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 大连保税物流园区的规划管理实施
4.1 大连口岸与东北腹地物流量现状
4.1.1 大连口岸物流总量及流向需求构成【1】
一直以来,我国东北经济区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首选大连港口为货物第一流向口岸,大连港口主要腹地进出口总额、GDP 总量现状与预测见表 4-10;据统计,东北地区外贸进出口货物的 90%通过大连港转运,大连港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占到东北地区的 94%。东北地区各口岸通过海运方式完成的对外贸易值份额比较如图 4.1。2004年大连口岸进出口总值 340.2 亿美元,比上年同比增长 25.5%;完成货物吞吐量 1.45亿吨,比上年增长 15.2%。
根据以上数据,大连口岸物流总量现状与预测见图 4.1;【2】
4.1.2 大连口岸集装箱物流客户链网构成
社会需求是包括集装箱物流在内一切事业发展的源动力,客户是物流需求载体,是最为紧缺的社会资源,也是企业生存发展重要资产。重构物流主要客户链网结点层次与空间布局成为企业集聚物流需求,提升服务功能和快速反应能力主要支撑手段。
以功能牵动为主线,创新发展模式和路径,促进点(重点功能结点)、线(物流大通道)、面(系统区域整体)协调发展,做强本地网(市域物流),做大本土网(区域物流),拓展国际网(国际物流),不断扩大发展空间,提高竞争力,是构建大连口岸客户链网主要着眼点,也是大连保税物流园区发展建设重要着重点、切入点和结合点。
第一、物流客户链网概念模型大连港物流客户链网的发展建设应从搭建总体功能概念模型做起,做到“整体覆盖不漏项,务实创新有特色”,并为大连港物流客户链网体系发展建设做好必要的理论依据和切实可行的方式模型。按照“功能牵动,内外一体,主从分明,重塑优势”的原则,以面向全球供应链和供求基本关系为前提,实现对客户的系统服务。(见图 4.2链网系统功能构成概念模型)【3】
——链网供求功能主体:物流需求中心和物流服务供给中心;——现实与潜在客户主体,包括目标市场客户、三大社会组织(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社会公众和从业职工)以及广义客户;——主要功能中心构成:实现物流需求中心和服务供给中心、虚拟的发展环境区域创新的实现中心、生产要素配置中心、物流生产力促进中心;——链网开发主体:物流市场开发和营销服务中心和物流科技开发应用中心;——相关支撑主体:
物流需求源支撑主体
商品加工制造中心
商品采购交易中心
社会流通保障服务中心(含储运和代理企业)物流服务供给源支撑主体:
供应链网管理集成和 营运调度中心
物流支撑资源整合服务中心。
其中包括:一是跨国采购基地服务链网;二是各物流结点层次空间网络体系;三是物流设施和技术装备支持体系;四是物流信息共享网络支持体系;五是物流市场开发和营销服务链网体系;六是相关社会支持体系等。
第二、东北国际集装箱生成企业客户链网构成东北国际集装箱需求源泉支撑主体由于受传统的以生产为中心的制约,以消费为中心的东北采购基地和现代流通保障系统尚未建立,目前仍以加工制造生产型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外贸进出口企业成为适箱货种生成企业客户。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步伐的不断加大,对港口技术要求不断提高,而出口基地的建设、装备生产供应基地的管理应适应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这一切都预示着我国新一轮大规模工业化改造和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第三、大连口岸集装箱物流信息共享网络客户系统构成本系统是以信息化为核心和先导的现代物流最重要支撑资源系统之一,是推动港航、港城、口岸与腹地及周边一体化建设,整合物流资源实现有效配置,提高系统运营业质量和效益的中枢环节。加强港口与关联产业、口岸与经贸、金融等一体化建设,实现大物流、大口岸、大功能、大通关、大服务,促进订单流带旺信息流、货币流、商流、物流的发展,使保税区物流业发展更快步入科学持续的良性轨道上来。【4】
第四、发展走势展望一是随着东北经济结构遂步调整,适箱货种将有大幅增加,主要外贸集装箱生成企业规模增大,至 2010 年主要外贸进出口企业外贸总值占全区比重至少增加到 40%以上,由于需求不足和货源分散情况所有将改观;二是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国内外大型企业落户增多,引进、购并、整合进程加快,进出企业规模扩大,企业平均进出口总值水平将大幅攀升,户均水平将从现在 4734 万美元提高到5500-6000 美元;三是随着大型国外工商企业引进和腹地外贸企业向东北沿海临港沿岸域转移集聚进程加快,辽宁、大连物流需求强劲,推动哈大大通道产业带优势产业分类集聚,其规模化、集群化、集约化、国际化发展程度将有一定程度提升,大连辽宁在外贸方面集中度将有增无减,近 3 年内将从现在 84.26%增加到 86-88%,其后至2010-2015 年,随着东北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腹地与港口口岸特别是与大连口岸关联度进一步提升,辽宁、大连的主导地位不会有根本性改观。
