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财务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础
第一节 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及模式。
一、财务管理理论。
财务管理实际上诞生于十九世纪末期,也就是说到十九世纪末期才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管理学科来进行研究。自从上个世纪,尤其是二战结束的 1945 年以后得到了长足发展,这主要归功于金融经济的战后复苏以及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使用,企业规模的发展壮大促进了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的丰富和实践的提升,诞生了先进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管理发展日新月异。细分财务管理,其实它应该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分支。部分研究人员认为微观经济学的很多理论促进了财务管理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尤其是关于生产、生产要素、消费等方面的理论。
虽然财务管理已经产生了一百余年的历史了,但是对其却没又形成统一的定义。最初的财务管理定义为对企业所获取资金的管理行为的研究,也即是企业在资金的集合、规划、配给和使用以及与之相关的财务行为研究。而现阶段针对公司管理中的财务定义为企业主体下的资金的筹集、运作、控制和流动,以期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管理活动和行为。现代时期的财务管理可以理解为企业在实现其盈利目标的过程中,对财务活动的控制和管理行为以及其内在的关系构成。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必要程序和重要的组成要素,它融汇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的始终,是企业管理现代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重要表现,是企业的软实力表现。
企业通过财务管理这一手段,来调节企业的内、外部的各种有利因素,为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统筹调动有利管理要素,为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所以企业在财务活动中必须遵守财务固有的规律和原则,从而符合现代企业对财务的管理要求。通常来讲应该遵守的原则如下:首先是优化资本结构。具体来讲这一原则就是现时代企业在生产经营资金的融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资金使用成本问题,这就充分体现了财务杠杆的调节,优化融资方案,选择对企业战略目标实现和财务目标实现最优化的资本构成。再就是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一原则就是企业对资源的合理组合和最优化的配置,以利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展开,并且要实时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要求。
二、财务管理理论体系。
(一)基本理论。
构成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的是一系列的关于企业财务控制的基本内容、管理原则、以及进行企业财务活动所采取方式方法等概念体系。主要涵盖了关于企业运行过程中的针对财务的分析、控制以及关于财务的机制、系统和信息等理论体系,以及资金保值增值、资金运用的成本、时间等理论体系等等。
(二)应用理论。
财务管理的应用理论类别主要从应用过程和管理对象来划分。按照应用过程的财务管理包括与财务活动相关的预测、决策、规划、调节和分析等以系列理论。财务管理的对象就是资金,那么对资金的筹集、使用、分配和管理就构成了财务活动的应用理论。
我国市场经济的充分壮大,使企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研究财务管理理论的范畴也不断增大。2000 年,郭首华提出了分配理论的广义构架。针对现代企业的分配理论的研究目标是企业发展的成果和成果分配两方面。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管理模式下的,企业组织无视劳动者的分配问题。企业经营和生产过程中的所需资金的供给者和劳动的提供者必须应该获取报酬。另一个财务研究人员王化成则定义了财务管理理论得基本概念,即是在企业财务活动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而得出的理论体系,这是科学的总结,财务理论的终极目的就是指导、规范财务管理实践。
三、财务管理模式及内容。
关于管理模式,不同的研究人员给出了不同的概念定义。管理模式在本研究论文中的定义是指企业正常的经营生产中,在正确的管理理论指导下,树立正确的经营目标,形成完备的组织体系,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薪酬激励机制,保证企业持续、稳定的运行,实现盈利的本质目标。
依据上述的管理模式的基本含义,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管理模式的内涵:
首先从企业的管理观念来看。企业的管理人员根据企业的发展实际制定企业的发展目标,并把企业的文化融入到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这包括企业的价值观、远景规划、员工文化等内容,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不断深化、升华,把这种企业精神作为激发企业管理和生产进步的内推力,保证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以及可持续性的发展。
