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马克思自我意识理论的扩展研究
【第一章】马克思的《博士论文》文本解读绪论
【第二章】自我意识的生成语境
【第三章】原子偏斜运动中的自由意识
【第四章】意识自由的多重规定性
【第五章】意识自由的能动性及其实现
【第六章】意识自由与客观现实的矛盾
【结束语/参考文献】自我意识的自由向度张力分析结束语与参考文献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关于人类自身向内的自我意识探索和由内向外的自由要求一直是人类史上重要而核心的问题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关于自身的思考也经历着不同的阶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近代哲学中,“自我意识”这一范畴的提出是重要的哲学现象之一1.纵观人类哲学史,我们会发现人类从未停止过对自身的探索。
自从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的名言--“认识你自己”--奠定了人类认识自身的倾向之后,人对自身的探讨一直在继续。文艺复兴时期对人的自主性的高扬,对理性、自由、平等和人的价值的追求,确立了研究人主体自身的主题;笛卡尔的“我思故外在”颠覆了整个哲学思维,如果说之前人们对于自身的探讨还囿于对对象的讨论中,那么笛卡尔则开辟了人对自己内心精神本质进行研究的新纪元;后来黑格尔哲学的绝对精神原则的确立则是对人类自身的极端自信的标榜。直到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给出了科学定义,自我意识才有了比较科学合理的解释。“他把自我意识作为劳动本身的一个本质环节;自我意识被包含在作为人的现实本质的劳动活动之内”2.自我意识作为自由之基础,它和自由的关系就像一对孪生姐妹,有自我意识的地方就必定有对自由的追求。因此,我们在人类的整部奋斗史也随处可见自由的痕迹。从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名诗《自由与爱情》中对自由的执着追求,再到美国以自由女神像标榜对自由的崇尚,再到我国古代爱情小说《牡丹亭》中表达的对自由爱情的渴望,再到电影《勇敢的心》中对封建压迫的反抗,再到卢梭对自由的规定,人们无不在为自由而战。同样是在马克思那里,人的自由问题才得以完满解决。“人在实践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也证实着自己的完整和自由;人的这种实践活动不仅在意识中确证自己的自由,而且也在实际的历史活动中确证人的自由;人不屈服于外界的必然的奴役,并且在现实中占有自己及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成为丰富和自由的人”1.然而,马克思的自我意识哲学思想和自由观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作为马克思自我意识哲学和自由思想的起点,马克思的《博士论文》是我们理解马克思的必要环节。他在博士论文时期的自我意识、自由观到底是怎样的,后人的理解是否有误?回归文本,相信这些疑问都可以得到解决。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意义
纵观国内外关于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已有研究,我们发现,学术界对于马克思《博士论文》时期思想的研究多见于对马克思早期思想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和马克思传记中。如:国内学者孙伯镢的《探索者道路的探索》、陈先达的《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高光的《青年时代的探索和世界观的转变》和《马克思恩格斯早期着作研究》;张一兵、黄楠森、庄福龄、林利等进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类的研究。国外的有学者拉宾的《马克思的青年时代》、麦克莱伦的《卡尔·马克思传》和《青年黑格尔派与马克思》、弗兰尼茨基的《马克思主义史》、城缘登的《青年马克思的思想》等。专门对马克思《博士论文》进行研究的成果多以学位论文的方式呈现,如:鲁路的《马克思博士论文研究》、罗晓颖的《马克思与伊壁鸠鲁》、俞娜的《试论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及其创新》、牟阳的《马克思博士论文研究》等。研究成果的内容呈现,从学科领域上看,大都集中在哲学、宗教、伦理学等领域;从范围上讲,涉及国内外。哲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组织材料:(1)对马克思《博士论文》的文本进行全面或某一方面的解读;(2)作为对青年马克思哲学思想探析的一个环节进行研究;(3)将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所表达的思想与青年黑格尔派、黑格尔的思想进行比较。这些研究的主要观点是:认为马克思当时的立场是属于青年黑格尔派的,且在其影响下,通过对伊壁鸠鲁自我意识哲学的分析与阐释,表达了自己早期的自由观、本体论、人学、无神论思想等。
鉴于本文的目的是提出和探讨马克思的自我意识的自由问题,所以以下就围绕自我意识和自由展开综述。主要有四大块:
(1)关于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对自我意识的理解。对此,学者们有本体论角度的解释,有从自我意识的能动性和否定性角度进行的解释,也有从自我意识的表现方式上进行解释的。刘新军从本体论的角度出发来理解自我意识,认为人是自我意识之本质的表现,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1.黄忠晶从人的感性经验出发,强调自我意识的经验个别性,认为自我意识归根到底是人的自我意识,突出人的作用2.李军伟认为,原子在偏斜运动中所表现出的主体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自由性,就是自我意识的表现3.李沙强调自我意识的内在否定性,认为马克思理解的自我意识在其现实性上是自我否定的4.吴猛的观点和李莎的观点类似,都从自我意识的否定性上来理解自我意识5.
