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孔子与恩格斯的平等观内涵及其对比分析

来源:科教文汇(上旬刊) 作者:马亚琴;任震
发布于:2019-11-19 共3892字

  摘    要: 恩格斯以社会本身为出发点,论述无产阶级的平等观念,认为平等是社会历史、经济和阶级的产物,指出唯有消灭阶级才能实现实质意义上的平等;孔子则从人性出发,强调平等是日常社会生活的主体“人”的平等,是一般意义的平等,提出“性相近,习相远”的思想主张,在“仁爱”民本思想下主张教育平等。比较分析恩格斯与孔子的平等观,有助于提升理论认知,客观、科学地理解历史观点。

  关键词: 恩格斯; 孔子; 平等; 阶级; 仁爱;

  Abstract: Engels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 equality of the proletari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ety, believes it is the product of social history, economy and class, points out only elimination of class can achieve equality in the substantive sense; Confucius starts from human nature, emphasizes equality of the subject of daily social life, it is a general meaning. He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By nature, men are alike, by practice, they get to be wide apart", advocates equality in education under the people-oriented thinking of "benevolenc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equality between Engels and Confucius helps to enhance theoretical cognition, and objectively and scientifically understand historical views.

  Keyword: Engels; Confucius; equality; class; benevolence;

  “平等”一词由来已久,平等观问题备受古今中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平等”起初是佛教词汇,现代意义上的“平等”概念源自西方,其核心要点是人“生而平等”。换言之,“平等”究其本质在于社会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个体,在生存与发展方面享有同等的天赋权利。儒家文明创始人孔子与全世界无产阶级先驱者恩格斯,对“平等”这一问题也作了大量研究。

  1、 孔子的平等观

  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到春秋后期,社会形态发生巨大变化。铁犁牛耕的出现,使下层人民的劳动技术和生产效率大幅提高,财富积累加快。工商业突破官府束缚,走向私营,“庶民”阶层逐渐成为社会中的重要力量。周王室日趋没落,诸侯、卿大夫等阶层势力不断扩张。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引起一些传统观念的动摇和一些新思想的萌芽,孔子的思想就在这一时期孕育而生了。

  孔子的思想多收录于《论语》,从“平等”这一视角来看,孔子及儒家思想中存在诸多矛盾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孔子倡导仁爱、有教无类等蕴含着平等观念的思想;另一方面,他又极为重视封建等级皇权的一些不平等的体制和礼法。经过对《论语》深入学习,我们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在孔子的一些论断中蕴含丰富的平等理念。

  1.1、 平等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根本保证

  两千多年前,孔子打破贵族垄断教育态势,顺应历史潮流,开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孔子招纳学生不以金钱、地位或年龄为标准,对学生一视同仁。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其第子中,“有百里负米以养母的子路,有地位低下者之子仲弓,有被叫做‘鄙家’的子张,有‘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的颜回”[1]。在教育教学中,孔子也常强调与学生平等互动。对于传授知识,孔子绝不心存私念,而是倾尽全力去讲授。在人才遴选方面,孔子不赞成将出身作为人员选拔的准则,认为要给予地位低下者以应有的同等机遇。
 

孔子与恩格斯的平等观内涵及其对比分析
 

  1.2、 平等是孔子人性论的重要内容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构成要素。他认为,“仁”作为一种德性修养,任何人都应追求“仁”,并通过不断学习达到“仁”。他在传统的重“人”理念的基础上,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一人性主义思想,体现先天本性上的人人平等。孔子的平等理念是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的,而在现实政治生活层面,他又一定程度上强调差等,推崇等级观念。“君臣父子夫妻各有其位,等级森严不可逾越”[2]。孔子极力维护君权,反对以下犯上,但又主张,若身为君王而不能按君主之礼为人处事,君主之位就理应由更适合的人取而代之。在礼制、刑罚方面,孔子维护封建等级的不平等制度,体现典型的等级性。

  1.3、 平等是孔子人际交往的行为准则

  孔子思想中体现的平等价值观与其现实生活环境存在密切关联。由于他是平民出身,从事过如委吏等“鄙事”,难免常与普通平民往来。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孔子秉持“泛爱众”“爱人”等理念,对于社会底层之中的弱势群体同样予以尊重,体现了孔子的平等意识。

  2、 恩格斯的平等观

  《反杜林论》中,恩格斯以“道德和法。平等”为题,对杜林唯心主义平等观进行批判,论述一般平等观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脉络,阐释无产阶级平等观的实质,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

  恩格斯的批判,首先从杜林论述平等观的方法论原则展开驳斥,再揭示杜林宣扬的平等观的先验主义实质。平等理念不但是一种真实存在着的思想观念,而且在近代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进步作用。

