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国内外现状研究
国内外对于本土化的研究多倾向于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矛盾,偏重于营销本土化的研究。伴随着中国入世之后对金融业的逐步开放,近年来,关于外资银行入主中国之后的本土化问题的研究也多有发展,这些都是我此次论文的理论基础。以下我将分别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予以归纳。
1)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不可逆转之势呈现,改变着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格局。基于这种背景,发展出了相关的跨国公司本土化理论,不同学者从一下三个不同层次对本土化进行了界定12:
第一种是从国家的层次界定本土化。国际贸易理论从一开始就是以国家为主体,论证国际贸易对一国经济发展意义的“古典学派的代表亚当斯密(AdamSmith)和大卫李嘉图(David Rieardo)分别从绝对利益和比较利益的角度,探讨了国际分工形成的原因和分工的依据,论证了国际贸易的利益。新古典贸易理论进一步指出按照要素进行国际分工,是产生比较利益的原因,贸易保护理论的代表李斯特指出:相对落后国家在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上必须实施保护贸易制度,来扶持国内幼稚工业,以加速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基于国际贸易学的研究一般是从民族国家的角度来界定本土化的。
第二种是从区域或地方的层次界定本土化。在这里本土化是与特定的地理边界和居民利益息息相关的地域性概念,20 世纪 50 年代发展起来的产业群集(industrialeluster)理论, 正是通过对产业群在特定区域集聚的研究,来揭示生产本土化规律的全球化下的本土化是产业群集理论认识产业群的出发点。
第三种是从公司微观层次界定本土化。多数学者认为全球化的推动力量来自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和维系是以跨国公司和国际金融组织的全球生产和联系为基础的。但是,在全球竞争环境下,跨国公司的使命在于寻求经营本土化与全球一体化之均衡(Prhaalda,c.K.YvesDoz,1987),对跨国公司而言,本土化是其对当地市场的某些独特方面所做出的适应性调整,这种调整是在企业感受到一定的竞争压力的情况下做出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企业的经营方式。另外,本土化也是由国别差异引起的,但国别差异并不必然导致企业的本土化。只有当国别差异中的某些因素足以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时候,本土化才有必要。这意味着本土化是对企业竞争优势和经营方式的重新定位和组合。直到 21世纪初,Douglas N. daft 提出了”思考本地化,行动本土化“的战略,强调跨国公司的战略和各种经营管理活动必须符合当地的需要。
2) 国内学术界针对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战略的研究很多,针对银行业本土化的研究内容相对较少且内容较为分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张小挤部长认为:跨国公司本土化是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包含的内容可涉及市场本地化、采购本地化、研发本地化、人力资源本地化等等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卫平指出:对跨国企业来讲,只有发展全球化才能提到本土化,本土化真正得以实施,全球化的既成利益才能得到落实。从本质上来讲,跨国公司的本土化就是其母国的国际化成功的表现形式,充分体现了国际化和全球化的结合,二者不相矛盾,利益一致。
3) 以上这些研究结论,为进行跨国企业在中国的本土化战略的分析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对研究跨国经营的外资银行本土化同样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汇丰银行作为外资银行本土化的风向标,在众多学者的研究中多是分析其本土化战略和模式的成功性,认为汇丰模式是不可模仿与逆转的模式。也有部分学者从某一方面将汇丰银行的本土化作为成功经验加以分析和分享,例如张志强的《汇丰银行_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双赢》、张正敏的《建立金融中心_汇丰模式不可复制》、郝帅的《国外银行在国内金融体系中的发展_以汇丰银行为例》等等,多数是将汇丰的本土化模式作为成功的典范和模板来进行分析和学习的。诚然,这些分析有其合理性,但是汇丰银行”The World's local bank“的战略目标在其实践过程中因为执行偏差而存在的诸多问题往往被表面光鲜的战略意图给掩盖了。现在的学术界对于汇丰银行在中国本土化发展战略中的漏洞进行深入分析的很少,往往偏重于笼统的从理论上对可能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质疑和理论上的纠偏之道,而忽略了优化的必要。本文将依据切实的数据收集和归纳分析,针对汇丰银行实实在在存在的本土化战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有针对性的分析,并究其根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1.4 研究内容
1)外资银行在本土化发展的背景及理论意义。主要回顾汇丰银行的本土化发展历史、战略决策变化过程,结合国际化与本土化发展战略、区位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执行力等理论基础,探讨其理论意义。
2)汇丰银行在中国的治理结构、市场定位、绩效管理、营销模式等方面本土化的现状分析。这部分内容将客观地对汇丰银行在中国本土化进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突出、优势较为明显的方面进行总结,对其优势和劣势进行客观评估,运用 SWOT 分析法分析其决策的有效性。
3)汇丰银行在本土化过程中存在内外部环境主要问题。如人事结构、机构规模、执行力、政治、人文、政策、经济环境等存在的问题。针对汇丰银行内外部环境有目的性的针对几个问题展开论述,如条线管理模式的弊端、管理培训生制度存在的问题、风险控制与业务营销的矛盾、执行力不足导致的战略目标执行偏差以及政治、政策、人文环境的不利影响等。
4)汇丰银行本土化策略的优化措施。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适合中国本土的优化措施,在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不一定适合在中国的发展,必须实行差异化的管理,使组织架构、管理模式、营销手段等方面适应中国的风土人情。
5)通过一系列对以汇丰银行为代表的外资银行本土化战略实施现状的总结、分析,判断外资银行在中国本土化发展趋势,并由此归纳对中国银行业全球化发展的启示。
1.5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同时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对汇丰银行本土化战略进行剖析,提出并试图解决问题。
从理论上,偏重于对研究对象发展背景、现实及趋势的理论支持和分析,如竞争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本土化理论、战略管理理论等。并通过 SWOT 分析法等对本土化的发展问题做出客观、理性的定性分析,从而形成解决办法。同时,通过对汇丰银行在中国 148 年的发展历史和业务数据的归纳、分析,结合实证与定量分析,对其与其他外资银行的本土化发展历程做出客观评价,寻求解决本土化与国际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执行与战略目标偏离的问题。
1.6 创新点
面对日趋复杂和多变的环境,银行的战略决策者必须敏感和准确的把握环境变化的方向、性质及其对本行业和本企业可能产生的影响,适时对既定战略作必要调整,以把握机遇和规避风险,确保企业在竞争中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
汇丰银行的本土化战略一直以来被作为行业典范和参考标准,对于其存在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案却缺少系统的分析。其本土化进程其实并非理想中的那样一帆风顺,本文将对汇丰银行本土化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执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剖析和认证分析,由此得出汇丰银行在本土化过程中几个关键环节存在的问题,这些环节恰恰是之前在传统意义上被大家广为推崇和借鉴的”成功经验“:诸如管理培训生制度存在的弊端、条线化管理在中国实施过程中的执行偏差造成的管理缺陷、严格教条的风控措施对市场营销的不利影响等等。为扫清本土化战略实施的障碍,突破本土化发展瓶颈,针对以上长期存在却被忽视的问题提出合理的优化措施,以解决影响其本土化进程和效果的根本问题,为外资银行本土化战略提供不同的视角,更好的发挥区位竞争优势、实现其战略目标。同时,也为我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