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 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山水田园间的休憩是生活在城市人们所向往的。宽甸的沟域经济思路符合当今时代变化发展的需要,是利国利民的一项工程。
笔者阅读研究了大量相关的书籍和文章,确立了宽甸沟域经济发展与策略研究这一选题。在绪论中,纂写了选题的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国内沟域经济发展状况。在正文第一部分中,从自然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与环境保护、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介绍了宽甸县情;从政策环境和产业发展状况等方面介绍了宽甸沟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从资金缺乏、建设标准低、生态涵养企业有待升级、特色和深度挖掘不够四个方面探讨了宽甸县沟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正文的第三部分介绍了宽甸县发展沟域经济的规划和优势作用。从总体定位、主要目标和规划布局三个方面构建宽甸沟域经济的美好蓝图;沟域经济的发展对宽甸的第三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解决土地需求矛盾具有重大意义,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符合宽甸自身发展需要和人民的殷切期盼。第四部分围绕宽甸县发展沟域经济的模式及措施展开。论文中介绍了五种沟域经济发展模式,并结合宽甸具体实际情况展开叙述,进一步提出了宽甸县沟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在宽甸的沟域经济发展中,我们将科学规划,积极建设;整合宽甸县沟域资源;同时,强化政策集成机制,强化生态保护机制,强化品牌示范机制,强化金融支持沟域经济发展;一手抓引进人才,另一手抓山区农民的教育培训;积极开展针对沟域经济的招商活动;科学包装,大力宣传,优质服务,争创品牌。让沟域经济成为宽甸的特色之一,助推宽甸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成为山区发展生态经济的有效形态。
沟域经济的良好发展将以旅游人群提高城市知名度,带动生态农业发展;以旅游产品深加工带动加工行业兴起;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地区服务行业的协调发展,沟域经济必将成为辽宁山区绿色生态经济良好转型重要途径。发展沟域经济对调整我省经济结构、发展优势产业、克服土地制约、改变单一的靠矿业吃饭格局、优化生态环境、实现山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上是笔者对该问题的研究,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将会针对问题的变化对研究成果做出进一步的补充完善。
参考文献:
[1]何忠伟,李昀,王有年。北京市沟域经济发展的内涵与模式分析[J].农业经济,2010(9):105-109.
[2]“沟域经济”:北京山区发展的新模式[EB/OL].(2010-04-13)。
[3]关于山区沟域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EB/OL].(2011-04-24)。
[4 关于山区沟域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EB/OL].(2009-11-01)。
[5]吴春霞,刘瑞涵,何忠伟。北京沟域经济背景下-』J 区生态旅游市场开发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14):400-404.
[6] 宽甸县 201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 .宽甸县统计局,2012
[7] 丁溪。生态农业: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J] .学术交流,2010/02
[8] 王怀岳。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实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9] 郭京福。毛海军。民族地区特色产业论[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10] 崔兆杰。张凯。循环经济理论与方法[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11] 马晓路。武友德。周智生。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发展初探。经济问题探索,2006/10
[12]IUD 中国政务景气监测中心。“沟域经济”成为北京山区发展新模式[J].领导决策信息,2009(43):24~25.
[13]张义丰,贾大猛,谭杰等。北京山区沟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组织模式[J].地理学报,2009,64(10):1231~1242.
[14]“沟域经济”:北京山区发展的新模式。
[15]张义丰,谭杰。北京沟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9:3~13.
[16]李妍彬,田至美。北京山区小流域治理措施综述[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2:101~103.
[17]段文标,陈立新,余新晓。北京山区蒲洼小流域综合治理可持续发展评价与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 科学,2004,4:53~57.
[18] 何景明, 李立华。 关于 乡村旅游 概念的探讨[ J]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2, 28( 5) : 125~ 128.
[19] 北京市统计局。 北京统计年鉴 2008[ J] .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8.
[20] 王素洁, 刘海英。 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J] . 旅游科学, 2007,21( 2): 61~ 68.
[21] 刘红艳。 关于乡村旅游内涵之思考[ J] .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5, ( 2) : 15~ 18.
[22] 李小三, 徐鸣。 关于县域经济的理论思考[ J]. 江西社会科学,2000, ( 3) : 84~89.
[23] 胡建英。 浅析我国乡村旅游的开发[ J] . 经济师, 2006, ( 2) :128, 130.
[24] 刘莉。 试论 乡村旅游 [ J]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27( 4) :461~ 464.
[25] 谭利红, 吕惠进。 浙江省金华市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J ]. 安徽农业科学, 2009,37( 7): 3141~ 3142.
[26] 任佳燕。 乡村旅游向我们走来[ J] . 调研世界, 2000, ( 1) : 43~ 44.
[27] 郭素芳。 发展县域经济要把握三大关键要素[ J]. 求实, 2004,( 2): 52~ 53.
[28] 王立球。 人、市场和环境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三大关键要素[ J] . 计划与市场探索,2002, ( 7): 17, 25.
[29] 邵晖;;北京山区沟域经济发展动力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 年 02 期
[30] 郝媛媛;门头沟区民俗旅游发展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2 年03 期
[31] 庞丽;谢宝元;张春平;高清坡;;沟域经济的发展现状与规划原则[J];江苏农业科学;2011 年 05 期
[32] 王碧波;郭艳萍;;沟域经济发展对山西山区村域经济发展的启示--以太原为例[J];经济问题;2012 年 08 期
[33] 张同升;;承德市双桥区沟域乡村发展的产业选择[J];中国市场;2011 年 37 期
[34] 王永江;刘万兆;;北京市山区沟域经济主要特征及发展模式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年 01 期
[35] 易芷娟;曹均;陈俊红;;对北京市怀柔区不夜谷沟域经济建设模式的思考[J];特区经济;2012 年 07 期
[36] 董君;刘云;唐衡;史亚军;李多;;北京沟域经济发展中特色民俗村的规划设计[J];中国农学通报;2011 年 20 期
[37] 穆松林;张义丰;李涛;王灵恩;;北京房山山区沟域经济产业空间布局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2 年 04 期
[38] 陈俊红;曹均;易芷娟;;北京沟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典型调研与思考[J];中国农学通报;2012 年 29 期
[39] 龚海怒;;“农家乐”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 年 01 期
[40] 张义丰;李想;傅晓莺;梁育填;;北京山区乡村生态旅游典型案例开发研究--以门头沟区清水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 年 12 期
[41] 陈俊红;吴敬学;;北京沟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选择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 21 期
[42];北京市新农村建设成就综述之六 “沟域经济”成为北京农村发展新亮点[J];北京农业;2009 年 16 期
[43] ;北京沟域经济五种发展模式[J];北京农业;2010 年 19 期
[44] 宋金平,李香芹,吴殿廷;我国山区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以北京市山区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年 06 期
[45] 张菲菲;刘刚;康洁;王坚;;京郊民俗生态旅游发展探讨--以怀柔区北宅村为例[J];北京社会科学;2007 年 04 期
[46] 秦志红;门头沟区乡村旅游产业升级的思考[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0 年 03期
[47] 钱静;北京沟域经济发展研究观点综述[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0 年 06 期
[48] 李胜利;;旅游景区主题体验设计:以陕北民俗文化村为例[J];商业研究;2009 年 12期
[49] 张建国主编,森林生态经济学,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生版社,1995
[50] 张建国,吴静和著,现代林业论,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51] 陈大珂著,经济生态学引论,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5
[52] 张春霞著,绿色经济发展研究,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53] 《生态经济》期刊,中国生态经济学会主办,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54] 马中,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版
[55] 王松霈著,生态经济学,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