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环境问题成因的哲学分析致谢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3-23 共425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哲学视角下的环境问题探究
  【第一章】人类中心主义下环境问题研究绪论
  【第二章】人类自然观的历史演变
  【第三章】人在自然中的地位
  【第四章】非人类中心主义探析
  【第五章】现代人类中心主义
  【参考文献】环境问题成因的哲学分析致谢与参考文献
致 谢

  两年半的研究生生活转眼间就过去了,犹记得当年刚跨进华科校园时心中充满的兴奋与不安。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一种新的环境,还有一种新的态度。记得当初上完了我人生中第一堂哲学课后,完全跟不上节奏的我跑到了一条偏僻的小路上大哭了一场,当时实在不知道今后两年多的学习会是怎样一幅情景。

  经过两年多的学习,也许我的学习水平仍人不足称道,但是,这几年的学习生活可以说让我成长太多。不仅仅是为我打开了另一个奇妙的世界,更是让我在做人上懂得了许多。这中间,离不开每一位老师和同学对我的帮助和鼓励,我想,即使今后离开了这个校园,这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舒年春老师。从小我都不是特别受老师宠爱的学生,很少跟老师有直接的个人接触,所以当我第一次需要面对面与自己的导师沟通时,我是忐忑的。所幸舒老师是一位非常平易近人的老师,您消除了我最初的紧张,也让我对之后的学习生活有了信心。舒老师一直很关心我们的学习情况,经常会了解我们的学习心得,也会视我们的学习能力推荐合适的书籍。这次的论文,从一开始的选题到最后的成文,事无巨细,您都认真、耐心地给予我指导,鼓励我大胆地去做论文,同时也对不熟练的我随时进行纠正。有的时候,舒老师也像是我们的朋友,会和我们轻松地聊天,谈学习、谈工作,或者谈些生活趣事,不会让我们感觉太拘束。很高兴能成为舒老师的学生,您会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我自由地发展,但也会随时对我进行督导,使我懂得在正确的时间要做正确的事。在此衷心地感谢您!

  感谢欧阳康老师,当欧阳老师第一次出现在课堂的时候,我们大家都被您儒雅的气质和睿智的语言所吸引。更使我难忘的是,我第一次在课堂上做讲解,总是担心自己做的太差,没想到欧阳老师表扬我有些部分准备的非常充分,同时也对我的课件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当时那个出乎意料的赞赏,让我高兴了好几天。对于那时才初入哲学的我来说,可以说是一个莫大的鼓励。在此衷心地感谢您!

  感谢张建华老师,最初见到张老师,总觉得您很严肃,可是时间久了,发现张老师是一位非常关心学生的老师,也是一位非常可爱的老师。对您没有了小心翼翼,只有尊敬。您会为了我们的懒惰而生气,也会在假期里还把我们叫到一块儿询问论文情况。在开题的时候,您专业的指导,让我的思路变得更加明晰,解决了我的困惑。在此衷心地感谢您!

  感谢黄其洪老师,每堂课上,黄老师带着我们逐字逐句地读原着,每次都会为了一句话而做大量的讲解。正是因为黄老师深入浅出、耐心细致地教学,让我对哲学的兴趣愈加增多。每次记笔记记的手酸时,抬眼一看却发现老师书上早已是密密麻麻的笔记,就觉得不能辜负老师的苦心,自己也要努力。尤其感动的是,有几次在课堂上我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因为觉得自己的见解很不成熟,所以说的时候都很没底气,可是您却一直鼓励地看着我,还认真地给出了点评。这也许只是小事,但对我来说,却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在此衷心地感谢您!

  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们,你们带给了我一个丰富、精彩的研究生生活,也正是有你们的陪伴,我才逐渐蜕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还要深深感谢我的父母。他们不是很懂得研究生的学习到底是怎么一种情况,但却一直支持我,并且总是以我这个并不太争气的女儿为傲。哪怕身在异乡求学,只要想到家中的那份牵挂,都会拥有无比的勇气和动力。

  最后,想真心地感谢这两年半的学习生活。有开心过,有痛苦过,有累过,有后悔过。但是,正是有这样百味的人生,才会有现在说不上优秀,但确实比以前成长太多的我。这两年多的时光,会永远烙印在我的生命里,会怀念,但更是为了创造更多美好的时光。且行且珍惜!