  2.1、“平等”是一个历史性过程

  平等观念是一种历史范畴,不同时期其内涵不同。在恩格斯看来,原始社会已经存在着较为古老的平等理念,即“一切人,作为人来说,都有某些共同点,在这些共同点所及的范围内,他们是平等的,这样的观念自然是非常古老的。”[3]从原始古老而简朴的平等理念演变到资产阶级的平等价值观历经几千载,平等观念有着根本的区别。原始社会时期的“平等”仅限公社民众间的平等,妇女、奴隶与异乡人等未被涵盖到。希腊和罗马奴隶制时期,平等观念被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压迫等现实的不平等所冲击。封建社会时期,基督教只认可“原罪的平等”,他们所谓的平等是源自被压迫者们的联合。中世纪时代的封建主义社会当中产生了代表着资产阶级平等价值观的市民阶级。早期的市民阶层本身只是一个封建阶层,由于资产阶级内部商品交换的出现,随之产生初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日趋尖锐,平等变成必然要求。

  2.2、 阶级社会的平等观念极具明显的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时期,明显的阶级性是平等观念的重要特质。早期基督教的平等观念,是出于对极度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厌恶。资产阶级的平等观念主要是资产阶级想要挣脱封建体制的限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而产生的。资产阶级的平等具有历史进步性,虽然它以人权的形式提出,但本质仍是为资产阶级的私利服务。而无产阶级的平等观念,其提出、发展由无产阶级的地位和历史使命所决定,代表着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诉求。

  2.3、 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

  恩格斯认为,平等是资产阶级的诉求,也是无产阶级的根本追求。伴随资产阶级发展起来的无产阶级,起初以宗教为载体,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发生,才抓住资产阶级的话柄,逐渐转变为以资产阶级平等观诉求为思想依据,形成自己的理念。平等于无产阶级而言有两层含意,无产阶级的平等观念是对于不平等现象的自觉回应,也是号召工人起来反抗剥削者的动员方式。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具有革命性质的阶级,必然会消灭极具剥削特质的资产阶级。消灭阶级是马克思、恩格斯平等理念的根本内涵,即“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就是消灭阶级的要求。任何超出这个范围的平等要求,都必然要流于荒谬”[3]。

  3、 孔子与恩格斯平等观的比较分析

  3.1、 孔子与恩格斯平等观的相同之处

  首先,孔子和恩格斯都想建立和谐、平等的社会,主张消灭贫穷,反对过度贫富悬殊,倡导社会公平,具有历史进步性。他们也都维护特定阶级的利益要求,为特定的阶级服务,对当时社会发展过程中“平等”思想的研究具有重要指导和启发作用。

  其次,从价值论的观点看,孔子的平等观念与恩格斯在“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点上是一致的。孔子诸多思想的根本在于以“仁”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恩格斯从人本主义出发将人视为最高价值和目标,他分析了生产力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相结合的资本主义社会背景下人与人相互的社会联系,揭示出社会不平等状况的根源,通过对社会进行革命改造,消除阶级差别,以保证人道主义原则的有效实现。两者对于社会进步、价值体系构建同样有重大促进功能。

  3.2、 孔子与恩格斯平等观的差异之处

  首先,孔子和恩格斯所处历史时代不同,对平等的要求及侧重点也不同。孔子处于春秋“礼崩乐坏”、社会转型之际,孔子强调的“平等”是普通人的平等,是一般意义上的平等,他的平等理念主要集中在教育思想方面。在社会政治、经济权利方面,侧重受教育权利平等方面;而恩格斯把自己的平等观构建在对前人合理批判的基础上,尤其是近代资产阶级的平等价值观。他同样谈及教育平等,主张实现免费教育,彻底实现公平。恩格斯平等理念不但追求法律、政治领域的平等,更要消灭阶级,重视权利的平等。

  其次,孔子与恩格斯阐释平等价值观的起点和方法论存在很大差异。孔子从人类的本性论述平等问题。他认为,人在先天本性上人人平等,现实表现的不同不过是人在后天学习积累过程中的演变,其蕴含的平等观念,具有积极性、进步性,但孔子极力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显现出其观念的保守、落后性。恩格斯则从社会本身出发去讨论平等问题。他把“平等”问题放到人类历史演进过程中去考量,认为平等是社会历史、经济以及阶级不断演变的产物,通过批判资产阶级的平等理念,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最后,对于如何实现平等,两者有不同的方法论指导。孔子以人本主义作为宣扬平等的手段,他以“仁”作为终极德性要求,达到泛爱众人,爱一切人。因平等观念不为封建统治者所认同,孔子宣扬平等思想,却又推崇封建等级皇权体制。恩格斯的平等观运用唯物辩证法,剖析原始社会、封建社会的平等观和资本主义时期资产阶级的平等理念,认为唯有消灭阶级本身才能达到实质意义上的社会平等。他认为,“一切不平等随着私有制的出现而出现,也必然随着私有制、国家和阶级的消亡而消亡”[3]。

  参考文献

  [1] 张正海.从平等角度浅析孔子思想[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2):67.
  [2] 张志宏.论孔子礼学等差实践中的平等理念[J].江汉论坛,2013(7):31.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480-484.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原文出处:马亚琴,任震.恩格斯与孔子平等观的比较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11):45-4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