(2)关于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对自我意识的自由向度理解。学术界关于马克思《博士论文》中自由的内涵,即自由到底是什么的研究比较少。比较一致的是,多数学者都同意马克思在文中对自由概念本身所作的本体论解读这一层面,但是马克思对自由的理解却并不止步于此,他意识到了实现真正自由的限定性。
徐嵩认为“自由是人成为人的必要条件,自由也是人的自我意识的特性;人是作为具有自由的自我意识的存在物而存在的;自由使人存在起来,这种自由是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由;相对于‘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这一认识论范围内的定义,本体论的自由具有优先性”6.我认为这一解释只是侧面的描述了自由的重要性,并对自由进行质的规定,也没有明确告诉我们自由到底是什么。相比徐嵩对自由的晦涩解释,陈琳的解释更加明晰、正面、直接。她也从本体论的角度理解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自由,她认为,“马克思所讲的人的自由是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由。本体论的自由,即存在的自由,是人摆脱客体从而使得自身存在起来”1.而张甲秀则认为,马克思在《博士论文》时期把观念的人和肉身的人分开而论,所以他追求的自由只是思想的自由,而非现实的自由2.对于这一解释,我认为有失偏颇。因为在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中,我们可以明确发现马克思对“定在中的自由”之“定在”的强调。正如牛俊友,彭冰冰在《自由的张力》一文中所说,马克思的“定在”,指的是“由精神也即自我意识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设定的与精神、观念相异在的、物质性的存在”3.因此,定在中的自由意指存在于现实社会关系中的自由。
(3)关于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对自我意识和自由的关系研究。学术界关于这方面的专门研究也比较少,但都肯定了自我意识和自由的关系,如黄忠晶认为,“马克思对人的自我意识的研究是同人追求自由的思想紧密相联”4.同时,赵泳更进一步的指出了自我意识作为自由之基而存在的重要性,他认为,“自由的首要条件是自我认识……自我意(认)识是获得自由的前提、条件”5.萧诗美也曾在文章中提到,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也曾阐述了人的活动因意识而自由,意识作为自由自觉的活动的基础的观点--“正是由于这一点(由于人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他的活动才是自由的活动”6.
(4)关于自我意识、自由与宗教、政治及《博士论文》写作背景的关系研究。关于自我意识、自由与宗教批判关系问题的研究,学者们一致认为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主要是通过高扬自我意识的能动性作用以反对宗教,把人和哲学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以此确立自己的无神论和要求自由的主张。李志军7,罗晓颖8,陈晓斌和刘同舫9,贝利(CyrilBailey)10,李沙11等都持这种观点。对马克思《博士论文》进行政治哲学解读的学者们,大都从《博士论文》中所体现出的自由和自我意识思想方面进行阐释,进而高扬人的主体性、自由、平等、民主政治等。董立清和张伟1,缪昌武和炎冰2,陈晓斌和刘同舫3,李淑梅4,林颐5,杨丽婷6,陈菊7等持这种观点。至于《博士论文》的写作背景,即马克思为什么会选择伊壁鸠鲁哲学作为自己论文的主题,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观点:一部分学者认为马克思是出于自己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与伊壁鸠鲁的生活时代的相似性的考虑,以及青年黑格尔对自我意识哲学的推崇的影响而致。我们可以从高光8,孙伯鍨9,李成旺10,姜涌11几位学者的观点中略见一斑。1995年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序言里也说,“他选择这个题目,显然同青年黑格尔派的政治理论需要相联系”12.另外一些学者,认为马克思之所以选择伊壁鸠鲁,是因为要借助伊壁鸠鲁对德谟克利特的继承和超越来暗指青年黑格尔派与黑格尔的分裂。德谟克利特被视为老黑格尔的对应物,而伊壁鸠鲁则代表了青年黑格尔。吉诺特13和马克思的传记作者拉宾14持相似观点。还有一些学者认为马克思特别关注伊壁鸠鲁的原因在于希望将古希腊的自由与批判精神运用到对现实问题的批判上。对于这一问题罗晓颖1,麦卡锡(GeorgeE.McMarthy)2,杨适3持类似的观点。
总之,《博士论文》作为马克思青年时期的第一部哲学着作,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起点,难免有青涩之处,必定还有不成熟和不完善的地方,我们不能要求太过苛刻。就连后人的解读也不能保证一定正确,必定会有有失偏颇之处。但是,不管后人对于这一作品的异议如何,我们都应看到,回归文本本身,对于我们系统的理解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理解马克思本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3本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
1)本文研究的重点
(1)《博士论文》中自我意识的理论内涵分析。自我意识、自由是本文研究的基础或基点。如果不能很好地分析自我意识和意识自由的内在规定性,那么后文对意识自由向度的展开研究就无法顺利进行。
(2)对自我意识之自由向度的展开分析。本研究以原子偏斜运动为切入点,对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自我意识与自由进行解读,进而在该基础上展开对意识自由向度的分析,所以重点不只在于对于《博士论文》中自我意识和自由的发现,更在于分析自我意识的自由向度,即自我意识是如何获得自由的以及在现实中的境遇又如何。
2)本文研究的难点
对《博士论文》中的自我意识和意识自由之本身的理解,及其对发现过程的分析。大量的文献资料表明,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对自我意识和意识自由本身做出统一而明确的界定,这两个概念在不同的学者那里有着不同的理解。加之,文本中一些哲学术语的晦涩难懂,这些无疑为本文的解读带来一定难度。
3)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本文研究视角新颖,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运用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自我意识或自由思想来为自己所要阐释的具体问题服务,而对文中的自我意识和自由问题本身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从对《博士论文》中的自我意识和意识自由本身出发来解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可以说填补了理论界的一个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