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发展战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用历史的眼光看中国发展战略,坚持马克思理论思想的指导,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实施科教兴国、“三步走”等战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通过对事物本身的探索来发现规律和真理。实现当代中国的繁荣与发展。
关键词: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中国、发展
绪论
回顾历史,没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指导,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当代的中国,也没有当代中国的发展战略。对当代中国发展战略,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是一个很中国的概念,早在两千年前的《汉书》中就有“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的名言,指做学问需要诚实的态度,后来明清之际又兴起了“实学”,即通过对事物本身的探索来发现规律和真理。
1978年,邓小平明确地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确立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中国的“实事求是”与欧洲启蒙运动提倡的“理性至上”有共通之处:双方都摆脱了僵化意识形态的束缚,突出了人的理性精神,并因此而推动了各自划时代的工业革命。但两者也有差异:“实事求是”毕竟是中国文化与现代文明互动的产物,摆脱了过去西方理性主义所包含的种族主义和唯我独尊等历史局限,强调了一切理性活动都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来检验,而检验的标准是这些活动是否有利于人民的整体利益。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就同外国侵略者,和中国的封建势力进行了长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鸦片战争,打破了长期封建的中国社会,使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从鸦片战争到1919年的饿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人民进行了近80年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君主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辛亥革命没有把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进行到底,最终以同旧势力妥协而告终。十月革命一声跑响,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迅速接受可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化为公产主义者,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来考察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一、用历史的眼光看中国发展战略。
所谓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指一个国家根据对经济社会发展各种制约因素的分析,从 全局出发制定的较长时间内经济社会发展所要达到的总目标及实现的根本途径。它涉及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带有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问题。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主要包括战略目标、战略部署、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等。 改革开放初,我国是工业化的落伍者,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们对传统工业化的弊端进行反思。总结出我国工业化过程中的特殊性: (一)特殊的体制转的背景,西方国家的工业化是与市场经济相伴随的。 (二)中国的工业化是在比较低的人均收入水平上推进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把全党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的重大决策,从而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进入了真正的实施阶段。同时,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涵和发展进程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纠正了长期以来在实现现代化问题上脱离国情、急于求成的倾向,对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新规划,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
“三步走”的战略构想重点在于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学。第一个阶段,从1979年到1982年的党的十二大,主要确立到20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的战略目标和“分两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二阶段,从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在“分两步走”的基础上确定到建国100周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即到21世纪中叶,经济发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之后,邓小平又提出“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以及社会主义亦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并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在1995年提前完成了原定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任务之后,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再次确认了邓小平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指出,“从现在起到下世纪的前十年,是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并在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如今,党的十七大又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二、当代发展战略与以往的发展战略的对比
(一)毛泽东提出的把我国由农业国转为工业国,并全面实行现代化的战略可以认为 是“两步走”的战略,当代我国的发展战略是以邓小平的“三步走”为基础,并根据当前国情不断丰富。 两者相比,其实有很多相同之处: (1)两者都反映了中国人民改变落后面貌,将中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现代化的社会 主义国家的愿望和要求,表达了中国人民的雄心壮志; (2)都是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这些战略步骤完成以后,都会使中国的综合国 力大大增强,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实现现代化,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3)都是长期的跨世纪的发展战略,毛泽东的“两步走”长达50到100年,邓 小平的“三步走”也是到21世纪的中叶; (4)思路基本上是一样的,都是先改变落后面貌,然后再继续前进,争取达到比 较先进的水平。
(二)从提出的理论依据上看,二者都是本着实事求是地精神,在认清中国国情的基 础上提出来的。毛泽东曾经说过:“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实践证明,正确认识中国国情,不但是正确认识中国革命,也是正确认识中国建设和改革问题的基本依据是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向胜利的前提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建设在中国获得成功的客观基础。正是基于这一点,邓小平反复强调要实事求是地认识、对待中国国情,一切从实际国情出发,不搞主观主义,不搞唯意志论。所以两个发展战略是一脉相形承的。
三、当代中国的发展战略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当代中国的发展战略,无处不渗透着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思想。无论是在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兴工业化道路,还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都体现着邓小平理论发展思想的基本内容,即经济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核心;民主和法制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保证;科技和教育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动力;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人民利益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目的指向。 党的十七报告,也特别强调了新时期最显着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我们党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我们国家当前在发展上依然存在困难和不足。例如高耗能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三高综合症”,以及医疗、就业等方面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继续结合邓小平的发展思想,不断地改进。党的十七大提出又快又好地发展经济,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增加人民的财产性资产。正是党在当代发展战略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制定出的新举措。特别是刚结束的政府财政会议,提出了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将抑制通货膨胀定为明年的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也正是切合了邓小平发展思想中医认为本的特点,符合发展思想中稳定发展的主旨。
中国在当代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过去改革开放的近30年中,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我们有理由相信,邓小平所提出的发展思想,在经过不断丰富完善后,能过带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能带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 可以说,当代中国的发展战略是世人所关注的,必需结合中国的国情,无论是“三步走”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都必需符合中国的历史渊源,地理位置,人口分布以及全球的战略格局。必需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的特征。总体和平,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中国不处在世界矛盾的焦点上,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成为中国进步实现和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在实施科学发展观战略是必需结合此实际。
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战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目标不是片面强调经济增长的单向发展目标,而是多元化的发展目标,是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模式。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发展战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也是人民政府的宗旨。既坚持实事求是,又具有雄心壮志的战略。过去,我国曾为了在短期内实现现代化,并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几度出现严重脱离我国的国情,超越了实际可能,盲目追求高速度、高指标、高产值,使国民经济的发展大起大落,遭到巨大损失。欲速则不达,制定发展战略必须实事求是,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现实情况,不断修正、调整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所以,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从实际出发的,通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中国发展战略也必需屹立与世界全球化的趋势中。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是当今的主流,中国的发展,如何才能不被洪流给淹没,相反的能在这股洪流中自由的航行。必需抓住属于中国的特色。发挥中国文化软实力。改革开放以来双刃剑的负面效应,一些优秀传统的丢失。西方国家搞意识形态多元化的战略阴谋,中国丢失了一些珍贵的传统文化内核,青少年的品行堪忧。同时也不必全盘反对西化,西方不中国先进,优秀,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任何文明,文化都有其合理的内核。要发挥中国文化的软实力,要解决认识问题,解决心态问题,推行全球的人文战略,实行文化产业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载体和基础。 在国际政治中,西方奉行的就是领导者战略,要在全球范围内推动“西方标准”,为自己的战略利益服务,把别的国家弄得分崩离析,民不聊生,也不用道歉,因为他推动的是所谓“普世价值”,怎么会错?只是西方总体实力日渐下降,其政治影响力也大打折扣:伊拉克战争的困局实际上标志了西方民主原教旨主义的破产,而当前美欧金融危机则表明西方市场原教旨主义也已经失败。今天的世界面临这么多的挑战,需要各国的智慧,包括中国的智慧,特别是“实事求是”的理念,才能解决好。
结论
在世界政治标准的竞争中,中国将采取参与者和领导者战略,中国的崛起过程也将是一个“中国标准”形成的过程,这种标准也一定会影响世界秩序和话语的演变,也唯有这样,中国的崛起才会是真正的崛起,我们这个世界也才会变得更加公正、和平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