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美术论文

民间美术社团建设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8-30 共5251字
论文摘要

  民间美术,这是一个被大家逐渐淡忘了的概念,改革开放以来,甚至不被学者专家充分重视而作为广泛研究.然而这在解放前,是不可想象的.中国古代贵胄望族子弟在教育中必学书画,这就是为什么就连北宋苏东坡,赵佶甚至直到近代鲁迅,李大钊都能具备相当的绘画基础和能力.纵观中国历代美术遗存的宝贵财富,民间美术以其淳朴的方式作为保证美术事业发展的血液与动力,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严格上说,中国美术的土壤和活力,大部分都是来自于民间.半个多世纪以来,面对今日蒸蒸日上的艺术思潮的火爆场面,流落到非主流境地的民间美术地位尴尬,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了.

  若要仔细分析所谓民间美术的构成,发展历史及流变,恐怕是洋洋万言也只能管中窥豹了.我们不得不如此简化,从近代开始,且由狭义"民间"摘取普遍性中的特殊性性来探索,以便区别于古代宫廷绘画,院画,及解放后由党领导的中国美术家协会范围以外的部分,姑且可以称作是体制外的,民间自发的艺术了.这样的美术,可根据其特定的形态、性质、功能所形成的不同门类进行细分.其中部分手工艺,诸如仅以营利为目的的年画、剪纸、泥塑、蜡染、印花布、民间玩偶等等继层出不穷的民间工艺与美术创作的结合的历史遗存也因其形式的拘泥与世俗化,而暂不列入民间美术社团的行列.

  社团是社会学范畴的感念,绘画社团也无外乎具备这样的特性.追求美的本能,使其散发出独到的魅力,却能将一群人"粘合"起来,于是任何历史时期,秉持特定艺术观念或形式的个体而组成的美术团体是屡见不鲜的.相对宽松的环境,无功利性,于是社团所承载的是个人的美术愿景.古汉语中",社"是土地之神,也指祭祀和人们群居生活的场所.这类集合了先民信仰的集合,在历史流变中不停的进化.只可惜历史文献中,没有记载第一个社团,乃至是美术社团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以怎样的形式诞生的?但是可以想象,仅从阿尔塔米拉洞穴笔画中即可看到,许多壁画的完成竟不是同一个时期,只是在相对集中地几百年内完成.艺术的诞生,传承,交流,终归与结社有关.观之今日的美术社团,是一种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实体.

  其具备一定的组织形式,具备相近的艺术主张,能够迅速集合一群具备相近艺术观念,在一定规则制度下,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而创作出一批相互影响,却具备独特风格的艺术品.中国古代美术个体一般因社会需要或政治需要,更多的是谋生的需要,于是成为为艺人或工匠,但是还称不上社团.中国的社团起源于文人士大夫,用今天的话说,聚在一起有钱有闲,于是探讨与聊生无关的美学.这不得不说是由于特定的历史诱因造成的,是社会阶层和分工细化后的产物.我们看到民间工艺与士大夫气质的文人美术之间大放异彩的同时,且逐渐形成了不同方向的艺术趣味和延展,以至于千百年后各具独到的见解,尽管其中尚存分歧.从历史演变来看,当代美术社团大体与古代相同,分为官方与非官方,体制内外两重天.体制内养尊处优,且具备明确的意识形态和绘画目的,主要集中了专业画家及官员.民间美术社团的结构则相对松散,主要由民间艺人,美术爱好者,较为分散.当代艺术个体可能是充斥在各行各业中,不以美术作为唯一专长而作为谋生手段.

  如果试图对美术社团的活动内容展开界定,则基本涵盖了绘画创作、研究、收藏、陈列、展览以及出版等多动的集合.一些民间性的美术组织--各大城市的画家村、地方性的美术社团、网络画家群等,凭借其志趣相投、组织轻便、反应快捷、灵活多变、创作自由、活动形式多样、活动内容丰富等优势,在各地迅速崛起,在一定程度上与权威美术组织形成了对峙.自由的艺术团体,其表现生命力也随其表现形式一样天马行空,放达不羁,依稀可辨的个性及风格亦或是默默无闻的宣叙与表达.仅仅由自愿结合的团体,无法律制约,它与社会组织、社会结构、乃至社会变迁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社团活动具备调节社会依赖性和亲缘关系的作用,打破了传统的血缘关系与其他简单的人际关系,很大程度的促进并体现了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显然,美术社团在具备缺乏组织张力的同时,也有官方美术团体不可睥睨的优势.由于是非盈利性质的组织,管理架构也相对扁平,所以社团内部不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及权利纷争.促使其成员能够真诚的纯粹的开展美术创作活动,心无旁骛的开展平等对话.

  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缺乏有效地管理与执行.缺乏官方背景的支持,资金来源有限.尤其是当今的社会制度下,体制外的美术社团,生存空间及发展空间都及其有限.时至今日,许多形式的集会活动都是法律所命令禁止的.