其次从企业组织体系来看。企业组织作为企业的硬件,涉及到了企业的人力资本、财力资本和物力资本及其优化的组合结构,这就需要对企业组织进行科学的设计,从而保证企业内、外部的信息传递的无障碍。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企业正常经营、发展壮大的内在保障。所以可以说企业组织体系实际上构成了企业要素的核心地位。企业的人力资本、财力资本和物力资本最优化组合配置,是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保证,保证企业避开劣势,充分利用优势条件,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
最后从企业控制来看。企业控制与企业的硬件——企业组织相对应,是企业的软件,指的是针对企业人力资本、财力资本和物力资本最优化组合配置所采用的合理方法。控制的目标就是企业文化引导下的劳动者把自我实现统一于企业的战略目标实现中。这就要求企业在管理中科学地设计控制的标准和方法,使企业从生产资料的采购到生产过程和生产销售,以及财务和管理都达到相应的控制标准,有效约束企业在合法、合理地框架内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
第二节 财务管理制度体系。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进行的财务行为必须遵守的制度就是财务管理制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行,乃至整个社会经济都起到非常的作用。财务管理制度都但可以有效减少企业财务活动的成本,而且对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有效约束管理,保证企业财务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是企业财务工作标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增加企业财务的稳定性,避免财务人员的不符合规章制度的行为。另外可以使财务的内部工作顺利开展。
一、财务管理制度设计原则。
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是在企业的内部实施的,对其企业的财务工作既是规范监督,又是一种规范性的指导。调节企业内外部环境,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所以在设计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上也要相应地制定一系列必须坚持的原则。
1.坚持一致性原则。
也就是说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的设计与制定必须符合我国关于企业财务的相关政策、指南和法律法规等要求,保证财务制度与国家大政方针的一致性。
2.坚持可操作行原则。
该原则要求企业在实行财务管理制度上不但要与国家法律法规相符,而且要与适应该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需求,在制度实施上具备规范化的同时,要具备可操作性,并且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实时随机变化,保证制度实施的连贯性。
3.坚持点面结合原则。
财务管理制度是一整套关于财务管理的规范,是约束整个财务行为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在制度的制定上,既要考虑全面,又要重点突出,在关键部位和关键点上要全面有效把控。
4.坚持效益优先原则。
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的目的就是要保证企业的效益最大化。财务工作就是要实现成本最低,效益最高,保证企业支出的最优化,保证效益永远最大化,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成本优势。
5.坚持协调原则。
该原则要求财务管理制度不但要发挥约束行为的作用,而且要求在约束的同时,保证各个要素的协调关系,为企业的长期、稳健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二、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基本内容
1.基本财务管理制度。
作为组织的最基本的财务管理制度,指明了该制度的适用范畴和制度的设计思想,明确了企业的财务活动的管理部门以及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责。
2.货币资金管理制度。
顾名思义,就是企业对所持现金制定的管理制度体系。
3.销售与收款管理制度。
企业在产品售出后,财务部门就应该按照该制度进行应收账款。
4.存货管理制度。
该制度就是对本企业的进货和出货进行管控的制度体系,包括对货物的分类、存储、盘点和维护等制定的制度体系。
5.成本费用控制制度。
该制度主要是涵盖成本的控制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包括预测、核算、分配等环节制定的制度体系。
6.筹资管理制度。
针对企业的资本筹集和资本结构组成的管理制度。
7.投资管理制度。
针对企业投资制定的制度体系,包括投资在决策上、审批上、担保、收益、分配等方面的一系列的制度体系。
8.利润分配管理制度。
针对企业盈利所获利益的分配制定的制度体系。
9.内部审计制度。
针对内审设定的主体负责部门,专门的人员及其责任义务和相应的目标和流程等制定的一系列制度体系。
10.财务信息管理制度。
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将是财务管理发展的大势所趋,所以针对财务的核算、风险规避以及档案等实行信息化管理而制定的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第三节 家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家族企业一般依据何种方式来选择其财务管控形式,一般来讲,其根据在于它的企业组织结构的形式。这里所说的组织结构是企业的构成框架,是组成企业的各个模块单元部门及其模块内部之间的关系。而财务管理模块应该与组成企业主要框架结构的各个模块单元相匹配,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财务管理在家族式企业中,可分为集权式和分权式管理形式:
一、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