第五、扩大海铁联运班线化服务创新模式应用意义重大大连港率先利用东北铁路链网优势积极,促进与各方合作,大力拓展集装箱海铁联运业务,其海铁联运箱量多年来一直名列全国沿海各主要港口之首。陆海集疏海铁联运班线化与海运集装箱班线化结合,将促进东北集装箱物流链网各相关客户密切协同无缝链接及其现代物流一体化建设。其主要经验告诉人们,一是有利于集聚港口集装箱物流需求,提高供给能力,善物流环境,对突破当前东北物需求不足和货源分散局面制约,抓大促小增加市场集中度有着重要现实意义;二是充分发挥口岸服务大平台作用,突破非市场化制约,整合物流支撑资源,促进港口与铁路、港口航运、港口与海关、港口与腹地、港口与企业等合作多赢,并有利于建立一体化建设的长效机制的形成;三是通过海铁联运服务大平台,有利加快哈长沈大物流大通道建设,使之成为形成以哈大线为主轴的城市产业带增长极,使东北经济结构调整纲举目张;四是利用这个大平台和载体,在加快带动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开放,更快融入国际商品(服务)主流市场,提高企业和产品竞争力的同时,将成为东北提升创新水平的重要切入点、结合点,以此不断加强港口与腹地等联动,对促进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路径取得重要突破,再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的意义重大。
4.2 大连保税物流园区管理实施的关键性问题
大连口岸外贸集装箱物流需求,按外贸进出口总值主要来自大连本地(占 60%以上)和辽宁本省(占 20%以上),两者相加占 80%以上;按外贸箱量所占比重大连口岸占全区 90%以上。由此表明,一是大连口岸在东北核心经济区(以哈大大通道为主轴的哈长沈大城市产业带)居于龙头地位,对加快融入国际商品(服务)主流市场起着重要战略支撑点作用;二是大连保税物流园是大连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的中枢结点,成为集聚本地和东北及周边地区外贸集装箱物流需求,提升服务供给快速反应能力综合服务大平台;三是本地外贸集装箱物流需求,首先来自半小时经济圈的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和其他非监管区内的保税库(区);其次来自 1 小时经济圈正在兴建的八大工业园区;四是随着“大大连”西拓北进,特别是“一个中心”、“四大基地”、“八大集群”建设进程加快,不仅对大连港口集装箱现代物流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将为其需求持续增长提供支撑条件,并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加快打造半小时经济区和 1 小时经济区,成为增强大连口岸集装箱自组能力必由之路;四是结合大连产业布局分散的实际,在按着“前店后厂”、“前港后区”模式,依托港口和以港口为中心集疏运大通道,在加快优势产业分类集聚,促进规模化、集群化、集约化、国际化发展,形成集群效应的同时,采取集中与分布相结合办法,充分利用区港联动政策优势,加快大连本地保税物流服务链网建设,其中包括新建港区和非监管港口码头保税库(区)点;五是随着“建设大连”、“西拓北进”和八大重点工业园区加快开发建设,大连老工业基地振兴,将依托沈大、大丹和连接烟大铁路轮渡的土羊高速公路等南北大通道,形成“Y”字型沿黄渤海沿岸域两大产业带的发展格局,并为大连保税物流园集装箱物流发展带来持久的需求增长。(见图 4.5 大连市八大重点工业园区示意图,见图 4.6 港口装箱重点国家和地区主要客户链网结点层次与空间布局构成模型)【6】
4.3 管理实施具体案例
4.3.1 汽车滚装与汽车零部件的物流管理
大连保税区汽车物流城的区域发展定位为:以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制造为主,以汽车零部件、汽车研发、汽车文化三大产业为补充的现代化汽车产业新城区。
大连汽车产业区坐落在大连汽车码头后方,港口优势明显,大连汽车码头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国际标准的现代化汽车专用滚装码头,拥有 1 个 5 万吨级泊位和 2 个 1 万吨级汽车专用滚装码头,码头设计年通过能力 150 万辆。(参看图 4.7 汽车(整车)滚装主要客户链网结点层次与空间布局;图 4.8 大连港口整车物流链网主要结点与空间布局和分流情况)【7-8】
大连汽车产业区汽车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汽车产业区共有各类企业 260 余家。
汽车整车企业已入驻 3 家,1 家合资品牌正在申办国家审批许可;汽车零部件及配套生产企业已达 100 多家,主要以汽车动力总成、底盘、内饰、电子电器以及其他汽车零部件为主;汽车贸易及服务 4S 店 40 余家,并规划建设全国最先进的二手车拍卖及交易市场;物流分拨运输企业三十余家;研发中心、金融服务、信息咨询、人力资源培训服务及配套生活服务企业50多家;以汽车文化为主题的海昌体育公园已经开工建设。
产业区内业已形成了“研发、制造、销售、出口、服务”完整的产业链条。
4.3.2 农水产品的物流管理
(1)相关基本概念
“易腐货物”指新鲜果蔬、肉禽蛋奶、鲜火与冻品等等产品及初加工制品(如鱼片、鱼(肉)糜等);所谓“冷链物流”,指为确保生鲜食品食用安全,在由生产、流通直至最终消费的全过程中,为防止腐烂变质和被污染,利用专用设施和储运装备,所采取冷藏冷冻和其他保鲜措施,营造一个适合保鲜封闭运作的小环境,并形成保质保鲜、高效便捷、无缝链接、经济安全、环境洁净、封闭运营的现代流通保障(含卫生安全)专业化供应链网。(见图 4.9 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框架图)
(2)鲜销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意义重大