  无论是官方的美术社团或是民间美术社团,宣传自己的艺术主张,交流学术,切磋技艺,或是组织画展,出版刊物,也是在不断开拓影响力的过程.能够维护团体的运营,保持其自身的持续性和发展性.

  绘画社团本身的存在、发展及活动,也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象征.通过广泛的竞争机制和优胜劣汰,各类文艺思潮不断冲击着传统思维模式,推动新兴艺术的发展模式.对于美术创作能力的创新,其中包含的更多则是对美术传统的继承与变革.这与分析普通商业模式的成败是完全不同的.

  与绘画社团休戚相关的绘画风格始终处于嬗变的周期,不同的艺术流派其中有艺术家的作为个体的性格展现,然而终究不能离开其艺术土壤.曾经饱含乡土气息与浓郁个人风格的艺术风格已经成为历史,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艺术家仿佛成了无根的流浪者.能够博采众长,紧随艺术家心声的脚步.马蒂斯说,最优秀的艺术家,是能够总结一个时代的艺术,艺术社团也需要同样的高度.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里》说过,"纵观艺术史,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由此可见个人影响力对于民间艺术社团的兴衰是多么重要.如果海上书画公会没有李叔同 ;如果江苏教育会美术研究会没有刘海粟 ;如果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没有蔡元培 ;如果海上提襟社没有吴昌硕.尽管上个世纪初期虽战乱频发民不聊生,民间美术社团却如潮水般涌动,并缔造了一批了不起的艺术作品.在此证明了于艺术而言,杰出个人影响力远远甚于绘画社团本身的影响力.

  反向观之,如果没有组织这些红及一时的民间社团,艺术家的想象空间恐怕将大打折扣,未来的艺术造诣和发展空间也存在极大不确定性.如此看来,民间美术社团好比是艺术家培育的土壤,艺术家是亭亭玉立的植物,艺术品终于开花结果.

  下面举几个案例 :如西泠印社的鼎盛时期 1913 年,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出任首任社长,盛名之下,精英云集,李叔同、黄宾虹、马一浮、丰子恺、吴湖帆、商承祚等均为西泠印社社员,杨守敬、盛宣怀、康有为等为赞助社员.此后二十余年,西泠印社迅速发展,声望日隆,逐步确立了海内金石书画重镇的地位.受西泠印社影响,河井荃庐、长尾甲等海外社员把源自中华的金石篆刻艺术带回国内,在日本、韩国创立了全国性的篆刻创作与研究团体.西泠印社促成、推动了周边汉字文化圈内篆刻创作与研究的再一次浪潮,并得以发展和繁荣.

  再例如上海题襟馆的设立,虽然我们已经无法考察年份,但也称得上叱咤风云,无愧于民国时一个大型的俱乐部.一到晚上,大家聚在一起,谈论国画,书法和金石.会员甚至经常把收藏的珍贵书画,收到会里陈列,共彼此观摩.书画掮客也每晚拿大量的书籍和古玩去兜售.会里有各个会员的润格,代会员收件.然而好景不长,民国十五年,因为驻会会员骆亮公和吴子茹两位意见不合,遂告解散.

  民间美术社团的生存和发展,大多仰赖于艺术家的志同道合,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刨除种种自身因素,此外还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地缘等影响.

  这也是四九年解放后中国大陆民间美术几乎停滞的原因之一.政治环境的紧张,造成诸多民国遗存的卓越艺术家从此销声匿迹,诸如潘天寿,傅抱石,谢稚柳等在建国后很难见其有如民国时的卓越作品.

  此后,新兴美术创作和民间相关集会要到八七年以后才又重新恢复起来,不过此后经过西方当代艺术观念的影响和冲击,再加上信息时代的悄然而至,也在默默改变着艺术社团的组织和生态.

  相较万里之外,西方的民间社团在专业性与发展渠道要明显好于国内.思想层面相对自由,创作未受到意识形态的压迫,但受过度物质化和现代化影响较深.

  融资渠道相对容易(基金会,私人或企业背景收藏),而且媒体和艺术评论相对公允,大众具备较高的欣赏能力.就资本运作而言,基本实现自由贸易和竞争.且一般社会团体可以得到政府的资金支持从而坚持创作.

  历朝历代,我国民间美术社团长期处于缺乏理论研究与相关文献积累的境遇,缺乏持续的经济支持,也得不到社会足够的重视,甚至有"草根艺术家"之称.能够自足自给已经实属不易,所以民间美术社团的寿龄不过区区数十年而已.且一般社团相对封闭,随意性强,理论基础和建设也非常薄弱,缺乏因势利导,而极易夭折.

  虽然改革的春风徐徐吹来,然而全面市场化时间不长,投资理念还不够成熟,导致价值与价格的失衡,艺术家抑或失魂落魄抑或日进斗金,不断在谄媚"官方"与"商业"之间徘徊,社会环境和风气未能起到充分的正面作用.

