修养的提高,已经成为了美术鉴赏课最主要的教学目标。比如,通过鉴赏古希腊雕塑《米洛斯的维纳斯》,来引导学生围绕人体美的标准进行小组讨论或者撰写审美感悟,以培养学生自主发现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自我审美能力。
三、构建开放的美术鉴赏教育模式
美术鉴赏的基本目标是教会学生运用已有的感知经验与视觉体验,对美术作品进行联想、分析、探索与鉴别,让学生欣赏美、感受美、体验美的内涵,提升创造美与发现美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与学生自身文化的修养息息相关,因而要达到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目标,就必须创新教育模式,建立开放的鉴赏方式。
1.设立观影法教学模式
美术作品是一种沉默的语言表达,对其进行解读需要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但许多学生由于并非美术专业出身,因而在教师讲解作品的独特性时,常常会难以理解。且艺术欣赏如果只是用嘴来讲述作品的价值,那么就很容易显得枯燥乏味,缺乏说服力。运用观影法教学,即将与该美术作品相关的艺术作品与影视情节联系在一起,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观看与作品相关的文化历史影片,从中了解创作背景,从而为理解作品提供智力支持。例如,在让学生欣赏《唐朝仕女图》的时候,可以先播放一段展现唐朝宫廷生活的影片,然后将作品与影片中的仕女形象进行对照,让学生全面了解当朝时期仕女的地位与日常生活,从而更加真切地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形态及其背后隐藏的情感,揭示出作者的创作意图。
2.设立情景式与情感体验式的教学模式
情景式教学是将美术作品置于特定的情景之中进行鉴赏,通过让学生观看或演绎作品中的生活原态来挖掘作者的创作情感。这种教学方法是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角,使其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地去分析作品的价值。较具代表性的情景教学方式有实地参观法、语言讲述法。实地参观法即是将学生置于与作品相关的实地情景中,使其体会作品中人与物的真实感受。例如让学生欣赏有关海豹的美术作品,就可以让学生到海洋馆中观看海豹的表演,近距离地了解海豹的形态与体征,从而更好地解读作品在绘画艺术与表达上的优缺点。语言讲述法是在作品欣赏之前,讲述与作品相关的故事、创作的缘由等。例如,让学生鉴赏画作《最后的晚餐》时,教师要先向学生讲述犹大出卖耶稣,耶稣即将受刑这些故事前提,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各种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作者的艺术安排,从而更好地解读作品。
3.设立全面式的教学模式
全面式的教学模式是全面理解作品的基础,因为作品只是作者对事物或生活体验的一种艺术表达,而非直陈其情感或生活形态的原貌,因此要想了解画面之外的世界与情感,就必须探究作品的背景及作者的个性特征。例如,清末民国时期的绘画大师溥儒先生以山水、人物画着称,然而他画的竹子,常常枝叶零散,且随想而生。如果单看作品的确怪异,但是了解溥儒的人都知道,他是清代的皇亲贵胄,虽生不逢时,但其独特的出身造就了他洒脱不羁的个性,其画中竹子的怪异特征正是他性格的体现。运用全面式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客观立体地分析作品,不主观臆断,能够让学生在了解作者个性的基础上体验作品真正的独特之处与审美价值。
此外,教师还要建立与开放性教学模式相适应的评价机制,不仅要从艺术的品评着手,将艺术审美能力作为基础的评价依据,还要从艺术的文化性上进行考量,将增进学生的文化素养作为重要的评价因素。当然,提升学生的创造力、陶冶学生的性情等也是美术鉴赏课评价的重要方面。
总之,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美术鉴赏课是顺应当下时代发展浪潮的,其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美术作品来理解各种不同的文化,而且能使学生的审美观念得到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一系列课程的设置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相信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对美术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多文化背景下的美术鉴赏课教学模式将会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得以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1]赵萌.《当前高职院校美术鉴赏课教学研究》.大舞台,2012(10).
[2]范竞.《对高职院校美术作品鉴赏课教学的思考》.职业教育研究(基础教学研究),2011(07).
[3]包建国.《高职美术欣赏课教学新探》.教育与职业,2005(23).
[4]韦静涛.《论高校美术鉴赏课创新教学》.中国成人教育,2007(20).
[5]刘振佳.《论高职美术鉴赏教学加强人文精神教育的可行性》.济宁学院学报,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