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企业管理论文

某大学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1-28 共424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某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议研究
【第2部分】大学校园的数字化建设绪论
【第3部分】 某大学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分析
【第4部分】J大学数字化校园总体规划
【第5部分】J大学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内容
【第6部分】J大学数字化校园的保障体系建设
【第7部分】J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预期收益分析
【第8部分】大学校园数字化发展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二章 J 大学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分析

  2.1 J 大学信息化建设现状

  2.1.1 网络基础设施现状

  为了加快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提高科研、教学、管理水平,从 1998 年初开始,J 大学聘请有关专家对校园网的总体规划和建设方案进行充分论证,并投入了 500 万元,采取了“综合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经过两年的建设,到 1999 年底基本完成了校园网络的一期建设工作,主要教学、行政部门连入校园网,为学校的网络应用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 2001 年的二期工程中,完成了所有教学、行政部门连网工作。到 2005 年校园网核心交换设备已由百兆升级为万兆,校园网覆盖了东、南、西、北四个校区的所有教学、办公建筑、校园内所有教工住宅,各个校区内实现了“光纤到楼双绞线入户”。目前校园网共有两个10 兆出口,分别连接 CERNET 和 CHINANET ,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个方面提供了一个连接互连网的良好的软硬件平台。2006 年完成了对办公网络、住宅区网络、研究生宿舍区网络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加大管理控制理力度,通过建全管理制度、实施身份认证、采取技术措施,包括实施远程状态监控、流量监控、病毒监控等手段,保证网络的运行安全、信息安全。完成新建 17 栋教工住宅楼网络布线,测试验收等建设工作,接入校园网。2007 年完成北、南、西校区校园网单膜光缆铺设,做好校园网升级千兆网络的物理链路准备;完成校园网防火墙的架设和设置工作,维护校园网的边界安全;增加中国网通 100M和中国电信 50M 光纤链路,缓解校园网出口带宽的紧张局势。在 2008 年新增校园网络设施的基础上,2009 年又对部分网络接入点进行了建设或改造,学生九号公寓、印刷厂接入校园网,并增加了 10 个多媒体教室的连接;网络结构由两层改造为核心层、汇集层、接入层三层结构。

  经过多年发展,J 大学校园网实现了东、南、西、北四个校区光纤连接,覆盖所有教学楼、办公楼、教工住宅(校园内)、研究生公寓,连网计算机达到 6000余台。连接各楼宇的主干链路带宽 1000M。现有教育网、电信、联通三个互联网出口,总带宽 300M。校园网提供的基础服务包括信息发布,DNS,电子邮件,视频点播,FTP,DHCP 等。网络拓扑结构如下:【1】

论文摘要

  
  2.1.2 现有业务应用系统

  在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了学校校园网站的建设,各个行政部门和二级学院均建立了自己的网页,充分利用网络向校内外师生提供所需信息和服务。同时在提供 DNS、WWW、MAIL、FTP 等基本应用服务的基础上,建设了一批应用于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部门级业务应用系统。应用系统运行平台涉及 AIX、Solaris、Linux、Windows 等操作系统,涵盖数据库包括Oracle、SQL SERVER、MYSQL 等,开发技术主要基于 Java 和.NET。具体的应用系统包括:教务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等。

  这些应用系统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生活、信息服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

论文摘要

  
  2.1.3 校园一卡通建设现状

  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是高校信息化的一项基础性的工程,也是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个大学运行的管理系统中,校园一卡通系统可以说是各个高校应用最多的一个系统。J 大学校园一卡通项目始于 2007 年,由学校和北京迪科远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该项目的建设结束了校园内一人多卡的繁琐局面,真正实现了“校园一卡通”。校园卡的主要功能包括了身份识别和电子消费。作为身份识别的象征,在校内,校园卡可以当作学生和教职工的个人证件使用;学生和教职工可以通过圈存自助终端,实现银行卡向校园卡转账的功能;更为重要的是,校园卡持卡人手持校园卡即可实现校园内的餐饮、购物、上网等内部消费以及一些自助服务(比如自助存包、图书馆自助占座等)。校园一卡通的建设基本实现了学校内部的“一卡在手,走遍全校”。同时,一卡通系统的使用,规范了消费和管理,提高了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也为建设数字化校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1.4 教学资源建设现状
  
  J 大学非常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依托数字化校园建设,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并取得了较大成效,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效保障。

  该校以国家和省级精品课程申报和评估为契机推动课程建设。按照“一课一网”原则,开发了课程网站模板和校级精品课程网上评审系统,把“校重点建设课程-校精品课程-省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课程”这一层层递进的系统建设过程,纳入课程网站进行管理,实现课程建设动态化、网络化,促进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共享,并于 2011 年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J 大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把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建设一大批精品网络课程,并以此为样板,带动其他课程,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购置了大存储容量的服务器,用于精品课程全程录像制作和资料上网,并通过网络课堂评比、课件比赛、组织教师观摩培训等途径,充分发挥网络课程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目前,该校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43 门,校级精品课程 111 门,网上教学课程近 200 门,实现了校内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共享。