  参考文献

  一 着作部分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3] 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刘丕坤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 [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丁由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81。
  [5] [美]J.唐纳德.休斯:《什么是环境史》,梅雪芹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6] [英]柯林武德:《自然的观念》,吴国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物理学》,张竹明译,上海:商务印书馆,2004。
  [8] [加]威廉·莱斯:《自然的控制》,岳长龄、李建华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9] [英]柯林武德:《自然的观念》,吴国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0] 袁贵仁:《对人的哲学理解》,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8。
  [11]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12]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3] 季羡林:《季羡林自选集》,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4] [美]纳什:《大自然的权利》,杨通进译,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
  [15] [美]汤姆·雷根:《动物权利研究》,李曦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74。
  [16] [法]施韦兹:《敬畏生命》,陈泽环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17] 陈泽环、朱林:《天才博士与非洲丛林——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阿尔贝特·施韦泽传》,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
  [18] [美]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鉴》,侯文蕙译,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19] [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大自然的价值以及人对大自然的义务》,杨通进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0] 杨通进:《生态伦理的哲学建构》,《生态伦理——精神资源与哲学基础》第 9章,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
  [21] 李德顺:《价值论》第 2 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2] 傅华:《生态伦理学探究》,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3] 《西方哲学原着精读》上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83。
  [24]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亚里士多德全集》第 9 卷,苗力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25] 曹孟勤:《人性与自然:生态伦理哲学基础反思》,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6] [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哲学走向荒野》,刘耳、叶平译,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27] [德]M·兰得曼:《哲学人类学》,张乐天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28] [德]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9] [德]黑格尔:《自然哲学》,梁志学、薛华、钱广华、沈真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86。
  [30] 薛晓源、李惠斌:《马克思的环境思想与循环型社会的构建——日本一桥大学岩佐茂教授访谈录》,《生态文明研究——前沿报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1] 汤侠生:《布鲁诺及其哲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32] 周林东:《对马克思的自然观的解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3] [法]吉尔松:《中世纪哲学精神》,沈清松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
  [34] 王正平:《环境哲学——环境伦理的跨学科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5] 叶平:《环境的哲学与伦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6] [德]沃格林:《中世纪(至阿奎那)》,叶颖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7] [苏]B·B·索柯洛夫:《文艺复兴时期哲学概论》,汤侠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38] 张德昭:《深度的人文关怀——环境伦理学的内在价值范畴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9] 夏显泽:《天人合一与环境问题》,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
  [40] [日]岩佐茂:《环境的思想:环境保护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处》,韩立新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
  [41] 韩立新:《环境价值论——环境伦理:一场真正的道德革命》,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42] [德]马克斯·舍勒:《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李伯杰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
  [43] 余谋昌:《生态哲学》,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4] 郭剑仁:《生态地批判——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5] 孙道进:《环境伦理学的哲学困境:一个反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46] W. H. Murdy:Anthropocentrism: A Modern View,Environmental Ethics: Divergence and Convergence,1993。
  [47] Pawl W. Taylor:Respect for Nature: A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Ethics,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6。

  二 论文部分

  [1] 汪琼:《一种生物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学体系——从泰勒的<尊重自然>一书看其环境伦理思想》,载《浙江学刊》,2001 年 2 期 。
  [2] 韩东屏:《质疑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内在价值论》,载《道德与文明》,2003 年 3 期 。
  [3] [澳]彼得·辛格:《所有动物都是平等的》,江娅译,载《哲学译丛》,1994 第5 期。
  [4] [美]汤姆·雷根:《关于动物权利的激进的平等主义观点》,杨通进译,载《哲学译丛》,1999 第 4 期。
  [5] 陈爱华:《“控制自然”观念内在悖论的历史演进及伦理意蕴——莱斯<自然的控制>解读》,载《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年 3 期 。
  [6] 李庆均:《“控制自然”应解释为“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读威廉·莱斯<自然的控制>》,载《科学·经济·社会》,1998 年 3 期 。
  [7] 章建刚:《“内在价值”的含义与环境伦理学》,载《云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 年 5 期 。
  [8] 包庆德、李春娟:《从“工具价值”到“内在价值”:自然价值论进展》,载《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 年 9 期 。
  [9] 王晓燕:《从自然崇拜到反人类中心主义——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三个阶段》,载《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年 5 期 。
  [10] 吴仁平、彭坚:《从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走向理性的人类中心主义》,载《求实》,2004 年 3 期 。
  [11] 邱耕田:《从绝对人类中心主义走向相对人类中心主义》,载《自然辩证法研究》,1997 年 13 期 。
  [12] 刘海龙:《人类中心主义及其出路》,载《理论与现代化》,2006 年 4 期 。
  [13] 陈婕:《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关于“自然的内在价值”的诘难与反诘难》,载《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年 2 期 。
  [14] 吉萍:《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观》,载《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 1 期 。
  [15] 曾建平:《西方机械论自然观兴衰之省察》,载《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年 2 期 。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