在我国,“三农”问题已经不断干扰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而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性问题就是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是否顺畅,这不仅是制约农民收入增加、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问题,更是关系到我国农业经济命脉的重要问题。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拓展农产品增值空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说,加快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成为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结点、切入点和着力点。因为:一是传统农产品进入消费领域必将经过生产者——产地市场——运销批发商——销地市场——零售商——消费者这几个必要环节, 由于绝大部分未经加工的鲜销农产品占据物流链的关键环节,造成少则 20-30%、高则 60-70%的巨大损失;二是我国农业生产的落后局面,造成自然经济的小农生产模式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农业生产体系内任然存在难以控制的经济损失;三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重点和热点是在于解决“三农”问题,其实质是突破在产品、技术、组织、环境等四个层面上非市场化制约,需要更快地解决农产品流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其中包括农产品流通环节的组织性差、信息不畅、交易方式原始、质量标准落后,发展环境亟待改善和现代流通支撑体系建设滞后等等,正是鲜销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可以为全面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重要载体和平台,并为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产品标准化、订单化、绿色化,企业组织化、品牌化、国际化,物流网络化、便捷化、洁净化,农村信息化、城市化、生态化,农民的知识化、自治化、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持;四是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值与食品加工产值为 1:0.5-0.6,远低于发达国家 1:2-5,按照规划要求,未来 10-20 年这个比值将至少达到 1:2,其农业+食品加工业产值,全国将达到 6-8 万亿元之巨,成为我国最大或超大的产业;与此同时,东北、大连将分别达到 4000-6000 亿元和 600-800 亿元,几乎都相当于目前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都表明抓好农产品深加工和食品加工业,发展鲜销流通业,增加出口扩大内需的巨大潜力。【9-10】
4.4 大连保税物流园区主要支持资源体系配套建设
4.4.1 集疏运链网体系建设
加大海铁联运与水路结合,充分利用大连海运、空运、铁路、公路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齐全优势,为园区物流需求和增强服务供给快速反应能力与竞争能力提供良好的支撑平台和更大的发展空间。提高通关效率降低内陆客户运输成本,并为加快物流集疏运链网创新服务模式,初步构建了贴近客户诚信服务促进港航、铁路、海关口岸等密切协同,无缝链接,便捷高效,经济安全,全作共赢的大平台奠定基础条件。
积极拓展口岸陆海集疏海铁联动班列业务;借鉴集装箱运输多式联运点到点、门到门无缝链接成功经验,创新大宗散杂货集疏运营班线化模式; 大力发展“五网”建设,即公交与轨道网、公路骨干网、铁路运输网、物流及货运网、交通信息网,为物流企业搭建起广阔的舞台。加快研编出台一整套政策措施,重在建立口岸内外多方面合作互动常设机构和长效机制。
4.4.2 通关系统建设
效率是赢得竞争主要因素,降低通关成本是企业和产品(服务)竞争性利润重要来源,成为物流园区吸引企业产业集聚和集聚物流需求重要驱动力,通关服务好是大连航运中心口岸软环境重要体现,其关键在完善服务保障机制、规范化服务系统;现代化数字化和网络技术良好应用;先进的服务技术和手段以及专业化的辅助服务设施,特别是要加强园区软环境(主要是园区法律环境、政策环境和园区机构与服务环境)和经济性园区软环境(主要是园区诚信环境和商业道德环境等)。随着口岸开放加大、外贸物流规模增加和市场竞争加剧,大通关工程中受传统体制机制影响一些深层次矛盾凸现出来,迫使口岸软环境要全面建设大干快上。
4.4.3 信息化系统及其服务链网体系建设
大连的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国际物流园区是大连口岸的重要先导区域,对于口岸业务发展和口岸竞争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三大特殊区域在地域上连接紧密,鉴于未来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趋势,建议将以上三区在管理体系和信息系统层面上合并,建设三区一体化综合服务子系统,实现港区和三大特殊区域的联动,为三大特殊区域提供统一的信息化货物动态管理/监管和电子政务服务。这样将大大提高政府监管效率,节省建设和管理成本,并在实质上促进企业的业务便利化,同时,为大连争取自由贸易区试点打基础。
在三区业务管理统筹考虑的基础上,针对目前的大连实际业务情况,我们认为三区一体化综合服务子系统应该包括以下建设内容:(1)完善现有系统,加强卡口管理(2)实现港区联动,简化转关手续(3)实现跨区的物资调拨(4)与企业系统接驳,推进电子帐册实施(5)建立三区统一的电子政务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