小型的家族企业通常会选择集权式的财务管理形式,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集权式的决策集中管理优势,包括生产、财务、经营在做重要决定时,集中式模式保证了在短期内集中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统一指挥,集中力量完成决策目标,避免了由于意见不统一造成的风险和管理成本的增加,是组织利益的到最大化,保证了企业最高决策的贯彻和有效实施,降低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但是集中式管理也有其固有的弊端,影响了下级部门的创新能力和每个人不能充分发挥特长和积极性。信息的不对称性增加了财务风险和运营风险,增加了管理和贯彻的难度,使企业决策的正确性处于风险中,而且规避风险性的能力降低了。
二、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
与集权式管理相对性,通常中型家族企业会对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感兴趣。
这里所说的分权式中型企业多指多个独立业务单元构成的企业,例如玩具类企业、电子类企业、服装类企业等等,其产品生产工艺特点是分步、组合完成生产产品。
各个独立业务单元的的信息、现金和物流等职能的充分发挥和调动是其完成生产的重要保证。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如图 1-1 所示:
中型的家族式企业为何会对分权式的管控形式情有独钟呢,这是由分权式管控模式的特点决定的。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依托于其组织结构,即总公司对应多个分公司的组织结构,每个分业务单元都具有独立的法人权利,所以他们有独立的决策权,而且决策过程中,只考虑本业务单元的权益,不必考虑总公司或其他业务单元。在经营上摆脱了控制和约束,该种分权式的组织成立的基础只是合作式的契约纽带将其凝聚成一个集体。
综上所述,分权式财务管理的优势在于决策的独立性,每个业务单元财务独立核算的特点使各个分组织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容易快速地捕捉稍纵即逝的商机,避免了由于信息传递缓慢造成的损失。分权管理在政策风险和融资风险的规避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其弊端是各个业务单元的财务目标的差异,致使各个独立的业务单元过度追求个体利益,而忽视整体利益,影响整个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的实现,又或者由于某个业务单元的目标的不完成而影响整体目标或其他业务单元的目标的完成,另外,分权式财务也分散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影响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决策。
第四节 财务管理环境。
财务管理环境,顾名思义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企业财务管理政策制定和执行,具有影响作用的内部和外部环境。财务管理实在一定的客观条件、客观环境下完成的,所以客观的因素必然对其财务管理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在进行财务的管理活动中,包括投资、融资、资金配置以及企业的重组兼并或企业的收益都要受到企业所处内外环境的影响,所以作为企业管理者必须对其有着深刻的认知和研究。
一、内部环境。
企业物质环境和文化内涵构成了影响企业发展的内部条件。物质环境包括企业的人、财、物等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文化就是企业员工和企业的价值观,以及企业的经营思想和管理形式,所产生的文化认同感。
企业内部环境包括了企业的所有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就是企业的物质资本实力及其组织体系。软实力是其管理人员的创业精神以及企业的文化内涵。内部环境是保证企业运转和企业盈利的基本和内在保障,是实现企业价值的内化动力,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二、外部环境。
企业面对的国家政策法规、所处的金融、市场形势以及所在的社会文化生活环境构成了外部环境的总和。
(一)政策法规环境。
是指企业财务管理和生产经营过程中要遵守国家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等要求。一切财务活动必须以公司法、合同法、证券法、税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和财务制度等制度和法条为准绳,政策法规环境保证了企业在特定的条件下正常运行的保证,企业的财务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政策法规。
(二)金融市场环境。
企业在从事财务活动时离不开金融市场,财务活动涉及的对象就是资金,而金融市场是合作双方资金运作的约定场所,无论是有形市场还是无形市场,合作双方都可以对资金进行安全放心的管控。企业投融资离不开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变化会影响投资者对投资和决策正确性的判断和评价。企业财务管理密切联系金融市场环境。
(三)经济环境。
是指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以及国家针对国民经济运行所出台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指导,大的经济环境对企业的正常运行和盈利影响巨大,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与企业的发展和盈利增长也密切相关,企业的专业财务管理人才必须根据企业所处的整个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资金配比,保证企业有足够的现金流支撑企业的正常运转。
(四)文化生活环境。
是指企业所处的社会结构和风俗习惯等一系列总和。文化社会对企业的主要影响在于和谐社会对企业的要求,要求企业保证对职工的物质满足和人文关怀,以及对企业的节能减排,绿色生产,社会责任等的监督。而所有这些因素对企业的战略方向和战略目标的制定和实现影响巨大。
本章小结。
本章对财务相关的理论进行了基本梳理,对财务理论和模式进行界定,其中包括对财务管理体系及模式的解释,财务管理制度的理解,家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解读和财务管理环境,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