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项目管理论文

软件测试过程管理理论(2)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1-07 共737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某企业嵌入式软件测试流程优化研究
【第2部分】通信设备软件测试步骤改进探究绪论
【第3部分】 软件测试过程管理理论
【第4部分】某企业开发和测试流程现状分析
【第5部分】软件测试流程改进方案
【第6部分】软件测试流程改进案例
【第7部分】嵌入式软件测试模式改善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验收测试(Acceptance Testing)是当研发部门完成了所有测试活动后,由通信设备企业的业务专家或用户亲自组织执行的一系列黑盒测试,目的是保证通信产品能真正符合用户业务上的需要,它是用户对通信软件产品投入实际应用前进行的最后一次质量检验活动。

  为什么要把测试活动划分为若干阶段和类型,而不是一次性完成测试呢?其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测试活动所寻找的产品缺陷源于不同的开发阶段,也有着不同的类型和特点,需要按照不同的方式去组织人力和物力资源,并做相应的时间规划。例如,相对于系统验证测试阶段,系统集成测试由于开展的更早,软件只具备基苯的功能且稳定性较差,很难幵展大规模的系统行为的验证。另外,系统集成测试阶段硬件团队试生产的板卡一般都比较有限,测试团队也无法获得足够的硬件资源以支持大规模的测试活动。

  2. 2过程管理理论

  过程管理理论将管理视为一组管理过程的管理理论,主要研究过程和管理职能。应用于在软件项目的的开发过程中,如果只关注最终的软件产品上,忽略对开发过程的管理,那么不同的研发团队和个人可能采用不同的研发方式和手段,反而使最终软件产品质量完全依赖于个人的素质和能力,而无法预期。反过来,如果我们将关注重点放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上来,通过有效的计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则很可能不管谁来具体开展项目活动,都能达到近乎一致的优秀的项目质量。

  过程管理主要包括过程定义和过程改进两方面内容。过程定义是对企业最佳时间的总结和固化,进而形成一组稳定的和可重复的项目开展过程。过程改进则是根据项目过程的运行情况,对项目过程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持续优化的活动。

  在软件项目管理中,如果能够很好地定义研发过程,就能很好地控制软件项目,进而保证比较稳定的软件质量。要是能够不断完善现有的过程管理,则可以进一步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企业的项目管理应该逐步完善,并合理选释适合自己的软件研发过程。合适的软件研发过程能够极大地支持软件的项目管理,而不适合的过程定义则会起到反作用,反而束缚软件的幵发活动。有的软件企业照搬某些过程标准或者其他企业的成功案例,不仅导致大量不必要的会议,提交多余的无效交付物,而且增加了管理成本和管理难度,最后也没能够取得软件质量提高。所以,过程管理从战略层面为取得髙质量软件产品提出指导,而战术层面则需要选取适合本企业的过程模型和最佳实践。

  2. 3软件测试的过程管理模型

  通过对软件生命周期的研究,幵发人员已经实践了爆布式开发模型,螺旋式或迭代式开发(spiral or iterative)、快速应用幵发模型(RAD)、以及统一软件开发过程(RUP)等,这些模型的研宄以及它们的应用对改进软件开发活动有很大的帮助。

  如何设计和规划软件测试流程

  2002 年,Robin F. Goldsmith 和 Dorothy 在其新书中提到 TheForgotten Phase,指出就像软件开发过程有开发模型一样,测试也应该有测试模型,用以指导整个测试过程。但由于很多测试人员是从实践中取得其专业知识,而且多数正规的软件教育方向都是软件开发,而使得软件测试模型并不为人所知。目前的状况虽然有所好转,但笔者认为,软件开发如火如荼发展的背景下,软件测试模型至少是并没有得到深刻的认同和严肃的应用。应用合适的软件测试的过程管理模型,不经能够帮助项目管理者定义项目的组织方式和项目活动,而且有助于控制项目质量和保障项目进度。

  a) V模型

  80年代后期,Paul Rook首先提出了 V模型,它是软件开发测试理论发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种模型。V模型在左侧描述了典型软件幵发活动的顺序,而在右侧体现出了相应的测试活动。它明确地指出了在项目中的不同阶段,应该开展不同类别的测试活动,而且描述出不同阶段的测试活动与各阶段开发活动的对应关系。

  在开发流程一侧,我们开始于项目需求分析,然后转化为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最后完成编码形成产品。在另一侧的测试流程中,我们首先执行单元测试,来验证编码阶段生产的代码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要求。随后开展集成测试,用以验证了多个单元模块之间的接口和功能是否正确,并针对详细设计中所定义的各单元模块之间的接口进行验证。继续开展的系统测试,则是根据概要设计中定义的功能和场景,模拟用户行为验证系统的行为和性能等。最后的验收测试则是根据需求分析,确保产品符合用户的业务需求。V模型中的定义的测试活动占据着与开发活动同等的地位,而不仅仅是开发之后的收尾工作。

  但V模型并没有明确地说明要更早地开展测试活动。V模型的这种描述正像许多人相信的一祥,测试活动只有在代码己完成或者部分功能己完成的情况下才能够开展,这其实是将测试活动误解为仅仅是测试执行。其实,测试不仅是测试执行,更包含了验证需求分析和设计方案,确定测试范围,设计测试方案和测试环境,执行测试,评估测试结果和检验测试完成的标准。一方面,如果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产生了缺陷,在后期的测试中很难被发现,及时发现了也很难或者需要很大的代价去修改。另一方面,很多测试活动可以在编码完成以前就可以进行,从而缩短整个软件项目的周期。

  b) W模型

  W模型也叫双V模型,是对V模型的改进,它由Evolutif公司提出,W模型强调软件测试应该贯穿整个开发周期。测试的对象不应该仅是软件程序和功能,需求分析和设计同样需要测试。W模型以开发活动和测试活动同时幵展的方式,来缩短整个开发周期,提高软件产品开发效率。

  W模型由两个V模型组成,分别代表开发过程和测试过程,而开发活动与测试活动的并列的位置关系,不仅说明了测试活动的重要性,而且明确表明了只要相应的幵发活动一结束,我们就可以幵始尽快开展测试活动。测试与幵发几乎是M]步进行的,从而能尽早发现幵发过程中各阶段的缺陷。而且,对需求分析的测I式也有利于使测试人员充分了解项目和预见测试风险,这将明显减少总体测试时问,进而加快整个项目进度。

  W模型定义了内涵更丰富的测试活动,但也有其局限性。一方面,它很难适应多变的软件项目,变化的需求和设计会导致整个流程不断地被重置到起点,再重复已经经历过的流程,而进展缓慢。另一方面,对于大塑且复杂的软件项目来说,即使测试活动从一开始就参与到开发活动中,在巨量代码开始提交测试的那个阶段,测试团队一时间也很难把握住丰富的系统功能和海量的测试要点,总是需要相当长一个过渡期才能转入高效率的测试状态。而且,W模型也和V模型一样,没有对软件的测试流程进行具体的说明。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