  2.2 存在的问题

  J 大学信息化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网络、硬件支撑环境,用途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WEB 服务器、主存储、备份存储,各相关部门建立了相关的应用系统。这些应用系统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生活、信息服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但深入,目前学校信息化建设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2.2.1 对信息化的认识观念落后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的各个方面和各个行政职能部门。如果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项目无法得到学校及各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对这项工作的理解,该工程是不会得到高质量建设与实施的。

  某些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错误或狭隘的定位使信息化建设的进度受到影响。不仅仅是领导,作为学校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对待信息化建设的无视与不积极的态度也影响了该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严重打击了其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

  2.2.2 缺乏统一的信息标准
  
  在高校进行信息化工作的过程中,无论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应用管理系统的应用,都不能离开信息标准建设。可以说信息标准是在全校范围内实现信息化的基础,也是实现管理信息化的必备条件。离开了信息标准,就无法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现阶段,J 大学没有一套全校统一的信息标准,数据标准不一致,数据共享就没法得到实现;各个应用系统设计没有规范,不能兼容,也正因此该校内信息孤岛的现象十分严重。

  2.2.3 没有统一的规划

  信息化建设应以学校的实际需求和长远发展为出发点,总体规划,逐步进行推广不能一蹴而就。在 J 大学的信息化建设中,正是缺少了学校整体的规划,才造成各个部门均以自我为中心,各自为战。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仅仅从本部门或本学院的需求出发,没有考虑到学校的整体需求和发展,造成了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

  2.2.4 缺少统一接口

  在 J 大学,教职工和学生登陆不同的应用系统时,需要分别登录进入访问。

  登陆多个系统就要输入多个用户名和密码,设计不够人性化。不同的应用系统没有统一的访问资源和应用的接口,师生使用起来很非常不方便。没有实现统一的身份认证和权限控制,信息访问的安全级别参差不齐,存在安全隐患。

  2.2.5 应用系统没有集成

  各应用系统由不同的部门和人员研发,采用了不同的软件技术,都是独立的访问入口,因此相互访问数据和功能无法实现。没有实现信息服务的集中展现和使用,为客户在使用系统时带来了不便。同时各应用系统各自为战,就像一盘散沙,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

  2.2.6 应用系统维护缺少保障

  在 J 大学应用系统建设过程中,无论自己开发的系统,还是购买的系统都存在系统维护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学校建设的飞速发展,许多东西在变,同样应用系统也需要不断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在学校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往往会出现各种状况,相应的管理系统往往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需要修改。但这方面的机制尚未建立,资金没有保障,维护人员又欠缺,使系统有时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2.3 问题成因分析

  2.3.1 观念问题

  观念问题是影响该校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的主要障碍。首先,学校领导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充分,对其定位并不准确。他们单纯的把信息化建设当作是信息技术的引入,视其为单纯技术层面的工作,没有将数字化建设与学校的整体规划结合起来。然而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管理理念的问题。其次,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高校教师对数字化建设的态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对教学信息化的进程产生影响。最后,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没有从本校实情出发,盲目的参照别的学校建设模式。

  2.3.2 管理体制问题

  一般来说,学校的网络中心或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承担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网络中心或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有拥有的权限与其承担的相关责任并不相称。在其统筹规划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大多数高校中,网络中心或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是与其他院系、职能部门并列的独立的二级单位。虽然提起网络中心或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大家都知道他承担着统一规划全校信息化建设的责任,但是统一规划的权限并没有下放到网络中心或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头上。网络中心或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如向其他同级的职能部门提出任何要求,对方都有可能并不配合。所以,为了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正常进度,必须成立相应的实体机构,如信息化办公室,全面负责学校数字化建设工作。

  2.3.3 标准问题
  
  高校在开展信息化工作过程中,无论是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教学、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应用,都离不开完整的信息标准。真是缺少一套全国统一的教育信息化标准,导致了目前校内、校际间应用系统彼此的不兼容,才会出现信息孤岛。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标准必须走在前面。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公共数据平台的建设,促进信息共享。

  2.3.4 资金问题

  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政策上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大量资金长期的投入。我国高校的办学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除个别重点大学外,大部分高校的办学经费十分紧张,学校没有相应的资金能力来支持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这就制约了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通过对以上的现状研究及分析,J 大学目前的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学校空闲的硬件设备进行合理的配置,对学校信息化建设进行全面统一的规划和全校的信息标准,同时对学校现有的系统进行整合集成和优化,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一些全局的亮点应用,为师生提供高效、便捷、丰富的一站式信息服务,为领导提供实时有效的各类数据,各部门实现协同化办公,让信息化真正为学校核心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