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属性及作用机制
【第一章】从精神动力的视角解读中国梦引言
【第二章】中国梦和精神动力概述
【第三章】中国梦精神动力思想提出的依据
【第四章】中国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
【第五章】中国梦精神动力的实现机制
【结论/参考文献】如何发挥好中国梦的精神动力结论与参考文献
2 中国梦和精神动力概述
2.1 中国梦概述
2012 年,***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阐述了"中国梦",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013 年,他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系统阐述了中国梦的内涵和实现路径。在出访非洲时,第一次阐述了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关系。这样就完整的阐明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指向和奋斗目标,以及当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发展的关系。中国梦成为新的历史阶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中国梦的提出,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实现民族复兴的内心渴望和高涨热情,凝聚了民族共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增添了强劲动力。
2.1.1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是以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为基础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有机统一。纵向看,国家富强就是要使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的状况得到根本的改变,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建设取得重大发展,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横向看,国家富强就是要在人均经济水平方面赶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世界上占据领先地位,拥有较高的国际经济、政治、文化影响力。
民族振兴是以共同的价值理念和目标追求为基础,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整个中华民族充满自豪感和自信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振兴一方面强调的是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及其维护能力;另一方面强调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和发展潜力。
人民幸福是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富裕、更有尊严、更加美好的生活。2013 年 6 月 5日,***总书记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演讲时,具体提出了人民幸福的表现,即热爱生活,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国家富强是基础,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民族振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最终落脚点。
2.1.2 中国梦的目标
中国梦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它是以明确的奋斗目标为导向的。其具体内容包含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两个渐进式的阶段性目标。
2013 年,***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 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 2010 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的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梦的总目标。中华民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自近代开始长期遭受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在经历了一次次的屈辱与磨难后一度走向衰落,陷于的悲惨境地。因此,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近现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追求。
民族复兴就是要使沉沦衰落的中华民族再度兴盛起来、在次走向辉煌。近代中国,民族复兴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民族复兴的核心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新中国成立 100 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梦的具体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分别反映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领域的目标与要求。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台阶,是阶段性目标。
2.2 精神动力概述
2.2.1 精神动力的内涵
关于精神动力内涵,目前在学术界还没有一致的结论。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及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明确使用了精神动力的概念。并且指出:"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表现在人的头脑中,反映在人的头脑中,成为感觉、思想、动机、意志,总之,成为'理想的意图'并且以这种形态变成'理想的力量'".
也就是说,精神动力是由人的头脑反映外界所形成的、推动人类从事活动的力量,表现为感觉、思想、动机、意志等。我国学者徐冰认为:"精神动力就是人们的精神通过人们的行动,对外界事物产生的推动作用".武汉大学教授骆郁廷将精神动力概括为,"思想、理论、信念、道德、情感、意志等精神因素对从事的一切活动及社会发展产生的精神推动力量".
中山大学教授郝登峰认为精神动力是"主体在实践活动中,为了满足某种物质或精神需要,由主观和客观的精神激发产生的带有指向性的心理力量。"这几种关于精神动力的论述,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差别,但都肯定了精神动力的能动性这一本质。这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着作中也是有章可循的。马克思在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力量",马克思所说的理论力量就是一种精神力量。
当情感、意志、信仰、思想理论等精神因素内化到人的头脑之后,就会成为推动人们行为的精神动力。情感会产生情感动力,意志会产生意志动力,信仰会产生信仰动力,思想理论会产生思想理论动力等。精神动力是各种精神因素相互作用,在主体内部产生的一种整合的推动力量。
情感动力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产生的情感,对人改造世界的活动产生的推动力量。情感动力有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之分。不同的情感对人的行动的推动力也是不一样的。情感越强烈,形成的推动力就越大。但需要指出的是,情感动力是一种感性力量,是盲目和冲动的,不能为人的实践活动提供规律性指导。只有在理性和意志的控制下,情感动力才能发挥正确的作用。
意志动力是人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坚强意志所产生的推动力量。意志动力跟情感动力不一样,它是理性的,有目的的,根据目标来支配行动,并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美国着名的心理学家戴尔·卡耐基,在他的成功学中也提到过意志对人生成功的重要性。意志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人的长期实践和锻炼才可以形成,并且意志也有强弱之分,不坚定的意志对人的活动的推动作用小,容易造成半途而废的情况。只有拥有坚强意志的人才能取得成功。
信仰动力是将信仰内化为人的思想所产生巨大的推动力。一个人的信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国家而言,信仰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维系着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激励着国家和民族不断奋发向上。革命时期,有无数仁人志士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己,那是因为他们为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所激励。
思想理论动力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系统化的理性认识所产生的推动动力。需要强调的是,思想理论只有被广大群众所掌握,才能变成改造世界的现实推动力。否则,即使理论本身再完善、再科学,也不会产生推动力,也就没有实际意义。
不同性质的精神因素所产生的力量,其作用也是不同的。先进、健康的精神因素所产生的力量,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精神因素,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我们所说的精神动力,是指由一切先进的、健康的精神因素所产生的、对个人和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力量。
