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循环经济制度建设的内涵及其意义(3)

来源:学术堂 作者:李老师
发布于:2017-07-10 共8040字
  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新陈代谢理论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理论指导。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要求将资源环境状况纳入经济核算体系,以便正确的衡量经济增长与环境代价,在此理论的指导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将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纳入市场经济的产业链中,以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为目标。在认识与把握马克思新陈代谢理论的过程中,使我们认识到,社会的发展应遵循新陈代谢规律顺应事物内部因素的关系,使我们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改造世界。面对现实的问题时,不管是生态问题还是经济问题,都要把握其运行的规律,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在理论的指导下找到正确途径,对促进我国社会和谐与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问题日益严重,已经对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以及对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产生极大影响,因此,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通过马克思、恩格斯对生态批判制度的深入认识,我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传统的工业生产方式进行转变、改变经济结构以及经济增长模式,对循环经济运行模式大力推广,努力探索对解决生态环境有益的经济管理体制,以便社会主义制度在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中起到关键作用。
  
  (三)循环经济制度建设的意义。
  
  1.对我国循环经济建设的意义。
  
  所有经济的运行都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保障,循环经济作为一种代替传统经济的新型经济,新的制度作保证更加重要。目前,我国仍处在产业结构较低的层次,资源消耗型的传统产业仍占有较大比重,投入成本低、资源消耗少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伤害,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强调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正好解决这些问题。而在我国目前的循环经济发展中制度与利益之间的障碍较为严重,首要障碍就是利益关系,企业推进循环经济的成本与收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都是阻碍循环经济发展的因素。制度建设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保障和基础,循环经济的实现离不开制度,制度能够促进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对于这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只有拥有一套完善的制度作保证,才会走出一条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要实现循环经济,需要企业、政府、公众通过法律法规、制度政策以及习惯与意识来相互约束、规范,通过法律、法规可以明确自然资源与生产者、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使各行业之间、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确。循环经济的制度建设是经济、政治、法律的制度以及道德规范等各种相互联系、相互规范的制度总称,这些制度通过激励、约束、信息以及统筹发展等作用,使循环经济从可能到实现。
  
  2.对我国生态文明及其制度建设的意义。
  
  生态文明的实践基础是生态化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生产的主体是企业,企业的目的是追逐经济利益最大化,在竞争的压力下,多数企业为了减少成本,宁愿缴纳罚款也不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循环经济是以“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为原则,倡导节约资源,以尽可能少的消耗资源和环境破坏来实现经济增长,使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和谐发展,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态经济,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制度的建设通过对循环经济实践过程中的各个主体即企业、政府、公众采取相适应的手段,使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之间的流通达到一个良性循环,将生产活动控制在自然环境的承载范围内,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处,此外,通过引导和约束各主体实现生态化的生产以及生活方式,通过资源与环境的容纳量的有偿消费纳入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具体实践。
  
  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对生态环境主要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对自然资源无尽的攫取;二是对自然资源排放废弃物。因此,保护生态环境要从减少向自然攫取的同时还要减少向其排放废弃物,循环经济制度建设的研究就是用来解决此类问题的。循环经济的“减量化、高效率、低排放、再利用”制度及生产模式,刚好就是适合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途径。在制度的限定下,通过低开采自然资源等,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遵循生态规律,使制度渗透到人们的经济社会活动中,从源头减少污染,实现经济向生态文明经济发展。
  
  3.对我国经济建设的意义。
  
  造成我国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经济模式,传统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对经济与生态环境间带来了困境:一方面,经济活动的发展促使人类对自然资源无限的索取与废物排放,已严重超过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使人与自然的对立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对经济结构内各产业间的联系与共生关系、社会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间规律的忽视,从而形成了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的制度建设就是针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各种问题的解决进行发展的,使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向集约型的转变,通过循环经济的制度建设,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以及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基础。
  
  循环经济制度建设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环境的外部不经济与环境资源稀缺日益显见,已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制约,由于资源产权的界定不清晰,使得市场机制对环境资源配置无法优化。资源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前提,而我国的人均资源量不足,对资源的开采又一直处于粗放型,造成严重浪费,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制度下,由经济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以及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增多,循环经济的制度建设减轻了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做到资源的有效配置,经济效率得到提高、发展得以持续。
  
  此外,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绿色壁垒”成为我国出口贸易的一大难题,对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具有很大影响,循环经济制度建设在资源、能源消耗相对减少的前提下增强企业竞争力,做到突破“绿色壁垒”,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循环经济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推动和市场机制的调节,循环经济的制度建设又是以完善政府与市场机制为主要任务,因此,我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循环经济的制度建设。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