  尽管环境堪忧,但东方人的艺术悟性和绘画技法却有不可磨灭的优势,加之改革开放,西方自由价值体系和文化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带给中国文化和艺术注入新的血液,令人耳目一新,期间不免碰撞出一些奇思异想的火花.此外,也不排除在中国,扎实的文化底蕴,能够在厚积薄发中融会贯通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如 1979 年星星美展,中脱颖而出的年轻画家,王克平、罗中立、周春芽、方力钧、艾未未……他们来自不同地域,操持不同口音,对于艺术却有同样的梦想.他们能够坚持创作独立风格的作品,不谄媚,不市场而侥幸却又必然的生存下来,逐渐形成具备属于自己特色风格和艺术理论的作品.单纯放任的追求市场效益只能导致艺术价值的扭曲与消解,甚至背离其最初的旨意.

  如今的雅集,更多是在以西方的模式呈现,好比沙龙.以文会友,以画会友,这其中包含了中国文人血脉的传统 ;中国画特有的形式,常见文人相互提拔,同协作,完成一幅作品中的远景近景,相映成趣.单纯追求传统中国绘画的技巧与窠臼已经成为了历史,也丧失了把握未来的出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在经济文化发展思路上推行的,即为西方工业革命以来总结的经验,以科学技术的发动机带动生产力,以资本推动经济,逐而强化产业升级带动技术不断提升,改善民生.当资本进入美术,艺术家们开始了如火如荼的遭遇到了冰火两重天的境遇.当民间美术或者因技艺无法传承或资金不到位而失去延续的动机.延续千百年的手艺式微.

  例如苏绣,桃花坞,杨柳青,文脉断了若干年后,后悔想要重新再续已是回天乏力了.中国的国土面积如此广大,因文化风俗气候等地缘性而产生的艺术门类及特点,我们作为传承者本应秉持包容与谅解的态度.社会资源及力量需要有足够的认识,必要的时候需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目的在于能够保持其历史中的延续性.

  要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一个具体的形而下的文物,他首先是一种具备生命力的观念,一种认知,一种意识形态.观念和意识是流动的、变化的.严格来讲他不是遗产,也不是过去的产物,而是还存在与我们生活中的活生生的文化记忆.如果我们能够发展它,记录他,认识他,让他成为当今文化构成的重要部分,那么将有助于实现"文化自觉"中一种良性的机制.纵观国际,唯有保持文化艺术的多样性,扞卫传统艺术,弘扬名族软实力,才能走在强国之列.

  近代绘画社团在区域分布上呈现明显的不均衡,东南沿海地区多,西南西北等广大内陆地区少,且大多数社团集中在北京、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广州、等经济发达,思想开放,交通便利的大中型城市.民间社团不同于国营社团,要谋求自身的发展,就必须走上一条独立自主的道路.在瞄准目标并逐步走向正轨的同时,可以尝试市场化,产业化.一方面注意吸纳有潜质的会员,培养技能,另一方面注重民间社团的运营,组织形式,成本,费用,预期收益等.此外,将注意力集中在不断的创作思考和持之以恒的提高技巧及强化风格方面做进一步的探讨.率先引用经济学、管理学等实用学科的发展成果,也可以尝试将优秀管理理念及创新四维方式用于民间美术团体的建设.比如引入品牌管理制度,引入完善的社团规章,邀请职业经理人的协助等.

  民间艺术社团作为一看似松散的组织,却具备相对完善的思想内核,充足的气质与潜能,有条件也有希望建立独立风格并且支撑运营负担,并且有机会也有能力向公众展示自己的话语权.

  最后,需要阐明的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上,显现一派繁荣景象.但由于自古以来绘画社团数目众多,地域分布较广,时间跨度很长,内部组织情况也各异,规模及影响也是参差不齐的,而且国画社团、西画社团、版画社团、漫画社团、及各类工艺美术社团,种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参照了有限的文献,其中由乔志强博士论文等精心收集来的宝贵资料,但其也存在局限,缺乏对于艺术本身的见解及艺术流派风格的流变 , 以上也只能是大刀阔斧的取这样一桩桩复杂的社团现象作为研究其发展历程的缩影.将民间美术社团作为一种社会不可或缺的文化显现和社会行为来进行宏观考察.其不得不涉及到美术、文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自然学等等,期间可能出现的纰漏,这也是难以避免的.还望读者指正!

  【参考文献】

  [1]乔志强 . 中国近代绘画社团研究[D]浙江 . 浙江大学艺术研究所 .2005

  [2]宋永进 . 新民间美术社团的活力[N《]美术报》评论 . 2012

  [3[]英]贡布里希 .《艺术的故事[》M]广西美术出版社 . 2008

  [4]张旗 . 从内化艺术的发展历程看民间美术的当代传承之路[J]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 .2012.

  [5]曹凡 . 中国大陆美术社团的发展 研 究[D]北 京.中央工艺美院 .2014

  [6]周海燕 . 我国美术社团研究综述[J]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2006

相关标签:民间艺术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