2.2.2 精神动力的作用
精神动力与人及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它能够激发个人和社会的活力,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个人的发展往往是外部环境和自身内在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外部环境只是起影响作用,起决定性作用的则是一个人自身内在的自觉的推动力,这种推动力就是人的精神动力。精神动力的推动作用,是通过激发主体内部的活力实现的。主体自身为了满足自己的发展,就会将内在的力量激活。当人的活力被激活后,人们自身就会消除精神上的压抑状态,产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就产生了强大的精神张力。这种精神动力不仅为人们的活动提供精神动力,而且在活动的过程中,人们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都会得到提高和完善。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动力越强大,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也就越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越高,精神动力也就越强大,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物质生产起着决定性作用,精神动力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江泽民同志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成为一个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每当历史处于重大紧要关头,为了完成新的艰巨的历史任务,都提出了精神动员的要求,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精神动力作为内在支撑,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精神动力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精神动力能够激发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精神动力往往是人们内心某种理想与追求的外在化,当每一个人的理想与追求被激发出来之后,他们便会以各种方式去努力实现,从而使整个社会充满活力和创造力。二是精神动力能够增强社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某个历史阶段所形成的社会范围内的精神动力,是由社会的共同理想与追求汇集而成的,它反映了绝大多数人的意志和愿望。在共同的利益面前,各种局部的矛盾与问题会得到极大的缓解,社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因此而得到加强,整个社会克服困难、应对挑战的能力会大幅度提高。
2.3 研究中国梦精神动力属性的意义
***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分的展示了新一届领导集体统筹中国和时代发展全局的战略智慧。在社会各个方面凸显出强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已经成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精神旗帜,成为促进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强大的精神动力。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中国梦的精神动力进行深刻研究,力图充分发挥其精神动力作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2.3.1 研究中国梦精神动力属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
在马克思看来,精神动力的作用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增强。精神动力不仅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它也成为社会文明与进步的象征。
马克思主义根据精神动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人类自身生产决定社会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属于人类社会的早期时代,由于社会落后,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处于摸索阶段,不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对当时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威胁,所以当时决定社会发展的是人类自身的生产。第二阶段是物质动力成为社会发展决定性因素的阶段。这一时期,随着人类的不断繁衍,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不断深化,利用外在条件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物质动力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同时,精神动力的作用开始凸显并不断增强。第三个阶段是精神动力决定社会发展的阶段。这个发展阶段是建立在物质生产极大丰富的基础之上的。
中国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精神动力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精神动力的推动,研究中国梦的精神动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
2.3.2 研究中国梦精神动力属性是深化改革的需要
经过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发展,我们取得了伟大成就。但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并没有完成,在以后的道路上我们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这就需要中国梦的精神动力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攻坚克难的力量,以保证我们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当今世界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世界。我们的发展与进步,不仅要抓住有利于我们的机遇,更需要有力的应对我们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将挑战转化成我们前进过程中的成功的垫脚石,让我们在不断迎接挑战,战胜挑战的过程中,走向胜利。从国内角度来看,我们的改革开放将不断推进,我们的改革深度也将不断深入,对于利益格局的调整幅度也会越来越大,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将越来越深化。面对这些大幅度的改革和调整,势必会遇到一些阻力,更确切的说,触动的固有格局和利益越多,改革的阻力也就越大。我们现在面临改革难度十分之大。从国际角度来看,随着我国的发展壮大,国际上关于中国的不实言论也甚嚣尘上,刻意为中国的发展设置重重障碍。综合国内和国际双重环境,我国面临的困难和阻碍还很多。我们的事业要想取得根本性进展,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取得伟大胜利,要求我们必须拥有攻坚克难的力量。
中国梦正是带领人民攻坚克难的精神动力,有助于我们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及其变化带来的考验和挑战,做到冷静观察、科学判断、增强定力、灵活应对,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信心百倍地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进一步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行动。
2.3.3 研究中国梦精神动力属性是凝聚心聚力的需要
当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有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是,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考验和挑战。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在国内,改革和发展同样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迫切需要一种精神动力,来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民心、激发民力,以顺利的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使国家走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道路,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中国梦的提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把每一个中国人的根本利益涵盖其中,得到了人们真心的赞同和支持。中国梦将意识形态式的语言通俗化,用一种可亲可近的方式把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表达出来,向人们描绘了未来的幸福生活,形成一种无声无息的"软性"力量,易于在思想上形成了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把中华民族的力量团结起来,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